|
|
而古龙在《凤舞九天》中所言“现在扶桑国中是丰臣秀吉当政,此人一代枭雄,野心极大,对我国和朝鲜都久有染指之意。”,是否有历史事实依据?
以丰臣秀吉当时实力,未必能入侵中国(历史学家推断其有此计划),因此古龙衍创为丰臣秀吉与明朝朝廷的“一位要人”内外勾结,有所图谋。
真实历史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在开始对外扩张中,曾经小规模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当然不承认是他干的)。
但古龙所言的“对朝鲜都久有染指之意”却是以历史实际为基础的。
实际上,丰臣秀吉有两次“染指”的历史。
壬辰年(1592年)四月十四日在釜山登陆,随后迅速推进,于五月初二攻克汉城,六月五日攻陷平壤。这是第一次入侵。
明朝的兵部曾经向皇帝奏报:“自倭贼入侵之日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边,是否派军入朝作战,望尽早定夺。”
江边即鸭绿江边,令人想起抗美援朝战争与“保护鸭绿江”。
明朝朝廷任李如松为防海御倭总兵官。1953年李如松成功收复了平壤,开城,进攻汉阳(王京),日军被迫放弃汉阳,退守釜山。后李如松部也返回中国(可类比抗美援朝战争)。
此战结束后,由于接到日本又有异动的线报,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正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颁布了《万历皇帝敕谕日本国王平秀吉》圣旨。
按照收藏圣旨者(崛尾吉晴)家族后人称(历史资料也有接近记载),最初,丰臣秀吉在接旨时表面上毕恭毕敬,身穿明朝钦赐的蟒袍官服,跪地接旨。
注意“跪地接旨”
当他丰臣秀吉听到圣旨具体内容,万历皇帝在圣旨中详细阐述了明朝、朝鲜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并对丰臣秀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谴责,用严厉措辞警告丰臣秀吉不要轻举妄动。
丰臣秀吉恼羞成怒,将圣旨扔在地上,仪式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根据此可理解,古龙为何写“此人一代枭雄,野心极大,对我国和朝鲜都久有染指之意。”
实际上,万历二十六年(1597年),丰臣秀吉率领14万大军,第二次入侵朝鲜。
明朝再次出兵援助,基本操胜算。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日本的伏见城——即丰臣秀吉未直接参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