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重读古龙之“小李飞刀” 系列___一些疏忽,一些修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0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同一章“第二十三章 误入罗网”中还有:

       心树道:“我们虽有此怀疑,但却不敢说出来,因为除了我们首座七个人外,别的弟子谁也不能随意出入藏经阁。”
  李寻欢目光闪动,道:“如此说来,偷经的人极可能是你们七位师弟其中之一。”
  心树沉默良久,长叹道:“我们七人同门至少已有十年之久,无论谁都大有不该,是以我们对这件事的处理,更不能不力求慎重,只不过──”
  李寻欢忍不住问道:“只不过怎样?”
  心树道:“只不过二师兄离寺之前,曾经悄悄对我说,他已发现我们七人中有一人很可疑,极有可能就是那偷经的人。”

□□□□□□

      少林寺的领导层就是“首座七个人”,“七人同门至少已有十年之久”即为师兄弟。
      “少林掌门心湖大师”当然是大师兄。
      二师兄离寺,二师兄就是押李寻欢到少林、中毒去世的心眉大师。
      三师兄本来掌藏经阁,因为经书被窃,“因此引咎退位,面壁思过”。

      还有重要的两段话:

      心树道:“药是七师弟心鉴配的,但喂他吃药的人,却是四师兄心烛,和六师弟心灯。”……
      心树抢着道:“四师兄九岁时便已落发,六师弟更在襁褓中便已入了佛门,他两人这一生中只怕还未见过毒药!” ……
      心树耸然道:“你难道说的是七师弟心鉴?”

□□□□□□

      因此,四师兄是心烛,九岁时便已落发。最早探视心眉伤势的,就是心烛和心鉴,
      六师弟是心灯,襁褓中便已入了佛门。
      七师弟心鉴“乃是半路出家,带艺投师的,未入少林前,人称‘七巧书生’,正是位下毒的大行家!” 未入少林前俗家姓名为单鹗
      心树称心烛为四师兄,分别称心灯、心鉴为六师弟、七师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0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心树在少林寺“首座七人”中排第五。
       那么上述文字——心树道:“大师兄、四师兄、五师兄和七师弟都曾进来过。”便有疏忽。

       心树不能称自己为“五师兄”,一定要称,也只能说“大师兄、四师兄、我和七师弟都曾进来过。”
       因为三师兄由于经书被窃“因此引咎退位,面壁思过”,没有来过。
       而四师兄心烛和六师弟心灯都曾经在心眉房间喂他吃药,一早心烛和心鉴在心眉房间“探视心眉伤势”,因此“首座七人”,除了老三没来过,其余均到过心眉房间。
       (此属于嫌疑人排除)

       上述有疏忽的文字:

  他缓缓踱了个圈子,才沉声问道:“心眉回来后,倒过这屋子的有几个人?”
  心树道:“大师兄、四师兄、五师兄和七师弟都曾进来过。”

       如果是严格的“嫌疑人排除”,要正确回答“心眉回来后,倒过这屋子的有几个人?”,还应该修改为:
       心树道:“大师兄、四师兄、我、六师弟和七师弟都曾进来过,还有你,共六人。”
       但是,由于该句后面紧随着:

       李寻欢道:“你的意思说,他们都有可能下手?”
       心树点了点头,叹道:“这是本门之不幸,我本不愿对你说的,但现在我已发觉你绝不是出卖朋友的人,所以我希望你──”
       李寻欢道:“你要我找出那凶手?”

□□□□□□

    因此,根据语境,上面有疏忽的文字,可以修改为:
    心树道:“大师兄、四师兄、六师弟和七师弟都曾进来过。”
    李寻欢道:“你的意思说,他们都有可能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4 0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寺的叛徒心鉴,未入少林前,人称“七巧书生”,未入少林前俗家姓名为单鹗。
      单鹗的名字,貌似是从单锷改动得名。
      单锷是宋朝人,嘉佑进士。博览多学,不就官,留给后世的著作主要是《吴中水利书》,提出治理太湖水患的方略,是影响后世水利工程,但野史中对其评介有类似“巧心书生”之类的赞赏。
      从锷到鹗的变化——“鹗”指鱼鹰,属鸟类名称,古文中多用于形容猛禽或比喻勇猛之人(如“鹗立”)。
      改动取单鹗,以昭示其虽为少林寺僧人但猛禽的本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08: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八章 神魔之间”(等于《 铁胆大侠魂》“第五十章 上官金虹的环”)中,
       为救阿飞而现身金钱帮总部的李寻欢,与上官金虹差一点就开始生死决斗,但听了“天机老人”孙白发的一段对话之后,上官金虹斗志渐消。古龙如此写对话:

  少女道:“禅宗传道时,五祖口念佛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老人道:“这道理正如‘环即是我,我即是环’,要练到这步,已不容易。”
  少女道:“但六祖惠能说的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所以他才承继了禅宗的道统。”
  老人道:“不错,这才真正是禅宗的妙谛,到了这步,才真正是仙佛的境界。”
  少女道:“这么说来,武学的真谛,岂非和禅宗一样?”
  老人道:“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到了巅峰时,道理本就全差不多。”

□□□□□□

       上文中“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的出处,是禅宗僧人神秀所作的《无相偈》,原文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古龙的作品有微小的差别,“身如”原文是“身是”,“不使留尘埃”原文是“勿使惹尘埃”
       假如坚持佛典要使用原文、且“一字不差”,那么就应修改为
       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同理,假如坚持佛典要使用原文, 古龙文“何处落尘埃”就应修改为“何处惹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08: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这些微小的差别,不予修改;
       但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原文的“五祖口念佛偈”还是古龙的疏忽。
       因为《无相偈》的作者禅宗僧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弟子,不是五祖。

       因此,《多情剑客无情剑》原文此处“禅宗传道时,五祖口念佛偈”的疏忽,应修改为

       少女道:“禅宗传道时,五祖的弟子神秀口念佛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7: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0-7 15:34 编辑

       古龙为武侠小说人物所取之(姓)名,总予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少林寺的首座七位师兄弟,大师兄心湖——心如明湖。
       二师兄心眉,古代眉毛被视为面部尊严的象征;而生活常理中,眉毛于人全貌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参考成语“燃眉之急”。
       香港动作小说中有一句重要俗语——“剃人眉毛”,“剃人眼眉”直接指代让他人出丑、丢面子的行为。
       在香港帮会历史中,当面剃除对手帮会爪牙的眉毛,被视为公开侮辱对手帮会,类似“打脸”的挑衅行为。
       而心眉往往在少林寺内外处理最重要的、尤其是涉外的事务。

       老六心灯——心如明灯,妙不可言;
       老四心烛——心如明烛,同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破解少林寺藏经失窃案的关键人物,是老五心树——心如菩提树。
      菩提是梵语,注音为Bodhi,对应于汉语的“觉悟”或“智慧”。
      历史上,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悟道,后其弟子称此毕钵罗树为“觉悟之树”,梵语即是“菩提树”。
      推测古龙根据此著名传说,将“心”与“觉悟树”结合——提炼为“心树”。
      正是老五的觉悟,故意让李寻欢扣为人质,才有了后面的“藏经失窃案”被破案。

      老五心如“觉悟之树”——心树,古龙此取名奇妙无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8: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10-7 15:33 编辑

      即使是少林寺的叛徒,俗家名字单鹗的老七——首座七位师兄弟位于最末者,古龙取名为“心鉴”,也是别具匠心。
      有句众所周知的话“以史为鉴”,含义为通过总结历史规律为现实决策提供经验借鉴。
      后演变为以某人为鉴、以某事为鉴,含义为通过总结某人、某事的历史教训,为为现实决策提供经验借鉴。

      古龙为叛徒单鹗取名“心鉴”——以单鹗为鉴,正是肯定了少林寺为武林榜样、武林主流的共同“认知”,即使某时出了个叛徒,依然无损少林寺的光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某高校一群武侠迷,当时阅读的版本,少林寺首座七位中末座老七,书中用名不是“心鉴”。武侠迷曾经讨论过老七的姓氏“单”,有人认为源自商周时期的“单”氏之族,通过音变形成“禅”氏,由于少林寺属于禅宗所以作者取姓氏为“单”。但当时不太留意老七的僧名。
       到了八十年代末,有校友制作了古龙几部作品的电子文件,其中《多情剑客无情剑》少林寺首座七位中末座老七,流传中的电子文件中老七的僧名是“心宠”,不是“心鉴”。
       第一种可能,某个版本中老七的僧名是“心宠”。
       第二种可能,某个版本的OCR,老七的僧名扫描结果是“心宠”,原名未必是“心宠”。
       宠的繁体字是寵,鉴的繁体字是鑒,很难想象会将“鑒”OCR为“寵”。
       不知有没有侠友看过的实体书中,老七用名是“心宠”或“心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妙的是,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少林寺首座七位师兄弟,均为“心”字辈。
       而少林寺“七十字辈世系谱”中在,真的有“心”字辈。
       少林寺“七十字辈世系谱”的证据,来自“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上论文《秉承宗风,继往开来》,“七十字辈”具体为: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祥,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

      注意上文“心朗照幽深”之“心”。
      古龙创作《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少林寺首座七位师兄弟的名字时,是否看过了少林寺“七十字辈世系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1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二十二章 梅花又现”中有:

      心湖大师也站了起来,在方丈室中踱了几个圈子,忽然驻足道:今日在菩提院当值的是谁?
      心鉴道:是二师兄座下的一茵和一尘。
      心湖大师道:传他们进来。
      他负手站在墙角,听到一茵和一尘走进来的脚步声,他也没有回头,只是问道:五师叔的晚膳你们已送去了么?
      一茵道:送去了,可是──可是──

□□□□□□

      二师兄是心眉,“二师兄座下的一茵和一尘”即是:心眉有两个徒弟“一茵和一尘”。
      对于“一茵和一尘”而言,称心树为“五师叔”是吻合的,首座七人,只有心湖是“大师伯”,心眉是“师父”,其余均为“师叔”。

      推论是:少林寺“心”字辈的下一辈,在古龙此书是“一”字辈。
      古龙的此命名,“一茵”同样有可取之处,虽然对男性而言,“荒草如茵”未必是好的对应;
      但恕笔者眼拙,无法看出“一尘”的妙处(“一尘”貌似为贬义词,为弟子取僧名为“一尘”,恰当吗?)

    (回头再看少林寺首座七位中末座老七,法名取“心宠”很不合适,怀疑该书未必是原版书,因为宠一义为溺爱、偏爱不合佛理,另义为光耀、荣耀与佛教戒律相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10-27 10:06 , Processed in 0.0384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