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原创] 古龙论还珠楼主__暨《蜀山》大系滋生问题求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报纸局部放大如下:

             1947《小日报》《柳湖俠隱新集》报纸局部放大 .jpg
      图 1947《小日报》《柳湖俠隱新集》报纸局部放大

      发现,《小日报》的《柳湖俠隱新集》的小说图标是侠客策马图,迎面的柳须不清晰。
      而1947年4月29日《小日报》《柳湖俠隱新集》连载。最初初始文字是
    “问知平旋起居之所,因两师姊最怜爱这小师妹,特意为她布置而成。”

      这其实还是原来的《柳湖俠隱》小说中文字,在正气版的第3集中。
      又,正气版已经改进为,不是第一集均有“前情摘要”,避免以前的不方便。
     上文字在 第一回(相当于总第五回)“转世护双鬟 百丈虹霞飞玉杖  求援逢二老 千山雷雨拜仙真”之中。
      在第7页中。对比临近文字,均一致。
    《柳湖俠隱新集》还是《柳湖俠隱》。

      问题是,1947年4月29日《小日报》,标题为
     “衡岳云先开 策杖同登金锁峡  洞庭叶未下 烟波初泛木兰船”
      对照民国正气版,第二集第二回(相当于总第四回)标题为
    “衡岳云先开 策杖同攀金锁峡  洞庭叶未下 烟波初泛木兰船”

      因此,《柳湖俠隱新集》的第一回,是原来《柳湖俠隱》的总第五回,
      却把总第五回的内部文字,对应回数,标记为总第四回的标题。

      不排除,这就是内地版断章位置混乱、章回标题顺序与原著颠倒两回,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还珠楼主民国版本的稀缺,部分佚失在旧报纸上找,例如,
      没有找到《大众夜报》的文字,却找到《小日报》的文字,缺的又恰好是这部分,
      急就章,就会发生前述所述的混乱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面已经断定,《柳湖俠隱新集》不是还珠楼主新作,也不是《柳湖俠隱》的前传或后传,还是同部书。
      又发现,《商报》1949 年 5 月 9 日,又连载了《柳湖俠隱》。

      图  1949年5月9日《商报》第7版《柳湖俠隱》

      但仔细比较文字,不是还珠楼主的内容,旁边还署了“短篇小说集”的专栏名称,
      在连载的《柳湖俠隱》,有两小标题,《一老一少庄门大战》、《一门四杰武艺精通》,
      不是还珠楼主的风格,还珠楼主小说,也没有对应的标题。

      因此,排除了作者为还珠楼主的《柳湖俠隱》有两本不同的书。
      虽然有两部民国出版的作品《柳湖俠隱》,却是不同的作者。
      有趣的事,正气版的还珠楼主《柳湖俠隱》,本来在第三集结束语中,
      预告“…..全书结束…请看下集”——相当于下集大结局。
      但实际上,写到下集第四集,意犹未尽,最后,写完5集(正气版)才停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2 12:08 编辑

          前述还珠楼主为了勘误方便、创作更多小说,巧妙地利用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实际上其小说嵌入了一些古籍的精华。这就衍生了新问题:

        《蜀山》大系滋生问题之六:还珠楼主可借鉴的中华文化古籍术数堪舆等学有哪些?

         还珠楼主小说中正派的师尊,大多是预言家,给徒弟预先留下锦囊,要按照规定拆开,提前拆开,便字迹消失;
         按时打开,大多应验,并有进一步的行动指示。
      (还珠楼主的写法,在更早的《三国演义》也有类似授锦囊描述。)
        这种术数预测,中国古籍最出名之一为《推背图》,其中尤其是刘伯温《推背图》最广为人知,可惜网页多见黑白扫描件(指署名或托名刘伯温者)。

       好在清晰的(署名或托名)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可以在境外著名图书馆的汉学珍藏馆得到。感谢旅居朋友千岛翁赠送笔者扫描件。
       该扫描件为晚明清代钞本,但是,与其他《推背图》的60幅图稍为不同,刘伯温《推背图》多了序图第零幅,为61幅彩图。(60幅图中某图实际为防盗版的特殊标记,也提供了鉴定原本的小技巧)。
      下面分享其封面、最初始两页和最后一页。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汉学珍藏馆封面 .jpg (81.7 KB, 下载次数: 0)            
       图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汉学珍藏馆封面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第1页、第2页 .jpg (147.98 KB, 下载次数: 0)
      图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第1页、第2页
      注意其中页码数字“1”和“2”。

点评

以我所知,说起推背图,一是李淳风、袁天罡,二是金圣叹。  发表于 2024-8-2 1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2: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2 12:10 编辑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第61页(最后一页).jpg
      图  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_第61页(最后一页)

       但刘伯温是元末明初人,而《推背图》在唐代已经面世,一般认为《推背图》的作者为唐贞观年间李淳风袁天罡
       目前收集得到最清晰的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是堀越文库版。

       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以六十甲子为序,从甲子癸亥列出六十幅图像。
       每一图像都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标明第几像,及相应的《易》卦;第二是图像;第三是谶文;第四是颂辞
       其中第二四的图像和谶文是核心部分,第四的颂辞主要作解释说明。

       李淳风、袁天罡如此的术数结构,归结于“图谶"。
       李淳风是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李淳风是中国堪舆城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袁天罡是唐代天文学家、中国堪舆学的鼻祖之一,精通数学,其堪舆学不仅涉及城建理论,也涵盖其他方面。
       李淳风、袁天罡将数学应用于预测学。在古代独树一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3 0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峨嵋补充,古代应该是
峨“嵋”山
峨“眉”县

嵋:《广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正韵》谟杯切,𠀤音眉。峨嵋,山名,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峨眉。《郭璞·江赋》峨嵋为众阳之揭。通作眉。

西汉《列仙传》
陆通: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历数百年去。


陸通.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0: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helloworld666 发表于 2024-8-3 00:59
关于峨嵋补充,古代应该是
峨“嵋”山
峨“眉”县

       兄台此“峨嵋”考证文本,差不多是历史上最早有“峨嵋”的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第1图 .jpg
      图  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第一图

[第一图解析]

      第一像,甲子。乾。
      图像:盘古像。(盘古坐于石上,左手执日,右手托月。)
      谶文:一男在上,双手托日月。
      颂辞:自从盘古得希夷, 龙争虎斗事可悲; 万代兴亡难尽计,且就武后空玄微 。

理解:
    “希”—视而不见乡“夷”—听而不闻。是说,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已经历了万代。龙争虎斗兴亡之事很多,只能从作者“希夷”的概念里开始记载了。
      作者领悟到了历史的真谛在于循环,于是就运用这个奥妙的道理讨论从武后当政以后历史发展的天机。

      又,“希夷”在古文化有特殊含义,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道教学者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
      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
      陈抟即是陈希夷。

      网页有人写为“从盘古来到希夷,龙争虎斗事可悲……”,“从盘古来到希夷”不是颂辞的写法,也不像是诗句,未知其版本,也可能其版本字迹模糊,分辨的字不是原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0: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8-3 10:14 编辑

       如果,比较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与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
       李淳风袁天罡本第一图颂辞,与刘伯温本的第一图(页码为2)颂辞,两者大致相同,
       差别是,前者为“万代兴亡难尽计,且就武后空玄微”,
                    后者为“万代兴亡谁是主,且将武后空玄微”。
       而后者的盘古像比前者,似乎更为传神。

               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第2图 .jpg
       图  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第二图

[第二图解析]

     第二像,乙丑。
     图像:鲤鱼过剑门图。
     谶文:监剑二口门,鲤鱼十八尾。宝见门中过,一尾血染灰。
     颂辞:江中鲤鱼十八尾,尾尾尽从流水玘。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来少一统。

理解:
       十八尾即十八子为“李”,鲤lǐ与李lǐ同音。尾尾尽从流水玘,作个“米”字的形状,进入“江”字的中间,“工”的中间、旋转变形为一撇一竖,
     “米”字入变形的“江”字,即为“”字。合为李渊。
       从李渊(唐高祖)开始,唐代传了二九(十八)代,共计二百九十年。二百九十年即是三百年少了十年(一统)
       从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即皇帝位,到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昭宣帝李机降御礼禅位于梁为止,共计290年。
       鲤鱼过剑门中的两把剑,就是“渊”字的一撇一竖。图中两把剑在侧面,仅一鱼入剑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比较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与刘伯温《推背图》彩绘钞本,
      李淳风袁天罡本第二图颂辞,与刘伯温本的第二图(第3页)颂辞,两者大致相同,
      差别是,前者为“尾尾尽从流水玘”,
                   后者为“尾尾只从流水起”。
      不过,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实际有多个版本。
      以第二图为例,图像、谶文、颂辞有所变化。

      永乐四年的姚广孝序版本,图像为两把剑立中间主要位置,十六鱼分两侧,两鱼入剑口见血。
      谶文为:立剑二口如门,鲤鱼十八个,二尾血污。
      颂辞为:江中鲤鱼十八子,片片只从流水起。子子孙孙二九分,三百年中少一纪。
      (两鱼入剑口见血,喻李氏二宗被弑)
      (一纪喻十年,三百年中少一纪依旧是传代290年之意)

       中清期手抄彩绘本,
       图像为:十八鱼遮住两把剑所立的剑门,图未见血,疑似抄漏。
       谶文为:立剑二张于门,有鲤鱼十五尾,右边过三尾,门过二尾,血污而死。
       颂辞为:河内鲤鱼十八子,长刀直至洪泉起。子子孙孙一十八,三百年中少一纪。

      晚清期手抄彩绘本,
      图像为:剑仅一把,刺中二鱼见血,一鱼左侧,十五鱼右侧。
      谶文为:鲤鱼十八头,一头在剑之前,二头插入剑间。
      颂辞为:江中鲤鱼十八头,片片俱从洪波起。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第二图的版本变化,配图基本是剑与鲤鱼图。
       但还有其他重要的版本变化,配图为二十一果子图。

       第二像,乙丑,姤。
       图像为:二十一果子图,唯独其中第四个没有蒂。
       谶文为: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颂辞为: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理解:
       谶文之“累累硕果,莫明其数。”意思是:盘子里的硕果累积了很多层,没有人明白到底有多少个,因为其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结合二十一果子图,意思是:
       二十一果子,唯独其中第四个没有蒂,喻第四位皇帝与众不同,是女性。
       二十一个果子代表二十一位皇帝,喻从唐高祖李渊到唐哀帝李机,恰好是二十一位皇帝,第四位皇帝是武曌。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死。5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大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是戊寅年,按纳音五行,戊寅己卯城头土。“万物土中生”喻这一年大唐建国,但天下未定,各地诸候拥兵自重。

     “二九先成实”,即二九先乘,结果实;二乘九等于十八,从李渊(唐高祖)开始,唐代传了二九(十八)代;
     “二九先成实”,实为十的谐音,二九理解为二十九。
       二九先乘十(实),为290。喻唐代传了290年,具体上已述。

       自武德元年唐国初建,即开始转战东西南北,从破薛仁果于浅水原开始到大破辅公祁平定江南。
     “一统定中原”喻:到武德七年(624年),武后降生之初,天下大定。
      之后,武曌以坚强的毅力,在几位男性好友帮助下,正位中宫。随着武氏的一步步成功,阴气渐盛,而当时高宗的头风病也日益加重;
    “阴盛阳先竭”喻唐皇室阳气渐衰,高宗最后先于武氏登退,唐朝开始了武则天当政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3 16:22 , Processed in 0.0570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