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考证] 时光永驻——民国著名涉侠作家合影 等历史相片___据以溯原武侠创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乌云帖》宋·苏轼6 .jpg
   图《天际乌云帖》6
[文字解析]
       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
     <  结合下页 完整义 >

       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上面周韶有定语“营籍”,唐代时有特殊含义。
      其中一类“官伎”为官宦人家的子女,因前辈家人犯官非,受连累被当作“官伎”。因出生官宦人家,好多从小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援笔立成”。
    (不过,根据才女薛涛的故事,薛涛之父在生时,薛涛是自由身,成“官伎”是薛涛在其父病故后为生存主动加入的。或某类“营籍”的“入籍”条件必须为官宦子女。)
      唐律中对“犯属籍没”有详细规定,包括落籍权限。
      而官宦人家的女儿,作为该“犯属籍没”者,与一般贫寒人家的“犯属”女儿有较大区别。如玄宗为时为太子的肃宗选侍妾时,高力士即推荐从没入的“掖廷衣冠子”中选择,因为其中有不少如周韶般颇有才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1: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乌云帖》宋·苏轼7 .jpg
   图《天际乌云帖》7

[文字解析]
      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

   < 结合下页 完整义 >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落籍指“官伎”在“籍”上除名,免于家人连累之罪,等于“从良”。但要遵循唐律中对“犯属籍没”的详细规定,包括落籍官员的级别。
       例如薛涛,最后是在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任上落籍的。
       唐朝的节度使,总揽某一大区域的军、民、财、政,权力很大。
       不过宋朝时陈襄作为杭州太守,有朝廷宠臣苏颂撑腰,应能实施落籍。
       古人的考究诗才,多有指物求咏之举,不难想象苏颂指着走廊下的空鸟笼,要求作一绝句。而身着“白衣”的周韶,写出“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的贴切诗句,也表达雪衣女“知恩图报”的拳拳之心,自然引起诸官的同情。
       曾有人解读《嵩阳帖》,称苏颂指着白鹦鹉要求周韶作诗,但原帖无此一说。因此使用“空鸟笼”的假想。甚至苏颂无所指,而周韶诗原已作出,唯背诵而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 0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乌云帖》宋·苏轼8 .jpg
   图《天际乌云帖》8

[文字解析]
        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苏轼为何要详细记录“斗茶”经过。因为,蔡襄在福建为官期间,曾负责皇帝的贡茶,因此精心研究茶叶和茶道,著述《茶录》一书。
       《茶录》见商务印书馆1936.12版本,全书92页,
        茶博士蔡襄竟然斗茶斗不过周韶?

        宋轼暗示其中有隐情——暗示上述“情诗”也可能是写给周韶。
        ——因此《端明集》(宋代蔡襄编著的诗文集四十卷)也不能收录?
       而作和诗“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的作者,应是知情者,
       考虑到朝野之复杂,干脆不署名,可惜了一佳作。

       又,胡楚此诗,充满了羡慕和自嘲,“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东风几时才降临我们这些“旧桃李”呢?
      “强匀颜色”是否为强作欢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08: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乌云帖》宋·苏轼9 .jpg
       图《天际乌云帖》9

[文字解析]
        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

< 结合下页 完整义 >
       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上面的胡楚和此处的龙靓,均是同辈,肯均是“官伎”,从诗作水平看,官宦人家的子女,自小的功课之一是吟诗作对。
      也因为苏东坡,下层人士胡楚、龙靓的和诗,列入古诗集。
      不过,龙靓诗才不亚于周韶。

      诗句中的“解佩暂酬交甫意”,语出于《列仙传》。
      汉朝刘向在《列仙传》中写道:“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
      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而“濯缨还作武陵人”中的濯缨,语出孟子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濯我缨即是洗濯我的冠缨。后人经常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濯缨还作武陵人”中的武陵人,语出《桃花源记》,本意是武陵人再去找桃花源却找不到了。
      但龙靓喻义为周韶除却尘世牵绊,洗濯帽缨,可以去找理想中的桃花源了。
      或认为上句“解佩暂酬交甫意”是对周韶诗“长念观音般若经”的疑问,
      周韶你已经落籍了,怎么报恩呢?
      如同“解佩与交甫”,过不了一个月,“无佩”也“无女”如同《列仙传》。
     (周韶可以去寻找她的桃花源,而你们这些权贵,所再寻的桃花源,将如同武陵人一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07: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际乌云帖》宋·苏轼10 .jpg
   图《天际乌云帖》10
[文字解析]
       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苏东坡所称杭人多惠之“惠”,是智慧之慧。
    《天际乌云帖》后半部又称《杭州营籍帖》,记录太守陈述古在朝廷宠臣苏颂支持下,为营籍周韶落籍的全部经过。
      又,苏东坡作《天际乌云帖》时蔡襄可能已去世,因为治平三年(1066),蔡襄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次年即于其住宅逝世。
      而熙宁四年(1071),自请出京任职的苏东坡才来到杭州,《杭州营籍帖》所记录的事情,约发生在1073到1074年。

      熙宁四年(1071年),苏颂出知婺州。熙宁六年(1073年),转知亳州。熙宁八年(1075年),再知应天府。《杭州营籍帖》发生在转知亳州期间,概率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0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周韶的诗“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除了自比身着白衣的自己,还有有更深含义,雪衣女在《明皇杂录》中,是只白鹦鹉。
       唐玄宗天宝年间。岭南进献的一只白鹦鹉,唐玄宗教它近代臣子的诗词,白鹦鹉数遍便能背诵。
       唐玄宗为其取名“雪衣女”。
       唐玄宗、杨贵妃与近臣下棋,眼看要输,喊一声“雪衣女”,它便会飞来搅乱棋局。
     “长念《观音般若经》”对应白鹦鹉的宿命。
      《明皇杂录》记载,某日“雪衣女”忽飞至杨贵妃镜台曰:“我昨夜梦见被凶恶的大鸟所伤,莫非将死?”
       唐玄宗令杨贵妃教“雪衣女”念《多心经》。
       尽管如此,某日,殿上嬉戏的“雪衣女”,被外来飞鹰以啄而死。
       唐玄宗与杨贵妃伤心不已,葬“雪衣女”于宫苑内,为其修一小墓曰“鹦鹉冢”。

       周韶的的聪明是因为不会吃古不化,巧取《明皇杂录》中两大情节,反其意用之,变成“知恩图报”意涵。
       因此,得到科学家苏颂的赞赏。

      1994年,考古人员在阿鲁科尔沁旗的东沙布日台乡宝山发现了一座辽代贵族墓里发现了一幅壁画,其内容为《杨贵妃教鹦鹉图》。
      图中的鹦鹉,通体白色,唯嘴红。

      又,古龙小说,也有多处出现白鹦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2: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古龙论还珠楼主__暨《蜀山》大系滋生问题求索>第61楼
     堀越文库版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彩绘钞本第三图。

[第三图解析]
      第三像:丙寅,艮下乾上,遯
      图像为:金冠妇人击鼓图。
      谶文为:一妇人,代金冠坐殿上,手擎一鹦鹉,一手击金鼓。
      颂辞为:当空女子本姓武,手执金符坐中土。身着霞冠五彩衣,自秉金挞击金鼓。

      是关于武则天的,其中图像中“手擎一鹦鹉”的鹦鹉,通体白色,唯嘴红;
      与1994年考古人员发现的图中鹦鹉,一样的通体白色、唯嘴红,
      不排除《杨贵妃教鹦鹉图》就是堀越文库版《推背图》第三图的来源,或反之。


      而七种武器之3《碧玉刀》“第一章  江湖少年春衫薄” 古龙写道:

      一个风姿绰约的绝代丽人,正坐在窗口,调弄着笼中的白鹦鹉。

      □□□□□□

       只听“砰”的一声,那艘快艇居然笔直地往画舫上撞了过去。
  窗子里坐着的那正在调弄着白鹦鹉的丽人,被撞得几乎跌了下去。
  那四个大和尚却已跃上了画舫,凶神恶煞般冲了进去,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却又听不出骂的什么。
       连笼里的白鹦鹉都已被吓得吱吱喳喳又跳又叫,人更已被吓得花容失色,全身抖个不停,看来更楚楚可怜。

       古龙拍摄电影《流星蝴蝶剑》后,在天母购买了豪宅,有庞大的书房,不少书从以前住宅搬来,据说古龙藏书丰富,包括古籍善本,不排除古龙看过《推背图》、《明皇杂录》之类。
       因而有不少含白鹦鹉的文本,而后古龙貌似从鹦鹉的通体白色唯嘴红,推演到全身的红,也就是“血鹦鹉”的造型构想,并成为“惊魂六记”之第一记《血鹦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
       1985年电视剧《楚留香新传之鹦鹉传奇》,导演: 许圣雨,编剧: 姚庆康,
       字幕打“古龙原著,周令刚制作”,
       主演为郑少秋、李海兴等。TTV出品,共20集团。
       引用某电视杂志的情节文本:

    “西域小国楼兰上至王公下到百姓都相信一个立国传奇——说楼兰立国之地原本遍布妖魔令人类无法立足,后天降白鹦鹉降伏妖魔方使百姓能够定居和建国,
      白鹦鹉又化身一尊玉雕为王室收为国宝,但众妖魔也只是被封印而非消灭,其怨念转生为血鹦鹉,每七年现世一次,以实现愿望为诱饵祸害贪图名利者或为报复。

      故事开始前,楼兰王被一妖女以幻术迷惑心智娶其为妃,后识破幻术预感国家面临危难故将独生女儿秘密送往中原学习各种武林杂学以备不测。
      再后来楼兰王欲归顺中原天子,并上书愿纳白玉鹦鹉为贡物,却不想鹦鹉被盗,楼兰王只得伪造假白玉鹦鹉仍藏于密室,
      不想三个月后王妃彻底与之决裂,使人伪造书涵诬告楼兰反叛中原,以此要挟楼兰王交出白玉鹦鹉。此间王府总管之逆子白玉楼却盗走假鹦鹉且构陷香帅,尤此引得楼兰名捕铁恨来到中原追查。”

      其中经历了由白鹦鹉到血鹦鹉的变化,与“惊魂六记”之《血鹦鹉》原著略微不同,
      但包含了古龙小说中由白鹦鹉到血鹦鹉的进化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8 21: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我不太懂书法,尤其行草的一些笔画省略的章法。还是说筋和筯有通假转写的情况?
看图片的话,如果是筋字,字的左下部分的笔势不应该这么潦草吧。
是不是本来就是写的就是筯字呢?
我手头的电子版东坡全集收录了此诗,作俗字箸。
二、半剑道兄的这个资料贴里的涉侠作家,好像都是鸳鸯蝴蝶派,以及与鸳鸯蝴蝶派的成员高度重合和密切交集的其它团体流派。
老舍有部《断魂枪》,我只是耳闻过,并没有看过,据说也可视为此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2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不相瞒,当初笔者也以为是“筯”字,但有位前辈说是“筋”字,因此采取折衷的说法。
     “作俗字箸”解,可能也是一种折衷的处理。
       陈坛友说说的老舍《断魂枪》,是严肃作家的“武侠小说”短篇。笔者刚好有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5-12 23:17 , Processed in 0.0504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