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连载] 还珠楼主往事 I :孙李恋劫.事件经纬.未解之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1-9 09:42 编辑

       本庄繁在1931年第四季度,又成立了一个叫关东军统治部的机构,负责对占领区的行政、经济等多方面的管控。
       参考《东方杂志》对本庄繁的系列报道。以及《生活周刊》的多篇介绍本庄繁文章。
       后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运作下抵达东北,1932年开始有名词“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参考《大公报(长沙)》1946 年8月18日第3版《溥儀在法庭陳述 被迫離津之經過》。           
       为了“关东军统治部”,本庄繁不断物色傀儡,包括阎泽溥。
     《微笑集》中称:“亲友中有识者,多方劝阻,阎卒不听,”,就是指阎泽溥入关一事。
       但《微笑集》中若干细节,与史料略有差异。阎泽溥入关,主要是为了他原来在东北多年积累的不动产。
       通过对阎泽溥死亡事件的梳理,可以发现,阎泽溥、孙仲山当时一直进行的把银行存款搬出关外事宜,是成功的,而阎泽溥实际是被本庄繁“绞杀”的。

      《微笑集》指阎泽溥死亡是因为五万元小事,“然其死因极微,仅于某项充公烟土案内,先则借故不能拍卖,嗣以极廉之价购之,转手再行卖出,其盈余仅万余元耳,在阎本身,不过九牛一毛,竟以致祸,亦殊不值矣!”
       五万元是传闻,真正是“五十万”。
       本庄繁对阎泽溥、孙仲山的银行资金一直垂涎,但被人揭发其银行资金转出“五十万”,只不过这是最后一笔,本庄繁派人查账,发现再早的“流水”,大批存款、现金,已被(阎泽溥、孙仲山)提转他处。
       再加上本庄繁发现阎泽溥虚与委蛇,不是真心为“皇军”服务,对“关东军统治部”毫无实际贡献,因此本庄繁将阎泽溥“绞杀”——脖子上有清晰的“绞痕”。
       因此,阎泽溥未必是“通敌”,至少是为敌所“绞杀”。
       关于阎泽溥的死亡真相,也是后期才被知情人在报纸上披露(阎泽溥死亡消息的外漏,要到1932年4月2日,死亡时间则更早,但在1931年12月后)

       在1931年秋三审李寿民案件的关键时间,阎泽溥的死亡真相还未见报。
       与张学良关系密切的阎泽溥,也招惹骂名。或影响到孙仲山的官司,也影响法官的判断。
       而到1931年10月到11月还有阎泽溥的新闻,例如《民国日报》消息,《閻澤溥赴  锦州》
      但仔细看内容,却是“奉张学良命赴锦州”等等。
      可以想象北平的法官,在种种东北消息之下,在军政人士总是将孙仲山与阎泽溥联结的背景下,还会不会在李寿民官司上全力帮助孙仲山?
      只要稍为思索,便知李寿民与孙经洵不是师生,非老师借师道尊严与学生“恋爱”。
      那篇用以作证明的长寿孙氏部分乡亲签署的资料,竟然以“誘騙孫經洵幼女”为主题,法官只要看过《勇敢女性》中孙经洵年龄,或者核对户口,便知1930年孙经洵已经23虚岁22实岁,哪来来的“幼女”?

      李寿民案件在高级法院三审后,根据《微笑集》
     “公役持最高法院公文见示,始悉余未到堂,而三审之案竟结,依然一纸不起诉与上诉驳斥之处分书也。”

      在李寿民案件结案后,第二年(1932年)的四月,才有阎泽溥的死亡真相,更迟,才得知阎泽溥没有替本庄繁服务,东北的日本最高负责人为本庄繁,本庄繁看中阎泽溥的财税能力,要求阎泽溥替关东军统治部作财税全盘规划,但阎泽溥没有提供。
       而由于阎泽溥、孙仲山事先提出现金,本庄繁的个人贪欲也无法实现,即使逼出阎泽溥的不动产契约又如何?
      (本庄繁占领张作霖张学良的大帅府,搜出黄金八万条,运往东京,每条重2斤,累计256万两。)
       因阎泽溥、孙仲山事先提出现金,没有“资敌”,阎泽溥被敌“绞杀”,某种意义孙仲山反而有功劳。
       随着阎泽溥事实上是死于日本人之手消息的开始传播,社会对阎泽溥的认识开始转为谅解,也纠正了对孙仲山的附带不利影响。
       到1932年下半年,对孙仲山的报道是正面的,例如有关齐堂煤业公司的消息,孙仲山是股东之一。
       更后些,还有“川難民待救”消息,四川乡绅联名要求“請借撥川路股”赈灾等,名单前面有孙仲山的名字。

      (又,阎泽溥妻子实际上看不到阎泽溥的遗体,1937年5月31日《大公报》消息,“阎泽溥失踪六年妻子请求宣告死亡”,
         反推阎泽溥是1931年底入关后一直“失踪”,六年未见遗体法律作失踪处理,故妻子请求宣告死亡。)

       而在东北行了一步险棋后,对于李寿民的“打赢”官司,可能孙仲山也想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显示,在孙仲山再次控告李寿民的后期,已经知道孙经洵坚决的与李寿民在一起(孙经洵的二表哥清楚两人近况,二表哥也一直出入孙府),孙仲山也必须考虑将李寿民逼得太甚对孙经洵的影响——孙经洵的性格非常刚烈。
       孙经洵离家前对父亲孙仲山的告别信,清楚写上:“爹爹如再三固执,女儿逼得无奈,祇好求法律保护,不济则以死济之了。”
       注意“以死济之”!
       即使不“以死济之”,将李寿民逼得太甚,给女儿痛恨一辈子值得吗?
       孙仲山一生中多次担任“赈灾”相关要务,假如多次出资出力做善事、普度众生,却被自己的女儿痛恨一辈子,孙仲山不得不考虑继续打官司,有没有必要。
       因此说,“可能孙仲山也想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寿民也想开了,后来借《天风报》赞扬一下孙仲山“孙为人任侠,经营商业,有远见,魄力甚大”。

       而孙仲山历史上也值得一书的贡献,如果孙仲山真的要办一件事,他会持之以恒、不言放弃,例子是追讨欠款的多年奋斗。

       大中银行是孙仲山与重庆商人汪云松,王墨园,何鼎臣等十人联合发起,1919年6月起业务不断扩大。其中汪云松为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王墨园,何鼎臣等人的实缴现金更多,但看中孙仲山的才华。后大中银行的分支扩大到至少十三处。

       北洋政府是是中国在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由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代表中国与各国打交道。
       北洋政府的元首,开始三任为:
       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黎元洪(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日)、冯国璋(1917年7月6日~1918年10月10日)。
       到第四任为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时,财政孱弱不振。为解决国库空虚问题,1921年由币制局总裁调任财政总长的奉系张弧,
       找到孙仲山,希望向大中银行借款三百万元。
       其中直接借款为80万,余为间接借款,即大中银行向财政部出具存单,政府凭借存单作为抵押,向各个银行贷款。表面上是北洋政府向其他银行借款,实际上大中银行因存单变成背书人。
       北洋政府准备如何还大中银行的三百万元借款?
       北洋政府财政部将在1922年收取的当年盐税、扣除付外债本息和支付盐务行政经费后,得到余款,优先安排偿还大中银行欠款。
       孙仲山与股东们商量后认为是万无一失的好生意,遂答应。
       为了这笔巨额借款,大中银行实际上是调集十一处分行的存款,才办得到。

       不料,1922年4月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失败,不仅张弧被革职,而且主持北洋政府的直系,不愿(拖延?)偿还对大中银行的欠款。
       风云突变,大中银行不得不将十一处分行同时停业,孙仲山与股东承认分行存款的本息,承诺追回这笔巨额。
       为此孙仲山牺牲了多年心血,在军阀风云中,不断施展人事技巧、不断催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政府的元首,第五任到第八任为:
       周自齐(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
       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曹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
       但1922年到1924年的北洋政府实际由吴佩孚把持。
       孙仲山与吴佩孚建立了更友好的关系(原已有旧),虽然1924年北洋政府财政窘迫,吴佩孚一时无法帮助还款,但在其支持下,最高法院判决,北洋政府财政部必须偿还大中银行的款项。
       而不久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影响了还款计划。
       因1926年7月、1927年4月,南方政府二次北伐,吴佩孚兵败入川,还款计划泡汤。

       北洋政府的元首,第九任到第十四任为:
       黄郛(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1926年5月13日)、颜惠庆(1926年5月13日~1926年6月22日)、杜钖圭(1926年6月22日~1926年10月1日)、顾维钧(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但大权基本掌握在奉系手里。
        1927年6月,张作霖开始主持北洋政府,成为北洋政府的第十五任元首:
        张作霖(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

        由于张作霖心腹阎庭瑞的介绍,孙仲山帮了张作霖一个大忙,作为感谢,张作霖下令在增收的出口税中,拨款偿还原最高法院承认的大中银行欠款。
        不料1928年6月5日张作霖被炸死,还款计划再次泡汤。
        随后张学良主政东北,阎庭瑞向张学良重提其父的还款计划。
        而不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原北洋政府的财政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合并,最高法院也合并。
        北洋政府在经历了十五任首脑后,也正式消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0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张学良帮助下,合并后政府承认原北洋政府最高法院的判决,合并后的财政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归还大中银行的款项。
      1936年2月28日,孔祥熙被指派为整理内外债委员会委员长,财政部欠大中银行的款项,是重要内债之一。
      (潜在人脉链:孙仲山是盛宣怀的亲信,盛宣怀府上的少女“家政”倪桂珍,长大后被盛宣怀安排出嫁,倪桂珍是孔祥熙的岳母。)

      在孙仲山的不懈努力下,当时的财政部(部长为孔祥熙)终于偿还大中银行的欠款,也是偿还大中银行原十一处分行的存款本息。
     (由于原借款合同附息,计算表明,原300万借款的本息累计已是2875万元)
      而孙仲山,也对得起其作为银行家的信誉、对得起其早期对巴蜀老乡的保证银行存款本息之承诺。

      按照这种恒心,如果孙仲山坚持要打赢一场官司,最终还是能打赢。不再打官司了,多数是看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梳理这段历史时之前,好几年前,曾有想法:是否还珠楼主的结拜兄弟段茂澜帮其打赢后面的官司呢?
       因为根据还珠楼主家人的回忆:1933年1月30日李寿民长子诞生,为纪念段茂澜 (字观海) 恩德,取名观承,字怀海。此后子女取名均以 “观”字排行。
      (李寿民、段茂澜大约于1928年夏季义结金兰)
       而早期的还珠楼主研究称:“段茂澜是段祺瑞的侄儿”。
       但根据辈序资料,对早期研究的“侄儿”存疑。
       民国资料显示,段祺瑞与其二弟段祺辅是“祺”字辈,两人的儿子是“宏”字辈,段祺瑞的长子为段宏业,段祺辅的儿子为段宏刚。
       而段茂澜,字观海;不是“宏”字辈。
       段茂澜与段祺瑞的关系,要上溯到段佩(字韫山),段佩为段祺瑞的祖父。
       可能按照宗亲,段祺瑞是段茂澜的上辈,如果比段茂澜父亲年轻,就是叔叔辈。
       即使段祺瑞是段茂澜的亲叔叔,在1931年已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也无能为力。

      段祺瑞另有一位高其两个辈序的族叔公段芝贵,为原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
      不知段茂澜是否属于段芝贵此一脉,不过既然先期研究称段祺瑞为段茂澜之“叔叔”,段茂澜与段芝贵起码隔了三个辈序。
      又查到段芝贵1925年3月已经在天津病逝世。
      这一脉的后代,到1930年底,地位可能还不如段茂澜,
      当时段茂澜可能已由副局长升正局长(至少1930年有几个月时间,天津电话局的局长还是陈体荣,未查到何时卸任的任命)

      根据《国闻周报》1931年第8卷第4期第1页《中比永久亲善:臧专员演说后高呼万岁(立臧侧持译稿译诵者为电话局长段茂澜)》,
      1931年段茂澜的身份为“电话局长”。

点评

多谢!有时间再挖掘!  发表于 3 天前
段茂澜之子段义孚(美籍华裔,当代人文地理学创始人),回忆文章称段祺瑞是段茂澜的远房族叔,段茂澜入读南开中学是受段祺瑞的资助。  发表于 4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0: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段茂澜还有一个身份是南开大学教授(段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算孙经洵的校友“师兄”;后考取清华公费留学,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28年回国)。
       未知段茂澜是如何处理在南开大学的上课与电话局正副局长的关系,推断当副局长、(后)正局长在南开大学无法像普通老师那样上课。
       因为天津的电话局也负责军务,局长任命由国府的交通部长签署。
       查到段茂澜在南开大学授课是“教法文和德文”,但正式任课的民国报道是1933年6月25日,南大學生劉維翰出了意外,“因德文試卷不及格敎授段茂澜謂不能及格、恐學校不准畢業”。
       因此,也可能段茂澜任南开大学外文教授,是1933年前后的事情(当时可能已不当局长)。
      (1936年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初任秘书兼交际科长,后升任美洲司司长、驻英大使馆公使。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驻马尼拉公使兼总领事。)

      按照在李寿民打第二场官司时,段茂澜自己还能施展一些影响,如向北平法官证明“孙经洵是成人人不是幼女”。
      不过,从段茂澜在外国读书、对学生試卷不及格决不“放水”分析,其可能会相信“司法公正”不会主动干预(在法官向任职单位作征询时,签署证明文件则是正当的、被动的)
       在《微笑集》中,李寿民没有描述到军政要人的帮助,他自己也差不多绝望了,做了最坏的打算。

      段茂澜的功劳,是当孙仲山的一帮孙名乡亲,联名作证说明李寿民种种不是之处时,坚持相信还珠楼主的清白,一如既往,也坦然地安排李寿民在电话局工作。作为正副局长,知人善任,认为一个人胜任工作,就安排工作,这是正道。

      即,段茂澜是否在官司上发挥影响,没查到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还漏了谁?

       如《微笑集》所述,还珠楼主在事先对于高级法院的判决,一点把握都没有。“不若一任已意为之,福祸委之命定。”隐隐然又“赌命运”之意。
       不过,文中写道:“又半月,适有梁园之行,”,还跑了一趟梁园。
       还珠楼主不在,高级法院要找谁呢?当时的天津、管辖天津的省份,司法改革一直进行,也很先进,不排除在还珠楼主不在时,有代理律师替他应付。
       那么,有没有可能某个律师朋友,在明或在暗帮助他呢?

       散文中出现过“至友名律师赵星缘,曾旅甘多年”,这位律师赵星缘,应列为首选。
       在《蜀山剑侠传》写出后,有个赵从轺律师受任还珠楼主李寿民常年法律顾问。
       根据1925年《善后会议公报》第6期的第153~155页,有“议案:修正案:会员赵从轺(陆洪寿、马麒代表)国民代表会议条例草案修正案”。
       又根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赵从轺等国民代表会议条例草案修正案(一九二五年)》其中,具体有“提出者:赵从轺”,表明赵从轺是“国民代表”。
       早在1925年,赵从轺律师已有一定社会地位。
      (不过,请赵从轺为版权律师,是1933年的事。)
       是否赵从轺就是赵星缘,必须经受“旅甘多年”的核验。
       而是否在此案,赵从轺或赵星缘,帮助过还珠楼主,也无资料佐证。

       还有,凌昌炎,1915 年 9 月受聘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法律概要”,精通法律,还珠楼主至少在1944年与其有交往。
       凌昌炎人颇正义。1946年,北京36名道士为了维护道教清规,焚烧了白云观自称“住持”的安世霖和都管白全一,
       是道教中的一件大事,当时曾轰动了北京九城和全国宗教界。当事人虽然事后自首,仍然有判重罪可能,36名道士之首回忆:  
     “凌昌炎律师很热心地帮助我们办理一切上诉手续,并将上诉状呈送河北高等法院”。
       因此,凌昌炎律师也是能暗中帮助者。
       只不过,在还珠楼主的文字记述中,没有提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珠楼主早年的词作,或关联了此一秘密。
       笔者早年积累了还珠楼主10多首诗作,但词作只有一首,词牌名为“临江仙”,是写给“蕖青五兄”的,即著名律师朱鸿儒,号蕖青。
       记者的资料显示,还珠楼主与朱蕖青有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交往历史。
       民国记者曾经报道,还珠楼主1921年在内务部值闲差时,已经认识朱蕖青,也同“袁寒云、梁爰居等”“同寓旧京,诗酒征逐”,
       律师可能是两位(朱蕖青、赵星缘),加上袁寒云、梁爰居和还珠楼主共五位(另一不详,或桂君或陈君),不排除还珠楼主已与朱蕖青订交。
       从词作分析,还珠楼主可能还经常与朱蕖青等射虎(猜灯谜)。

       1947年还珠楼主45岁,朱蕖青太太年已近50岁,推断朱蕖青比还珠楼主大起码5岁。
       而袁寒云(袁世凯二儿子)如在生则57岁; 梁爰居则65岁。
       因此,朱蕖青在“诗酒征逐”中排第五(还珠楼主为六),也是可能的。

       虽然,袁寒云是袁世凯儿子,但1921年袁世凯已死了5年,北洋政府也并入国府,袁寒云是也就是“二世祖”,风流文人。
       袁寒云人比较随性,喜欢订交,但有些很快忘记了。
       袁寒云在北平、上海、天津各有房产,六人“诗酒征逐”是在北平的一段。

       梁爰居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苏东坡自许。
       但是查到1921年开始到1924年,梁爰居主要经历在上海,诗酒自娱。
       不排除六人“诗酒征逐”,梁爰居是伴袁寒云从上海返回北平,因为与袁寒云对官场失望不同,曾在张作霖旗下出任政治讨论会委员的梁爰居,一直有官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1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断,记者的描述本意是为还珠楼主添光彩,但六人“诗酒征逐”的历史不太长(还珠楼主自己从来不提与袁寒云有过交往);
       主要是李寿民、朱蕖青、赵星缘的交往,长近30年,20年代的三人交往,射虎(猜灯谜)可能是节目之一,
       参考李寿民赠“蕖青五兄”的临江僊词,其中有“旧日北平,射虎”。
       民国文人的射虎,足足可以写一部长篇纪实小说。
       鸳鸯蝴蝶派与射虎,可参考
     《时光永驻——民国著名涉侠作家合影 等历史相片___据以溯原武侠创作》链接:

       https://bbs.gulongbbs.com/forum. ... &extra=page%3D1

       例如:
       江红蕉民国的著名事件是,常至大中楼悬谜和射虎,猜谜猜中了自己的名和姻亲的名:
       其一:火烧赤壁(报界人名一)谜底:江红蕉;
       其二:黄河清(报界人名一,玉带格)包天笑
       江红蕉创作的谜语有:膣(古人名一)谜底:子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1 17:11 , Processed in 0.0644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