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甲)__罗维与古龙李小龙成龙梁小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第三部以上电影的成本-收益分析,需要后继资料。
       从1974年11月到1983年10的整整九年,港元不以任何固定的外币为锚,港元汇率进入自由浮动期。
       港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快速走升,后回撤,再呈现波动。
       但随着1978年4月以后港元汇率整体呈贬,港元对美元汇率也走贬。

       1979年~1982年,是不少香港人的黄金岁月,马路边不时听到年轻人引吭高歌。但同时香港的通胀率也高企,只不过一旦有美好预期,甚至薪水升幅高于物价升幅,歌仍歌,舞照跳。
       但进入1983年出现微妙的变化(参考肥肥电影《富贵逼人》系列三部曲),好在港府应对及时,
       美元兑港元从1983年9月24日的峰值9.60:1,下降到9月26日的8.9:1,半个月后,最高位未突破8.35:1。
   
       1983年10月15日港英政府宣布取消港币存款利息税、废除浮动汇率制、改革港钞发行机制。
       于是从下周一,即1983年10月17日开始,港元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将港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固定在7.8:1,
       一直到今天。

       记住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的第一天,《武侠世界》杂志出街,西门丁的《剑断情未断》还未刊完,有人正等着看温瑞安的连载小说《骷髅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维太太刘亮华抓到的好牌,更是邹文怀的好牌。李小龙其实也是嘉禾的救星,
       多年后有人向邹文怀求证,您是否说过:“如果没有李小龙, ‘嘉禾’这个名字也许就早消失掉了。”
       当时已看透一切的邹文怀认为,虽然话不是他说的,但这话也没怎么说错。
       因为,邹文怀当初与一帮朋友、手足策划另开门户时,估计有些乐观。

       答应加盟嘉禾的知名导演,程刚被邵逸夫说服后易帜,
       在邹文怀去意徘徊时,留书“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促成邹文怀离开的张彻(就是与倪匡合作无间的张彻),竟然被邵逸夫许以重金挽留,没有加盟嘉禾。
       以为一请就到的演员(如郑佩佩)没有到,
       最早的全职演员也就是刚招考进来的三位新人茅瑛、苗可秀和衣依,以及由全面停产的粤语电影界转战国语市场的谢贤。
       嘉禾创业年1970年杀青的《天龙八将》、《刀不留人》,只能让新人苗可秀当主角,实在是行了步险棋。
       《鬼流星》让谢贤、苗可秀当男女主角,人手不够,导演、编剧的罗维亲自下场当演员。嘉禾人手的缺乏可以想象。

      以为老牌武侠作家的小说改编一定叫座,结果诸葛青云的《夺命金剑》叫好不叫座。
      以为必胜的秘密武器——王羽与“独臂”系列,竟然被邵逸夫“点了穴”。

      香港电影业向来以电影票房论英雄。
      不计进口大片,香港电影票房冠军,1969年是《独臂刀王》的129万(港元),由王羽、焦姣、谷峰主演。
      1970年是《龙虎斗》的207万,由王羽、陈星、罗烈。
      王羽的号召力爆棚,王羽跟随邹文怀跳槽,是邹文怀另立门户的主要保障。

      但本来“稳操胜券”的王羽“中日大战”——《独臂刀大战盲侠》,被邵氏抓住“知识产权”的破绽,
      王羽只能在香港以外为嘉禾拍片,官司纠缠不分,使秘密武器失效。
     《独臂刀大战盲侠》出品最终只能用日商&永联名义,改为嘉禾发行,
      也未入电影票房冠军的统计(一般以本地电影排行为权威版),
      减少了光环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邵氏不再一手遮天,旁有嘉禾,不过,(不计进口大片的)香港电影票房排行版:
       第二名的拳击,173万;第三名的新独臂刀160万,第四名的大决斗,138万,第五名的无名英雄,120万,都是邵氏的。
       嘉禾推出王羽自导自演的《独臂拳王》,只能列第九名,102万。

      《新独臂刀》依靠导演张彻编剧倪匡的黄金组合,姜大卫、狄龙的兄弟联手(当时两人比兄弟还亲),邵氏在没有王羽金字招牌下,依然保证票房。
        第六名的骗术奇谭,107万,第八名的缇萦,102万,是脱离邵氏的李翰祥公司拍摄的,邵逸夫允许其生存,后来李翰祥又归附邵氏。
        第七名的影子神鞭,104万,还是邵氏。
        因此票房排行版从第二到第八,都是邵氏一脉的。

        幸好有李小龙的唐山大兄横空出世,取得320万票房,居冠军,才彻底为嘉禾与邹文怀挽回颜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依靠古龙小说创意,令导演电影叫座的罗维,如果当时会争取到古龙加盟,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本来可以使嘉禾在创业初始那么狼狈。
       这里有必要补述嘉禾初创的经营模式。
       前已述预期港元的升值、1970年开始境外资金进入香港寻租。有内部人披露嘉禾初创的资金来源,
       首先是日资(其借贷利率在当时偏低),其次是东南亚资金,港台的资本主要以“院线”方式注入。
       采取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人与经营人分离模式,但有严格的内控与止损条款。

       在具体操作方面,邹文怀实行他在邵氏一直想推行的“外判加分红的制度”。
       该制度的得益者是导演自行组阁的独立制片公司,例如
       导演丁善玺组阁的巨人影业公司出品、导演黄枫控制的嘉联电影(香港)有限公司。
       当黄枫发现《鬼怒川》这电影有市场后,自任导演、编剧,自己找或嘉禾配演员。
       经过嘉禾背后出资方代表认可特别邹文怀认可(可能以给予特殊技术支持方式那优先股),开始独立制片——拍摄。
       以后由嘉禾筹划上映前宣传、院线选择、排期等。诸方在共担风险前提下,共享利益,按照约定比例分红。

       而当时罗维夫妇控制的四维电影公司得天独厚,成为因“外判加分红的制度”而多劳多得者,
       例如《追击》就是四维电影公司找到王晶的父亲任导演、编剧,找到衣依、田俊、唐菁出演,四维拍摄的电影。  
       在1971年的票房排行版中,第十名是港台合作的淘气姑娘,94万。
       而罗维夫妇四维的《天龙八将》为 92万,列第十一名,四维另一部《鬼流星》,88万,列第十三名。
      (诸葛青云的《夺命金剑》未进入前十五)。

      在嘉禾整体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假如1971年罗维能找上古龙?
      因为当时古龙正苦于无法在香港电影界打开局面,倪匡一直在帮古龙,也几年没有着落。
      假如给四维先走一步,借兵古龙加上倪匡,香港的武侠电影史,也可能会改写。
      倪匡并非仅能与邵氏合作,也可以与其他任何一家例如第一影业合作。

      实际上,到了1976年,倪匡才说服秦雨(即楚原)执导《流星蝴蝶剑》,
      契机是当时邵氏嘉禾拍摄”独臂英雄”片已到“掘地三尺”地步,观众也审美疲劳,
      邵氏终于从1976年开始迎来古龙电影纪。

      因此,罗维身边早于备了第二把好牌,却一直没有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罗维与李小龙斗气的结果,是邹文怀不得下重本安慰李小龙。
       结果就是成立了在邹文怀支持李小龙成立了协和电影公司,李小龙以知识产权入股占50%,邹文怀以资金和资产入股,占50%,
       Concord Productions公司在美国注册。
       以后只要李小龙看好的片子就由Concord Productions公司拍摄、制作、发行都是这家公司,
       邹文怀负责筹划资金,其余李小龙一人说了算。
       最后扣除成本的收益按照50:50分化,
       即使亏损了,也不用李小龙掏腰包。
       天下有这样好的事情?!李小龙一口应承。

       1972年香港电影业群雄争霸,嘉禾依然只靠李小龙。
       这一年,邵氏兄弟拍摄了35部电影,总票房2837万,列市场第一。
       嘉禾虽然仅拍摄6部电影,但总票房为1209万,
       战胜了原来对邵氏虎视眈眈的“荣华影业”、“富国影业”、“第一影业”,列市场总票房第二。
       同样拍了6部的荣华影业,总票房为301万,是嘉禾的四分之一。

       而没有罗维的李小龙,背靠协和电影公司,完成协和的处女作《猛龙过江》,
       虽然是第一部远赴欧洲取景的香港电影,但票房为531万,刷新了香港新记录。

      李小龙原来主演的《精武门》,档期排到1972年,票房443万,为亚军。
      而嘉禾与邹文怀,借助李小龙站稳脚跟,稳定了嘉禾背后的金主,为嘉禾以后进入世界市场、更多更低成本融资,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李小龙由好莱坞的二线演员,通过《猛龙过江》曲线进军国际市场,在好莱坞被重新定位为一线演员。
      例如,曾经拒绝李小龙的华纳电影公司,又亲自李小龙请了回去拍摄《龙争虎斗》,并答应了李小龙貌似苛刻的要求。

      如果这些成果,罗维能分一杯羹多好啊!
      还是司马翎的话,命运!命运!命运!
      强人也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邵氏的霸主地位难于撼动。
        邵逸夫在邹文怀离开后,重新招揽李翰祥从台湾回到邵氏,
        结果李翰祥执导的《大军阀》为邵氏取得346万票房。列票房排行版季军。
        因此,以后李翰祥一直在邵氏处于邵氏票房大导位置,光环效应明显。
        虽然嘉禾依靠李小龙,取得前两名。
        但第三到第七名都是邵氏,其中

        第四名为十四女英豪, 257万;第五名为风月奇谭,为202万;
        第六名为《马永贞》(正是笔者近期讨论过的),201万;
        第七名为《水浒传》,160万。

        但只依靠李小龙的嘉禾电影,相形之下风险也大。
        李小龙独立操作协和电影公司,继《猛龙过江》之后,又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死亡的游戏》、《猛龙过江》。
        1973年3月,李小龙暂停《死亡的游戏》拍摄,开始拍摄《龙争虎斗》,6月拍摄完。
        7月26日,《龙争虎斗》在美国放映,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在票房上击败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

       但李小龙返回香港准备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之后,7月20日意外身亡。
       失去李小龙的嘉禾,可能一些电影宣传欠周到,1973年《龙争虎斗》在香港的票房,只有331万,列亚军,
       冠军为邵氏的七十二家房客,563万。

       这一年邵氏兄弟拍片34部,总票房3204万。
       嘉禾虽然比1972年多拍7部达13部,总票房反而少了,为1184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3-10-25 18:39 编辑

       在1973年的票房排行版中,第三到第六名均为邵氏,
       其中第三名的应召女郎, 308万;第四名的一乐也,302万。
       第五名的风流韵事, 239万;第六名的北地胭脂,210万。
       而罗维摆脱了李小龙事件的阴影,恢复其敏锐的电影触角。
       罗维导演、编剧的《冷面虎大闹京都》取得第七名,203万固然有王羽的因素,
       但罗维导演、编剧的《马路小英雄》,则完全是罗维挖掘新人许冠杰、上官灵凤,因人而导的成果,取得156万票房,得到第八名。
       也即是说,除了李小龙电影,嘉禾的最好成绩来自罗维。
       假如按照这种惯性,罗维将渐入佳境。

       借助与许冠杰的合作,1974年四维摄制的《绰头状元》,票房取得167万,列年度第六名,
       另一部四维摄制、许冠杰上官灵凤主演的《小英雄大闹唐人街》票房取得141万,列年度第十名。

       本来,罗维半只手又拿到第三副好牌——新星许冠杰,但牌很快易手。
       邹文怀的“外判加分红的制度”,吸引了许冠杰的大哥许冠文。

       许冠文本来先投靠家大业大的邵氏,提出独立制片、分账发行的要求,但邵氏拒绝。
       许冠文再找弟弟的东家嘉禾,邹文怀满口应承。
       邹文怀感到——许氏兄弟是第二个李小龙!

      邹文怀协助许冠文、许冠杰建立许氏兄弟电影公司,由许氏公司独立操作,邹文怀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利润与许氏公司评分。
      结果,许氏公司拍摄纯粤语对白的《鬼马双星》,票房达到625万港元,
      打破嘉禾所有影片的票房纪录,也打破李小龙生前所有影片的票房纪录。

      附:1974年香港电影票房的冠军为《鬼马双星》,而第二到第五为均为邵氏电影,
      许氏公司被称为嘉禾的“卫星公司”,为嘉禾赢来名声。
      本来李小龙之后,嘉禾的最好成绩来自罗维,
      邹文怀引进许氏兄弟,不仅剥夺罗维的成就感,也夺走四维公司也是罗维的好牌——许冠杰。
      种种原因(包括刘亮华因素)造成罗维,结束与嘉禾的“外判加分红制”合作关系。

      1975年,罗维另行成立罗维影业公司,创业作为《金粉神仙手》(四维成为历史)。
      命运之神仍然为罗维继续提供好牌,然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07: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邵氏电影借助导演张彻编剧倪匡的黄金组合,姜大卫、狄龙的兄弟联手《新独臂刀》,票房超过嘉禾在王羽金字招牌下的《独臂拳王》(王羽自导自编主演),58万港币。
       为对付李小龙的冲击,精心炮制了英雄电影《马永贞》。
       关于电影《马永贞》,笔者终于找到其出处,就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技击余闻补》中所记述的。马永贞本来是清朝的人物,马术好、力气大,曾经与外国大力士比力气,外国大力士举巨鼎用双手,马永贞仅单手, 外国大力士叹服。但钱基博笔下,马永贞也有“霸道”的一面,与后期报道不太一样。
       内地后期将马永贞描述成与霍元甲一样的民族英雄,源于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1972年拍摄电影《马永贞》,导演为 张彻、鲍学礼,编剧为张彻与倪匡。
       张彻知道要与李小龙一比高下,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功夫高手,一轮筛选之下,胜出者为大圣劈挂门猴拳的高手陈观泰。
       一九六九年五月,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比赛,香港的各派高手,都报名参加,结果陈观泰在轻量级甲组赛程中,横扫千军如卷席,打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尤其是精悍的猴拳功夫,折服东南亚观众。
       张彻看中的,既是冠军的真才实艺,又是猴拳的可观赏性。
       结果陈观泰主演的《马永贞》,取得1972年香港电影票房的第六名,201万,只是李小龙的影响力太厉害,与猛龙过江的531万和精武门的443万,无从比较。
       当年取得票房第三名的《大军阀》,346万,正是许冠文主演的,许冠文才有底气向邵氏提要求,并最终被嘉禾收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07: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观泰由于其真功夫,后面一直是邵氏功夫片的主力。
       在于李小龙竞争过程,张彻挖掘了民国向恺然(不肖生)小说中“刺马”与“大刀王五”的情节,让陈观泰主演。
       1973年,陈观泰与姜大卫、狄龙兄弟档,和标配女主角井莉,主演了张彻执导的动作片《刺马》,陈观泰饰演结义三兄弟中的二哥。年底陈观泰与最佳“楚留香系列无花”扮演者岳华,主演了动作片《大刀王五》;均令人印象深刻。只是陈观泰略为含蓄一点,无法把向恺然小说中大刀王五的张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975年,陈观泰离开邵氏,远赴台湾发展,下一年自组了大圣国际电影公司。
       1980年,大圣国际与香港巨伦影业,将古龙陆小凤系列的“金鹏王朝”故事,改编为电影《剑气满天花满楼》。
       注意电影的英文名为《Legend of Lu Xiao-Fong》,Lu Xiao-Fong就是陆小凤。

       电影字幕标明:导演王瑜、编剧古龙,主演为孟飞、杨钧钧、石峰、凌云。
       而杨钧钧,在内地是个古龙相关的“传奇人物”,资深古龙研究者与作品诠释者。
       杨钧钧与孟飞、凌云,将在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乙)或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丙)中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0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了李小龙事件的冲击,感受到李小龙的强大号召力,尤其是电影《马永贞》的成功与不足后,邵氏的导演终于想起如何利用古龙精彩的小说,再现李小龙电影的票房。于是在倪匡的说服下,1976年,秦雨(楚原)执导的《流星蝴蝶剑》出品,在邵氏武打一类电影中,票房第一,为160万,列年度第七。
       影响票房的因素,是有影评人将《流星蝴蝶剑》与外国小说《教父》挂钩,一一评述。
       而电影观众,不断被分流。例如:
       一部分萧芳芳迷,都去看萧芳芳当导演并参演的《跳灰》,其出品人许多读者不熟悉,叫缤缤影业,但当年在香港电影界,属于伯乐级公司——专门培养人才。《跳灰》以386万取得年度票房的第三。
       另一部分上年纪观众,都去看吴宇森的粤语古装歌舞片《帝女花》,当年吴宇森大刮怀旧风,竟然取得345万票房,列年度票房的第四。
       邹文怀当时正鸿运当头,1974、1975、1976年的年度票房冠军,都是许冠文替嘉禾取得的。例如1976年的《半斤八两》竟然取得853万的票房。
       分流之下,古龙电影只剩160万,都算不错了。
       因此邵逸夫继续推古龙电影。
       到1977年,《楚留香》以250万取得年度票房第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2 16:41 , Processed in 0.1078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