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2289|回复: 11

[考证] 元末明初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如何变成必读名著《水浒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7 1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7 18:31 编辑

元末明初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如何变成必读名著《水浒传》?



      话说元朝至顺四年(1333年)进士揭榜,有两位著名文人因同中进士、见解相近而结为好友,开始同任县尹,先后辞官回家、隐居著述。
      但后期一位成为大国名著作者,另一成为文学家兼政治家。却因一本“武侠小说”而在老年期,将命运联结在一起。

      生于1297年的江苏兴化人施肇瑞,中进士时36岁。
      生于1311年的浙江青田人刘基,中进士时22岁。
      虽相差14岁却无妨成为好友。

      不久,施肇瑞授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上司的训斥,愤而辞官回家,从事著述。
      刘基则授江西高安县尹。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回乡隐居著述。


      施肇瑞年青时酷爱读当时刊行的 《大宋宣和遗事》,经常去书场听有关《花和尚》等的说唱,
      辞官后开始一部《江湖豪侠传》的撰写,为写此书,还高价购买了前人小说《张叔夜擒贼》。

    《江湖豪侠传》的初稿,描述了武功高强的花和尚,如何仗义的故事,即是有武、有侠,
     又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晃盖智取生辰纲”等加进去,即是有江湖——集团对抗,
     第一部分的《江湖豪侠传》,已基本符合武侠小说的严格定义。



□□□□□□
□□□□□□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7 18:33 编辑

       有理论就滋生实践,施肇瑞这位前县尹,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施肇瑞同乡)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张士诚聘施肇瑞为军师。
       后张士诚降元,施肇瑞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
       由于施县尹才高八斗,四乡八邻,纷纷幕名前来投师,其中包括一位眉清目秀、谈吐温雅的少年,山西太原人罗本。施县尹授罗本为门人,后为坐馆的“助教”。
       几年后施县尹的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了,富商申家的人因慕施县尹的才名,
       以申家女子让其续弦。
       申家是富裕世家,也是文墨世家,新岳父极力鼓励施县尹著述,因此施县尹毫无经济压力,而罗本更在身边助其撰稿。

      新夫人更赞助了一笔不菲之款,请画家按照宋末龚开的《三十六人赞),临摹成36张人物画像,作为扩写版《江湖豪侠传》中36位主角的创作参考,让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而施县尹人物越来越多,后来已经远超36人。

      后朱元璋起事,地盘越来越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结束隐居著述,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但与施肇瑞无交集。

      不久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
      为避战火,施县尹借好友顾逖的势力,带着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本,渡江北上,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
      在这里隐居续著《江湖豪侠传》,豪侠也越写越多近乎百人。

      朱元璋已有夺天下之势,应天的刘基忙不过来,派人请施肇瑞出仕。
      请施肇无心仕途,又躲到苏州老家,专心从事著述。

      这样,请施肇瑞因为躲避战乱,躲避当官,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直修改到60多岁时,《江湖豪侠传》才杀青,时已经是明朝了。

      本来,明朝应该有一本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但为何吾等看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施肇瑞,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
       施肇瑞在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并著述《江湖豪侠传》,有不少趣事。
       下面录野史中的一段:

        施肇瑞写到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
        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
        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
        施肇瑞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

       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思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江湖豪侠传》。
       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施耐庵的门人罗本(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罗本就是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原作者,另有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施耐庵本来就为了躲避战乱,躲避当官,才隐居写作。
       如今,写了一部《江湖豪侠传》,以宋江等一百零八名好汉为主角,明言“江湖”,隐隐与“庙堂”对抗,又是“豪侠”不是“顺民”,书名有可能招致麻烦。
       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不如就命为《水浒传》吧!”
       施耐庵听完觉得大妙,赞许道:“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水浒传’也是‘江湖豪侠传”。

       于是,明朝少了一部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却多了一部“传奇小说”《水浒传》,后期内地定了“五大名著”,
        第五部争论大,据说初稿甚至还包括《金瓶梅》,后取消第五部,剩下“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四大名著”之一。
        因此,多了一部名著《水浒传》,少了一部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之《水浒传》第一作者施耐庵(施肇瑞)之门人,也是《水浒传》演化的《水浒全传》第二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水浒传》列为武侠小说,史上有多人。
       笔者不过是,按照“有武有侠有江湖(集团)对抗”的严格武侠小说定义,将明朝名著《水浒传》列为符合严格武侠小说定义的小说的武侠爱好者之一,罢了。

       较早将将《水浒传》列为武侠小说,有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
       张恨水1945年7月1日重庆《新华日报》文章 《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写道:
       截至现在为止,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势力最大的,是如下几部分:
      《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七侠武义》及《小武义》、七十一回本《水浒》,
       此外如《七剑十三侠》、《五剑十八侠》、《隋唐演义》,也拥有相当的读者。

       其中七十一回本《水浒》,《水浒传》的版本之一,被张恨水列为武侠小说,并且是——在下层社会势力最大的六部武侠小说之一。

       1925年,张恨水担任《世界日报》副刊主笔,写了系列文章《水浒人物论赞》,最后一篇《金圣叹 第八十八》写道:

       “《水游传)原意拟宋江吴用为侠客义士,金(圣叹)先生则画龙点睛……”

       非常明确,宋江吴用就是武侠小说之侠客!

       在民国时期,正当职业最赚钱的要算作家。
       而张恨水被誉为民国最“贵”(稿酬标准最高)作家,为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8 18:17 编辑

      1907年小说期刊《小说林》创刊,公开“募集小说”,采稿酬资“甲等每千字五圆;乙等每千字三圆;丙等每千字二圆”。下面的元均为银元(单位圆俗称元)。
      这个标准算高的。按照包天笑的回忆:“这时上海的小说市价,普通是每千字二元标准,这一级的小说已不需修改的了。”
      而修改后才发表的,自然是每千字一到一元半。
      更普通的稿子,量多的,稿酬更低。
      例如,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记录,
      仅1912年“自正月至八月收稿十一种。共五十七万二千四百九十六字、计资三千二百零九元零八分”。
      计算结果是每千字0.178元。

      稿酬其实是两极分化,越著名,稿酬越丰。
      商务印书馆给林纾的是千字6元。鲁迅先生属于甚高一类,稿酬约千字5到8元。
     但是,张恨水的稿酬一般比鲁迅先生高,为千字10元。

      1929年5月,上海新闻记者团来到北平,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欢迎会上,张恨水经友人钱芥尘介绍,
      结识了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编辑严独鹤。
      严独鹤读张恨水作品不多,但留有“不同凡响”的好印象。
      他便约张恨水为“快活林”撰著长篇小说。

      张恨水不想同上海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们来往,而严独鹤又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于是先答应替其小说《啼笑因缘》,又故意开出天价,要千字20元,严独鹤愣了一下,竟然答应了。
      于是民国最贵的稿酬诞生了——每千字2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09: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8 18:21 编辑


      有人说张恨水是“民国最贵的作家”,但此话对了一半。
      商务印书馆曾经给梁启超则高达千字20元(对比给林纾的千字6元)。
      所不同的是,梁启超写的文章,累积字数有限,张恨水可是长篇小说。

      但无论无何,张恨水是“民国稿酬标准最高的不超过五名作家之一”。
      但为何在民国时期正当职业最赚钱的要算作家?

      辛亥革命前后,依靠努力可争取的巡警道署科员,在基层人员算好职务,月薪仅12元。

      一个作家写篇文章,稿酬越低争取越多投稿,取得12元稿费,相当于一个巡警道署科员干一个月。

      当然,全国文人何其多,而可以发表稿件的报刊版面何其少,可以顺利发稿并得到稿酬的作家数量,并不多
      因此“在民国时期,正当职业最赚钱的要算作家。”是有前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8 12:09 编辑

       那么, “民国稿酬标准最高的不超过五名作家之一” 张恨水,为何认定《水浒传》是武侠小说时,将版本定为七十一回本《水浒》?
      《水浒传》的名称有几个,但以回本为名的,一般只有70回本、10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鲜听到71回本,莫非张恨水记错了?不会的,张恨水记忆力惊人。
       梳理张恨水关于水浒传的系列文章,所谓71回本,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100回本中从第1回读到第71回,这是“下层社会”最接受的《水浒传》部分。
       100回本以明朝的容与堂刊本为代表,第一回为“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对七十一回为“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相信列位与笔者一样,还记得小时候读的水浒就有“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个特殊句子。
       后面29回,梁山泊英雄的命运就不太好。
       也可能张恨水当年在重庆买到或看到的是“异版本”,将100回本印成几集,一到某集刚好是从第1回到第71回。

       另一种解释是,张恨水所谓71回本,其实就是70回本。

       所谓七十一回本《水浒》的七十一回,其实是七十回加上一回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应该便是明末金圣叹评本《水浒传》,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其中最后一回是: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开头是:
    “话说宋公明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回归山寨,计点大小头领,共有一百单八员,心中大喜。遂对众弟兄道: ‘宋江自从闹了江州,上山之后,皆托赖众弟兄英雄扶助,立我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员……’”
最后部分是:

       说言未了,只见那人拍案骂道:“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卖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
       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目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我那剑子手何在?。”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声令下:壁衣里蜂拥出行刑刽子二百一十六人,两个服侍一个,将宋江、卢俊义等一百单八个好汉在于堂下草里一齐处斩。
       卢俊义梦中吓得魂不附体;微微闪开眼看堂上时,却有一个牌额大书“天下太平”四个青字。诗曰: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
       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也便休!

       梳理张恨水关于水浒传的系列文章,第二种解释相对吻合,也即
       张恨水指的就是《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其第七十回使得梁山泊英雄有个一般读者满意的结果!

      不满意的版本是什么?除了《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以外的几乎所有《水浒传》版本,因为后面数十回,梁山泊英雄受招安、征方腊,其下场均令人看了不舒服。

      本来一部好好的武侠小说《江湖豪侠传》,变成了“英雄传”的《水浒传》,前面的70回侠客苦尽甘来,享受结义梁山泊、笑傲江湖的快意,后面的29回或44回或49回,却凄凄惨惨戚戚,武侠小说怎能写成这样?
       这不能怪施耐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0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成书后,最早没有印刷(印刷作坊避嫌),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马上便引起轰动,文人争相抄写、传阅,因此后世版本多。
       而多年来,一致认为是一部佳作、足以传世。

       回到最初问题:一部武侠小说如何锤炼成传世佳作呢?
       首先是写作周期长,写了十多年。不像后期武侠小说,有连载的版面即时要求。
       其次是两大高手合作,施耐庵加罗贯中。不像后期武侠小说创作,基本是单打独斗。
       最后是没有经济目的、没有经济压力,不像后期武侠小说作家,无法排除养家目的,施耐庵前有当官积累,后有继室母家资助。

       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年),抄本传到皇宫里去了,内官争相传阅,书终于被朱元璋发现。
       朱元璋看了《水浒传》后勃然大怒,随即作了批示:“这是一部号召人们谋反的书。”
       刑部接到批示,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与施耐庵(施肇瑞)同中进士,并一度结为好友的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
       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也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

       在多次请施耐庵(施肇瑞)出仕未遂之后,差不多将施耐庵忘记了。
       得知施耐庵出事,马上入狱探望。刘伯温深通堪舆术数,据说见面后“掐指一算”已知施耐庵命不该绝;
       当然从科学上说,就是作为明朝开国元勋与好友,刘伯温还是有办法帮助施耐庵的。

       野史有几种说法。开头一段都是施耐庵求助,刘伯温表示施耐庵犯的是欺君之罪,身为朝廷命官,不能徇私舞弊。
       后面说法不同。

       第一种是刘伯温对施耐庵道:“这件事只能靠你自己,你是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吧!”
       第二种是见面时施耐庵刚在吃饭,饭碗忙搁置一旁。
       刘伯温表示,厨师的这碗饭煮得不好,但不做也做了;不如他让厨师再煮一碗,让人吃了满意。
       第三种是刘伯温向施耐庵吟了一首诗。

       不论是那种说法,施耐庵思考后都知道如何保命:
       前面《水浒传》写了宋江一帮侠客在梁山泊起事、对抗朝廷,再更改也无济于事;
       但如同自己老乡张士诚那样,接受朝廷招安,替朝廷出力,不就是再煮一碗朱元璋吃了满意的饭吗?

      于是经过刘伯温暗示,刑部允许其在天牢中将《水浒传》续写下去。
      于是就有了梁山泊英雄受招安、征方腊,死伤累累,已经够不成朝廷反对势力的《水浒传》后面数十回。

     《水浒传》续成后,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疏通,施耐庵最终以“年老有病”理由,离开了天牢回家。
      而吾等也只能接受《江湖豪侠传》——《水浒传》,众多侠客“化龙为鱼”、“削足适履”的不舒服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贯中对《水浒传》的贡献,除了早期的辅助外,主要是施耐庵出狱后,身体差,
     《水浒传》的继续修改、完善,基本依靠罗贯中。
       施耐庵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淮安逝世,终年73周岁。在古代算长寿,即使监狱受了折磨,这从侧面说明,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也依赖作者的经济基础和身体素质。
       施耐庵逝世后,罗贯中继续修改;

      早期施耐庵继室,请画家的临摹画,原画宋末龚开的《三十六人赞》,全称是“宋江三十六人赞”,后期增加72人,36+72=108,
      其中36人对应于天罡36星,后期的好汉截止为72人,对应于地煞72星。星座的名称据说由罗贯中完善。
      最后完善为整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画龙点睛的文字。

      这样《江湖豪侠传》——《水浒传》,前后撰写期近二十年。
      罗贯中生于约1330年,卒于约1400年,活了70岁。

      在罗贯中过世后约150年,公元1550年,《水浒传》才正式刻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1: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1-9 11:49 编辑

       施耐庵以及弟弟施彦才、罗贯中的后人,一直将分开将《水浒传》的书稿保存下来,等候机会正式刻印。
       公元1550,即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阴历庚戌年(狗年),发生了“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带兵攻破古北口,一度兵临北京城下,又抢掠附近州县,惊动皇室。
       同时,倭寇之患日益严重,为此朝廷派兴化进士宗臣,到福建去担任“提学副使”,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
       刚好罗贯中的后人与宗臣是故交,便面见宗臣,要求请将家藏小说(《水浒传》)付梓,让军民闲暇时看看,以激励志气。

      当时的环境是危机四伏,征到兵丁能抵御蒙古兵、日本倭寇的,战斗力强的,不少有过“绿林”经历,客观上需要原谅“逼上梁山”的江湖好汉,去参军抵御外侵,
      刻印《水浒传》的时机日渐成熟。

      宗臣考虑一段时间后,将书名改为《忠义水浒传》,增加序言,大篇幅歌颂皇帝如何圣明,表彰投降的盗寇如何尽忠。
      这样,《水浒传》的初版由坊间刻印面世,一般称为“古本水浒传”;全称为:
      明嘉靖廿九年《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
     (但现只残存第十一卷一卷,对应于第51回至55)
      后来书商继续在明嘉靖本基础上坊刻。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出现了天都外臣序《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但原本有佚失,
      现能看到的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经过石渠阁补版重修的“天都外臣序《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石渠阁本”。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出现了建阳双峰堂刻、余象斗校评的 《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二十五卷),
      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无需清朝补版的明朝本。

      与万历十七年本相比,万历二十二年文字更简洁,以述事为主,存在“缩水”缺点,但与前者相比,胜在原稿保留(学者担心清朝补版改动原稿)。
      再后出现的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明容与堂刻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正是金圣叹的主要参考本,也是内地后期若干出版社出版《水浒传》的母本。
      上述版本大致以100回本为基础。

      再后书商增加回目,以示与既有书籍的区别。出现了: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杨定见序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120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和征王庆的内容。
      明末崇祯元年(1628年)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25卷115回,后世曾出版的《征四寇》正是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另外也出现各种《水浒传》续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2 03:05 , Processed in 0.0439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