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武林掌故考证暨__“先金梁期”香港武侠作家“我是山人”作品信息简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8: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查资料,发现评述多有依据,譬如程华是民国的真实人物,的确“威水”(广府话,意思是“了不起”、“很厉害”),许凯如(念佛山人)在小说《花枪白头保》的第一集第23页写道: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22岁的梁细苏应邀参加广州西关太保庙贺诞,与黄飞鸿、林世荣、程华、黄满荣、张居、白头保等同台献技(白头保是该书主角)。
       当时“黄飞鸿演示铁线拳、林世荣演示虎鹤双形拳、程华演示伏虎拳、黄满荣演示春秋刀、张居演示双软鞭、白头保演示花枪、梁细苏演示十形拳。”
       程华的地位,与黄飞鸿、林世荣相当。
       并且广东武林记载,程华后来变得十分“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常称“修整烂拳脚”,被讥笑为“烂拳脚”的拳师自然不服气。是不是搬了白鹤门传人吴肇钟“修整”程华呢?
       后在民国期刊《健与美》1948年~1949年初载的《白鹤派狮子吼拳经》(署三水唯菴吴肇钟著)查到“吴肇钟与名拳师程华比武一事”:

       国术名家吴肇钟与老拳师程华比武一事,已见报载,兹有另一消息,
       吴为白鹤派之健者,适由港回家,程耳其名,乃约吴较技,岂料反为吴所伤。


       根据“已见报载”,查到《大汉公报》1933年10月18日第8版,吴肇钟与程华比武发生在1933年下半年,当时我是山人17岁,的确在广州职业拉电线工,无甚差错。

      而《鹤拳王隐林》、《白鹤雄风》也的确是王隐林的传奇。由此及邻,对于我是山人的笔名“扱古”“执古”,颇感兴趣。
      但是,在民国30年代前段老报纸,未找到以笔名“扱古”“执古”写得武侠短篇。
      后来扩大范围“古”追寻,时间也扩大到整个30年代,幸运地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七十二行商报》1937年老报纸,8月6日到7日,发表了技击短篇《洪熙官(一)》、《洪熙官(二)》,作者署名“汲古”,不是“扱古”,也不是“执古”。

       请教广府言语专家,我是山人的笔名“扱古”“执古”源于广府话,古是“故事”——类似于北方人的评书说书之“书”——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的不同故事、属于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有个广府常用词“讲古仔”,“讲”、“仔”发音类似普通话的“拱”、“宰”。

       广府话“执古”的“执”可通过不同的粤语词语理解,执嘢(收拾东西)、执拾(收拾、整理)、执药(抓药)。因此“执古”可理解为“整理(武林流传)故事”。
       广府话的“扱”意思是收取,扱古就是“收取母语所讲(武林流传)故事。”

       而“汲”是动词,本意是从下往上打水,可以组成汲取经验、汲取营养、汲取知识等词语。虽然“汲古”非“扱古”也非 “执古”,但是根据广府言语专家所解释,大意是相近的,都有“吸取、收取、收拾整理母语所讲故事而用之”的含义——并写成武林轶闻趣事小说贡献给读者(这与上述的从小是听故事的好学之人、从业后又是写故事的人此说法是一致的)。

      倘若假设成立,则我是山人(陈鲁劲)的武侠创作,要上推到1937年的“洪熙官”短篇,而当时陈鲁劲已在《七十二行商报》任职,《七十二行商报》一向也把发表在其上专栏的洪熙官故事,归为陈鲁劲,为我是山人(陈鲁劲)初版的洪熙官书籍,都标记为“广东商报小说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1937年2月香港《自然三日刊》的3-6版连载《佛山赞先生》呢?
       香港《自然三日刊》上面,为“赞先生”的“先生”创造了一个字,相当于“旭”字,把“九”换成“先”,把“日”换成“生”,“先生”合为一个字,登上港报。
    “佛山赞”是“梁赞”。
       无独有偶,我是山人(陈鲁劲)的“佛山赞先生”系列小说,把“梁赞先生”写为“梁赞腥”称佛山人讲“先生”是连读(合读)——连音成“切口”,
      “先生”念成“腥”,因此“佛山梁赞先生”就是“佛山梁赞腥”,并且我是山人不避“腥”,梁赞腥成为他的独家标志。40年代《星报》写佛山赞都带“腥”。

       旅居朋友转述:
       最早参加高考的一批学子中,若干人毕业后分配到深圳,经常要过关到香港办事。遇到香港人,均被彬彬有礼地称为“某生”,姓刘为“刘生”(刘先生的简称),姓许为“许生”(刘先生的简称)。
       后来的藏书者经常到香港的武侠二手书市场“淘书”,淘到《佛山赞先生大闹清虚观》之类,无意中与同窗说起“梁赞腥”的“腥”,才发现,当年的“刘生”发音就是“刘腥”,“许生”发音就是“许腥”,才醒悟当年的香港人可能就是佛山南海一带的人。

       笔者由此联想到,两个字的“先生”被念成一个字的“腥”,
       与两个字的“先生”被合写为一个字的类似“旭”字的“先生”,
       可能都是我是山人(陈鲁劲)的标志。

       倘若假设成立,则我是山人(陈鲁劲)的武侠创作,可能要从1937年8月再上推到1937年2月(标志作为香港《自然三日刊》的连载《佛山赞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8: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山人小说涉及“广东十虎”之虎的《鹤拳王隐林》,王隐林与两个拳术派系“白鹤拳”与“侠家拳”,有甚大的关联。
       要证明王隐林是真实的人物,可通过其传人吴肇钟向上追溯而证明,
       吴肇钟的真实性,有民国期刊《健与美》1948年~1949年初载的《白鹤派狮子吼拳经》(署三水唯菴吴肇钟著)为证,更有遍布全球的白鹤派武馆为证。

       但对于吴肇钟在白鹤拳的传承脉络,历史上有两者不同的说法,下面笔者试图统一此两者不同说法。

       一种是侠家拳传承表:
       升龙长老传王隐林,王隐林传五人(王林开、王敬初、王汉荣、蔡懿敬、潘鉴);
       王林开传吴肇钟。

       另一种是白鹤拳的传承表:
       藏僧升龙长老的汉族传人有三人:朱子尧、黄林开、王隐林,又有两种不同说法:
       其一称朱子尧、黄林开、王隐林为同门师兄弟;黄林开传吴肇钟。
       其二称王隐林与朱子尧为同门师兄弟,黄林开则为王隐林的弟子。黄林开传吴肇钟。

       笔者的理解是黄林开就是王林开,广府人说话,黄与王是近音经常混淆。
       不管黄(王)林开是王隐林的弟子还是师兄弟,都是吴肇钟的师傅。
       不同只是,从升龙长老传至吴肇钟,是三传还是二传而已。而升龙长老传至王隐林的一传不变。

       但是,源自藏僧升龙长老的汉族人传承,第一代是“唯”字辈,第二代是“德”字辈,
      《白鹤派狮子吼拳经》(署三水唯菴吴肇钟著),唯菴是“唯”字辈,因此吴肇钟是第一代。   

       因此:朱子尧、黄(王)林开、王隐林为汉人开宗者,吴肇钟是第一代“唯”字辈,传自黄(王)林开(侠家拳传承表称),
       但结合吴肇钟自述和地方志,吴肇钟后来又拜朱子尧为师,再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白鹤派武功。

       吴肇钟以及“唯菴”的存在性、真实性,可追溯到王隐林的存在性、真实性,以及大致出生年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3 12:48 编辑

     《白鹤派狮子吼拳经》从民国期刊《健与美》1948年第12期开始刊载(第12期从38页开始),一直到1949年第18期(第18期从13页开始)。
      该拳经影响甚大,白鹤派授徒武馆,从香港、澳门,更至东南亚、北美甚至欧洲,不少华人子弟甚至白人子弟也修习,而《白鹤派狮子吼拳经》是必修内容。

      台湾不少武侠小说,都是描写江湖人为获得“武功秘籍”千辛万苦,依靠武功秘籍,练成一代大侠的故事。
      那么白鹤派的“武功秘籍”呢?
      白鹤派拳术分为“刚拳”和“柔拳”两大类,“刚拳”源于白鹤宗,有白鹤宗金刚拳拳谱、白鹤宗小五行拳拳谱等。
      下面节录白鹤派的“刚拳拳谱”,可满足一下“武功秘籍”是何文字的好奇:



               《白鹤宗金刚拳拳谱》(一)


正身合掌拜如来,蓄势拦手气力充,连环箭搥连四步,提腿诗敌变无穷。
穿心脚起如箭发,顺步钉拳气势雄,卸身带马消来势,堕江石如伏虎功。
偷步扑翼从上下,流星坠地展威风,得机随施堕江石,流星坠地钉拳同。
三叶连环三飞腿,转身抽拳势不庸,连环抛拳分左右,顺步抛拳向上攻。

低桩间手笛元气,美女梳妆取敌容,卸身随舒撬匀手,卸步观变妙无穷。
劈山拳劈敌来攻,白鹤探水横手足,拗步穿搥气力丰,左右箭指连珠发。
左右钩手左右逢,袭敌妙施单踢脚,顺步流星势若风,顺步穿搥进左右。
工拳寸腿勿从容,  顺步穿搥由左出,  顺步穿搥左步攻,   拗步左拳上右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3 12:47 编辑

                              白鹤宗金刚拳拳谱()

左右箭指连环冲,抛拿须用高提手,滚天飞脚用足攻,撑腿更用连抛势。
横霸拦江展威风,冲天抛拳从右上,横霸拦江向右冲,顺步流星高杀落。
工拳寸腿下门攻,顺步穿搥顺步攻,拗步穿搥气势雄,连环箭拳连挑发。
伸腰撑腿若游龙,拳腿齐飞堪取敌,跪步箭搥跪步攻,滚天飞腿腾空发。

天师盖印左右同,连环箭拳联左右,蓄势提手气如虹,拗步箭搥声威猛。
顺步探爪似青龙,顺步箭搥右手出,侧身探爪伏凡庸,拗步箭搥左向敵。
脱袍让位势不空,左右探爪连环进,右踢飞腿向敵胸,顺步箭搥三联上。
顺拗抛拳扑翼冲,缠丝綑腿称妙法,怒鹤腾空追敵踪,拗步箭搥真力健。

两仪步法四像同,顺步抛拳右手袭,扣络提手演爪功,破敌应急单踢腿。
千字劈拳威力雄,提腿劈拳联中下,冲天抛拳左右逢,沉拳撞腿伤人面。
双飞踢脚取敵胸,顺步穿搥如箭势,滚浪穿抽妙无穷,穿拳顺步随按剑。
流星坠地意态凶,坠江石压英雄汉,偷步扑翼伏枭雄,流星钉拳急煞落。

坠江石从右边攻,仙人敬酒取胸领,横步联穿三接同,侧身按剑流星上。
坠江连用沉拳冲,双飞滚腿高空袭,顺步穿搥势如风,滚浪联施顺步箭。
蓄势拦手妙无穷,童子拜佛存敬礼。
金刚拳本白鹤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宗小五行拳拳谱

正身合掌拜如来,次演反阳先较剪,浮沉吐起兼吞吊,运动内功神力劲。
佛指桥伸力自刚,顶字压拿兼背诀,内分与及正分手,背掌盘旋分三面。
协打穿锤须直出,虎爪如钩指力雄,鹤指插低如探物,钩割连齐腰步力。
入食拳伸真势大,上步演出侧面虎,变成饿虎来偷食,猛虎下山呈破绽。

开合拳由低发上,过步长拳还直打,门路演来如一式,务宜纯熟为根本。
背掌揸拳马步开,金鸡扑翼显奇才,丹田纳气固形骸,桥莊变化谨跟随。
里外膁分志气强,钉攻吊打互相帮,刚柔相济策偏长,横截蛇手护中央。
臂胸洞腹势非常,演成鹤咀逞威风,锁喉取敵用青龙,龙争抛上破前锋。

双飞蝶掌紧跟踪,美人照镜托当中,逢揸反扭勿从容,匡人骗打敵留空。
撞马还须入马攻,猎揸豹爪辨西东,中藏变化甚通灵,规则无望攻自成。
正身合掌拜如来,次演反阳先较剪,浮沉吐起兼吞吊,运动内功神力劲。
佛指桥伸力自刚,顶字压拿兼背诀,内分与及正分手,背掌盘旋分三面。

协打穿锤须直出,虎爪如钩指力雄,鹤指插低如探物,钩割连齐腰步力。
入食拳伸真势大,上步演出侧面虎,变成饿虎来偷食,猛虎下山呈破绽。
开合拳由低发上,过步长拳还直打,门路演来如一式,务宜纯熟为根本。
背掌揸拳马步开,金鸡扑翼显奇才,丹田纳气固形骸,桥莊变化谨跟随。

里外膁分志气强,钉攻吊打互相帮,刚柔相济策偏长,横截蛇手护中央。
臂胸洞腹势非常,演成鹤咀逞威风,锁喉取敌用青龙,龙争抛上破前锋。
双飞蝶掌紧跟踪,美人照镜托当中,逢揸反扭勿从容,匡人骗打敌留空。
撞马还须入马攻,猎揸豹爪辨西东,中藏变化甚通灵,规则无望攻自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广东武术界前辈的考证,王隐林生于约1852年,原名王飞龙,广东肇庆人。
       因家贫无以营生,投奔佛门。并称王飞龙的传武师傅为方外之人,为星龙长老。
       星龙的广府话,与“升龙”同音,因此,武术界的考证与白鹤门的典籍,几乎一致。
       区别在于,为何“方外之人”?白鹤门直接称升龙长老是西藏的喇嘛僧。

       而且具体到升龙长老传艺给王隐林的庙宇是肇庆鼎湖山莲花庵(莲花庵现名为庆云寺),历史悠久。
       可以推断的是,王飞龙投奔的佛门是肇庆鼎莲花庵,被云游到莲花庵的喇嘛僧升龙长老看中,传授西域武功,而后升龙长老传粤之武林门派,定义为“白鹤派”。

      “白鹤派”的源流,是明清时期一直在西藏流传的“白鹤宗”,武功基础为拳术,经升龙长老改名“白鹤宗”为“白鹤派”。
       民国学者曾经考证,“白鹤宗”经过四川、进入广东的时间,大致为“清咸丰同治年间”,
       咸丰年号为1851年~1861年,同治年号为1861年~1875年。

       王隐林生于约1852年,1875年约23岁,推断王隐林约在15岁至20岁之间(约1867年~1872年),跟随升龙长老学“白鹤宗”拳法。
       因此,“白鹤派”诞生时间,应不早于1867年,不迟于王隐林50岁时(约1902年)。

       上面  楼推断出:朱子尧、黄(王)林开、王隐林为“白鹤派”汉人开宗者,吴肇钟是第一代“唯”字辈,传自黄(王)林开。
       不过,根据民国早期的记载,升龙长老是先在肇庆莲花庵传朱子尧、王隐林,后赴南海麻车宝象林寺挂单,始收黄(王)林开,
       不排除当时升龙长老年事已高,由王隐林代师传授,
      这与上面  楼的侠家拳传承表:升龙长老传王隐林,王隐林传五人(王林开、王敬初…)没有矛盾,代师传授者也可称为师。
      而“白鹤派”拳术,是到朱子尧、黄(王)林开之徒弟吴肇钟这一代,名声最显著。

      吴肇钟生于1887年,卒于1967年,享年81岁。
      据民国报刊《邑人吴肇钟小传》:“吴肇钟于二十年代,在省港方面便独树一帜,设馆授徒,在广东推广白鹤派拳术。”
      20年代吴肇钟34~43岁。

      假设“白鹤派”诞生时间为最早推断年份的1867年,则传至1920年传了54年,
      其中经历了王隐林、黄(王)林开、吴肇钟的学艺时间,也是可信的,
      而1902年太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0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派”拳术,基本厘清了思路。而侠家拳有多重说法。
      广东武术界早期的说法,王隐林是“侠家拳的名手”,没有说王隐林创立了侠家拳。
      有一种是侠家拳传承表:
      升龙长老传王隐林,王隐林传五人(王林开、王敬初、王汉荣、蔡懿敬、潘鉴);而目前可追踪的侠家拳传人包括:
      王敬初传邓锦涛,邓锦涛传邓镇江,邓镇江传邓光耀,后面基本属于家族传承,但已离“白鹤派”的名称很久。
      值得注意的是,蔡懿敬所传承的流派,被定义为“喇嘛派”,应就是对龙长老的西藏喇嘛僧身份的纪念。

      说明这一点,主要是厘清一些网友关于升龙长老的说法,总是将升龙长老往少林寺靠拢,好像不提少林,不够威猛。
      其实来自西域的武功,有其独特的练功手法,不比少林逊色。
   (值得注意的是:朱子尧、黄(王)林开所传的武功,包括“梅花桩”的修炼方法。
     而《万年青(清)》这本书也讲五枚的梅花桩,不排除梅花桩实际上不是“少林的不传之秘”,反而可能是“白鹤派”的秘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07: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广东武术界早期没有说王隐林创立了侠家拳,只是“名师”;
       不过,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王隐林应该是侠家拳的开创者,即是王隐林将升龙长老的武功,与其自行修习的中原武功相结合,创立了侠家拳。

       笔者则从洪熙官的武学考证中得到启发。
       王隐林最早师从升龙长老,包括代师授艺,基本上是从“白鹤宗”转“白鹤派”的西域武功。类似于洪熙官的“佛家拳”与“行者棒”。
       但王隐林后来从与中原武师切磋中,悟到许多武学真谛,自行创立了一种本土化的武功,是有可能的,相对于洪熙官自创的洪拳——有别于“佛家拳”。
       同样,王隐林创立的本土化的武功,也有别于“白鹤宗”。
       王隐林可能同时是两者不同拳法的传艺者。

       另外,网页中藏僧升龙长老有个俗家称呼,为“大侠李胡子”,称大侠李胡子传授少林武功;并称侠家拳的“侠”源自“大侠李胡子”的“侠”。
       这种说法,实际是源自一本考证侠家拳的书,
       其中称“侠家拳是临济派和尚金钩禅师,又名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到广东,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
       后人根据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的描述,结合升龙长老传王隐林的准确记录,便将升龙长老与金钩禅师(大侠李胡子)等同起来。

       应该这样理解,武师王隐林与江湖人的切磋是免不了,历史上有交换心得的做法。
       很可能当时升龙长老已仙逝,王隐林把某项武术心得与金钩禅师交换,
       不能说金钩禅师是王隐林的师傅,得到王隐林武术心得的金钩禅师,同样不以王隐林为师。
       前面笔者推断,王隐林创立的本土化的武功,可能就是侠家拳,
       而侠家拳可能是王隐林后来从与中原武师切磋中、悟到许多武学真谛而创立的,其中可能就融合了临济派和尚金钩禅师的拳法。

       但这与升龙长老又名“大侠李胡子”、另名金钩禅师,完全是两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20 14:21 , Processed in 0.1100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