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 武林掌故考证暨__“先金梁期”香港武侠作家“我是山人”作品信息简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0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1 20:46 编辑

      “先金梁期”香港武侠作家有不少小说涉及蔡李佛拳,蔡李佛拳也是广东武术界较早挖掘出来的地方拳种。
       下面顺便指出洪熙官与蔡李佛拳的传承关系,并引出对“广东十虎”中“铁指陈”的猜测。
       近代广东武术界的真实人物陈享 (1814~1875),是 广东新会崖西京梅乡人。
       1849年,陈享创立蔡李佛拳馆,陈享被公认为蔡李佛拳的鼻祖。
       蔡李佛拳的面世以《蔡李佛拳谱》为标志。
       蔡李佛拳融合了蔡家拳(罗浮山隐居还俗高僧蔡福传陈享)、李家拳(新会知名拳师李友山传陈享)、佛家拳(族叔陈远护传陈享)而成。
     “族叔陈远护传陈享”是多数记载蔡李佛拳历史的主流说法。
       但据当地族谱记载陈远护辈份比陈享高四辈,为何仍然称“族叔”?
       武术书籍记载中陈远护是跟法号“独杖”的游方和尚学校拳法,传说中把所学的拳法叫“佛家拳”,但“佛家拳”这个称呼主要指洪熙官将南少林传拳法整理的拳种。
       而关于“独杖”和尚与“佛家拳”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

       有些书籍记述了蔡李佛拳的历史源流,称陈远护是少林寺至善禅师的俗家弟子、李友山是至善禅师的嫡传弟子,还说李友山担任“反清同盟之情报工作”,说得比较玄。
       …….
       姑且就认为“独杖”和尚也传“佛家”的“拳法”吧!

      而下列则项考证信息,可以清楚说明陈享所创蔡李佛拳中,佛家拳的源流。
      也算是对上述相对模糊或相对玄说法的一种充实——可以充实蔡李佛拳之佛家拳渊源。

      实际上,陈享的第一个师父是陈曲佑。
      陈曲佑是真实人物,曾经任四邑(五邑的前称)远护镖局总镖头,陈曲佑的老师是法号“云弥”的僧人(俗名李祖宽)。
      清朝嘉庆年间,陈曲佑一家被强盗打劫,被僧人“云弥”所救,后陈曲佑随云弥学艺。
      洪熙官曾经在广东肇庆一带授艺,李祖宽原已有武术功底,再拜洪熙官为师学艺多年,艺成后因报父仇,击毙当地捕头,逃难,被迫落发为僧,法号“云弥”。

      洪熙官的传承分为两部分,早年在广东肇庆、广州等地,主要传授南少林功夫(包括向李祖宽所传武功),包括四平大镇拳、工字伏虎拳,称佛家拳;还有棍术等器械套路,称为行者棒等。之所以称佛家拳、行者棒,是因为回避被清朝皇室挂上号的“反清复明”禅林具体名字。

       洪熙官晚年在花县设馆授徒,所教习的铁线拳、三线拳、千字拳等拳术套路,称为洪家拳,简称洪家或洪拳(注:当时习蔡家拳的,不叫“拳”叫“蔡家”)。
       因此,佛家拳的一种传承是:
       洪熙官——李祖宽——陈曲佑——陈享。
      (当然其他三种传承也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第20楼记述骆日成拜洪熙官学武,内容推断为“洪家”或“洪拳”。
       某武侠痴曾经走访过赤坭镇莲塘村的骆日成祖屋所在地,当地老人称骆日成有个外号为“猪肉成”。
       后来“先金梁期”香港武侠作家有不少小说,主角均叫“猪肉某”,不知是否为“猪肉成”的口传文学的变形?

       发展到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猪肉佬”的武林高手形象,达到新高。
       注意“猪肉佬”周星驰飞刀将苍蝇钉在墙上,以及在电梯门关闭前飞刀杀死绑匪的细节;电影最后的决斗,堪称冷兵器(杀猪刀)战胜热兵器(改良手枪)的范例!

      由于徒弟骆日成的存在性,以及武术传承拜师父(骆日成)、师公(洪熙官)的长期行为,反证了洪熙官是真实的人物。
      前推断洪熙官生于约公元1709~1719年。
      花县当地老拳师称:洪熙官“寿享九十多岁”,以95岁计算,推断卒于约公元1804~1814年

      洪熙官参与了南少林功夫的传承,也是广东洪拳(洪家拳、洪家)的创立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8: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1 21:58 编辑

       念佛山人的《广东十虎》名单,有个名字谭济,广东武术界有人考证过,查无准确名字为“谭济”的广东拳师以至于在广东活动的武师。
       差不多就否决了广东十虎之谭济的真实身份。

       下面笔者提出初步猜测。
     “譚濟”可能是“譚濟鈞”的草写体误判。
       洪熙官晚年设馆教武术的场所之一,是当地巴江边的文武庙,其中有一位传人,名为谭让 (谭四公),是神山镇沙龙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人,
       跟随洪熙官甚久,因当时洪熙官年岁已高,也曾代师传授。

        谭四公也记录了不少洪拳兼器械套路,包括铁线拳、三线拳、小千字拳、大千字拳、铁包金棍、八卦棍、单夹双棍、双头棍、双刀、九环刀、蔡阳刀等。使得洪熙官创立武功,在谭氏一门能相对完整地传授下来。
       谭四公一脉后迁居花县的藏书院村。
       谭四公将洪拳兼器械套路传子谭敏,谭敏有个高徒叫谭济钧,也是谭家宗亲,就是疑似的广东十虎之一。
       谭济钧或谭济已找不到准确的记录。
       但是,有位侠友,查证藏书院村的《谭家祖传拳棍论》,证实了洪熙官创立武功(非佛家拳部分),在谭家的9代传承:

      谭让传子谭敏;谭敏传子谭增;谭增传子谭尤;谭尤传子谭海;
      那么,从洪熙官传谭让为第1代,谭敏为第2代,
      谭让——谭敏——谭增——谭尤(第4代)——谭海(第5代)。
      这是完整的家族传承,共五代。

      谭尤(第4代)传徒谭苏腾、谭三、谭见记、谭丁贵,均宗亲,算大家族的第5代。
      家族第5代之谭苏腾、谭三、谭见记、谭丁贵是晚清广东“谭氏五虎”故事中之四人。

      谭海(第5代)传徒谭芳(宗亲,家族第6代),谭芳外号“哨牙芳”,有不少口传历史内写进小说。
      谭芳传徒谭庆流(家族第7代),谭庆流传子谭耀基(家族第8代)。
      谭苏腾(家族第5代,再传第1代)传子谭普明(家族第6代,再传第2代),
      谭普明传子谭秋荣(家族第7代,再传第3代),谭秋荣传子谭志冲(家族第8代,再传第4代)。
      谭让直系传了5代到谭海,其中直系第4代的谭尤,传宗亲谭苏腾,成大家族的第5代。
      谭苏腾又再直系相传,作为本系的第1代,传到直系的第4代谭志冲,也是家族第8代。

       从洪熙官到谭耀基与谭志冲,经历了九代传承。
       这就是中华民族武术传承的一个缩影!


       谭氏宗亲谭济钧,疑似的广东十虎之一谭济,是谭敏(第2代)之徒,算谭氏宗亲传承的第3代。
       如此,基本可判断,得到洪熙官之洪拳兼器械套路记录的谭氏宗亲,出来个“广东十虎”,是可信的,不管名字叫谭济钧,还是谭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8: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4-5-1 21:58 编辑

       念佛山人的《广东十虎》名单,有个名字铁指陈,广东武术界有人考证过,结论倾向于“查无此人”。
       下面笔者提出初步猜测。
       因为当年念佛山人著述《广东十虎》,据说得到林世荣的指点,林世荣应不会随口乱说,推断有80%的准确度。
       假如林世荣指点、念佛山人著述的名单中,确有“铁指陈”的话,比较贴近的对象是陈官伯。
       陈官伯是蔡李佛拳创立者陈享的次子,蔡李佛拳第二代传人。
       陈官伯先后在江门、广州设馆授徒,所传武功可从其知名弟子谭三见诸一斑。

       谭三生于约1890,卒年不详。
       这个谭三与第23楼所述的谭三是不是同一个人,有待考证。

       谭三是蔡李佛拳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精于南拳,尤其以独创的连环插拳而扬名广州。
       因此,谭三的师傅陈官伯本身也精于拳道,指头之功用出色,或曾经被称为“铁指陈”也未知。
       而念佛山人的著述,有可能包含陈官伯的拳道(铁指之功)和谭三的连环插拳。
       推断当时念佛山人的《广东十虎》名单,已经有姓谭的“谭济”,因此为避免重复的误会,放弃谭三而用谭三的师傅——姓陈,融合为“铁指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山人的《广东十虎》名单中,“铁桥三”是真实的人物。
      “铁桥三”原名梁坤,广东番禺人,生于1813年,卒于1886年,比生于约公元1709~1719年的洪熙官,约晚了100年左右。
        梁坤自幼爱好武术,其师承是南少林的觉因和尚。武林掌故中“觉因是洪拳巨子,誉满大江南北。”
        而洪拳是洪熙官所传,推测觉因和尚或曾经受洪熙官指点(未必有具体的师承),但由于是南少林系统,最终的师承将追踪到至善、五枚等。
        从年龄跨度,洪熙官大梁坤约100岁,中间隔开个觉因和尚,刚好隔了三辈。
        觉因对梁坤十分赏识,并把衣钵传给了梁坤。

       “铁桥三”的外号,源于梁坤家中排行第三,且桥马功夫和臂力超群。大量的“铁桥三”小说和港产电影,多源于口传历史。
         武术书籍挖掘的真实招数中,铁桥三擅打洪拳,尤其长于铁线拳。而铁线拳正是从洪熙官传下列,洪拳宗师是洪熙官。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铁桥三”学艺的典籍,是洪熙官所著。

         之所以说“铁桥三”是真实人物,是因为有广州白云山下的墓碑为证,墓碑载:
         铁桥三(梁坤)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享年7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黄飞鸿的师承关系又如何呢?
     “铁桥三”的知名弟子有林福成(广东佛山人), 林福成传黄飞鸿。
       因此,黄飞鸿是“铁桥三”的徒孙。黄飞鸿与洪熙官约隔了五辈。

       黄飞鸿约生于1855,卒于1920年。
       黄飞鸿小“铁桥三”约42岁,因此念佛山人作《广东十虎》名单,不可能将黄飞鸿与“铁桥三”并列,只能写上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
       黄麒英的武功据说传自陆阿彩(小说曾写为陆阿采),武林掌故中原名黄喜才,为广东清远连县清江镇人,人称喜才师傅;并称黄喜才武功传自南少林至善禅师。
       那么,按照武林掌故,陆阿彩与洪熙官同辈,黄麒英比“铁桥三”还高了一辈。
       但与“铁桥三”有墓碑为证不同,陆阿彩(黄喜才)缺乏真实物证作基础,而比“铁桥三”高了一辈的黄麒英,貌似也没有“铁桥三”的超群武术“业绩”。
       黄麒英的“惊人”武功,更多来自港产电影。

       但黄飞鸿的武功,有武术表演为证。
       前述念佛山人的《花枪白头保》,记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黄飞鸿在广州西关太保庙贺诞的表演,“黄飞鸿演示铁线拳”。
       黄飞鸿的武术待遇,似乎比其父亲黄麒英——念佛山人笔下的“十虎”为高。

       光绪八年(1882年),黄飞鸿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1885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黄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8: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年代前中断,署我是山人编、念佛山人著的“广东十虎”系列,其中列出的十虎名单,
       第一是铁桥三(原名梁坤),有墓碑为证;第二是王隐林(原名王飞龙),有书为证(后述),第三是周泰,传媒对其师承一直语焉不详。

        之前已有武侠痴考证了周泰师承的一节,在同好中流传良久,但链接南少林的一节缺乏证据。
        旅居朋友从某对华有好知名大学图书馆,得到几本早期民国武术珍藏本的影印件。
        后笔者将这几本影印件反复追索几遍,终于依靠“尊我斋主人”的知名著作,考证出“广东十虎”的周泰,是真实的人物。
        民国15年上海的中华书局,初版了“尊我斋主人”的知名著作《少林拳术秘诀》全1册。

       中华书局初版的《少林拳术秘诀》,共134页,十三章。
       第十二章为“明季少林之变法”,第107页言及当时少林功夫卓绝的武学禅师,有洪蕴禅师、觉远上人、一贯禅师等。
       第116页写道:“粤中之少林术,传之于蔡九仪,蔡为一贯高足”。清楚说明了传承,少林武术大师一贯禅师,徒弟中的优秀者为蔡九仪。
       第116页有对蔡九仪早期经历以及拜师初因的叙述,称
    “盖蔡(九仪)本粤之高要(注:今属广东省肇庆市)人,崇祯时以武科起家,为洪经略承畴之军令承宣官。后以洪降满,遁匿于少林中,受技于一贯禅师。”
       明将洪承畴投降满清,史书由清晰记录。崇祯时的“武科”、洪承畴的“承宣官”,都是有档案科查的。

       蔡九仪为真实人物,祖居地为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塱鹤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6页有对蔡九仪传承的清晰描述,称蔡九仪在子侄辈以及戚友中之佳子弟,选择一批授艺,
        徒弟中武术最佳、得到其真传的,是麦姓与莫姓的两人
        后来,“麦(姓)则移家肇庆”,“莫(姓)则往来于三水番禺之地”
        此两个门徒,“遂为粤东技击术之泰斗”。

        民国补充的史籍称此麦姓名为“麦铁杖”,麦铁杖的武功一直在麦氏直系亲人中传授,
        其传承人之一为麦绳武,而麦绳武正是“广东十虎”中周泰的师父。

        因此,从少林到“广东十虎”的一种传承是:
        一贯禅师——蔡九仪——麦铁杖——(麦家子孙直系)——麦绳武——周泰。

        有些研究岭南武侠(如洪熙官、方世玉等)的文章,虽然也记述蔡九仪,但总把蔡九仪又往至善禅师、五枚师太这边靠拢,混在一起谈。
        但是一贯禅师得传承,与至善禅师的传承,完全是两码事。

        一贯禅师传授的少林功夫,是北少林,没有经过南少林(包括反清复明事业)。
        而至善禅师、五枚师太的武林掌故,一向都与反清复明事业相关。
        因为一贯禅师——蔡九仪的传承,涉及到蔡家拳、莫家拳的来源;
        因此,有必要厘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0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史书记载,洪承畴生于1593年10月16日,卒于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洪承畴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崇祯初,累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
       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任蓟辽总督。因此,作为洪承畴之军令承宣官的蔡九仪,此时也应在东北。
       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败军中应有蔡九仪。次年被俘于松山,遂降清,隶镶黄旗包衣牛录(后入镶黄旗汉军)。
       而不愿意投降清朝的蔡九仪,遁匿于少林中,按照明末的交通条件,此少林也只能是北少林(其他古籍中一贯禅师隶属于北少林),并在北少林跟随一贯禅师学艺。

      而按照《少林拳术秘诀》一书的记载,蔡九仪后来回到广东,杜门不出,不显示武功,有多年外人不知其武功高强,
      只是到了年纪大了,怕北少林武功失传,才开始择徒而授。

      因此,发生在蔡九仪身上,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与掌故中从事反清复明事业的至善禅师——其徒弟有到处惹事的胡惠乾打死人的方世玉,不可能有关系。
      实际上,蔡九仪一面不愿意追随洪承畴投降满清,另一面也保存实力,深恐清朝发现早期经历,不会泄露早期“遁匿于少林中”的历史。
      推论——不可能有电影或近年小说中蔡九仪介绍洪熙官到至善禅师学艺的事情。

      洪承畴于1641年投降满清,不久蔡九仪“遁匿于少林中,受技于一贯禅师。”
      即使当年蔡九仪仅小至20岁,1709年蔡九仪68岁。

     前推断洪熙官生于约公元1709~1719年。
     如果洪熙官生于1709年,洪熙官15岁时至少是1724年,当年蔡九仪83岁;
     如果洪熙官生于1719年,洪熙官15岁时至少是1734年,当年蔡九仪93岁。
     想一想,这个时候蔡九仪是否还活着都难说,如何能给洪熙官写介绍信、推荐洪熙官到至善禅师那里学武?!

     因此,《少林拳术秘诀》第116页所写的“粤中之少林术,传之于蔡九仪,蔡为一贯高足”是指:直接由北少林(嵩山少林寺)武师传承的武术,不包括南少林。
     理解是:南少林集合了一批反清复明的武师,南少林的武术,就是中华武术的大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山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广东十虎”是谁,但对于念佛山人名单中的若干前辈武师,如铁桥三单独写书,“广东十虎”之外,佛山赞先生写得较早,洪熙官写得最多,对前辈武师的选择,似乎没有一定的章法,笔者开始不得其解。
       早年在追寻我是山人写得“广东十虎”之虎单列,找到《鹤拳王隐林》,但后从香港旧报纸中找到关于白鹤拳、白鹤门评述,其中有关于我是山人写书、写白鹤拳的内容,才知道除了《鹤拳王隐林》写王隐林外,《白鹤雄风》也写王隐林(1954年之后才著述),也知道我是山人的一些创作习惯。
       该评论认为我是山人的著述,追求写作基础的坚实也即武师武技必须有来历,对阵招式不能凭空捏造必须有武术的机理为据。
       并且说我是山人从小是听故事的好学之人——听得一丝不漏,从业后又是写故事的人——写得妙笔生花。并指出我是山人的祖父本身就是个武师,在其祖籍广东新会教授拳术,有位跟其祖父学拳者,给我是山人讲了不少该学拳者直系前辈程华的“威水史”,而我是山人30年代前段,在广州拉了三年电线(电话公司员工),当时吴肇钟在广州开设不少武馆,为武馆拉线时听到的却是程华如何被白鹤门吴肇钟打败的故事。这些正反的传说,也使得我是山人的创作更为客观、翔实。
       随后另一评述是关于《蛇鹤争雄》与白鹤拳有没有关联的评介,其中顺便提及我是山人在30年代最初投稿时曾经用“扱古”、“执古”的笔名,将从小听到的武术传说转化为文稿,据说文笔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20 02:03 , Processed in 0.0729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