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回复: 24

[原创] 熊飞对古龙《剑毒梅香》创作指点可能性.墨迹辨_暨孰为武侠处女作之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1 16:37 编辑

熊飞对古龙《剑毒梅香》创作指点可能性.墨迹辨_孰为武侠处女作之惑




       不久前曾有坛友称,能否翻以前旧报纸,把古龙父亲的武侠小说找出来?
       翻过报纸的人知道,翻过多日报纸没有找到结果,很容易疲劳,即使找对报纸业也可能错过。
       以前作帖<否定“古龙小说首部改编电影为改自《剑毒梅香》的《千手神拳》”之考证>,是因为对《剑毒梅香》曾经通读几遍。
       通读原因在于,旅居朋友早期曾经得到信息,报纸上曾经刊登消息,古龙父亲指点过古龙创作武侠小说,但旅居朋友在多个图书馆翻老报纸,一无所得。
       当时觉得不必一直翻老报纸、不如先讨论。笔者负责《剑毒梅香》,朋友负责《苍穹神剑》,另一负责《残金缺玉》,都找到一些痕迹。
       讨论得到一些有益信息。但朋友的结论,不敢掠美。
       本帖重点为《剑毒梅香》,可作为前帖的补充。


       尽管找不到“指点”的原始证据,笔者还是据此发前帖<古龙先生读初中时家中温暖书房有何武侠书>,因为根据古龙所述,辨认出古龙看的是民国的武侠小说,认为是熊飞购进的。

       感谢zyl0116012坛友的资料,现在终于明白,“指点”的报道不是刊登在《中央日报》,也不是《联合报》,是在《民生报》上;原来得到的年份区间也不对。


       但无论如何,终于了结一场心愿。


□□□□□□
□□□□□□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民生報》1985年4月10日关于古龙看望病重父亲的新闻,下面为最关键的文字:

      熊鹏飞几次无意识的要撑着坐起来,眼皮微睁,喃喃自语,像是还在等什么。
      浑然中,不知独子古龙已经来过了,还是又忘了,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无声的父子相会,旁人看了却是酸楚。
      守在床边的是跟了熊鹏飞廿几年的张女士。

□□□□□□

      往事该是历历如昨,但是张女士却不愿去谈它。她长在福州,廿几岁时逃难到台湾,现在已六十二岁了。但和熊先生相处只有廿几年。
  她说,和熊先生在一起,正是他最潦倒的时候,古龙应该知道,到现在她没有名份,求名利吗?熬到现在连幢房子也没有,图什么?
      现在她每天守着他,她只希望熊先生的子女也能轮流照顾病中的父亲。

□□□□□□

      虽然都没有往来,父子仍是连心的,只要报上、电视一有古龙的事,他爸爸从不放过,非看不可,出了事,也在愁。上回古龙被人伤了,他爸爸还到天母探望过儿子。
 「古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好像是剑什么的梅香,就是他爸爸指点的。
       本来熊先生也为出版社写过小说,后来是做生意做垮了,干的差事也不算好。」

□□□□□□

     这位在熊飞最潦倒的时候认识他、熬到现在没有名份、没有名利连幢房子也没有的张女士,和熊飞相处多大廿几年,她的话是有分量的。她相当于古龙的“继母”。
     张女士最重要的一段话是:
    “古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好像是剑什么的梅香,就是他爸爸指点的。
     符合条件的是《剑毒梅香》,与《苍穹神剑》一样,都是1959年动笔,1960年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1 18:49 编辑

     《剑毒梅香》“第一回 雪地对决”,提到了江湖门派如下:

      这些神态都瞒不了那冷峻的文士,他目光极快的一闪,朗声笑道:“好,好,武林五大宗派的掌门人,今天竟然到了三位,真叫我梅山民高兴得很,不过……”他面色一变,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可畏的杀机,冷冷地说:“昆仑派的凌空步虚卓腾,和点苍的掌门人追风剑谢星,怎地却未见前来,难道他们看不起我梅某人吗?”
      那赤红面的道人,却是五大宗派之首,武当派的掌门人赤阳道长,

□□□□□□

      赤阳道长笑笑道:“厉大侠此话说得极是,神君风流倜傥,那是我们几个糟老头子所万万不及的,今日在下与崆峒的剑神厉大侠,峨嵋的苦庵上人,以及点苍的落英剑谢贤弟,专程来此践约,只想领教神君的剑术和掌力,若是我们能侥幸和神君各胜一场,那就再领教神君的轻功,至于诗、书、画、色,我们却是无法奉陪的了。”

□□□□□□

       曾经以笔名“东方客”发表武侠小说的熊飞,在内地时看过民国武侠小说是显然的,包括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看过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甚至可能看过汪景星的《武當豪侠傳》、《峨嵋剑侠传》。  
       而《江湖奇侠传》主要对立门派就是昆仑派、崆峒派。
       因此,古龙此小说设立的门派名,武当派、昆仑派、崆峒派、峨嵋派便带有民国武侠的色彩,尤其是,崆峒派往往未引起人注意,有更高雅的门派名字;
       如果不是熟读(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很难先同时采用昆仑派、崆峒派两个对立的门派名字,而不采用诸如泰山派、华山派的名字。

       一个高中未读完的熊耀华同学,或者很难在同一部书,一开始,就用上昆仑派、崆峒派两个对立的门派名字;
       推论就是,不排除熊飞替熊耀华选了“昆仑派、崆峒派”以及武当派、峨嵋派作为门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毒梅香》“第一回 雪地对决”,有文字:

       梅山民说道:“只怕你们还不够资格来见识我的‘七艺’。”
  赤阳道长听梅山民连骂带损,却仍神色自若,笑道:“那个自然,七妙神君,以剑术、轻功、掌力,以及诗、书、画、色,妙绝天下,想我等只是一介武夫,哪里及得上神君的文武双全!”

□□□□□□

     《剑毒梅香》后面有大量以诗、书、画、色融入武功的描述。
       注意这是1959年创作的武侠小说,有类似内容的金庸小说如《笑傲江湖》,1967年才开始撰写并连载于《明报》上,古龙无法从金庸小说中借鉴,姑且不论1959~1960年港、台的报纸是否那么容易互通。

       但是,对于熊飞而言,这并非难事,假如熊飞在内地读到朱贞木的武侠小说的话。
       民国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将诗、书、画、色与武功,有效融合,成为特色。
       以《罗刹夫人》为例,朱贞木通过描写罗刹夫人的武功招式与自然景观的关联,将书画意境融入武学体系。书中多个武林人物施展武功时,常以诗画意象隐喻招式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化武侠意境。
       书中虽然以西南边陲的瘴气荒烟、民俗传说为背景,但却可找到多处将书法笔法、绘画构图等传统艺术形式与武学逻辑结合的文字,边荒不荒。
       还有《七杀碑》,碑文刻字与人物武功招式有较大关联,朱贞木通过书法意象隐喻武学境界,尤其书名“七杀”,而《剑毒梅香》为“七艺”、“七妙神君”。

       还有《虎啸龙吟》,同样边荒不荒,武林人物的招式名称与自然景观呼应,通过书法笔法类比剑术逻辑,将山水画意境融入武功描写。
     《千手观音》则通过佛教艺术元素如千手观音像隐喻武功招式,武林人物形象兼具宗教美学色彩。
     《五狮一凤》则将诸如狮、凤的图腾文化,与武学门派武功精华结合,亦通过诗词推动人物关系、角色互动的发展。

       当时的熊耀华同学,在初中时热衷于翻译于《Coler's》杂志的英文小说、科学新闻、趣闻;写诗则是十四行新诗,非古典诗歌,
       未必具有将诗、书、画、色与武功有效融合的驾驭本领。
       但是,如果有一个熟读民国朱贞木的武侠小说的父亲指点,则驾驭本领有望逐渐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1 18:51 编辑

       在《剑毒梅香》“第二回 海天遗孤”中有文字:

       昆明城内外,居民多善雕刻和制铜器,辛家村也不例外,辛鹏九和辛仪,本也擅长雕刻,此番回来之后,所雕之物,更是出神人化。
  须知雕刻一技,除了心灵手巧之外,还得刀沉力稳,雕出来的线条,才能栩栩如生。辛鹏九夫妇回来后,闲时便也雕些小像消遣,有时也拿来送人。村人一见他俩所雕之物,简直是妙到不可思议,有些好利的人,便就偷偷拿到城里去卖,想不到售得的价钱之高,是他们所从未得到的。

□□□□□□

      一个小学高年级在香港读,以后在台北读初中、高一、高二的文学青年,为何能知道“昆明城内外,居民多善雕刻和制铜器”,
      即使现在的内地非云南人,也未必清楚。
      但“昆明城内外,居民多善雕刻和制铜器”是否准确呢?
      通过晚清、民国记忆文章,可了解制铜器部分。
      民国“昆明城内外居民多善雕刻”,也符合事实,仅比例多寡的误差而已。
      通过昆明“一颗印”等民居(红花巷、节孝巷等地)的门窗、梁柱,可观察到精细木雕,如堂屋普遍安装的雕花格子门,其纹样融合中原风格与本地民俗特色。
      民国时期昆明的石雕技艺,在墓志铭、碑刻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翠湖周边历史街巷的石碑铭文多出自昆明本地工匠之手。
      昆明传统民居建造普遍使用木、石、竹等天然材料,雕刻技艺更偏向建筑实用装饰领域。
      但是,民国居民中水平高者,将木、石、竹等天然材料雕刻成“妙到不可思议”这,完全有可能。
      昆明地区青铜制作,甚至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至今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执伞铜俑,可看出端倪;昆明地区的青铜铸造技艺,通过宗教器物在民间工艺中,留有历史印记,可通过观察昆明地藏寺经幢之构件得到。

      尽管对于年轻的古龙,了解这些有困难,但对于民国的大学生、对于在国府任基层领导的熊飞,则完全没有困难。
      既然古龙已经写了中原门派,免不了写内地。
      写哪里?写什么具体的营生?海阔天空创作而又不脱离内地现实,最好问熟悉内地者,而恰好熊飞当时想修复与儿子的关系,古龙一时没有拒绝好意
      ——这就是熊飞指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他章节的内地情节,也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从《民生報》1985年4月10日可看出,熊飞一直在注意古龙的成长,张女士的话,大多是熊飞告诉她的。
      既然由张女士转述的熊飞结论,《剑毒梅香》是“古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那么,古龙的武侠处女作,是哪本呢?

      吾等以前均认为是《苍穹神剑》,主要是古龙1961年《新岁献辞》写了“苍穹有七,剑毒有四,孤星零落,书香只一”,因此《苍穹神剑》是处女作。
      但熊飞可能不是这样看的。
     《苍穹神剑》与《剑毒梅香》都是古龙1959年动笔创作的小说。
     《剑毒梅香》的初载具体到月,是1960年6~7月初版,由清华印行、国华出版四集。
      而《苍穹神剑》的初版,没有具体到月,目前只知《苍穹神剑》由第一书社于1960年开始出版。
      到底是6月前还是6月后?

      或者熊飞记忆中,《剑毒梅香》初版比《苍穹神剑》更早?
      提出此问题,待寻铁证证伪或证明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1 18:54 编辑

      有没有可能《剑毒梅香》真的是“古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但古龙不承认呢?
      ——假如古龙有感于被父亲抛弃的痛苦日子,想尽量抹去父亲痕迹的话。
      这样的话,反过来说,熊飞的指导,于《剑毒梅香》为多;
      而《苍穹神剑》受熊飞指导相对为少、其中有不少古龙之得意创作?

      因此,古龙说“苍穹有七,剑毒有四”,将《苍穹神剑》列于《剑毒梅香》之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1 18:55 编辑

        吾等清楚,《剑毒梅香》在清华印行、国华出版四集后,“因故”断稿,后才由上官鼎继写。据说古龙不服气,有了一番操作。
       “因故”的一种说法是古龙要求提高稿费,出版社不答应。

       但有没有可能,因为父子好不容易修复的关系,又出现裂缝,导致《剑毒梅香》只出四集呢?

       也即是,同样性格的父子出现激烈争执,古龙因对搁置了后面几集的修改和完善,以致被上官鼎捡了便宜?

       而古龙,是否最后还是把搁置的后面几集、修改和完善后,更名再出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千寻 于 2025-4-13 14:48 编辑

论坛鲈鱼脍有篇文章,说《苍穹神剑》是熊飞作品,或者至少是父子合作,来源据说是正阳的一篇回忆文章。
纪念古龙篇之 《苍穹神剑》之谜 https://bbs.gulong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剑飘东半剑西 于 2025-4-13 20:20 编辑
雪千寻 发表于 2025-4-13 14:47
论坛鲈鱼脍有篇文章,说《苍穹神剑》是熊飞作品,或者至少是父子合作,来源据说是正阳的一篇回忆文章。
纪 ...

      多谢雪千寻坛友!  
      看看能不能找到正阳的这篇回忆文章。
      名家手笔是可信的。

      前已有《剑毒梅香》是熊飞指点的报纸的直接证据。
      这样加起来有两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4-14 23:05 , Processed in 0.0358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