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回复: 0

[原创] 从《创世纪大菩提》回看无名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孟法师 于 2025-7-23 18:02 编辑

《无名书》六部曲,目前读完整的有第一、二、三、五、六。这本最后读的,倒过来,说一下总的观感。


无名氏的文风,想到个最近流行的小东西,胶带球,割开来一层层的色彩。给不认识他的人看,说“有种旧体文的感觉,或者外文直译”,本来嘛,就是通俗文学,和蜀山这类是一样的,只是语言的模型不同,外表通俗不影响内核。张爱玲说破了也是通俗文学。


钢琴,在无名氏的小说里叫披霞娜,诸如此类。他年少自学成名,其时在二三十年代,当饱浸不少古怪的失传译本(如木心当年所读“茅盾书屋”里那种),这是一方面。他也用这种恐龙穿越到当天的陌生化命名,给这个世界染上一重无名氏的形色。


无名氏小说仿佛以灵视、内能、嵇康式的脾气(借用马福美的“鞭尸”说法)来推动剧情的,这种一连串的感觉细胞一路膨胀过去,无法自控似的,整个世界就象在一个巨大的彩色泡泡胶里晃动,上下飘飞。


你随时打开他的小说,随时抓住某个片断,便随时拥有了这一瞬的全体,仿佛一种子弹时间。这在还珠楼主小说里则是用“这只瞬息间事”来形容(通常是写了几万字后来这么一句)。只不过,囿于不同的体裁和题材,两者的内部分子式不同。


无名氏对男性和对女性一样有赞美的兴致,这倒未必是他的自恋。根据一种流行说法,男性好比更精密的机器,也就容易损坏,而动物界,通常也是雄性比雌性更有吸引力——即便从人类的眼光去观察。无名氏的对于男性女性或者人类的这种赞美,点倒有点象惠特曼。无名氏就是一个把文字往横了写的惠特曼(谁又能说惠特曼的诗不是小说?),一样的天真至于略有些顽固了。


《无名书》写了六部,第一部主角就因故脱离革命队伍(被抓捕、利诱不成,由其父亲代为保释,想要回归队伍时,反而遭组织怀疑,这又促使他怀疑),如果不算叛变。由此从“正统”或左翼文学史的角度看,后续的五部曲,全是一个小人不在镁光灯聚焦的现实主舞台上的一连串小动作。被耆宿们遗忘是理所当然。


《无名书》初稿完成于1960年,那时中国应该还有一些“潜在写作者”,无名氏并非独一档,只是他奇妙在始终没把外面的那一套当回事,既不左,也不右,成了个独立王国。这从解放以前,便是如此。他一厢情愿地活在他心念中的那个纯粹世界,哪怕是在小说里,也要它逐渐偏离于现实的轨道,慢慢升入到一种“幻想时间”。他有螳臂当车的痴狂,他成功了。


《无名书》里颇有不少长篇演说,有时对大众,有时是作者跳出来对自己说,有时,就连男女上床前都会来上一段独白。


无名氏喜欢写金鱼、花卉、菜肴、别墅、拿破仑、希特勒,有一种如数家珍之感。他甚至会把太阳比作金鱼。虽然他也写各种东西,但是写金鱼的文人应该不多,或者,渐渐失传了。金鱼与他的文风倒也相配,透过金鱼的汽泡眼观察世界,它们变形得恰符合金鱼的脾胃(这恐怕也是不得不如此)。华丽、臃肿、迷离。而他自己就是一只被囚禁在玻璃缸中的大号金鱼。


无名氏笔下的女人具有一种混血气质。瞿萦,芮蜻子,乌珠,樱子,花爱榴,盛繁虹,莎卡罗,媚媚,戈黛诺,妮亚,罗眉茵、骆香香……。关于女人,无名氏有很多奇妙的见解,如《创世纪大菩提》里写到:
“大多数亚洲女人,都沉醉在印度大金狮子法轮,和巫性的永远轮回里,却从没有一个人沉酣于地壳的风蚀轮回、冰蚀轮回,和喀尔斯特轮回中。火星上的橘黄色、暗绿色的光辉,从未照亮他(她)们的玻璃窗:土星上的透明光环,也永远不会晕眩他们的视觉。有太阳,他们会想起太阳,没有时,也会忘得一干二净。当千万条躯体千万次沐浴金色日光时,难得有几条有几次想想:‘多奇怪的美丽太阳呵!它的内场景究竟是些什么呢?’月夜,一万人中,也难得有几个真正彻夜酲酣于月光,并思索月球风景。”

十一

1950年代末到1960年无名氏偷偷赶写最后一部无名书,母亲负责站岗放哨,此时获取外界信息的窗口越来越小,几乎依靠神龟冬眠式的吐纳功夫,来进行内部燃烧。换言之,作者以灵的方式写作,牺牲了肉的方面。就算现实世界将他彻底抛弃,而文学的世界还在无远弗届地诱引着他,迫使他不断地创造、与那些隐名的作者竞争。想要名垂青史是一种本能,也成为一种自救的法门。

十二

入口小公园——伊甸园。炊事房——饭香斋。食堂——嚼菜根馆。女寝室——梦里观花。男寝室——海底摘月。娱乐室——得乐园【即复乐园】。图书室——开卷有得。储藏室——备无患庐。办公室——日月轩。大礼堂——星光灿烂堂。羊圈——咩咩别墅。养峰房——嗡嗡阁。兔笼——玲珑亭(上海亭子间的亭)。鸡埘——黑白山庄。鱼塘——唼喋池。蓖麻田——倔强者。竹园——翠阴深处。菜地——归去来圃。茶地——一杯香。地球农场场歌(又叫地球之歌):“我们的地球旋转得多雄壮……”

《创世纪大菩提》下册,着重于此一“地球农场”的耕耘、实验,并引了书中难得新鲜的一群青年人物(上册更多交代前五部曲的一些“老人”)出场。这农场,让人想起有岛武郎的北海道农场,印度琫地舍里的“曙光村”,70年代初温瑞安等人创办的神州诗社——“试剑山庄”。又,霍香结《灵的编年史》中有云“地球牧场”,或也是其精神的发散。

十三

《创世纪大菩提》第八章第五节,无名氏总结“人类政权的核心原动力”,有四种形态:军权(君主世袭制),神权(中世纪罗马教皇、克伦威尔、喇嘛、纳粹、社会主义),金权(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德权(三皇五帝、印度甘地)。颇有创见。“思”与“信”的角力,也是令沈从文感到困惑的时代课题。当许多人或者失去了怀疑力,无名氏反而更加笃定他的前知。

十四

痖弦在《创世纪大菩提》跋里写到,无名氏创作《金色的蛇夜》,一部分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最后一部交响曲及小提琴协奏曲,“和柴氏一样,无名氏要表现的,也是对现实生活负面的反弹,在命运巨大岩石压力下的持续的濒于窒息的呼应,以及对生命濒临绝望的最后呐喊。他特别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有些乐句所采用的反和谐的形式,他只是把音乐的某种反和声转化为文字的反和声,将音乐文字化……”

2025.7.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27 05:55 , Processed in 0.0398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