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鐧诲綍

鍙渶涓姝ワ紝蹇熷紑濮

查看: 6044|回复: 4

[原创] 无声的花样年华 --- 我读《长恨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8 0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恨歌》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出无声的年代久远的电影,画面停留在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场景在沉默中过度,对白快速的切换。你的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么一两个沉默的眼神,沉默的表情以及沉默的背景,还有时常在屏幕上闪烁的斑驳的光影。 我想:《长恨歌》的书名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借白居易的诗形容王琦瑶的美“王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二是王琦瑶那颗需要爱的干涸的心却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却最终还是挣不过命运,取“此恨绵绵无了期”之意。 《长恨歌》中的文字总会让我想起张爱玲,同样旧上海的背景,同样细腻的文字细腻的感情,却又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张爱玲的文字是平静的,演尽了世事苍桑,却平静得如梦无痕。再重的悲悲喜喜,再大的起起落落,总是在平静中平静,最终都遗忘在现实生活的记忆中。而王安忆的文字则是沉默的,沉默中却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印记,刻在你的心底最敏感最深邃的地方,就如雪泥鸿爪。那点印记或许是痛,或许是惆怅,或许只是一点点不可言说的感觉。如歌绕梁,萦绕在你的心灵的最深处。 王琦瑶总会让我想起《金粉世家》中饰白秀珠的刘亦菲,美得惊心动魄却又不露声色。当王琦瑶走进爱丽丝公寓时,虽然我知道这是她的命运,她无力反抗什么,但心还是不由的抽搐了一下。就像一根极细的芒刺刺入心口,然后迅速扩散到身体每一根神经的末梢。在我心里像王琦瑶这样明丽沉静的女子也只有程先生可以相伴一生。但当康明逊走进王琦瑶平静的生活时,我的心还是忍不住似的又痛了一下。这时我才明白,原来那个程先生只是意想中那个替代自己的人。 除了王琦瑶外我不想再评论起书中别的人物,我总是沉浸王安忆编织的那个繁华破落而又沉默的梦中。只有其中一个不重要的人物总是让我牵肠挂肚,就是江南小镇邬桥那个“白净的面皮,五官很纤秀,说话轻轻,走路也轻轻”的阿二。当读到阿二对王琦瑶不辞而别去南京考师范时,我固执的认为这个阿二是在王琦瑶以后的生活中一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想到这个人物就这样过场似的消失了,似乎他的存在只是让王琦瑶在坞桥平静的生活在再增添一抹色调。 王琦瑶初去片厂时注意到“那盏布景里的电灯,发出着真实的光芒,莲花状的灯罩,在三面墙上投下波纹的阴影。这就像是旧景重视,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旧是。再把目光移到灯下的女人,她陡地明白这女人扮的是一个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杀还是他杀。奇怪的是,这情形并非明惨可怖,反而是起腻的熟。王琦瑶看不清这女人的长相,只看见她乱蓬蓬的一头卷发,全堆在床脚头,因她是倒过来脚顶床头,头抵床脚地躺着,拖鞋是东一只,西一只。”最后当她要死去时“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盏摇曳不止的电灯,长脚的长胳膊挥动了它,它就摇曳起来。这情景好像很熟悉,她极力想着。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 我不明白王安忆会安排了这么一个结局,这想这个结局是任何一个不知道结局的人都不会想不到的。其实王安忆是把生活看透了,圣人和魔鬼之间也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我想王安忆是相信宿命论的,不然不会有这么一个结局。 王琦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却始终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抓到。读完整部书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只是呆呆的看看暮霭渐渐笼罩了大地,然后沉沉的睡去~~~~~~~ 085c7853d51c607b0df3e304.jpg f9edf417c8e38cee6738db68.jpg
发表于 2005-2-19 11: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惊喜有人提到了王安忆。 在我的印象中,王安忆是一个风格多变的作家。 我喜欢她的《命运交响曲》、《叔叔的故事》。 她的“三恋”故事我只隐约还记得《小城之恋》里有一种非常狂暴的情欲的味道,其他的都已经因为年代久远印象模糊了。 她的《弟兄们》──王安忆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品。 买了她的《纪实与虚构》,一直在等待时机来临慢慢地去感受。 《长恨歌》听说了很久没敢去买来看,怕自己会失望,因为就介绍来看这是不同于王安忆以往风格的一部书,看了妙颜的读书笔记后更不敢了,呵呵…… “《长恨歌》中的文字总会让我想起张爱玲,同样旧上海的背景,同样细腻的文字细腻的感情,却又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张爱玲的文字是平静的,演尽了世事苍桑,却平静得如梦无痕。再重的悲悲喜喜,再大的起起落落,总是在平静中平静,最终都遗忘在现实生活的记忆中。而王安忆的文字则是沉默的,沉默中却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印记,刻在你的心底最敏感最深邃的地方,就如雪泥鸿爪。那点印记或许是痛,或许是惆怅,或许只是一点点不可言说的感觉。如歌绕梁,萦绕在你的心灵的最深处。” ──妙颜的感触很细腻也很深入。 在我的感觉里,张爱玲是苍凉的,底色是冷的,余杰读张爱玲时用的标题是“黑色阅读”,我有同感。我爱她繁华落尽后的平静。 早期的王安忆是抒情的,尽管她表现得很克制但总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底色,而后期的王安忆似乎很迅速地从作品抽离了自己,代之以不动声色地灰飞烟灭,改变之大让人有点适应不良。可能是因为我接触她早期的作品比较多,我更喜爱早期的她。 “我想王安忆是相信宿命论的,不然不会有这么一个结局。” ──命运一直是王安忆在作品里探讨的主题。记得她曾在作品里写道:“我忽然之间对命运有了一种解释,我觉得人的命运是由两种力量促成的:一种是外在的客观的,是个人几乎无法掌握和难以回避的力量;一种是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也就是自己灵魂里的力量。人们的命运之所以不同,后一种力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命运有时是不可抗拒的,所以她会用一种宿命意味的悲哀看着世界,为人们的无法选择而悲哀。既然命运是不可抗拒的,那么能改变的只有人对命运的态度了。同样的命运降临时,不同的人面对它们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不同的努力又导致了不同的结局或者说命运更恰当。有机会去读读她的中篇《命运交响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6 2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忆的小说基本上是集中在1999年读的,个人认为她是现代中国女作家中的一个异数,那些女作家们的毛病在她身上几乎没有,而她的对人性的探索,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把握,主题与格局的大气,连许多男作家都要汗颜。 那时候听余杰说《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一本别具一格的作品,一直想找来一读,可惜一直都没找到。更可惜的是余杰后来的书我也没兴趣读了。 后来知道了她的《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十大长篇(当中有我非常喜欢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之一,02年就去卖了,但还是很可惜的是,大概从02年开始,我基本上已经不读书了,所以那本《长恨歌》和许多我喜欢的书一样尘封在角落里,去年本来想过要送给妹妹的,后来也就算了。

这个世上可惜的事情实在太多,当然还不止这些。 还有什么呢?那又是下一个贴子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8 16: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对王安忆的评价深得我心,赞一个~

之所以买《纪实与虚构》主要是因为评论家李敬泽的推荐。提到余杰不由得令人唏嘘,同楼上的一样,余杰后来的书我也没兴趣读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两本书已经很难得了~

“这个世上可惜的事情实在太多,当然还不止这些。 还有什么呢?那又是下一个贴子的事情了。”

──有点好奇下一个帖子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8 2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帖子要可惜的是: ──所有已经过去了的一切都是可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11-22 11:49 , Processed in 0.0568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