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4|回复: 5

[转帖] 古龙及其《多情剑客无情剑》(文:陈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8 2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古龙其人

  1985年9月21日18时零3分,一代武侠小说名家古龙在台北市中华开放医院逝世。无数的武侠迷为之伤心落泪、感慨唏嘘。古大侠此时还不到50岁,就英年早逝,当真是天妒奇才!

  然而,古龙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心血之作,却不因他的去世而被淹没。很难相信“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笔者愿相信: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1995年,古龙逝世10周年。珠海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古龙(武侠小说)全集》,并且销路不错。这说明古龙的书仍受读者的欢迎。

  1995年9月,笔者在北京武侠小说创作研讨会暨首届武侠小说创作奖颁奖会期间,见到了台湾作家,古龙的朋友、代笔者兼出版商于东楼先生,听他谈了许多古龙的往事,又反复地说,你一定要研究一下古龙!言下对古龙充满敬爱之情,令人感动不已。

  199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位名叫覃贤茂的作者写的《古龙传》,“传”的内容虽然不见得名符其实,但作者对古龙的热爱之情则溢于言表,力证“古龙之前无新派”,并且证明“古龙超越了金庸”,这显然代表了一部分读者的观点,更代表了广大读者对古龙的热爱之忱。

  笔者还听说广东的一位名叫费勇的作者的新著《古龙傳奇》亦即将于近日出版。

  这些都可以证明,“心中有古龙”实在言之有据。

  古龙,原名能耀华,生于…………这不大好说,连《古龙传》的作者也不大清楚,《传》中如此写道…………

  现在大陆不少著名作家评论家撰文介绍古龙的生平,但各人的介绍也是矛盾百出,令人无所适从。

  ……曹正文先生在《中国侠文化史》中说:“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属鼠。”但是曹正文在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碧血洗银枪》的前序中,又称古龙是1938年生,属虎。曹正文先生前后自相矛盾。

  东方新的介绍却是这样:“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但他本人出生在香港。”干脆避而不谈古龙的出生时间。

  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罗立群先生,却说古龙是生于1936年,终年49岁。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江上鸥先生,与台港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联系极多,交游甚广。据江上鸥先生说:“古龙本姓熊名耀华。1937年生于大陆(一说1936-1937年之间)。”

  所以各家的意见很不一样。

  笔者倾向于江上鸥先生的说法,因为据古龙卒年48岁来倒推,他生于1937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难怪古龙小说中的一些主人公,如沈浪、楚留香、陆小凤、叶开、傅红雪、阿飞……等人,身世都很神秘,原来古龙本人的身世,也有这种让人说不清楚的神秘感,仅是生年一事便如此让人犯难,何况其它?

  前文说过,《古龙传》一书,“传”的内容很少,点评作品的篇幅极大,真正有关古龙生平经历的信息,若不分行去写,大约不过几千字的内容。这也难怪。因为古龙“避而不谈往事”。别人又怎能知道?大陆的传记作者,就更是“隔”得厉害了。

  综合起来,我们只知道有关古龙的下列信息:

  (1)古龙的家庭不大幸福,父母不和,后来闹到离婚;古龙也不是一个乖孩子,刚成年未成年之时便脱离家庭、自食其力,此后几十年几乎与家庭断绝关系。直至古龙生病住院、去世之前,他的父亲才找到古龙,父子相见。这无疑是古龙避而不愿谈往事的一个原因。
  (2)古龙13~14岁左右从香港到台湾求学,需要以自食其力为目标,因而高中毕业后,考入台北市台江英文专科学校(即后来著名的谈江学院)夜校部。这个学校校风严谨,读书的风气很浓,古龙也爱读书,不过读课外书远比课内书多得多;而且因自由散漫惯了,又要自食其力,而大量旷课,以至于他在这家学校只读了一年,便中途辍学了。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例。
  (3)古龙自幼酷爱文艺,而且才份不低,19岁时便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来既写文艺小说,也写散文、诗歌,陆续有作品发表,但一不能跻身名家之列,甚至连小名也没有;二不能靠写稿获利挣稿费养活自己;三是他越急越不达,越不达越急,后来终于坚持不住,改弦更张了。恰好那时武侠小说大为流行,古龙于是投身其中,先是给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当时的台湾武侠小说的大名家…………号称“三剑客”;(与当年香港的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三剑客”相映成趣)…………当“枪手”,不久之后就自己独立写作。于1960年出版武侠小说处女作《苍穹神剑》(第一出版社出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1984年。
  (4)下面该说古龙对酒的特殊嗜好了。古龙好酒,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凡写到古龙,就不能不写到他的好酒。作家燕青在《初见古龙》一文中写道:“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孙玉金、高庸、忆文、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一沉默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杜,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这个人当然是古龙。

  古龙的得意门生、武侠小说后起之秀丁情则如此写道:

  对酒的执著,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
  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
  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已中了酒毒?
  还是他不怕死?
  抑或是他借酒来逃避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应得出来,就连和他走得最近的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所以临死的前几天,他又开始纵情喝酒。
  醉了睡,醒了又喝,又醉,又喝,又睡,又喝。
  古大侠的独特豪情又见了。

  古龙的逝世,与酒有极大的关系,因为他患的是肝病。

  另一说,是输血事故,而输血的原因是他被人用刀捅伤,捅伤的原因,则是有人找他斗酒: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酒字。

  古龙为酒而生,因酒后死,更让人感动又惊奇的是,他死后仍离不了酒:在葬礼中,古龙的亲朋好友一人带了一瓶好酒(XO轩尼诗白兰地,古龙最喜欢的酒),下棺时,大家依次将酒放在古龙的身旁,据说一共有48瓶。因为古龙终年48岁。

  之所以要写烈酒,而且要写得这么细,是因为,①古龙的生与死都与酒有关;②古龙的小说创作,及其小说中的人物亦多与酒有关,我们所熟悉的古龙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酒徒:陆小凤躺在那儿喝;楚留香处处有酒;李寻欢咳嗽咳得要断气了,仍然还要喝;大人物杨凡对女友说自己是“酒色之徒”;杨凡的朋友秦歌常常赌光喝醉躺在阴沟边一直到天明;《武林外史》中的沈浪不仅好喝酒,而且酒的知识极为丰富,足以与书中的快乐王的“酒使”刘传(这名字与历史上的大酒徒一样)相匹敌……③古龙那么喜欢喝酒,是确实好酒,还是借此表现自己的一种个性?或是借酒浇愁、解除内心的寂寞?或是仅仅喜欢喝酒时的氛围?或是一种独特的生活观念及放松方式所致?……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5)说完了酒,自然要说色,古龙好酒更好色。据说古龙几乎每一部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①留下芳名的至少有4位:一是舞女郑莉莉,她与古龙同居于台北瑞芳镇,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名郑晓龙,后成为武术高手;二是舞女叶雪,也与古龙同居,也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三是古龙的第一位正式结婚的夫人梅宝珠,也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因古龙经常不归家而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四是古龙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夫人于秀铃,于秀铃一直陪伴古龙到他生命的尽头。

  古龙好色,女人也如飞蛾扑火,所以古龙的一生有许许多多被人知及不被人知的艳情故事。但古龙对女人的态度却比较矛盾:爱她们却不尊重她们,以至于不少女人都“恨”

  他。如丁情所写:

  如果硬要说古大侠这一生中做过最大的错事,那么就是他对女人的态度。
  古大侠虽然很“好色”,不能一日无女人,可是他从来没有强迫过一个女人。
  耍点小计,骗骗女人,这是男人们通常都会用的技巧,谁能说这样做是不对的?
  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性,可是他常常会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
  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却是难寻,怎么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
  这是古大侠对于女人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

  据说古龙临去世前的最后一名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呢?”(《古龙传》P104)

  我们花这些篇幅来说古龙与女人的关系,理由与“古龙和酒”,大致相同。因为这不仅与古龙的个人生活及性格有关,同时也与他的小说创作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古龙小说是“文如其人”,到处有酒,有女人。
  (6)再说古龙与朋友…………当然是男朋友。一般说来,古龙是喜欢交朋友的。他喜欢喝酒,是“为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气氛”;他喜欢女人,却可以“为了朋友而丢掉女人”。燕青在《初见古龙》一文中写道:“古龙喜欢交朋友,上至骚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他都能够共叙樽前,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古龙相识满天下,能够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很多。他和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但他的作品《流星·蝴蝶·剑》中,主题竟然是:「你的致命敌人,往往是你身边的好友!”若以文论人,能不使其和他相交的朋友寒心?”…………这透露了一丝微妙的信息。

  古龙的弟子丁情在《我与古龙》一文中也证实了:“古大侠是个傳奇人物,可是他也不是圣徒,他也只是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人通常都会偶尔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许多人对古大侠的不谅解和误会。其实古大侠不管做了什么事,他的出发点都没有恶意。就算有时他打了人,那也只是他已醉了的情形下,才会发生的。”…………这就更能说明某些问题了:古龙无疑是喜欢朋友,喜欢交朋友,也够朋友;古龙无疑心地善良,没有恶意,赤诚待人;但,古龙同时又是敏感、多疑、理想化及求全责备的,有时…………喝醉或似乎喝醉时…………或许还是暴躁的,甚至是不无戾气的。
  (7)写古龙其人,当然不能不提及他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古龙的声誉便不那么好了,因为他经常拿了钱却不交卷。燕青“初见古龙”便碰到了此类事:“席散以后,这位出版家特地在酒店房间中约晤古龙,我也在座。出版家很不客气地把古龙骂了一顿,因为他时常拿了稿费,却不交卷。古龙又是默不作声,等到出版家脾气发完了,他在出版家的耳边说了几句,出版家便像受了催眠似的,拿出支票薄来,写了一张四万元台币的支票给他。古龙说了一声晚安,便把支票塞在袋里走了。”“那时候,古龙还是出道不久,却已非常盎感,他先写了十多万字,便拿出卖给出版社。古龙毕竟是个有料的人,小说开局非常精彩,出版社看了便钟意。古龙提出要求,先拿二十集的稿费,以便要安心续写下去、一来是古龙的小说写得精彩,使出版社爱不释手;二来当时出版社之间竞争也很剧烈。古龙就看中对方的弱点,他要求预支稿费,当然是有求必应。拿到了稿费,古龙便变成神龙,小说也就是见首不见尾。害得那个出版社拿著那十多万字,印又不是,不印又不是。后来,出版社吃亏多了,大家都不肯再上当,迫使古龙只好修心养性,埋头苦干。形势的转变,对于古龙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古龙这个名字,就是在这时打响起来的。”…………这虽已成往事,且是“趣事”,其中也可以看到古龙的浪子性格。
  (8)最后,我想还应该介绍一下古龙的形象,据《古龙传》所写:“古龙实在是貌不惊人,为此古龙的内心有很大的情绪,只不过因为他的骄傲而表面上很少流露出来。古龙的身高才仅仅一米五六,按照一种流行的调侃说法,几乎是「超级残废”。如此矮小的身形,实不足以自夸。如果与那些长腿细腰的美女站在一起,古龙不能不在外形上自惭形秽。

  身材矮小且不说,古龙又是头大如斗,眼小嘴大,中年后又微微发福,被热爱他的人们称为「矮肥而富有勉力的身材”。”…………古龙其貌不扬,身材矮胖,照理这与他的写作及其天才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未必是这样,这至少会影响到他与女人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他的深层心理。古龙是一个极有才华亦极聪明、敏感的人,正因为如此,这种形象、身材,看在别人的眼里,再反馈到古龙的眼里、心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实在难测。也许古龙内心的阴及自卑,即与此有关。这对他的创作,当然也就有了影响。对古龙来说,酒、色、才、气(指内心)是联系得很紧密的,哪一环有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而一个人的身材,对一个高傲、敏感、好强而又风流的人来说,其影响是难免的,与其酒、色、气都有关系,又怎能不影响到他的才?

  (9)以上介绍了古龙的身世、经历、爱好及形象,我希望能够粗线条地写出古龙的性格与特征。这一特征与上述种种都有关系。而其核心乃是“好高、好强”。如果说好酒、好色是他的外部特征的话,那么好高、好强则是他的内在特征。若非如此,他也就不会那么早就会自食其力、脱离家庭;也不会中途辍学、走上社会;不会那么痛苦,以至于好酒;不会那么出奇地浪漫、如此好色,而又如此失望;不会在投身武侠小说创作之后,如此强烈地要出人头地,如此执著地求新、求变……好高可以说是他心理上的一种逆反,而好强则是他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补偿。正是凭著这种气质及巨大的内心动力,古龙才真正成为古龙,才会写出那么多的好作品,赢得那么大的名声。

  古龙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古龙。


  第二章、古龙的小说及其特征

  古龙的小说…………当然是指其武侠小说…………很多,这不仅是他坚持创作25年,并以此为职业,因而写得多;而且也是因为他文思敏捷、又是快手,外界的需求量大及内在的勤奋,所以写得多,也出得多。

  古龙的小说多,署名古龙的小说更多。这是因为,

  (1)台湾当年的风气,是武侠小说家之间常常友情客串,相互提刀代笔,一般的情况当然是年轻人给成年人代笔;名气小的给名气大的人代笔。古龙出道之初即给人当枪手,而古龙出道之后,又请别人当他的枪手,这使一些署名古龙的小说名不符实。
  (2)当年还有一种恶劣风气…………可以说是中国国情,及文化落后的重要标志…………是作家卖署名权,当一个作家走红、供不应求时,出版商即组织写作班子,然后买名家的署名权。这使作品真正的“徒具虚名”,实质上是欺骗读者,最终当然也使作家的名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3)第三种情况是,出版商无法无天、胡编胡造、乱搞乱发财,不出真品,亦非代笔,又不买署名权,是干脆直接,将一堆烂稿署上古龙的名字。当年的台湾,稍后的香港,现在的大陆,都有这种情况。中国人的劣根性,实在难以根除。读者只能望洋兴叹!…………古龙的作品真的成了一片“汪洋”,铺天盖地,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部,因为古龙去世之后,仍不断有“古龙”的新著,以及“古龙新”著、“古龙名著”出现。

  识别古龙的真伪,是一大难题。困难在于古龙本人的作品风格前后都不统一,以至于假古龙比真古龙更像古龙;而早期、晚期的半真半假的古龙更让人头疼。

  直至1994~1995年,台湾的于东楼等人才经过仔细的考证、辨别,终于搞出了一份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目录,确认68部作品,是古龙的“真品”。可是其中仍包括一部分由别人代笔完成的作品;而且,笔者见到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卧龙生、柳残阳等人,问及此事,他们一是仍不敢确定,二是干脆表示怀疑,说是没有那么多真品。可见,古龙作品真伪考辨,还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在目前,我们只有依照已经公布的古龙小说全目来说…………珠海出版社的《古龙全集》也是照此目录出版的…………

  (1)《苍穹神剑》(处女作,1960年);
  (2)《月异星邪》(1960年);
  (3)《剑气书香》(1960年,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4)《湘妃剑》(一名《金剑残骨令》,1960年);
  (5)《剑毒梅香》(1960年,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
  (6)《孤星传》(1960年);
  (7)《失魂引》(1961年);
  (8)《游侠录》(1961年);
  (9)(护花铃)(一名《诸神岛》,1962年);
  (10)《彩环曲》(1962年);
  (11)《残金缺玉》(1962年);
  (12)《飘香剑雨》(1963年);
  (13)《剑玄录》(1963年);
  (14)《剑客行》(一名《风云男儿》);
  (15)《浣花洗剑录》(1964年);
  (16)《情人剑》(1964年);
  (17)《大旗英雄传》(一名《铁血大旗》,1965年);
  (18)《武林外史》(大陆有一版名《风雪会中州》。1966年初版);
  (19)《名剑风流》(1966,结尾部分由乔奇代笔);
  (20)《绝代双骄》(1967年);
  (21)《铁血傳奇》(又称《楚留香傳奇》,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1967年);
  (22)《多情剑客无情剑(包括《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1969年);
  (23)《萧十一郎》(大陆有异名《淑女与强盗》,1970年初版,由电影剧本改写成小说);
  (24)《流星·蝴蝶·剑》(1970年);
  (25)《鬼愁侠情》(是楚留香傳奇续集1[注:即鬼恋傳奇],一名《借尸还魂》,1970年);
  (26)《蝙蝠傳奇》(“楚留香傳奇续2”,1971年);
  (27)《欢乐英雄》(1971年);
  (28)《大人物》(1971年);
  (29)《桃花傳奇》(楚留香傳奇续3,1972年);
  (30)《九月鹰飞》(1972年);
  (31)《长生剑》(“七种武器系列”之一,1971年);
  (32)《碧玉刀》(“七种武器系列”之二,1971年);
  (33)《孔雀翎》(“七种武器系列”之三,1972年);
  (34)《多情环》(“七种武器系列”之四,1972年);
  (35)《霸王枪》(“七种武器系列”之五,1973年);
  (36)《离别钩》(“七种武器系列”之六,1979年);
  (37)《陆小风傳奇》(陆小凤系列之一,1972年);
  (38)《绣花大盗》(陆小风系列之二,1973年);
  (39)《决战前后》(陆小风系列之三,1973年);
  (40)《银钩赌坊》(陆小凤系列之四,1974年);
  (41)《幽灵山庄》(陆小凤系列之五,1975年);
  (42)《凤舞九天》(陆小凤系列之六,1975);
  (43)《火并萧十一郎》《萧十一郎》后传,1973年);
  (44)《天涯·明月·刀》(1973年);
  (45)《拳头》(1973年);
  (46)《拳头》(一名《愤怒的小马》;又有版本将其编入《七种武器》系列之七,1973);
  (47)《七杀手》(1973年);
  (48)《剑·花·烟雨·江南》(1974年);
  (49)《边城浪子》(1974年);
  (50)《血鹦鹉》(大陆有版名《十万种魔十万血》,是作者设想的“惊魂六记”之一,1975年);
  (51)《三少爷的剑》(1975年);
  (52)《白玉老虎》(1976年);
  (53)《漂泊英雄传》(1976年,大部分由温玉代笔);
  (54)《大地飞鹰》(1976年);
  (55)《圆月弯刀》(大部分由司马紫烟代笔,l977年);
  (56)《飞刀,又见飞刀》(1977,李寻欢故事续集);
  (57)《碧血洗银枪》(1977年);
  (58)《新月傳奇》(1978年,楚留香傳奇续4);
  (59)《英雄无泪》(1978年);
  (60)《七星龙王》(1979年);
  (61)《午夜兰花》(l979年,楚留香后传);
  (62)《风铃中的刀声》(1980年,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63)《剑神一笑》(1981年);
  (64)《白玉雕龙》(1981年,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
  (65)《怒剑狂花》(由丁情代笔,1982年);
  (66)《那一剑的风情》(大部分由丁情代笔,1982年);
  (67)《边城刀声》(由丁情代笔,1983年);
  (68)《猎鹰·赌局》(1984年,古龙绝笔)。

  上面的书目,有几点要做说明:

  (l)古龙于1973年曾出版一部现代动作小说《决不低头》(一名《绝不低头》),由台湾汉麟出版社出版,此是古龙唯一的动作小说,故不收入武侠小说目录。
  (2)另一部动作小说《枪手·手枪》署名古龙,实为于东楼所著,90年代重新署名发表于河北省《神州傳奇》杂志。
  (3)上述目录虽有68部之多,但其中的《剑毒梅香》(上官鼎代笔)、《圆月弯刀》(司马紫烟代笔)、《漂泊英雄传》(温玉代笔)、《白玉雕龙》(申碎梅代笔)、《怒剑狂花》(丁情代笔)、《那一剑的风情》(丁情代笔)、《边城刀声》(丁情代笔)等6部,其实已算不得古龙的作品,不知缘何还要收在古龙作品目录中?

  (4)除上述6部之外,还有《剑气书香》、《名剑风流》、《风铃中的刀声》等3部的一部分(尤其是结尾部分),分别由墨余生、乔奇、于东楼等人代笔完成。这种情况又怎么算?《剑毒梅香》一书注明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还能算古龙的小说吗?其他的“部分”、“后半部”、“结尾部分”由别的作家代笔完成,这也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量多少?质如何?真实情况怎样?

  (5)若将古龙小说中由别人代笔(代写大部分的)作品除去,再将诸如“楚留香傳奇”、“七种武器系列”、“陆小风系列”,以及“李寻欢故事”、“萧十一郎故事”、“边城故事”等都合并同类项…………就像合并《风云第一刀》及《铁胆大侠魂》为《多情剑客无情剑》;合并《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为《铁血傳奇》或《楚留香傳奇》,则古龙小说的部数,将大为减少,又是一个概念了。

  古龙只活了48岁,写了25年武侠小说,却写出了60余部书,2千余万字。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只不过,古龙与金庸、梁羽生不同点是,一方面起点较低,显然比不上金、梁两位“前辈”;另一方面又起伏较大,成名之后,仍有曲折变化,因而古龙的作品本身,高低悬殊很大。既有成就、名声都非常突出的,堪称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作品;又有水平很低,低到不及格的“三流”作品,这需要我们区别对待、认真分析。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呈阶段性的变化。评说古龙,首先要给古龙的创作分阶段。这一点是所有古龙研究者都不应该有什么意见的。问题是:如何划分阶段,这就有一些分歧了。

  例如曹正文先生在《中国侠文化史》一书中,将古龙小说创作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l)第一阶段:1960~1964年,共写了16部小说,但大部分都是模仿别人,属“三流”之作;是古龙小说的起步阶段。
  (2)第二阶段:1965~1968年,写出了《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等小说名作,独创性明显,风格突出,是古龙小说的飞跃阶段。
  (3)第三阶段:1969~1984年,写出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一大批代表作。风格成熟,影响日益扩大,并开辟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新路子,是古龙小说创作的高峰阶段。

  《古龙传》的作者贾贤茂的意见则与曹正文不同,他认为古龙一生的作品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l)第一阶段是试笔阶段(1960~1964);
  (2)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1965~1968);
  (3)第三阶段是辉煌阶段(1969~l975);
  (4)第四阶段是衰退阶段(1976~1984)。

  上面的两种分期都有一定的道理。是一家之言,且能自圆其说。


  笔者的意见,又与他们不完全相同。倒不是故意要搞标新立异,而是觉得换一种分期方法,或许更好。…………笔者也要将古龙的小说创作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l)起步阶段,从处女作《苍穹神剑》起,至《大旗英雄传》止,即从1960年至1965年;
  (2)高峰阶段,从《武林外史》起,到《天涯·明月·刀》止,即从1966年至1973年前后;
  (3)衰退阶段,从《火并萧十一郎》开始至《猎鹰·赌局》,即从1973年至1984年最后一部书。

  下面我们再解释要这样分期的理由,兼及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情况。

  古龙1960年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起点较低,徘徊的时间也不算短,有下列原因及背景需要说明。

  背景一,1960年是台湾武侠小说的一个大热潮,投身武侠小说创作的作者达数百人之多。具体的原因,当然首先是由于读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以至于求大于供,于是吸引了众多的文学青年投身于此。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是1960年2月中旬,台湾台北市警察局出动大批警察,突击搜查台北城乡所有的书店及租书店,清查武侠小说,其中包括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等,被台湾当局指责为“统战书本”,且“毒素颇深”,“影响读者心理,危害社会安全”。以至于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怪哉!蒋集团怕武侠小说》,说:“……一些较好的武侠小说中,多带一点「爱国思想”,而这种思想便正是读者所欢迎,而台湾当局认为「毒素”了。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都是贪官污吏,或为非做恶,或投靠异族之辈,才会怕侠士的,而今台湾当局竟然也怕武侠,不怕被人拿作活柄么?”…………这么一来,金、梁的作品,此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能在台湾出版发行。无疑给台湾武侠小说家留出了“空子”(余地)可钻,市场可占,若金、梁等齐至,怕就不那么缺货了。更主要的,是台湾当局查禁金、梁武侠,是政治目的,而非“扫黄打非”之举,因而刺激了台湾本土的武侠创作,却又使其整体水平发展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没有金、梁的榜样、参照系可以模仿、学习、借鉴,而台湾武侠作家亦不能不收缩防线、小心谨慎,绕过“雷区”(包括爱国主题,尤其是写历史兴亡题材等)。

  背景二,古龙在这一特殊的武侠热潮中投身武侠小说创作,既受到了热潮的诱惑,又有挣钱自立的迫切需求,但他又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因为他原本是“文艺青年”,胸怀大志,要写出好的文艺作品来的,到这时,高已不成,只得低就。然而低就,又哪能心安?因而,1960年古龙虽然开始“弄潮”下海,且一下子就写出了6部作品,但其中《剑气书香》只完成了一半,由墨余生代他完成;而《剑毒梅香》更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完成。其中原因,虽难以详究,但古龙的性格初露端倪,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古龙尚有彷徨的痕迹。

  背景三,因为古龙是文艺青年,就算爱好武侠小说,也没有多少武侠小说的“阅”历,创作之初,自然只能“王小二过年看隔壁”,别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写。其时金、梁遭禁,而台湾武侠小说“三剑客”…………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正当其时。古龙“有幸”走入了三剑客的沙龙,当他们的跟班老弟,据说在那些名家玩牌之时,古龙还为他们提刀代笔。这算是古龙正式开山立柜之前的一段“实习”,固然使他熟悉了当时武侠小说的路子,增强了自己写武侠小说的信心,但也限制了他的视野,使他不能不以模仿这些名家作品起步。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

  古龙小说创作的起点自然不会太高,成绩自然不会太大。

  背景四,古龙写武侠小说的初衷,牟利的动机大于热爱;且当时的潮流亦正是这样。古龙后来对此亦直言不讳:

  那时候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写到哪里算哪里,为了故作惊人之笔,为了造成一种自己以为别人想不到的悬疑,往往会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脱离了它的范围。

  在那时候的写作环境中,也根本没有让我润饰修改、删减枝芜的机会。

  因为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留不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要马不停蹄的拿去换钱。要预支稿费,谈也不要谈。

  这种写作态度当然是不值得夸耀也不值得提起的,但是我一定要提起,因为那是真的。

  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们共有的悲哀,但却是我的悲哀。

  古龙的可爱正在这里,明知不值得提起,却要说真话,讲真事。上面这段话,是修订他的早期作品《铁血大旗》(原名《大旗英雄传》)之时所写的…………至今使我不解的是,这部作品既然经过作者的改写、修订,为何仍然有头而无尾?…………这也正是我们将《铁血大旗》一书归入古龙早期创作,即起步、模仿、求奇、探路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古龙创作的第一阶段,历时6年,共写了《苍穹神剑》、《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失魂引》、《游侠录》、《护花铃》、《彩环曲》、《残金缺玉》、《飘香剑雨》、《剑玄录》、《剑客行》、《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大旗英雄传》,共17部书。

  在这些书中,《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及《大旗英雄传》三部,成绩稍稍突出一点。因而有人将它们,或至少将《大旗英雄传》归入

  第二阶段。其实这几部书仍是模仿痕迹、编造痕迹兼具,是古龙将突破未突破时的作品。而《铁血大旗》的有头无尾,正是早期的习惯性的标志,与《剑气书香》、《剑毒梅香》、《护花铃》,及1966年的《名剑风流》等相映成趣,有的让别人给补齐了,有的(如《护花铃》、《铁血大旗》)则至今仍是“悬案”,结尾不知在哪里。…………也许应该强调一句,一部书有头无尾,或让别人代笔,是作者缺乏耐心、信心的表现,也是作品难以让作者满意而又不知怎么弄才好的表现(不然怎么忙也要想办法将它补齐了)。有意思的是,古龙创作的早期起步阶段及晚期衰退阶段,都有这种无尾或请人代为结尾的现象,而其创作的中期,即高峰期、辉煌期,则绝无这种现象。这正是《铁血大旗》,甚至《名剑风流》应归入早期的一个依据。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作品本身不成熟、无特色,虽然比《月异星邪》《失魂引》之类让人无法卒谈的书略好一点,但看过之后,除对铁中棠这一人物留下一点印象之外,别的就不足道了,连“胡编”也没编完,还有啥可说?

  1966年的《武林外史》标志著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一大转折。

  笔者之所以格外看重这部作品,认为它不但比前此的《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及《大旗英雄传》等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还比紧接其后的《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名作”要高出一筹,且更具里程碑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名剑风流》仍属前期,这个我们已经说过了;而《绝代双骄》则是在一个新的、较高的起点上的一次徘徊之作)。

  《武林外史》的重大意义有三:

  一是书中的人物为沈浪、熊猫儿等,开了古龙小说中“浪子形象”的先河,是后来的楚留香、胡铁花、李寻欢、阿飞、叶开、傅红雪、陆小凤、杨凡、孟星魂、郭大路、王动……等一系列“名流”的老祖宗,与铁中棠这样不苟言笑的苦脸主儿,截然不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本书标明是“武林外史”,也确实是外史,开创了古龙的武林、江湖的新格局,与金庸、梁羽生、卧龙生等人的“传统江湖”不同,

亦与他们的“武林传说”不同。再也不是少林、武当、峨嵋、崆峒、青城、华山等老门派的天下,再也不是那一副“进亦,退亦”的老传统。而是开始了古龙的“欢乐英雄时代”,书中的反面人物固然是“快乐王”,及诗酒风流的王怜花;而正面人物沈浪与熊猫儿亦是真正的“欢乐英雄”,让人喜爱,读之愉悦。

  三是《武林外史》的写法,再也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武侠傳奇模式,而是将侦探小说、推理小说及神秘小说等等叙事方法与形式,引人武侠故事,这是古龙式“武侠革命”的真正开端。而且书中人物对话机智幽默,语言风格初具新型,这都是古龙小说创作攀上新高峰、走向新起点的重要标志。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武林外史》的里程碑的意义。

  在此以后的8年中,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真正步入辉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几乎都出自这一时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种武器》、《陆小凤》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剑客无情剑》、《箫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九月鹰飞》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余部书,总计30余个故事。…………这里将“系列”称为一“部”,而将系列中的分部称为一个故事,似乎比直接称“部”更合理…………从此,古龙由“三剑客”的“跟班老弟”,变为与之并列齐名,被称为“台湾四大名家”;进而,又由“末座”升为“榜首”;进而,古龙又与三剑客拉开距离,继续“高攀”,直至与金庸、梁羽生两大宗师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这一进步,并非偶然,更非幸致。古龙的这些作品,是使古龙成为古龙的真正的依据。几乎每一部书都有可读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及独特的韵味。而且,前文也提到,这一时期的作品,没有哪一部是由别人代笔完成的,古龙也不需要别人这么做。因为他既已能写出长达百万字的《武林外史》,其他的书做到有头有尾,简直不在话下。

  这一时期的作品,几乎全都值得评点。

  其中《多情剑客无情剑》一部,尤为重要,“小李飞刀”名满天下,被大部分读者看成是古龙最重要的代表作。后面我们将专文论述,暂且按下不表。

  《楚留香傳奇》系列,也极为成功,楚留香这一前所少见的风流快盗,几乎与“小李飞刀”一样有名,所以在古龙逝世之后,有人送的挽联即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由此可见一斑。

  《萧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龙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及重要地位,是因为这部书是先有电影剧本,再由电影改为小说的。…………

  1970年前后,武侠电影导演们“发现”了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香港导演楚原,原是拍粤语片及喜剧片,后与古龙合作,成为一代武侠电影名导,不仅将古龙的许多小说都改编成电影,从而使古龙的名声蒸蒸日上,一时无两;而且在1972年,一代武侠天皇巨星李小龙去世后,楚原以古龙电影的情节循奇为特征,在影坛自成一派,与刘家良的武打功夫、麦嘉等人的功夫喜剧鼎足而三,支起武侠电影的辉煌的天幕。古龙的小说,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正好每个故事可拍成一部电影。当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头”更容易改编。所以,古龙真正成了电影界的“抢手货”,因而他干脆干起编剧来,写了《萧十一郎》的剧本。这部电影同楚留香、李寻欢的故事一样成功。再改为小说,亦大为出名。甚至这部小说的名声,超过了它应得的佳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受到电影编剧的影响之后,(l)是情节更加精练;(2)结构更加严谨;(3)语言形式更加电影化:对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细。…………为其以后的创作及其风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

  《欢乐英雄》被《古龙传》的作者推为古龙小说的榜首之作,可见其成绩不俗。笔者虽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欢乐英雄”这四个字,的确能代表古龙的侠的风流及风流之侠的武侠观念及人物特征。

  《大人物》一书虽不那么出名,但笔者本人却非常喜欢这部书,下文中将作些分析。

  《陆小凤傳奇》,怎么说,也有楚留香傳奇的影子在,因而它没有前者那么出名,这很公平。但,这部书也有值得一提之处:不仅故事本身写得不错,而且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即,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或“反武侠”)小说《鹿鼎记》在《明报》连载完毕之前,金庸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

  金庸向古龙约稿,这不仅是一家报纸的老报向一般的作者约稿;而且,显然,也有金庸这位“武林盟主”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意思在内。…………据于东楼先生对笔者说,接信时他正在现场,而且古龙还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结

果是金大侠、金盟主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光著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于东楼先生这段话说得非常生动,我相信,也非常真实。…………这表明(1)古龙得到了金庸的认可;(2)古龙很高兴(又难以置信)这种认可;(3)专门为《明报》连载而写的《陆小凤傳奇》必然写得认真、写得精心,才对得住金庸的信、古龙的名。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小说创作的最后的辉煌。据覃贤茂先生的《古龙传》介绍,这部书出版之后,曾招致不少人的责怪与批评,重点是说它“以文害意”,在探索的路上“未免走得太远”云。笔者本人却很欣赏这部书,并以为它是古龙小说的最佳作品之一,当列在前几名之列。具体的理由,下文再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的辉煌”,是因为从此之后,古龙开始走下坡路了,创作力日渐衰退。从而进入他的创作的第三个阶段:衰退阶段。

  古龙创作的衰退期,始于1973年,具体的标志是《火并萧十一郎》。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感到有些奇怪:在他的“上升期”的开端,1966年,他既写出了里程碑式的《武林外史》,却又写出了退步的《名剑风流》;在其创作的“衰退期”,同为1973年,既写出了衰退的《火并萧十一郎》,却又有最后的辉煌之作《天涯·明月·刀》。…………也许这不奇怪,无论是上升或衰退,总是有一个过程,不会截然突变,当有此小小的起伏吧。

  1973年之所以成为古龙由盛转衰的一年,首先是由于这一年古龙的创作力太盛…………也可以说是极盛…………一共写出了“七种武器”系列的《霸王枪》一部;“陆小风系列”的《绣花大盗》、《决战前后》两部;《火并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现代动作小说《绝不低头》、《拳头》、《七杀手》等,共8部书、七个路子、一百多万字!古人说物极必反,极盛而衰,月盈而亏,足能解释古龙的衰变。

  前面已经提及,《天涯·明月·刀》已到了武侠小说求新、求变的尽头、极境;至少是到了古龙小说创作力的极境,再往下变,只能变“下”了,这是一;二是此变招致了批评,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现今如日中天的古龙来说,必然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及心理压力,加上到了功力的顶点,又情绪降低,创造性自会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出人意料地开始萎缩。

  之所以说《火并萧十一郎》是古龙衰变的标志,那是因为古龙从此开始老调重弹,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狗尾续貂。这只要将《萧十一郎》与《火并萧十一郎》进行一番比较就行了。台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说:“《萧十一郎》则是揉合新旧思想,反讽社会现实,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一部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叶洪生先生甚至将这部书推为古龙小说的榜首。这部书确实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主人公萧十一郎这样的少见的可爱的君子之盗,连城壁这样的伪君子之侠,及女主人公沈璧君这样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的贵妇人形象,都很生动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火并萧十一郎》,正如覃贤茂先生所说:“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终于战胜了险恶的伪君子连城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然而《萧十一郎》的悲剧本来是结构严谨,到了《火并萧十一郎》,古龙强要写大团圆结局,当然写不好,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火并萧十一郎》逞险逞奇,多有勉强之处,实是授人以柄,落入狗尾续貂的话柄。”…………其实,“续书”从来都不好作,我们所要说的,也还不是要简单地比较一下正传与续书的优劣,而是作者的这种重炒冷饭的特殊心态:只有无法再创新招的人才会炒别人的冷饭;只有无法再创新格的时候,才会炒自己的冷饭。

  1973年古龙所写的8部书,除《火并萧十一郎》外,还有《霸王枪》是“七种武器系列”的续作;《绣花大盗》、《决战前后》是“陆小凤系列”的续作,虽然不能说是炒冷饭,但总是在“炒饭”,且数量正好与新创之作相等。若考虑到《拳头》(即《愤怒的小马》)一书中的小马已经在“七种武器系列”中曾出现过(有人正是据此将《拳头》编入“七种武器系列”),则“炒饭”的数量已多于“煮饭”的数量了。

  以此为标志,古龙此后的创作中,不断地出现“炒饭”现象,试图借那些已经打响的作品及已经出名的人物,来“重振雄风”,但实际上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他的“法宝”已经失灵了。如《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的后传,1974年);《飞刀,又见飞刀》(《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后传,l977年);《新月傳奇》《午夜兰花》(楚留香后传,1978,1980);《剑神一笑》(西门吹雪后传,1981年)等。

  另一个标志,是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出过的,古龙不久就开始请人代笔了,如《飘泊英雄传》(1976,大部分由温玉代笔)、《风铃中的刀声》(1980,由于东楼收尾)、《白玉雕龙》(1981,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怒剑狂花》(1982)、《那一剑的风情》(1982年)、《边城刀声》(1983)这三部书,则是由丁情代笔,实质上应算是丁情的小说,古龙至多不过是“指导教师”而已。…………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明确无误的是衰退的标志。力不从心,甚至到80年代初,也力不从“身”了,古龙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

  第三个标志,是他虽然仍有一些并非炒饭的新作,而且也自己完成了,但按照古龙的水准,尤其是按照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这些作品都不过尔尔。古龙的“求新、求变”虽仍在口头、心头,但奈何不能真正出现于笔头!

  笔者相信1973年的现代小说《决不低头》(或《绝不低头》是古龙心头之语,是他求新、求变的又一次探索,结果是,此路不通。

  《剑·花·烟雨·江南》被人认为是“浪费了一个好书名”,而《边城浪子》则被认为是“公式大侠”,《血鹦鹉》甚至回到了古龙创作的初期水平上去了,想靠神秘悬疑的故事来吸引读者,结果使人感到故弄玄虚,甚至胡编乱造,其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的模糊,思想和情感也相当贫乏,当然只能被读者所冷淡。所以,雄心勃勃地想要写“惊魂六记”的古龙,在编完这一“记”之后,再也记不下去,从而收摊子不干了。

  《三少爷的剑》(1975)、《白玉老虎》(1976)、《大地飞鹰》(1976)、《碧血洗银枪》(1977)、《英雄无泪》(1978)、《七星龙王》(1979)、《猎鹰·赌局》(1984)等小说,好歹比《血鹦鹉》之流要好看些,甚至也可以从中挑出一些可赞叹的地方。但是,就总体而言,这些作品无一能与以前的那些名作相比,或许叙事技巧方面不无发展,但却缺少真正的创造性,及其生命激情与艺术光彩。有人仍然爱看《白玉老虎》一类的书,是因为这毕竟是古龙所作,总还有几手看家本领,更有一世大名,可以维持下去的。

  创造力有盛有衰,这很正常。古龙的下滑,有多种原因,诸如

  (l)从大背境上说,70年代中期以后,武侠小说整个呈下滑趋势;到80年代,连武侠电影也落入低潮;若非大陆开放,武侠小说与电影的“气数”,还真难说。
  (2)古龙从1973年后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力已用尽,一方面是路已走尽(当然是能走得通的新路),所以只有回头望。走下坡了。
  (3)金庸1972年的封刀,对古龙固然是一件好事,让他可以到香港《明报》占领地盘,且做了盟主的接班人。但另一方面,金庸的金盆洗手,恐怕又使古龙兴味索然,斗志消减:他过去凭著一股气要赶超金庸,所以能不断的自我超越;而令金庸“避而不战”,古龙自会“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了。妙的是金庸退隐之后,梁羽生、古龙都没能再写出超越自己的杰作来。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4)古龙身、心俱疲,酒、色过度,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古龙的心理承受力不可谓不强,但能忍受艰苦却未必能忍受寂寞;能接受挑战却未必能做到自我调控;能忍受失意却未必能承受得意……鲜花、掌声过后,是无形的压力;美女、醇酒则有“化功大法”将他“内力”掏空。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终于给予他现世的报应。

  1973年,古龙才36岁!

  36岁,本该是人的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年龄。心智、体力、思想、情感、想象力在这样的年龄段,恰好组合成一种成熟而又极富生机的人格…………才智结构。这样的例子,恐怕每一个人都能举出一串来。

  而36岁的古龙,却开始苍老。

  古龙的小说中,最喜欢写流星。莫非这真的是一种宿命的隐喻?

  恐怕是的:“流星的光芒虽短促,但天上还有什么星比它更灿烂、辉煌!”…………这是古龙的《流星·蝴蝶·剑》中所写的话,这正是他的宿命的写照。他曾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划过天空,让群星失色:就算36岁开始苍老,48岁离开人世,古龙也应自豪和骄傲。

  他原本就是自豪和骄傲的。

  这正是古龙成为一个天才的最大的动力。

  天生一个超级矮个子,古龙最为可敬之处,是力争,并且终于能够,在艺术与精神上成为真正的“高人”。这不仅需要才华和智慧,更需要意志、毅力、勇气及一往无前的豪迈。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虽然我不同意“古龙之前无新派”一说,但我却要说,古龙的革新,的确是前无古人的。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l)明确的“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勇于探索、创新,打破陈规俗套,另辟蹊径。
  (2)更大胆的“中西结合”,引进西方文艺的技术与形式。
  (3)更大胆的“古今结合”,并厚今薄古,将小说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今”上。
  (4)独创性的“侠我合一”,在武侠小说创作上开了“自我表现”的先河。
  (5)独创性的“诗化文体”,简洁、机智、快节奏,富有诗性。

  以上几点,是古龙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龙小说…………当然是指具有“古龙风格”的小说…………的艺术特征。

  古龙写武侠小说是为了挣钱。但挣到了钱之后却并不满足,他还要出人头地,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宿命,又是他的梦想,再后来就成了他的压力和动力。

  他这样说: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旧的固定形式,尝试去吸收。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样写,才能算“正宗”!

  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能吸引人,能振奋人心,激起人心的共鸣。这就是成功的!……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之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现在我们的力量也许还不够,但我们至少应该向这条路上走去,摆脱一切束缚住这条路上走去。

  《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

  这可以看成是古龙的创作宣言,他不仅这么想,这么说,而且也这么做了。

  武侠小说作家中,想要锐意创新的人并不少见,决心求变的人应当更多,想写出与别人不同的傳奇故事,这本来就是武侠小说家的共同的梦想。但真正要像古龙这样,想到要“摆脱一切束缚往这条路上走去”,那就不多了,而能质问“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样写才算正宗”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明摆著,武侠小说的传统就是它的基本规范,金庸、梁羽生的作品就是“正宗”。要想在这些人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当非易事。

  可是古龙还是要试一试,去打破武侠小说的武、侠、情、奇、史等等多种多样的既定的规范与束缚。

  譬如写武,既然法术、神通、奇想写不过还珠楼主,且也不合当代人的口味;既然武艺、武学、武道写不过金庸,甚至难以望其项背,那么,能不能独辟蹊径,“不写之写”?

  因为武功,说到底,“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用来看的”。既然少林、武当、南拳、北腿,都被人写尽了,那么,能不能写出更新的门派、更新的武功招式、更新的决斗方法?

  譬如写侠,既然前人已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写得差不多了;赴国难、捐其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也写得多了,那么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不写侠之崇高,或不再专写崇高之侠;而是去写侠的风流,或风流侠盗?侠也是人,也具人性,具有人的弱点,这样,是不是与平常的人。

  普通的读者,尤其是我们的时代,更加接近,更加亲切,也更加新颖?

  譬如情,前人写情费尽了心机,但仍留下了空白,自古江湖、武林之中,写“义”的已经太多,而写“友情”却并不是没有新路可走。古人之义虽让人敬仰,但其友情的活泼、动人,却很少有人写到,更何况梁羽生笔下的多为道义之交,而金庸笔下则干脆多为孤独者,即使是结义兄弟,也是离多会少,义多于情。再说,即便是爱情,也不一定是被人写尽了。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感受,若写出男女主人公的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个性,那肯定会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效果。

  譬如说奇,传统的复仇、夺宝、争霸、伏魔、保国抗敌、替天行道,的确都已写得太多太多,以至于让人看头知尾,成了既定的模式,只要钻进圈子,就再难以从其中走出来,那么为何不写一点别的?为何不写一点更新、更奇、更神秘的故事?比如敌明我暗,或反过来敌暗我明?或进一步,写江湖悬疑、人间奇案,这不是更奇、更让人紧张、恐怖、刺激,而又被勾了魂么?

  至于写史,虽然主题严肃、可信性强,成为新派武侠的一个基本规范。但,一来台湾当局忌讳写国家兴亡、改朝换代,以免触动痛处;又忌讳写民间“反贼”以免“通共”之嫌。二来古龙本人,不客气说,中国历史文化修养有限,他没机会进行这方面的修炼,读的书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古书不对他的脾胃,他也不耐其烦,就算他读了,能与梁羽生、金庸这样的文史兼通的大家相比,那是自不量力。要在他们创造的高峰面前重新建起另一座,那更是自不量力。所以,不如,干脆,去他XX的“历史”,没朝没代的故事不是更刺激、更神秘、更自由、更容易写么?

  如此,古龙的求新、求变,就要付诸实践啦。一旦确定目标,那就好办。

  既然不能在金、梁的文史高峰之外再搭起一座类似的高峰,那就绕著道走。既然传统文化的技、艺、道都比不过金、梁,那就比一比西洋的新招式、新套路、新武器。

  这是古龙的无奈,也是古龙的幸运。他读的古书不多,不可能像梁羽生一样家学渊源,而且还能有史学大家简又文先生在家中执教;他也不可能像金庸一样,家中藏有《大藏经》并将《资治通鉴》读得滚瓜烂熟。可是古龙很聪明,总也读过些“时兴”之书,别忘了他是文艺青年,不能不眼看“西学”,更何况他好歹还上过外语专科学校,不学也能受“熏陶”。这决定了古龙的创作取向。

  他这样说过:

  《战争与和平》写一个大时代中的动乱和人情中善与恶的冲突,《人鼠之间》写的却是人性的骄傲和卑贱,《国际机场》写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的危险中重新认清自我,《小妇人》写的是青春与欢乐,《老人与海》写的是勇气的价值和生命的可贵。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刻画出人性,表达出他们的主题,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更远些。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用,为什么偏偏没有人用过?

  古龙问得有理、有力:既然谁也没规定武侠小说应该怎么写,何不“洋为中用”?

  至少古龙自己,是将他所读到的东、西洋的雅、俗书,及其书中的精神与艺术,化为自己的修养与内力,这才使他的小说摆脱传统的观念及其价值形式,深入人类世界及人性幽微空间,创作出自己的“小妇人”及“老人与海”来。…………古龙的不少招式,就借自美国作家海明威,比如简短有力的句子形式,及男子汉的雄心伟力等等。

  借用得更多,更明显的,当然还是东西方现代通俗文艺,包括侦探、推理、言情、惊险、神秘、间谍,包括小说、戏剧、电影。这是别人不敢做,也不屑做的。而古龙却在此找到了他的创作的新的途径。

  他的里程碑式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它采用了侦探、推理小说的形式与技法,让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兼职当侦探,使小说中的快乐王其人其事,始终笼罩在一片神秘之中。而侦探一武侠,或推理一武侠,则自此成为古龙小说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定式。这当然会使他的路子大变。

  关键的是第一步。第一步迈开了,而且找准了方向,那就不难办了。正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所写的逍遥子借苏星河之手所摆出的那个围棋珍珑,谁也破解不了它,是因为走不对第一步,想不到“置诸死地而后生”这一著棋来,虚竹误打误撞走对了一步…………别人都以为这是“胡闹”是“自杀”…………以后的路子就好办得多了。

  楚留香的故事(以及后来的陆小凤的故事)是来自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系列片“007”,古龙将詹姆土·邦德化成了中国的侠盗楚留香。

  《萧十一郎》的故事…………先是电影,后是小说…………以及《天涯·明月·刀》、《边城浪子》等等,不无美国西部片的影响痕迹。

  《流星·蝴蝶·剑》则是美国畅销书《教父》的中国版。古龙自己也毫不隐讳:“我写《流星·蝴蝶·剑》中的老伯,就是《教父》这个人的影子。他是「黑手党”的首领,顽强得像块石头,却又狡猾如狐狸。他虽然作恶,却又慷慨好义、正直无私。他从不怨天尤人,因为他热爱生命,对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充满爱心。我看到这么样一个人物时,写作时就无论如何也丢不开他的影子。但我却不承认这是抄袭。假如我能将在别人的作品中看到的那些伟大人物全部介绍到武侠小说中来,就算被人辱骂讥笑,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古龙的辩护很妙,模仿不是抄袭,改写叫做借鉴。其实,就是抄袭又如何?君不闻“天下文章一大炒”之说吗?只不过,这说起来有些难听。

  《圆月弯刀》的构想,正是受到美国影片《步步惊魂》等作品的影响。主人公翁丁鹏的经历,也确实是步步惊魂。

  其它的例子,可以不举。我们只要能明白古龙的“套路”就行。

  虽说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也受到过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但那只是些格式,甚至是些“剑意”而已,不似古龙这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与众不同的格式。正是凭了这些套路,供古龙“武功”陡增,“侠名”远播,古龙的小说才使人耳目一新。

  既然有“洋为中用”,自然就会有“古为今用”。因为这二者关系密切,有如太极之两仪。

  古龙的小说,正是走的这个路子。因为从他“悟道”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再写历史背景,他的故事可以说似古又似今,非古又非今,写的是“奇人奇事”,谁也不该追究它的时代性及其环境的真实。

  这也叫“打破时代的局限”吧。

  为的是,作者写起来方便,读者看起来既方便、又亲切。你仿佛坐飞机到兰州,还能赶上快乐王的财局;仿佛看到孟星魂还在香港或台北的街头流浪。

  从而,你在《武林外史》中看到了王怜花之母的现代美容术,看到沈浪兑出西洋的“鸡尾酒”;在《楚留香傳奇·血海飘香》中看到楚留香吃西餐、喝柠檬计;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看到某一条街“像北平的天桥一样热闹”时,又何必惊讶?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还穿著古人的服装,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无不与现代人相通。古龙小说中的“酒与女人”的形式与观念,读者一定会感到熟悉和亲切。不然楚留香怎么会与三个少女同住在一条船上而又豪华舒适、自在守礼?不然林仙儿又怎么会像台北的妓女一样见人就脱?不然沈浪、王怜花、熊猫儿、朱七七、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叶开……这样一些主人公,又怎么会如此风流潇洒,而又不担“采花贼”及“浪荡女”的骂名?《蝙幅傳奇》中的石绣云爱上了楚留香,明知道不能与他长期相伴,就只主动地追求“一夕之欢”这当然是受了“007”的影响,而又符合当代中国少女的行为实际。《画眉鸟》中的水母阴姬,与其女徒之间的同性恋,更是赶上了新潮流。

  这是古龙的另一套招式,他是越写越自由、越写越洒脱。而这种自由与洒脱,是金庸、梁羽生等人连想也不敢想的。古龙的确有“过人之长”,至少这份勇气和信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的。这才是武侠小说的真正的“革命”,有了这样古为今用、今为古用、古今通用的神奇套路与招术,又何必要写什么“现代功夫小说”?又何必一定要分什么古代现代、前代当代?这样写不是空间更广阔、时间更不必说吗?

  再说古龙小说中的“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规律。李白之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不有自我表现的成份与痕迹。

  现代大诗人兼剧作家郭沫若不就说过“蔡文姬就是我”这样的话吗?蔡文姬是古人,又是女人,怎么会是郭沫若呢?这就是文学的奥妙,更是浪漫文学的奥妙所在了。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敢这么说,都能这么说的。

  毕竟,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正宗传统,乃是“代圣人立言”,怎能“自我表现”?怎敢说“蔡文姬就是我?”

  武侠小说史上,恐怕就更没有人这么说,甚至也没有人这么想过。只有古龙才敢、才能、才会这么做。…………金庸、梁羽生或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最多不过是,在小说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意念、人格理想及审美追求,而古龙却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自己的身世、形象、内心隐秘及个人气质,有时候弄不好还要忍不住站出来发表各式各样关于男人与女人”(尤其是关于女人)的意见。

  古龙写于1960年的小说《孤星传》之所以值得注意,不仅在于这部书代表了早期古龙小说创作的成就及特色,不仅在于它的“奇诡、剑走偏锋”的写作套路,而在于《孤星传》一书有古龙的自我写照。…………我不知道这部书名是否与由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奥立佛·特瑞斯特》改编的电影《孤星血泪》有没有关系,即使有,那也是这部书或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古龙内心的那根隐秘的琴弦…………这部书所写的有古龙的自我观照及自我表现:(l)男、女主人公的家忽然被毁灭,他们突然失去了亲人,这正是失去家庭的古龙的不自觉的投射;(2)男主人公发育不健全、身材矮小,这与古龙的身材极为相似,而其心理表现更与古龙本人切近;(3)男、女主人公的不协调,女健康男病弱、女高大男矮小,女爽朗男,女正道而男乖张,但作者却让“有情人终成著眷属”,这是作者的最美好的梦想。(4)“孤星”是古龙的自我写照,而两小孩是去捉蝴蝶而失去家庭的,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古龙一生对孤星…………流星、蝴蝶的异常的热爱:它们美禅、它们脆弱、它们寄托了人类许多美襌而又脆弱的梦想。…………古龙后来写了《流星·蝴蝶·剑》一书,开篇写道:

  当流星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永恒不变的星座,也夺不去它的光芒。
  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鲜艳的花还脆弱。
  可是它永远是活在春天里。
  它美襌,它自由,它飞翔。
  它的生命虽短促却芬芳。
  只有剑,才比较接近永恒。
  但剑者也有情,它的光芒是否也就会变得和流星一样的短促?

  这种独特的“流星·蝴蝶”情节,只有留待心理学家,及高明的古龙传记作家去研究和分析。很明显,这与古龙的身世、心理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又是他的梦想与宿命。

  古龙是自卑的,当然轻易不会被人看到。之所以自卑却不变态,或不大变态,是因为他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了满足,在他的小说里获得了“解脱”,释放了不少这种隐秘又阴暗的心理中滋生的戾气。因为“只有事业的成功,才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而古龙的事业成功,不仅装饰了自己的男子汉的风度和美名,而且还反映在他的小说中。…………《大人物》一书中的“真正的大人物”,既不是少女们心中偶像秦歌,也不是岳环山、柳风骨,而是貌不惊人的杨凡:杨凡是一个矮子、胖子;“矮矮胖胖的年轻人,圆圆的脸,一双眼睛却又细又长,额角又高又宽,两条眉毛间几乎要比别人宽一倍”,“他的嘴很大,头更大,看起来简直有点奇形怪状。”这一其貌不扬的形象,是古龙按照自己的形象特点来写的,我们从古龙的照片中也能辨认出来。杨凡不仅相貌上像古龙,气质上也像古龙,比如他对田思思小姐说:“我是个酒色之徒”,同时又为自己能劳动致富而感到骄傲。他更骄傲的当然还是他的男子汉大丈夫…………真正的大人物…………的内心及其作为,以至于使高大、英俊的秦歌之类的当世英雄,都成了他的配角。这当然是古龙的自我写照,在他的“圈子”里,他当然是龙头老大;同时,这更是他的内心的期望,所有“甜丝丝”的少女,一听到古龙的大名,还不为这种“大人物”而倾倒才怪!

  可是,为大名而倾倒的少女,有时因名,及因金钱,而忘却了,或淡漠了“人”本身。这又是古龙一生都无法治愈的隐痛:有多少人是爱他这个人本身,而不是爱他的功名事业金钱?我们不知道。但从他的过度的“好包”中,我们不难判断出生活中的古龙的病态,与其说是追求,不如说是逃避;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报复;与其说是寻找永恒,不如说是鱼水一夕之欢,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古龙是敏感的、多情的;却又是病态的、毫无厌足的。这造成了他的独特的“女性观”,也造成了他的小说中的独特的“女性景现”;(1)女性的长腿、细腰,永远是古龙自我想象和陶醉的目标,因而古龙小说中永远有这样的人;(2)女性追求男性,无论是楚留香、李寻欢、沈浪、陆小凤,甚至秦歌和杨凡……都是到处留情,所向披靡,使所有的女性迷醉,而主动献身;这与其说是“007”的影响,不如说是古龙自己的“心理投射”及其“变相自我满足”;(3)“女人是生来被人爱的,不是被人尊敬的”,这也许是古龙的最大的心得,因而他的书中就写得格外的出色。(4)古龙在生活中的放荡,造成了他的小说中的人物的观念开放、行为解放;不过,无形中也造成了性欲多于情感的畸型局面。这与其说是古龙为引诱读者而写的“色彩”,不如说是他的畸形观念及畸型生活方式、畸型心理的不自觉的表现。

  古龙的自我表现,当然主要还是体现在书中人物的精神气质上。他的书中人物,尤其是其作品的主人公大致都有如下的特点:(l)风流浪子;(2)酒色之徒;(3)反叛性格;(4)欢乐英雄。这四种特点,组成了古龙笔下人物的基本骨架,而这正是古龙本人的个性特征。

  自沈浪开始,古龙笔下的人物都有“浪子”之名,浪子之行,浪子的身世与个性。沈浪之“浪”即可证明。以后的人物,大多有一种神秘的身世,神秘的武功,孤独的内心及其喜欢四处飘流的性格。这正是古龙避而不谈往事的必然延伸,同时又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

  自沈浪开始,古龙笔下之侠,都是风流之侠,好酒不必说,好色也不避讳,至情至性,都是些“真人”。这不仅是指“真实的人性”,而是指“真实的作者的影子”。这使小说的主人公多了几分人情味,同时也多了几分诱惑力。这使人读起来更轻松、更亲切。

  古龙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放浪形骸,不入武林的“正道”,甚至也不屑于人武林的“正道”…………武林的“正道”,在古龙小说中常常被写成虚伪、小气的假正经、伪君子…………无论是《武林外史》中的沈浪,《楚留香傳奇》中的楚留香,《流星·蝴蝶·剑》中的孟星魂,《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还是《多情剑客无情到》中的李寻欢和阿飞……都是正统武林的反叛者、眼中钉;同时又是邪恶势力的大对头、肉中刺。古龙在“正”与“邪”之间开辟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创作了一种新的人格形象。这正是因为,古龙固然不屑于歪门邪道,更不会为非作歹;但却又难以被“正道”所接受、承认和理解,无论是家世、社交,还是“文艺梦”的破灭,都使古龙受到难以治愈的创伤,使他充满了偏激、自怜、愤懑与积郁之气,这种积郁形成了古龙的性格,古龙的精神结构,及古龙小说人物的个性基础。最突出的也许是《多情剑客无情到》中的阿飞的形象。…………阿飞这个名字取得让人匪夷所思,因为谁都知道“流氓阿飞”是什么意思,但古龙却偏偏要取这个名字,写这么个人…………这个充满身世之谜及心理隐痛的人物,与“阿飞”的本意天悬地隔,而与赵正义之流的假正经、龙啸云之流的伪君子自有云泥之分。

  他甚至不同于他的好朋友李寻欢(李寻欢也有古龙的投影,但远不如阿飞那样真切),他甚至责问李寻欢“凭什么”要管他的事。如果笔者没有猜错,“阿飞”这个名字、形象,是古龙对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习惯及“骂名”的一种回答和辩解。(孤帆注:我认为《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武林外史》续集,因而阿飞有可能是沈浪与白飞飞的儿子。)

  这种反叛性格深得青年读者的欢心!中国的一代又一代青年,尤其是20世纪以后的中国青少年,谁会对那种古板正经、墨守成规、虚伪狭窄、萎缩变态的“传统”与“正道”感兴趣?谁不有一种“反叛的激情”呢?古龙写出了他们心中的激情,写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当然会大受欢迎,深受感动了。因为这是与金庸、梁羽生笔下的人物完全不同的“新式英雄”。

  古龙是善良而又可敬的,这表现在他没有将内心的积郁不分清红皂白地胡乱释放,而是对人生、对人世保留著一种不变的善意和慈爱之情。所以,古龙笔下的人物、故事,多是欢乐的、明朗的、健康的、使人愉悦的。写小说给人以欢悦与希望,这是古龙的审美追求。在其《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结尾,他甚至故意添上一个“蛇足”…………而且最后一章的名字就叫“蛇足”(第90章)…………最后一段写道:“「画蛇添足”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愚蠢得可笑。但世人大多烦恼,岂非就因为笑得太少?笑,就像是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人快乐。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这也是古龙的一条创作原则,同时又是古龙的高贵的心灵的最突出的自我表现。金、梁笔下,可没有多少真正的自己欢乐、亦令人欢乐的真正的“欢乐英雄”。

  古龙小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他独创的文体形式。这种文体堪称革命性的“古龙文体”。

  古龙文体的特点非常明显:(l)句子简洁有力;(2)分行较多,段落很小,节奏明快;(3)对白机智精妙、幽默生动;(4)笔法流畅,充满诗性,挖掘了汉语的诗的魅力与潜力。

  这些特点形成了古龙风格的基本特征。在武侠小说史上是划时代的贡献,也是汉语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件大事。

  有人认为古龙之所以这么写,纯粹是为了将篇幅拉长,挣稿费。这么说未免太简单了。对古龙及古龙文体实在有失公平。古龙的文体变革,固然不能完全排除多挣稿费的因素,但我们必须看到,这非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主要的因素,而只是一种自然的连带效果。

  古龙的文体,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电报体”的文体语言的影响。看得出来,海明威是古龙喜欢的作家,不光是他的文体,而且包括他的整个的文学成就及他的真正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很自然,读海明威的小说,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摹仿其精华。二是受到电影剧本创作的影响,说起来这更是古龙的一个机缘,那就是1970年的《萧十一郎》的剧本和小说的写作。古龙曾说:“写武侠小说最大的通病就是:对话太多,枝节太多,人物太多,情节太多。……就因为先有了剧本,所以在写《萧十一郎》这部小说的时候,多多少少总难免要受些影响;所以这部小说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枝节、太多的废话。”此后古龙的创作,更自觉地以电影剧本为借鉴,写出集中、凝炼的情节;写干脆、利落的动作;写生动、明快的画面;写简洁、生动的对话;写鲜明、快速的节奏,这对古龙文体的最后形成,有著极大的影响。三是古龙的“文艺梦”,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绪的影响是,写出诗、写出散文之美,将武侠小说提升为一种艺术…………语言的艺术。当然这经历了一段不短的过程,且不说在写武侠小说之前,古龙已有了几年的文艺写作的实践,即在写武侠小说之后,亦有六年以上的积累,以及更长时间的摸索,才会有上述的机缘,以及最后的稳定风格及成熟形式的出现。

  若以为这纯粹是一种“形式”或“技巧”,那也未免太过简单了。其中还包括了古龙的机警、灵巧、聪明与才华,以及他的智慧、深刻的思想,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洞察力。说得玄虚一点,这种形式,其实是古龙的诗人气质的自然流露,是他的诗心、诗性的必然体现。

  笔者非常喜欢古龙的《天涯·明月·刀》这部书,主要一点就是因为欣赏并看重他的诗人气质的表现及将武侠小说当成叙事诗甚至抒情诗来写作的可贵的探索。《天涯·明月·刀》同以前的《流星·蝴蝶·剑》及以后的《剑·花·烟雨·江南》一样,都不太像是正规的武侠小说的题目,而像是诗集的名字,至少像是“文艺小说”的题目,唯其如此,才格外稀罕,也格外宝贵。难怪当年的武侠电影受此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带点三段式”的片名,因为这种名称确实有一种美雅动人的魅力。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古龙的特点。

  古龙的特点,当然不只是书名而已,且看《天涯·明月·刀》的“楔子”的语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里。”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的!”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会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看起来,这样的“楔子”简直让人莫名其妙:这是什么人的对话?对话的主题和形式怎么会是这个样子?…………若按武侠小说,尤其是传统的武侠小说的老观念、老经验、老套子去看,它当然“不通”,而且非驴非马。这大约是这部书遭到一些读者冷遇,以及一些批评家的讥讽的主要原因吧。

  然而,若按古龙的小说,按古龙的风格,按《天涯·明月·刀》的特殊情境与特殊形式去看,当有不同的观感、不同的结论。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傅红雪是一个真正的浪子。他的生活经历及其身世不堪回首,包含了无数的人生秘密和心理隐痛(是主人公的,也是作者本人的);他身有残疾,不仅腿有残疾,面色苍白,而且还会时常犯羊角疯病,真是身心俱残(这也是作者身心的一种变型的投射),因而不仅自己将自己放逐到“天涯”,而且也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他的“刀”,只有“明月”才知他的心事。可是在书中,不仅翠浓的回忆、卓玉贞的欺骗令他伤怀失望,而“明月心”及其“明月无心”的诱惑和打击,更使他沈入精神的深渊。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是作者的主观精神的释放与投射,当然要创造一种独特的、适合这种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于是就有了前面的“楔子”,亦有了下面的开篇:

  夕阳西下。
  傅红雪在夕阳下。夕阳下只有他一个人,天地间仿佛已只剩下他一个人。
  万里荒寒,连夕阳都似因寂寞而变了颜色,变成了一种空虚而苍凉的灰白色。……
  ……他在往前走。他走得很慢,可是并没有停下来,纵然死亡就在他前面等待他,他也绝不会停下来。
  
  这是一幅天涯浪子图。我们不难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古老苍凉的意境。而且,这里的天涯,连个“小桥流水人家”都没有,而且连“夕阳都似因寂寞而变了颜色”。

  《天涯·明月·刀》不是一幅画,也不止是一个武侠故事,而是作者的一首真正的叙事诗和抒情诗。所以,它必须以独特的、诗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正是古龙小说文体的最突出的特征及其内在依据。
发表于 2006-5-11 1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男人太自信了,是男人就不能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1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笔下的男猪脚,多是落拓的中年男子,俊美的脸庞,常醉酒,用情深且专一,有一门手艺(如李寻欢会雕刻),有一门绝技(如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2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古龙其人
1985年9月21日18时零3分,一代武侠小说名家古龙在台北市中华开放医院逝世。无数的武侠迷为之伤心落泪、感慨唏嘘。古大侠此时还不到50岁,就英年早逝,当真是天妒奇才!
然而,古龙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心血之作,却不因他的去世而被淹没。很难相信『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笔者愿相信: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1995年,古龙逝世10周年。珠海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古龙(武侠小说)全集》,并且销路不错。这说明古龙的书仍受读者的欢迎。
1995年9月,笔者在北京武侠小说创作研讨会暨首届武侠小说创作奖颁奖会期间,见到了台湾作家,古龙的朋友、代笔者兼出版商于东楼先生,听他谈了许多古龙的往事,又反复地说,你一定要研究一下古龙!言下对古龙充满敬爱之情,令人感动不已。
199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位名叫覃贤茂的作者写的《古龙传》,『传』的内容虽然不见得名符其实,但作者对古龙的热爱之情则溢于言表,力证『古龙之前无新派』,并且证明『古龙超越了金庸』,这显然代表了一部分读者的观点,更代表了广大读者对古龙的热爱之忱。
笔者还听说广东的一位名叫费勇的作者的新著《古龙傳奇》亦即将于近日出版。
这些都可以证明,『心中有古龙』实在言之有据。
古龙,原名能耀华,生于…………这不大好说,连《古龙传》的作者也不大清楚,《传》中如此写道…………
现在大陆不少著名作家评论家撰文介绍古龙的生平,但各人的介绍也是矛盾百出,令人无所适从。
……曹正文先生在《中国侠文化史》中说:『古龙,姓熊,名耀华,祖籍江西,1936年生于香港,属鼠。』但是曹正文在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碧血洗银枪》的前序中,又称古龙是1938年生,属虎。曹正文先生前后自相矛盾。
东方新的介绍却是这样:『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但他本人出生在香港。』干脆避而不谈古龙的出生时间。
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罗立群先生,却说古龙是生于1936年,终年49岁。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江上鸥先生,与台港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联系极多,交游甚广。据江上鸥先生说:『古龙本姓熊名耀华。1937年生于大陆(一说1936-1937年之间)。』
所以各家的意见很不一样。
笔者倾向于江上鸥先生的说法,因为据古龙卒年48岁来倒推,他生于1937年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难怪古龙小说中的一些主人公,如沈浪、楚留香、陆小凤、叶开、傅红雪、阿飞……等人,身世都很神秘,原来古龙本人的身世,也有这种让人说不清楚的神秘感,仅是生年一事便如此让人犯难,何况其它?
前文说过,《古龙传》一书,『传』的内容很少,点评作品的篇幅极大,真正有关古龙生平经历的信息,若不分行去写,大约不过几千字的内容。这也难怪。因为古龙『避而不谈往事』。别人又怎能知道?大陆的传记作者,就更是『隔』得厉害了。
综合起来,我们只知道有关古龙的下列信息:
(1)古龙的家庭不大幸福,父母不和,后来闹到离婚;古龙也不是一个乖孩子,刚成年未成年之时便脱离家庭、自食其力,此后几十年几乎与家庭断绝关系。直至古龙生病住院、去世之前,他的父亲才找到古龙,父子相见。这无疑是古龙避而不愿谈往事的一个原因。
(2)古龙13~14岁左右从香港到台湾求学,需要以自食其力为目标,因而高中毕业后,考入台北市台江英文专科学校(即后来著名的谈江学院)夜校部。这个学校校风严谨,读书的风气很浓,古龙也爱读书,不过读课外书远比课内书多得多;而且因自由散漫惯了,又要自食其力,而大量旷课,以至于他在这家学校只读了一年,便中途辍学了。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例。
(3)古龙自幼酷爱文艺,而且才份不低,19岁时便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来既写文艺小说,也写散文、诗歌,陆续有作品发表,但一不能跻身名家之列,甚至连小名也没有;二不能靠写稿获利挣稿费养活自己;三是他越急越不达,越不达越急,后来终于坚持不住,改弦更张了。恰好那时武侠小说大为流行,古龙于是投身其中,先是给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当时的台湾武侠小说的大名家…………号称『三剑客』;(与当年香港的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三剑客』相映成趣)…………当『枪手』,不久之后就自己独立写作。 于1960年出版武侠小说处女作《苍穹神剑》(第一出版社出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1984年。
(4)下面该说古龙对酒的特殊嗜好了。古龙好酒,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凡写到古龙,就不能不写到他的好酒。作家燕青在《初见古龙》一文中写道:『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孙玉金、高庸、忆文、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一沉默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杜,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这个人当然是古龙。
古龙的得意门生、武侠小说后起之秀丁情则如此写道:
对酒的执著,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
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
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已中了酒毒?
还是他不怕死?
抑或是他借酒来逃避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应得出来,就连和他走得最近的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所以临死的前几天,他又开始纵情喝酒。
醉了睡,醒了又喝,又醉,又喝,又睡,又喝。
古大侠的独特豪情又见了。
古龙的逝世,与酒有极大的关系,因为他患的是肝病。
另一说,是输血事故,而输血的原因是他被人用刀捅伤,捅伤的原因,则是有人找他斗酒: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酒字。
古龙为酒而生,因酒后死,更让人感动又惊奇的是,他死后仍离不了酒:在葬礼中,古龙的亲朋好友一人带了一瓶好酒(XO轩尼诗白兰地,古龙最喜欢的酒),下棺时,大家依次将酒放在古龙的身旁,据说一共有48瓶。因为古龙终年48岁。
之所以要写烈酒,而且要写得这么细,是因为,①古龙的生与死都与酒有关;②古龙的小说创作,及其小说中的人物亦多与酒有关,我们所熟悉的古龙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酒徒:陆小凤躺在那儿喝;楚留香处处有酒;李寻欢咳嗽咳得要断气了,仍然还要喝;大人物杨凡对女友说自己是『酒色之徒』;杨凡的朋友秦歌常常赌光喝醉躺在阴沟边一直到天明;《武林外史》中的沈浪不仅好喝酒,而且酒的知识极为丰富,足以与书中的快乐王的『酒使』刘传(这名字与历史上的大酒徒一样)相匹敌……③古龙那么喜欢喝酒,是确实好酒,还是借此表现自己的一种个性?或是借酒浇愁、解除内心的寂寞?或是仅仅喜欢喝酒时的氛围?或是一种独特的生活观念及放松方式所致?……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5)说完了酒,自然要说色,古龙好酒更好色。据说古龙几乎每一部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①留下芳名的至少有4位:一是舞女郑莉莉,她与古龙同居于台北瑞芳镇,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名郑晓龙,后成为武术高手;二是舞女叶雪,也与古龙同居,也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三是古龙的第一位正式结婚的夫人梅宝珠,也为古龙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因古龙经常不归家而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四是古龙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夫人于秀铃,于秀铃一直陪伴古龙到他生命的尽头。
古龙好色,女人也如飞蛾扑火,所以古龙的一生有许许多多被人知及不被人知的艳情故事。但古龙对女人的态度却比较矛盾:爱她们却不尊重她们,以至于不少女人都『恨』
他。如丁情所写:
如果硬要说古大侠这一生中做过最大的错事,那么就是他对女人的态度。
古大侠虽然很『好色』,不能一日无女人,可是他从来没有强迫过一个女人。
耍点小计,骗骗女人,这是男人们通常都会用的技巧,谁能说这样做是不对的?
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性,可是他常常会为了朋友,而舍弃他心爱的女人。
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却是难寻,怎么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
这是古大侠对于女人和朋友的态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
据说古龙临去世前的最后一名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呢?』(《古龙传》P104)
我们花这些篇幅来说古龙与女人的关系,理由与『古龙和酒』,大致相同。因为这不仅与古龙的个人生活及性格有关,同时也与他的小说创作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古龙小说是『文如其人』,到处有酒,有女人。
(6)再说古龙与朋友…………当然是男朋友。一般说来,古龙是喜欢交朋友的。他喜欢喝酒,是『为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气氛』;他喜欢女人,却可以『为了朋友而丢掉女人』。燕青在《初见古龙》一文中写道:『古龙喜欢交朋友,上至骚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他都能够共叙樽前,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古龙相识满天下,能够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很多。他和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但他的作品《流星•蝴蝶•剑》中,主题竟然是:「你的致命敌人,往往是你身边的好友!」若以文论人,能不使其和他相交的朋友寒心?』…………这透露了一丝微妙的信息。
古龙的弟子丁情在《我与古龙》一文中也证实了:『古大侠是个傳奇人物,可是他也不是圣徒,他也只是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人通常都会偶尔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许多人对古大侠的不谅解和误会。其实古大侠不管做了什么事,他的出发点都没有恶意。就算有时他打了人,那也只是他已醉了的情形下,才会发生的。』…………这就更能说明某些问题了:古龙无疑是喜欢朋友,喜欢交朋友,也够朋友;古龙无疑心地善良,没有恶意,赤诚待人;但,古龙同时又是敏感、多疑、理想化及求全责备的,有时…………喝醉或似乎喝醉时…………或许还是暴躁的,甚至是不无戾气的。
(7)写古龙其人,当然不能不提及他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古龙的声誉便不那么好了,因为他经常拿了钱却不交卷。燕青『初见古龙』便碰到了此类事:『席散以后,这位出版家特地在酒店房间中约晤古龙,我也在座。出版家很不客气地把古龙骂了一顿,因为他时常拿了稿费,却不交卷。古龙又是默不作声,等到出版家脾气发完了,他在出版家的耳边说了几句,出版家便像受了催眠似的,拿出支票薄来,写了一张四万元台币的支票给他。古龙说了一声晚安,便把支票塞在袋里走了。』『那时候,古龙还是出道不久,却已非常盎感,他先写了十多万字,便拿出卖给出版社。古龙毕竟是个有料的人,小说开局非常精彩,出版社看了便钟意。古龙提出要求,先拿二十集的稿费,以便要安心续写下去、一来是古龙的小说写得精彩,使出版社爱不释手;二来当时出版社之间竞争也很剧烈。古龙就看中对方的弱点,他要求预支稿费,当然是有求必应。拿到了稿费,古龙便变成神龙,小说也就是见首不见尾。害得那个出版社拿著那十多万字,印又不是,不印又不是。后来,出版社吃亏多了,大家都不肯再上当,迫使古龙只好修心养性,埋头苦干。形势的转变,对于古龙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古龙这个名字,就是在这时打响起来的。』…………这虽已成往事,且是『趣事』,其中也可以看到古龙的浪子性格。
(8)最后,我想还应该介绍一下古龙的形象,据《古龙传》所写:『古龙实在是貌不惊人,为此古龙的内心有很大的情绪,只不过因为他的骄傲而表面上很少流露出来。古龙的身高才仅仅一米五六,按照一种流行的调侃说法,几乎是「超级残废」。如此矮小的身形,实不足以自夸。如果与那些长腿细腰的美女站在一起,古龙不能不在外形上自惭形秽。
身材矮小且不说,古龙又是头大如斗,眼小嘴大,中年后又微微发福,被热爱他的人们称为「矮肥而富有勉力的身材」。』…………古龙其貌不扬,身材矮胖,照理这与他的写作及其天才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未必是这样,这至少会影响到他与女人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他的深层心理。古龙是一个极有才华亦极聪明、敏感的人,正因为如此,这种形象、身材,看在别人的眼里,再反馈到古龙的眼里、心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实在难测。也许古龙内心的阴及自卑,即与此有关。这对他的创作,当然也就有了影响。对古龙来说,酒、色、才、气(指内心)是联系得很紧密的,哪一环有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而一个人的身材,对一个高傲、敏感、好强而又风流的人来说,其影响是难免的,与其酒、色、气都有关系,又怎能不影响到他的才?
(9)以上介绍了古龙的身世、经历、爱好及形象,我希望能够粗线条地写出古龙的性格与特征。这一特征与上述种种都有关系。而其核心乃是『好高、好强』。如果说好酒、好色是他的外部特征的话,那么好高、好强则是他的内在特征。若非如此,他也就不会那么早就会自食其力、脱离家庭;也不会中途辍学、走上社会;不会那么痛苦,以至于好酒;不会那么出奇地浪漫、如此好色,而又如此失望;不会在投身武侠小说创作之后,如此强烈地要出人头地,如此执著地求新、求变……好高可以说是他心理上的一种逆反,而好强则是他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补偿。正是凭著这种气质及巨大的内心动力,古龙才真正成为古龙,才会写出那么多的好作品,赢得那么大的名声。
古龙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古龙。
--------------------------------------------------------------------------------
第二章、古龙的小说及其特征
古龙的小说…………当然是指其武侠小说…………很多,这不仅是他坚持创作25年,并以此为职业,因而写得多;而且也是因为他文思敏捷、又是快手,外界的需求量大及内在的勤奋,所以写得多,也出得多。
古龙的小说多,署名古龙的小说更多。这是因为,
(1)台湾当年的风气,是武侠小说家之间常常友情客串,相互提刀代笔,一般的情况当然是年轻人给成年人代笔;名气小的给名气大的人代笔。古龙出道之初即给人当枪手,而古龙出道之后,又请别人当他的枪手,这使一些署名古龙的小说名不符实。
(2)当年还有一种恶劣风气…………可以说是中国国情,及文化落后的重要标志…………是作家卖署名权,当一个作家走红、供不应求时,出版商即组织写作班子,然后买名家的署名权。这使作品真正的『徒具虚名』,实质上是欺骗读者,最终当然也使作家的名誉受到极大的损害。
(3)第三种情况是,出版商无法无天、胡编胡造、乱搞乱发财,不出真品,亦非代笔,又不买署名权,是干脆直接,将一堆烂稿署上古龙的名字。当年的台湾,稍后的香港,现在的大陆,都有这种情况。中国人的劣根性,实在难以根除。读者只能望洋兴叹!…………古龙的作品真的成了一片『汪洋』,铺天盖地,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部,因为古龙去世之后,仍不断有『古龙』的新著,以及『古龙新』著、『古龙名著』出现。
识别古龙的真伪,是一大难题。困难在于古龙本人的作品风格前后都不统一,以至于假古龙比真古龙更像古龙;而早期、晚期的半真半假的古龙更让人头疼。
直至1994~1995年,台湾的于东楼等人才经过仔细的考证、辨别,终于搞出了一份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目录,确认68部作品,是古龙的『真品』。可是其中仍包括一部分由别人代笔完成的作品;而且,笔者见到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卧龙生、柳残阳等人,问及此事,他们一是仍不敢确定,二是干脆表示怀疑,说是没有那么多真品。可见,古龙作品真伪考辨,还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在目前,我们只有依照已经公布的古龙小说全目来说…………珠海出版社的《古龙全集》也是照此目录出版的…………
(1)《苍穹神剑》(处女作,1960年);
(2)《月异星邪》(1960年);
(3)《剑气书香》(1960年,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4)《湘妃剑》(一名《金剑残骨令》,1960年);
(5)《剑毒梅香》(1960年,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
(6)《孤星传》(1960年);
(7)《失魂引》(1961年);
(8)《游侠录》(1961年);
(9)(护花铃)(一名《诸神岛》,1962年);
(10)《彩环曲》(1962年);
(11)《残金缺玉》(1962年);
(12)《飘香剑雨》(1963年);
(13)《剑玄录》(1963年);
(14)《剑客行》(一名《风云男儿》);
(15)《浣花洗剑录》(1964年);
(16)《情人剑》(1964年);
(17)《大旗英雄传》(一名《铁血大旗》,1965年);
(18)《武林外史》(大陆有一版名《风雪会中州》。1966年初版);
(19)《名剑风流》(1966,结尾部分由乔奇代笔);
(20)《绝代双骄》(1967年);
(21)《铁血傳奇》(又称《楚留香傳奇》,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1967年);
(22)《多情剑客无情剑(包括《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1969年);
(23)《萧十一郎》(大陆有异名《淑女与强盗》,1970年初版,由电影剧本改写成小说);
(24)《流星•蝴蝶•剑》(1970年);
(25)《鬼愁侠情》(是楚留香傳奇续集1[注:即鬼恋傳奇],一名《借尸还魂》,1970年);
(26)《蝙蝠傳奇》(『楚留香傳奇续2』,1971年);
(27)《欢乐英雄》(1971年);
(28)《大人物》(1971年);
(29)《桃花傳奇》(楚留香傳奇续3,1972年);
(30)《九月鹰飞》(1972年);
(31)《长生剑》(『七种武器系列』之一,1971年);
(32)《碧玉刀》(『七种武器系列』之二,1971年);
(33)《孔雀翎》(『七种武器系列』之三,1972年);
(34)《多情环》(『七种武器系列』之四,1972年);
(35)《霸王枪》(『七种武器系列』之五,1973年);
(36)《离别钩》(『七种武器系列』之六,1979年);
(37)《陆小风傳奇》(陆小凤系列之一,1972年);
(38)《绣花大盗》(陆小风系列之二,1973年);
(39)《决战前后》(陆小风系列之三,1973年);
(40)《银钩赌坊》(陆小凤系列之四,1974年);
(41)《幽灵山庄》(陆小凤系列之五,1975年);
(42)《凤舞九天》(陆小凤系列之六,1975);
(43)《火并萧十一郎》《萧十一郎》后传,1973年);
(44)《天涯•明月•刀》(1973年);
(45)《拳头》(1973年);
(46)《拳头》(一名《愤怒的小马》;又有版本将其编入《七种武器》系列之七,1973);
(47)《七杀手》(1973年);
(48)《剑•花•烟雨•江南》(1974年);
(49)《边城浪子》(1974年);
(50)《血鹦鹉》(大陆有版名《十万种魔十万血》,是作者设想的『惊魂六记』之一,1975年);
(51)《三少爷的剑》(1975年);
(52)《白玉老虎》(1976年);
(53)《漂泊英雄传》(1976年,大部分由温玉代笔);
(54)《大地飞鹰》(1976年);
(55)《圆月弯刀》(大部分由司马紫烟代笔,l977年);
(56)《飞刀,又见飞刀》(1977,李寻欢故事续集);
(57)《碧血洗银枪》(1977年);
(58)《新月傳奇》(1978年,楚留香傳奇续4);
(59)《英雄无泪》(1978年);
(60)《七星龙王》(1979年);
(61)《午夜兰花》(l979年,楚留香后传);
(62)《风铃中的刀声》(1980年,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63)《剑神一笑》(1981年);
(64)《白玉雕龙》(1981年,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
(65)《怒剑狂花》(由丁情代笔,1982年);
(66)《那一剑的风情》(大部分由丁情代笔,1982年);
(67)《边城刀声》(由丁情代笔,1983年);
(68)《猎鹰•赌局》(1984年,古龙绝笔)。
上面的书目,有几点要做说明,
(l)古龙于1973年曾出版一部现代动作小说《决不低头》(一名《绝不低头》),由台湾汉麟出版社出版,此是古龙唯一的动作小说,故不收入武侠小说目录。
(2)另一部动作小说《枪手•手枪》署名古龙,实为于东楼所著,90年代重新署名发表于河北省《神州傳奇》杂志。
(3)上述目录虽有68部之多,但其中的《剑毒梅香》(上官鼎代笔)、《圆月弯刀》(司马紫烟代笔)、《漂泊英雄传》(温玉代笔)、《白玉雕龙》(申碎梅代笔)、《怒剑狂花》(丁情代笔)、《那一剑的风情》(丁情代笔)、《边城刀声》(丁情代笔)等6部,其实已算不得古龙的作品,不知缘何还要收在古龙作品目录中?
(4)除上述6部之外,还有《剑气书香》、《名剑风流》、《风铃中的刀声》等3部的一部分(尤其是结尾部分),分别由墨余生、乔奇、于东楼等人代笔完成。这种情况又怎么算?《剑毒梅香》一书注明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还能算古龙的小说吗?其他的『部分』、『后半部』、『结尾部分』由别的作家代笔完成,这也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量多少?质如何?真实情况怎样?
(5)若将古龙小说中由别人代笔(代写大部分的)作品除去,再将诸如『楚留香傳奇』、『七种武器系列』、『陆小风系列』,以及『李寻欢故事』、『萧十一郎故事』、『边城故事』等都合并同类项…………就像合并《风云第一刀》及《铁胆大侠魂》为《多情剑客无情剑》;合并《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为《铁血傳奇》或《楚留香傳奇》,则古龙小说的部数,将大为减少,又是一个概念了。
古龙只活了48岁,写了25年武侠小说,却写出了60余部书,2千余万字。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只不过,古龙与金庸、梁羽生不同点是,一方面起点较低,显然比不上金、梁两位『前辈』;另一方面又起伏较大,成名之后,仍有曲折变化,因而古龙的作品本身,高低悬殊很大。既有成就、名声都非常突出的,堪称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作品;又有水平很低,低到不及格的『三流』作品,这需要我们区别对待、认真分析。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呈阶段性的变化。评说古龙,首先要给古龙的创作分阶段。这一点是所有古龙研究者都不应该有什么意见的。问题是:如何划分阶段,这就有一些分歧了。
例如曹正文先生在《中国侠文化史》一书中,将古龙小说创作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l)第一阶段:1960~1964年,共写了16部小说,但大部分都是模仿别人,属『三流』之作;是古龙小说的起步阶段。
(2)第二阶段:1965~1968年,写出了《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等小说名作,独创性明显,风格突出,是古龙小说的飞跃阶段。
(3)第三阶段:1969~1984年,写出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一大批代表作。风格成熟,影响日益扩大,并开辟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新路子,是古龙小说创作的高峰阶段。
《古龙传》的作者贾贤茂的意见则与曹正文不同,他认为古龙一生的作品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l)第一阶段是试笔阶段(1960~1964);
(2)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1965~1968);
(3)第三阶段是辉煌阶段(1969~l975);
(4)第四阶段是衰退阶段(1976~1984)。
上面的两种分期都有一定的道理。是一家之言,且能自圆其说。
笔者的意见,又与他们不完全相同。倒不是故意要搞标新立异,而是觉得换一种分期方法,或许更好。…………笔者也要将古龙的小说创作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l)起步阶段,从处女作《苍穹神剑》起,至《大旗英雄传》止,即从1960年至1965年;
(2)高峰阶段,从《武林外史》起,到《天涯•明月•刀》止,即从1966年至1973年前后;
(3)衰退阶段,从《火并萧十一郎》开始至《猎鹰•赌局》,即从1973年至1984年最后一部书。
下面我们再解释要这样分期的理由,兼及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情况。
古龙1960年开始武侠小说创作,起点较低,徘徊的时间也不算短,有下列原因及背景需要说明。
背景一,1960年是台湾武侠小说的一个大热潮,投身武侠小说创作的作者达数百人之多。具体的原因,当然首先是由于读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以至于求大于供,于是吸引了众多的文学青年投身于此。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是1960年2月中旬,台湾台北市警察局出动大批警察,突击搜查台北城乡所有的书店及租书店,清查武侠小说,其中包括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等,被台湾当局指责为『统战书本』,且『毒素颇深』,『影响读者心理,危害社会安全』。以至于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怪哉!蒋集团怕武侠小说》,说:『……一些较好的武侠小说中,多带一点「爱国思想」,而这种思想便正是读者所欢迎,而台湾当局认为「毒素」了。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都是贪官污吏,或为非做恶,或投靠异族之辈,才会怕侠士的,而今台湾当局竟然也怕武侠,不怕被人拿作活柄么?』…………这么一来,金、梁的作品,此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能在台湾出版发行。无疑给台湾武侠小说家留出了『空子』(余地)可钻,市场可占,若金、梁等齐至,怕就不那么缺货了。更主要的,是台湾当局查禁金、梁武侠,是政治目的,而非『扫黄打非』之举,因而刺激了台湾本土的武侠创作,却又使其整体水平发展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没有金、梁的榜样、参照系可以模仿、学习、借鉴,而台湾武侠作家亦不能不收缩防线、小心谨慎,绕过『雷区』(包括爱国主题,尤其是写历史兴亡题材等)。
背景二,古龙在这一特殊的武侠热潮中投身武侠小说创作,既受到了热潮的诱惑,又有挣钱自立的迫切需求,但他又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因为他原本是『文艺青年』,胸怀大志,要写出好的文艺作品来的,到这时,高已不成,只得低就。然而低就,又哪能心安?因而,1960年古龙虽然开始『弄潮』下海,且一下子就写出了6部作品,但其中《剑气书香》只完成了一半,由墨余生代他完成;而《剑毒梅香》更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完成。其中原因,虽难以详究,但古龙的性格初露端倪,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古龙尚有彷徨的痕迹。
背景三,因为古龙是文艺青年,就算爱好武侠小说,也没有多少武侠小说的『阅』历,创作之初,自然只能『王小二过年看隔壁』,别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写。其时金、梁遭禁,而台湾武侠小说『三剑客』…………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正当其时。古龙『有幸』走入了三剑客的沙龙,当他们的跟班老弟,据说在那些名家玩牌之时,古龙还为他们提刀代笔。这算是古龙正式开山立柜之前的一段『实习』,固然使他熟悉了当时武侠小说的路子,增强了自己写武侠小说的信心,但也限制了他的视野,使他不能不以模仿这些名家作品起步。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
古龙小说创作的起点自然不会太高,成绩自然不会太大。
背景四,古龙写武侠小说的初衷,牟利的动机大于热爱;且当时的潮流亦正是这样。古龙后来对此亦直言不讳:
那时候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写到哪里算哪里,为了故作惊人之笔,为了造成一种自己以为别人想不到的悬疑,往往会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脱离了它的范围。
在那时候的写作环境中,也根本没有让我润饰修改、删减枝芜的机会。
因为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留不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要马不停蹄的拿去换钱。要预支稿费,谈也不要谈。
这种写作态度当然是不值得夸耀也不值得提起的,但是我一定要提起,因为那是真的。
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作家们共有的悲哀,但却是我的悲哀。
古龙的可爱正在这里,明知不值得提起,却要说真话,讲真事。上面这段话,是修订他的早期作品《铁血大旗》(原名《大旗英雄传》)之时所写的…………至今使我不解的是,这部作品既然经过作者的改写、修订,为何仍然有头而无尾?…………这也正是我们将《铁血大旗》一书归入古龙早期创作,即起步、模仿、求奇、探路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古龙创作的第一阶段,历时6年,共写了《苍穹神剑》、《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失魂引》、《游侠录》、《护花铃》、《彩环曲》、《残金缺玉》、《飘香剑雨》、《剑玄录》、《剑客行》、《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大旗英雄传》,共17部书。
在这些书中,《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及《大旗英雄传》三部,成绩稍稍突出一点。因而有人将它们,或至少将《大旗英雄传》归入
第二阶段。其实这几部书仍是模仿痕迹、编造痕迹兼具,是古龙将突破未突破时的作品。而《铁血大旗》的有头无尾,正是早期的习惯性的标志,与《剑气书香》、《剑毒梅香》、《护花铃》,及1966年的《名剑风流》等相映成趣,有的让别人给补齐了,有的(如《护花铃》、《铁血大旗》)则至今仍是『悬案』,结尾不知在哪里。…………也许应该强调一句,一部书有头无尾,或让别人代笔,是作者缺乏耐心、信心的表现,也是作品难以让作者满意而又不知怎么弄才好的表现(不然怎么忙也要想办法将它补齐了)。有意思的是,古龙创作的早期起步阶段及晚期衰退阶段,都有这种无尾或请人代为结尾的现象,而其创作的中期,即高峰期、辉煌期,则绝无这种现象。这正是《铁血大旗》,甚至《名剑风流》应归入早期的一个依据。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作品本身不成熟、无特色,虽然比《月异星邪》《失魂引》之类让人无法卒谈的书略好一点,但看过之后,除对铁中棠这一人物留下一点印象之外,别的就不足道了,连『胡编』也没编完,还有啥可说?
1966年的《武林外史》标志著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一大转折。
笔者之所以格外看重这部作品,认为它不但比前此的《浣花洗剑录》、《情人剑》及《大旗英雄传》等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还比紧接其后的《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名作』要高出一筹,且更具里程碑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名剑风流》仍属前期,这个我们已经说过了;而《绝代双骄》则是在一个新的、较高的起点上的一次徘徊之作)。
《武林外史》的重大意义有三:
一是书中的人物为沈浪、熊猫儿等,开了古龙小说中『浪子形象』的先河,是后来的楚留香、胡铁花、李寻欢、阿飞、叶开、傅红雪、陆小凤、杨凡、孟星魂、郭大路、王动……等一系列『名流』的老祖宗,与铁中棠这样不苟言笑的苦脸主儿,截然不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本书标明是『武林外史』,也确实是外史,开创了古龙的武林、江湖的新格局,与金庸、梁羽生、卧龙生等人的『传统江湖』不同,
亦与他们的『武林传说』不同。再也不是少林、武当、峨嵋、崆峒、青城、华山等老门派的天下,再也不是那一副『进亦,退亦』的老传统。而是开始了古龙的『欢乐英雄时代』,书中的反面人物固然是『快乐王』,及诗酒风流的王怜花;而正面人物沈浪与熊猫儿亦是真正的『欢乐英雄』,让人喜爱,读之愉悦。
三是《武林外史》的写法,再也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武侠傳奇模式,而是将侦探小说、推理小说及神秘小说等等叙事方法与形式,引人武侠故事,这是古龙式『武侠革命』的真正开端。而且书中人物对话机智幽默,语言风格初具新型,这都是古龙小说创作攀上新高峰、走向新起点的重要标志。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武林外史》的里程碑的意义。
在此以后的8年中,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真正步入辉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几乎都出自这一时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种武器》、《陆小凤》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剑客无情剑》、《箫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九月鹰飞》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余部书,总计30余个故事。…………这里将『系列』称为一『部』,而将系列中的分部称为一个故事,似乎比直接称『部』更合理…………从此,古龙由『三剑客』的『跟班老弟』,变为与之并列齐名,被称为『台湾四大名家』;进而,又由『末座』升为『榜首』;进而,古龙又与三剑客拉开距离,继续『高攀』,直至与金庸、梁羽生两大宗师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这一进步,并非偶然,更非幸致。古龙的这些作品,是使古龙成为古龙的真正的依据。几乎每一部书都有可读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及独特的韵味。而且,前文也提到,这一时期的作品,没有哪一部是由别人代笔完成的,古龙也不需要别人这么做。因为他既已能写出长达百万字的《武林外史》,其他的书做到有头有尾,简直不在话下。
这一时期的作品,几乎全都值得评点。
其中《多情剑客无情剑》一部,尤为重要,『小李飞刀』名满天下,被大部分读者看成是古龙最重要的代表作。后面我们将专文论述,暂且按下不表。
《楚留香傳奇》系列,也极为成功,楚留香这一前所少见的风流快盗,几乎与『小李飞刀』一样有名,所以在古龙逝世之后,有人送的挽联即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由此可见一斑。
《萧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龙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及重要地位,是因为这部书是先有电影剧本,再由电影改为小说的。…………
1970年前后,武侠电影导演们『发现』了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香港导演楚原,原是拍粤语片及喜剧片,后与古龙合作,成为一代武侠电影名导,不仅将古龙的许多小说都改编成电影,从而使古龙的名声蒸蒸日上,一时无两;而且在1972年,一代武侠天皇巨星李小龙去世后,楚原以古龙电影的情节循奇为特征,在影坛自成一派,与刘家良的武打功夫、麦嘉等人的功夫喜剧鼎足而三,支起武侠电影的辉煌的天幕。古龙的小说,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正好每个故事可拍成一部电影。当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头』更容易改编。所以,古龙真正成了电影界的『抢手货』,因而他干脆干起编剧来,写了《萧十一郎》的剧本。这部电影同楚留香、李寻欢的故事一样成功。再改为小说,亦大为出名。甚至这部小说的名声,超过了它应得的佳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受到电影编剧的影响之后,(l)是情节更加精练;(2)结构更加严谨;(3)语言形式更加电影化:对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细。…………为其以后的创作及其风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
《欢乐英雄》被《古龙传》的作者推为古龙小说的榜首之作,可见其成绩不俗。笔者虽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欢乐英雄』这四个字,的确能代表古龙的侠的风流及风流之侠的武侠观念及人物特征。
《大人物》一书虽不那么出名,但笔者本人却非常喜欢这部书,下文中将作些分析。
《陆小凤傳奇》,怎么说,也有楚留香傳奇的影子在,因而它没有前者那么出名,这很公平。但,这部书也有值得一提之处:不仅故事本身写得不错,而且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即,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或『反武侠』)小说《鹿鼎记》在《明报》连载完毕之前,金庸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
金庸向古龙约稿,这不仅是一家报纸的老报向一般的作者约稿;而且,显然,也有金庸这位『武林盟主』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意思在内。…………据于东楼先生对笔者说,接信时他正在现场,而且古龙还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结
果是金大侠、金盟主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光著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于东楼先生这段话说得非常生动,我相信,也非常真实。…………这表明(1)古龙得到了金庸的认可;(2)古龙很高兴(又难以置信)这种认可;(3)专门为《明报》连载而写的《陆小凤傳奇》必然写得认真、写得精心,才对得住金庸的信、古龙的名。
《天涯•明月•刀》是古龙小说创作的最后的辉煌。据覃贤茂先生的《古龙传》介绍,这部书出版之后,曾招致不少人的责怪与批评,重点是说它『以文害意』,在探索的路上『未免走得太远』云。笔者本人却很欣赏这部书,并以为它是古龙小说的最佳作品之一,当列在前几名之列。具体的理由,下文再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的辉煌』,是因为从此之后,古龙开始走下坡路了,创作力日渐衰退。从而进入他的创作的第三个阶段:衰退阶段。
古龙创作的衰退期,始于1973年,具体的标志是《火并萧十一郎》。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感到有些奇怪:在他的『上升期』的开端,1966年,他既写出了里程碑式的《武林外史》,却又写出了退步的《名剑风流》;在其创作的『衰退期』,同为1973年,既写出了衰退的《火并萧十一郎》,却又有最后的辉煌之作《天涯•明月•刀》。…………也许这不奇怪,无论是上升或衰退,总是有一个过程,不会截然突变,当有此小小的起伏吧。
1973年之所以成为古龙由盛转衰的一年,首先是由于这一年古龙的创作力太盛…………也可以说是极盛…………一共写出了『七种武器』系列的《霸王枪》一部;『陆小风系列』的《绣花大盗》、《决战前后》两部;《火并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现代动作小说《绝不低头》、《拳头》、《七杀手》等,共8部书、七个路子、一百多万字!古人说物极必反,极盛而衰,月盈而亏,足能解释古龙的衰变。
前面已经提及,《天涯•明月•刀》已到了武侠小说求新、求变的尽头、极境;至少是到了古龙小说创作力的极境,再往下变,只能变『下』了,这是一;二是此变招致了批评,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现今如日中天的古龙来说,必然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及心理压力,加上到了功力的顶点,又情绪降低,创造性自会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出人意料地开始萎缩。
之所以说《火并萧十一郎》是古龙衰变的标志,那是因为古龙从此开始老调重弹,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狗尾续貂。这只要将《萧十一郎》与《火并萧十一郎》进行一番比较就行了。台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说:『《萧十一郎》则是揉合新旧思想,反讽社会现实,讴歌至情至性,鼓舞生命意志的一部超卓杰作,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叶洪生先生甚至将这部书推为古龙小说的榜首。这部书确实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主人公萧十一郎这样的少见的可爱的君子之盗,连城壁这样的伪君子之侠,及女主人公沈璧君这样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的贵妇人形象,都很生动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火并萧十一郎》,正如覃贤茂先生所说:『在《火并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终于战胜了险恶的伪君子连城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然而《萧十一郎》的悲剧本来是结构严谨,到了《火并萧十一郎》,古龙强要写大团圆结局,当然写不好,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火并萧十一郎》逞险逞奇,多有勉强之处,实是授人以柄,落入狗尾续貂的话柄。』…………其实,『续书』从来都不好作,我们所要说的,也还不是要简单地比较一下正传与续书的优劣,而是作者的这种重炒冷饭的特殊心态:只有无法再创新招的人才会炒别人的冷饭;只有无法再创新格的时候,才会炒自己的冷饭。
1973年古龙所写的8部书,除《火并萧十一郎》外,还有《霸王枪》是『七种武器系列』的续作;《绣花大盗》、《决战前后》是『陆小凤系列』的续作,虽然不能说是炒冷饭,但总是在『炒饭』,且数量正好与新创之作相等。若考虑到《拳头》(即《愤怒的小马》)一书中的小马已经在『七种武器系列』中曾出现过(有人正是据此将《拳头》编入『七种武器系列』),则『炒饭』的数量已多于『煮饭』的数量了。
以此为标志,古龙此后的创作中,不断地出现『炒饭』现象,试图借那些已经打响的作品及已经出名的人物,来『重振雄风』,但实际上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他的『法宝』已经失灵了。如《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的后传,1974年);《飞刀,又见飞刀》(《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后传,l977年);《新月傳奇》《午夜兰花》(楚留香后传,1978,1980);《剑神一笑》(西门吹雪后传,1981年)等。
另一个标志,是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出过的,古龙不久就开始请人代笔了,如《飘泊英雄传》(1976,大部分由温玉代笔)、《风铃中的刀声》(1980,由于东楼收尾)、《白玉雕龙》(1981,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怒剑狂花》(1982)、《那一剑的风情》(1982年)、《边城刀声》(1983)这三部书,则是由丁情代笔,实质上应算是丁情的小说,古龙至多不过是『指导教师』而已。…………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明确无误的是衰退的标志。力不从心,甚至到80年代初,也力不从『身』了,古龙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
第三个标志,是他虽然仍有一些并非炒饭的新作,而且也自己完成了,但按照古龙的水准,尤其是按照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这些作品都不过尔尔。古龙的『求新、求变』虽仍在口头、心头,但奈何不能真正出现于笔头!
笔者相信1973年的现代小说《决不低头》(或《绝不低头》是古龙心头之语,是他求新、求变的又一次探索,结果是,此路不通。
《剑•花•烟雨•江南》被人认为是『浪费了一个好书名』,而《边城浪子》则被认为是『公式大侠』,《血鹦鹉》甚至回到了古龙创作的初期水平上去了,想靠神秘悬疑的故事来吸引读者,结果使人感到故弄玄虚,甚至胡编乱造,其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的模糊,思想和情感也相当贫乏,当然只能被读者所冷淡。所以,雄心勃勃地想要写『惊魂六记』的古龙,在编完这一『记』之后,再也记不下去,从而收摊子不干了。
《三少爷的剑》(1975)、《白玉老虎》(1976)、《大地飞鹰》(1976)、《碧血洗银枪》(1977)、《英雄无泪》(1978)、《七星龙王》(1979)、《猎鹰•赌局》(1984)等小说,好歹比《血鹦鹉》之流要好看些,甚至也可以从中挑出一些可赞叹的地方。但是,就总体而言,这些作品无一能与以前的那些名作相比,或许叙事技巧方面不无发展,但却缺少真正的创造性,及其生命激情与艺术光彩。有人仍然爱看《白玉老虎》一类的书,是因为这毕竟是古龙所作,总还有几手看家本领,更有一世大名,可以维持下去的。
创造力有盛有衰,这很正常。古龙的下滑,有多种原因,诸如
(l)从大背境上说,70年代中期以后,武侠小说整个呈下滑趋势;到80年代,连武侠电影也落入低潮;若非大陆开放,武侠小说与电影的『气数』,还真难说。
(2)古龙从1973年后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力已用尽,一方面是路已走尽(当然是能走得通的新路),所以只有回头望。走下坡了。
(3)金庸1972年的封刀,对古龙固然是一件好事,让他可以到香港《明报》占领地盘,且做了盟主的接班人。但另一方面,金庸的金盆洗手,恐怕又使古龙兴味索然,斗志消减:他过去凭著一股气要赶超金庸,所以能不断的自我超越;而令金庸『避而不战』,古龙自会『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了。妙的是金庸退隐之后,梁羽生、古龙都没能再写出超越自己的杰作来。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4)古龙身、心俱疲,酒、色过度,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古龙的心理承受力不可谓不强,但能忍受艰苦却未必能忍受寂寞;能接受挑战却未必能做到自我调控;能忍受失意却未必能承受得意……鲜花、掌声过后,是无形的压力;美女、醇酒则有『化功大法』将他『内力』掏空。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终于给予他现世的报应。
1973年,古龙才36岁!
36岁,本该是人的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年龄。心智、体力、思想、情感、想象力在这样的年龄段,恰好组合成一种成熟而又极富生机的人格…………才智结构。这样的例子,恐怕每一个人都能举出一串来。
而36岁的古龙,却开始苍老。
古龙的小说中,最喜欢写流星。莫非这真的是一种宿命的隐喻?
恐怕是的:『流星的光芒虽短促,但天上还有什么星比它更灿烂、辉煌!』…………这是古龙的《流星•蝴蝶•剑》中所写的话,这正是他的宿命的写照。他曾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划过天空,让群星失色:就算36岁开始苍老,48岁离开人世,古龙也应自豪和骄傲。
他原本就是自豪和骄傲的。
这正是古龙成为一个天才的最大的动力。
天生一个超级矮个子,古龙最为可敬之处,是力争,并且终于能够,在艺术与精神上成为真正的『高人』。这不仅需要才华和智慧,更需要意志、毅力、勇气及一往无前的豪迈。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虽然我不同意『古龙之前无新派』一说,但我却要说,古龙的革新,的确是前无古人的。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l)明确的『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勇于探索、创新,打破陈规俗套,另辟蹊径。
(2)更大胆的『中西结合』,引进西方文艺的技术与形式。
(3)更大胆的『古今结合』,并厚今薄古,将小说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今』上。
(4)独创性的『侠我合一』,在武侠小说创作上开了『自我表现』的先河。
(5)独创性的『诗化文体』,简洁、机智、快节奏,富有诗性。
以上几点,是古龙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龙小说…………当然是指具有『古龙风格』的小说…………的艺术特征。
古龙写武侠小说是为了挣钱。但挣到了钱之后却并不满足,他还要出人头地,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宿命,又是他的梦想,再后来就成了他的压力和动力。
他这样说: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旧的固定形式,尝试去吸收。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样写,才能算『正宗』!
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能吸引人,能振奋人心,激起人心的共鸣。这就是成功的!……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之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现在我们的力量也许还不够,但我们至少应该向这条路上走去,摆脱一切束缚住这条路上走去。
《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
这可以看成是古龙的创作宣言,他不仅这么想,这么说,而且也这么做了。
武侠小说作家中,想要锐意创新的人并不少见,决心求变的人应当更多,想写出与别人不同的傳奇故事,这本来就是武侠小说家的共同的梦想。但真正要像古龙这样,想到要『摆脱一切束缚往这条路上走去』,那就不多了,而能质问『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样写才算正宗』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明摆著,武侠小说的传统就是它的基本规范,金庸、梁羽生的作品就是『正宗』。要想在这些人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当非易事。
可是古龙还是要试一试,去打破武侠小说的武、侠、情、奇、史等等多种多样的既定的规范与束缚。
譬如写武,既然法术、神通、奇想写不过还珠楼主,且也不合当代人的口味;既然武艺、武学、武道写不过金庸,甚至难以望其项背,那么,能不能独辟蹊径,『不写之写』?
因为武功,说到底,『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用来看的』。既然少林、武当、南拳、北腿,都被人写尽了,那么,能不能写出更新的门派、更新的武功招式、更新的决斗方法?
譬如写侠,既然前人已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写得差不多了;赴国难、捐其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也写得多了,那么能不能换一种方式,不写侠之崇高,或不再专写崇高之侠;而是去写侠的风流,或风流侠盗?侠也是人,也具人性,具有人的弱点,这样,是不是与平常的人。
普通的读者,尤其是我们的时代,更加接近,更加亲切,也更加新颖?
譬如情,前人写情费尽了心机,但仍留下了空白,自古江湖、武林之中,写『义』的已经太多,而写『友情』却并不是没有新路可走。古人之义虽让人敬仰,但其友情的活泼、动人,却很少有人写到,更何况梁羽生笔下的多为道义之交,而金庸笔下则干脆多为孤独者,即使是结义兄弟,也是离多会少,义多于情。再说,即便是爱情,也不一定是被人写尽了。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感受,若写出男女主人公的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个性,那肯定会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效果。
譬如说奇,传统的复仇、夺宝、争霸、伏魔、保国抗敌、替天行道,的确都已写得太多太多,以至于让人看头知尾,成了既定的模式,只要钻进圈子,就再难以从其中走出来,那么为何不写一点别的?为何不写一点更新、更奇、更神秘的故事?比如敌明我暗,或反过来敌暗我明?或进一步,写江湖悬疑、人间奇案,这不是更奇、更让人紧张、恐怖、刺激,而又被勾了魂么?
至于写史,虽然主题严肃、可信性强,成为新派武侠的一个基本规范。但,一来台湾当局忌讳写国家兴亡、改朝换代,以免触动痛处;又忌讳写民间『反贼』以免『通共』之嫌。二来古龙本人,不客气说,中国历史文化修养有限,他没机会进行这方面的修炼,读的书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古书不对他的脾胃,他也不耐其烦,就算他读了,能与梁羽生、金庸这样的文史兼通的大家相比,那是自不量力。要在他们创造的高峰面前重新建起另一座,那更是自不量力。所以,不如,干脆,去他XX的『历史』,没朝没代的故事不是更刺激、更神秘、更自由、更容易写么?
如此,古龙的求新、求变,就要付诸实践啦。一旦确定目标,那就好办。
既然不能在金、梁的文史高峰之外再搭起一座类似的高峰,那就绕著道走。既然传统文化的技、艺、道都比不过金、梁,那就比一比西洋的新招式、新套路、新武器。
这是古龙的无奈,也是古龙的幸运。他读的古书不多,不可能像梁羽生一样家学渊源,而且还能有史学大家简又文先生在家中执教;他也不可能像金庸一样,家中藏有《大藏经》并将《资治通鉴》读得滚瓜烂熟。可是古龙很聪明,总也读过些『时兴』之书,别忘了他是文艺青年,不能不眼看『西学』,更何况他好歹还上过外语专科学校,不学也能受『熏陶』。这决定了古龙的创作取向。
他这样说过:
《战争与和平》写一个大时代中的动乱和人情中善与恶的冲突,《人鼠之间》写的却是人性的骄傲和卑贱,《国际机场》写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的危险中重新认清自我,《小妇人》写的是青春与欢乐,《老人与海》写的是勇气的价值和生命的可贵。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刻画出人性,表达出他们的主题,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更远些。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用,为什么偏偏没有人用过?
古龙问得有理、有力:既然谁也没规定武侠小说应该怎么写,何不『洋为中用』?
至少古龙自己,是将他所读到的东、西洋的雅、俗书,及其书中的精神与艺术,化为自己的修养与内力,这才使他的小说摆脱传统的观念及其价值形式,深入人类世界及人性幽微空间,创作出自己的『小妇人』及『老人与海』来。…………古龙的不少招式,就借自美国作家海明威,比如简短有力的句子形式,及男子汉的雄心伟力等等。
借用得更多,更明显的,当然还是东西方现代通俗文艺,包括侦探、推理、言情、惊险、神秘、间谍,包括小说、戏剧、电影。这是别人不敢做,也不屑做的。而古龙却在此找到了他的创作的新的途径。
他的里程碑式的《武林外史》,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它采用了侦探、推理小说的形式与技法,让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兼职当侦探,使小说中的快乐王其人其事,始终笼罩在一片神秘之中。而侦探一武侠,或推理一武侠,则自此成为古龙小说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定式。这当然会使他的路子大变。
关键的是第一步。第一步迈开了,而且找准了方向,那就不难办了。正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所写的逍遥子借苏星河之手所摆出的那个围棋珍珑,谁也破解不了它,是因为走不对第一步,想不到『置诸死地而后生』这一著棋来,虚竹误打误撞走对了一步…………别人都以为这是『胡闹』是『自杀』…………以后的路子就好办得多了。
楚留香的故事(以及后来的陆小凤的故事)是来自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系列片『007』,古龙将詹姆土•邦德化成了中国的侠盗楚留香。
《萧十一郎》的故事…………先是电影,后是小说…………以及《天涯•明月•刀》、《边城浪子》等等,不无美国西部片的影响痕迹。
《流星•蝴蝶•剑》则是美国畅销书《教父》的中国版。古龙自己也毫不隐讳:『我写《流星•蝴蝶•剑》中的老伯,就是《教父》这个人的影子。他是「黑手党」的首领,顽强得像块石头,却又狡猾如狐狸。他虽然作恶,却又慷慨好义、正直无私。他从不怨天尤人,因为他热爱生命,对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充满爱心。我看到这么样一个人物时,写作时就无论如何也丢不开他的影子。但我却不承认这是抄袭。假如我能将在别人的作品中看到的那些伟大人物全部介绍到武侠小说中来,就算被人辱骂讥笑,我也是心甘情愿的。』…………古龙的辩护很妙,模仿不是抄袭,改写叫做借鉴。其实,就是抄袭又如何?君不闻『天下文章一大炒』之说吗?只不过,这说起来有些难听。
《圆月弯刀》的构想,正是受到美国影片《步步惊魂》等作品的影响。主人公翁丁鹏的经历,也确实是步步惊魂。
其它的例子,可以不举。我们只要能明白古龙的『套路』就行。
虽说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也受到过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但那只是些格式,甚至是些『剑意』而已,不似古龙这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与众不同的格式。正是凭了这些套路,供古龙『武功』陡增,『侠名』远播,古龙的小说才使人耳目一新。
既然有『洋为中用』,自然就会有『古为今用』。因为这二者关系密切,有如太极之两仪。
古龙的小说,正是走的这个路子。因为从他『悟道』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再写历史背景,他的故事可以说似古又似今,非古又非今,写的是『奇人奇事』,谁也不该追究它的时代性及其环境的真实。
这也叫『打破时代的局限』吧。
为的是,作者写起来方便,读者看起来既方便、又亲切。你仿佛坐飞机到兰州,还能赶上快乐王的财局;仿佛看到孟星魂还在香港或台北的街头流浪。
从而,你在《武林外史》中看到了王怜花之母的现代美容术,看到沈浪兑出西洋的『鸡尾酒』;在《楚留香傳奇•血海飘香》中看到楚留香吃西餐、喝柠檬计;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看到某一条街『像北平的天桥一样热闹』时,又何必惊讶?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还穿著古人的服装,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无不与现代人相通。古龙小说中的『酒与女人』的形式与观念,读者一定会感到熟悉和亲切。不然楚留香怎么会与三个少女同住在一条船上而又豪华舒适、自在守礼?不然林仙儿又怎么会像台北的妓女一样见人就脱?不然沈浪、王怜花、熊猫儿、朱七七、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叶开……这样一些主人公,又怎么会如此风流潇洒,而又不担『采花贼』及『浪荡女』的骂名?《蝙幅傳奇》中的石绣云爱上了楚留香,明知道不能与他长期相伴,就只主动地追求『一夕之欢』这当然是受了『007』的影响,而又符合当代中国少女的行为实际。《画眉鸟》中的水母阴姬,与其女徒之间的同性恋,更是赶上了新潮流。
这是古龙的另一套招式,他是越写越自由、越写越洒脱。而这种自由与洒脱,是金庸、梁羽生等人连想也不敢想的。古龙的确有『过人之长』,至少这份勇气和信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的。这才是武侠小说的真正的『革命』,有了这样古为今用、今为古用、古今通用的神奇套路与招术,又何必要写什么『现代功夫小说』?又何必一定要分什么古代现代、前代当代?这样写不是空间更广阔、时间更不必说吗?
再说古龙小说中的『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规律。李白之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不有自我表现的成份与痕迹。
现代大诗人兼剧作家郭沫若不就说过『蔡文姬就是我』这样的话吗?蔡文姬是古人,又是女人,怎么会是郭沫若呢?这就是文学的奥妙,更是浪漫文学的奥妙所在了。当然,并非每个人都敢这么说,都能这么说的。
毕竟,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正宗传统,乃是『代圣人立言』,怎能『自我表现』?怎敢说『蔡文姬就是我?』
武侠小说史上,恐怕就更没有人这么说,甚至也没有人这么想过。只有古龙才敢、才能、才会这么做。…………金庸、梁羽生或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最多不过是,在小说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意念、人格理想及审美追求,而古龙却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自己的身世、形象、内心隐秘及个人气质,有时候弄不好还要忍不住站出来发表各式各样关于男人与女人』(尤其是关于女人)的意见。
古龙写于1960年的小说《孤星传》之所以值得注意,不仅在于这部书代表了早期古龙小说创作的成就及特色,不仅在于它的『奇诡、剑走偏锋』的写作套路,而在于《孤星传》一书有古龙的自我写照。…………我不知道这部书名是否与由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奥立佛•特瑞斯特》改编的电影《孤星血泪》有没有关系,即使有,那也是这部书或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古龙内心的那根隐秘的琴弦…………这部书所写的有古龙的自我观照及自我表现:(l)男、女主人公的家忽然被毁灭,他们突然失去了亲人,这正是失去家庭的古龙的不自觉的投射;(2)男主人公发育不健全、身材矮小,这与古龙的身材极为相似,而其心理表现更与古龙本人切近;(3)男、女主人公的不协调,女健康男病弱、女高大男矮小,女爽朗男,女正道而男乖张,但作者却让『有情人终成著眷属』,这是作者的最美好的梦想。(4)『孤星』是古龙的自我写照,而两小孩是去捉蝴蝶而失去家庭的,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古龙一生对孤星…………流星、蝴蝶的异常的热爱:它们美禅、它们脆弱、它们寄托了人类许多美襌而又脆弱的梦想。…………古龙后来写了《流星•蝴蝶•剑》一书,开篇写道:
当流星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永恒不变的星座,也夺不去它的光芒。
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鲜艳的花还脆弱。
可是它永远是活在春天里。
它美襌,它自由,它飞翔。
它的生命虽短促却芬芳。
只有剑,才比较接近永恒。
但剑者也有情,它的光芒是否也就会变得和流星一样的短促?
这种独特的『流星•蝴蝶』情节,只有留待心理学家,及高明的古龙传记作家去研究和分析。很明显,这与古龙的身世、心理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又是他的梦想与宿命。
古龙是自卑的,当然轻易不会被人看到。之所以自卑却不变态,或不大变态,是因为他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了满足,在他的小说里获得了『解脱』,释放了不少这种隐秘又阴暗的心理中滋生的戾气。因为『只有事业的成功,才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而古龙的事业成功,不仅装饰了自己的男子汉的风度和美名,而且还反映在他的小说中。…………《大人物》一书中的『真正的大人物』,既不是少女们心中偶像秦歌,也不是岳环山、柳风骨,而是貌不惊人的杨凡:杨凡是一个矮子、胖子;『矮矮胖胖的年轻人,圆圆的脸,一双眼睛却又细又长,额角又高又宽,两条眉毛间几乎要比别人宽一倍』,『他的嘴很大,头更大,看起来简直有点奇形怪状。』这一其貌不扬的形象,是古龙按照自己的形象特点来写的,我们从古龙的照片中也能辨认出来。杨凡不仅相貌上像古龙,气质上也像古龙,比如他对田思思小姐说:『我是个酒色之徒』,同时又为自己能劳动致富而感到骄傲。他更骄傲的当然还是他的男子汉大丈夫…………真正的大人物…………的内心及其作为,以至于使高大、英俊的秦歌之类的当世英雄,都成了他的配角。这当然是古龙的自我写照,在他的『圈子』里,他当然是龙头老大;同时,这更是他的内心的期望,所有『甜丝丝』的少女,一听到古龙的大名,还不为这种『大人物』而倾倒才怪!
可是,为大名而倾倒的少女,有时因名,及因金钱,而忘却了,或淡漠了『人』本身。这又是古龙一生都无法治愈的隐痛:有多少人是爱他这个人本身,而不是爱他的功名事业金钱?我们不知道。但从他的过度的『好包』中,我们不难判断出生活中的古龙的病态,与其说是追求,不如说是逃避;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报复;与其说是寻找永恒,不如说是鱼水一夕之欢,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古龙是敏感的、多情的;却又是病态的、毫无厌足的。这造成了他的独特的『女性观』,也造成了他的小说中的独特的『女性景现』;(1)女性的长腿、细腰,永远是古龙自我想象和陶醉的目标,因而古龙小说中永远有这样的人;(2)女性追求男性,无论是楚留香、李寻欢、沈浪、陆小凤,甚至秦歌和杨凡……都是到处留情,所向披靡,使所有的女性迷醉,而主动献身;这与其说是『007』的影响,不如说是古龙自己的『心理投射』及其『变相自我满足』;(3)『女人是生来被人爱的,不是被人尊敬的』,这也许是古龙的最大的心得,因而他的书中就写得格外的出色。(4)古龙在生活中的放荡,造成了他的小说中的人物的观念开放、行为解放;不过,无形中也造成了性欲多于情感的畸型局面。这与其说是古龙为引诱读者而写的『色彩』,不如说是他的畸形观念及畸型生活方式、畸型心理的不自觉的表现。
古龙的自我表现,当然主要还是体现在书中人物的精神气质上。他的书中人物,尤其是其作品的主人公大致都有如下的特点:(l)风流浪子;(2)酒色之徒;(3)反叛性格;(4)欢乐英雄。这四种特点,组成了古龙笔下人物的基本骨架,而这正是古龙本人的个性特征。
自沈浪开始,古龙笔下的人物都有『浪子』之名,浪子之行,浪子的身世与个性。沈浪之『浪』即可证明。以后的人物,大多有一种神秘的身世,神秘的武功,孤独的内心及其喜欢四处飘流的性格。这正是古龙避而不谈往事的必然延伸,同时又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
自沈浪开始,古龙笔下之侠,都是风流之侠,好酒不必说,好色也不避讳,至情至性,都是些『真人』。这不仅是指『真实的人性』,而是指『真实的作者的影子』。这使小说的主人公多了几分人情味,同时也多了几分诱惑力。这使人读起来更轻松、更亲切。
古龙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放浪形骸,不入武林的『正道』,甚至也不屑于人武林的『正道』…………武林的『正道』,在古龙小说中常常被写成虚伪、小气的假正经、伪君子…………无论是《武林外史》中的沈浪,《楚留香傳奇》中的楚留香,《流星•蝴蝶•剑》中的孟星魂,《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还是《多情剑客无情到》中的李寻欢和阿飞……都是正统武林的反叛者、眼中钉;同时又是邪恶势力的大对头、肉中刺。古龙在『正』与『邪』之间开辟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创作了一种新的人格形象。这正是因为,古龙固然不屑于歪门邪道,更不会为非作歹;但却又难以被『正道』所接受、承认和理解,无论是家世、社交,还是『文艺梦』的破灭,都使古龙受到难以治愈的创伤,使他充满了偏激、自怜、愤懑与积郁之气,这种积郁形成了古龙的性格,古龙的精神结构,及古龙小说人物的个性基础。最突出的也许是《多情剑客无情到》中的阿飞的形象。…………阿飞这个名字取得让人匪夷所思,因为谁都知道『流氓阿飞』是什么意思,但古龙却偏偏要取这个名字,写这么个人…………这个充满身世之谜及心理隐痛的人物,与『阿飞』的本意天悬地隔,而与赵正义之流的假正经、龙啸云之流的伪君子自有云泥之分。
他甚至不同于他的好朋友李寻欢(李寻欢也有古龙的投影,但远不如阿飞那样真切),他甚至责问李寻欢『凭什么』要管他的事。如果笔者没有猜错,『阿飞』这个名字、形象,是古龙对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习惯及『骂名』的一种回答和辩解。(孤帆注:我认为《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武林外史》续集,因而阿飞有可能是沈浪与白飞飞的儿子。)
这种反叛性格深得青年读者的欢心!中国的一代又一代青年,尤其是20世纪以后的中国青少年,谁会对那种古板正经、墨守成规、虚伪狭窄、萎缩变态的『传统』与『正道』感兴趣?谁不有一种『反叛的激情』呢?古龙写出了他们心中的激情,写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当然会大受欢迎,深受感动了。因为这是与金庸、梁羽生笔下的人物完全不同的『新式英雄』。
古龙是善良而又可敬的,这表现在他没有将内心的积郁不分清红皂白地胡乱释放,而是对人生、对人世保留著一种不变的善意和慈爱之情。所以,古龙笔下的人物、故事,多是欢乐的、明朗的、健康的、使人愉悦的。写小说给人以欢悦与希望,这是古龙的审美追求。在其《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结尾,他甚至故意添上一个『蛇足』…………而且最后一章的名字就叫『蛇足』(第90章)…………最后一段写道:『「画蛇添足」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愚蠢得可笑。但世人大多烦恼,岂非就因为笑得太少?笑,就像是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人快乐。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这也是古龙的一条创作原则,同时又是古龙的高贵的心灵的最突出的自我表现。金、梁笔下,可没有多少真正的自己欢乐、亦令人欢乐的真正的『欢乐英雄』。
古龙小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他独创的文体形式。这种文体堪称革命性的『古龙文体』。
古龙文体的特点非常明显:(l)句子简洁有力;(2)分行较多,段落很小,节奏明快;(3)对白机智精妙、幽默生动;(4)笔法流畅,充满诗性,挖掘了汉语的诗的魅力与潜力。
这些特点形成了古龙风格的基本特征。在武侠小说史上是划时代的贡献,也是汉语文学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件大事。
有人认为古龙之所以这么写,纯粹是为了将篇幅拉长,挣稿费。这么说未免太简单了。对古龙及古龙文体实在有失公平。古龙的文体变革,固然不能完全排除多挣稿费的因素,但我们必须看到,这非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主要的因素,而只是一种自然的连带效果。
古龙的文体,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电报体』的文体语言的影响。看得出来,海明威是古龙喜欢的作家,不光是他的文体,而且包括他的整个的文学成就及他的真正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很自然,读海明威的小说,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摹仿其精华。二是受到电影剧本创作的影响,说起来这更是古龙的一个机缘,那就是1970年的《萧十一郎》的剧本和小说的写作。古龙曾说:『写武侠小说最大的通病就是:对话太多,枝节太多,人物太多,情节太多。……就因为先有了剧本,所以在写《萧十一郎》这部小说的时候,多多少少总难免要受些影响;所以这部小说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枝节、太多的废话。』此后古龙的创作,更自觉地以电影剧本为借鉴,写出集中、凝炼的情节;写干脆、利落的动作;写生动、明快的画面;写简洁、生动的对话;写鲜明、快速的节奏,这对古龙文体的最后形成,有著极大的影响。三是古龙的『文艺梦』,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绪的影响是,写出诗、写出散文之美,将武侠小说提升为一种艺术…………语言的艺术。当然这经历了一段不短的过程,且不说在写武侠小说之前,古龙已有了几年的文艺写作的实践,即在写武侠小说之后,亦有六年以上的积累,以及更长时间的摸索,才会有上述的机缘,以及最后的稳定风格及成熟形式的出现。
若以为这纯粹是一种『形式』或『技巧』,那也未免太过简单了。其中还包括了古龙的机警、灵巧、聪明与才华,以及他的智慧、深刻的思想,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洞察力。说得玄虚一点,这种形式,其实是古龙的诗人气质的自然流露,是他的诗心、诗性的必然体现。
笔者非常喜欢古龙的《天涯•明月•刀》这部书,主要一点就是因为欣赏并看重他的诗人气质的表现及将武侠小说当成叙事诗甚至抒情诗来写作的可贵的探索。《天涯•明月•刀》同以前的《流星•蝴蝶•剑》及以后的《剑•花•烟雨•江南》一样,都不太像是正规的武侠小说的题目,而像是诗集的名字,至少像是『文艺小说』的题目,唯其如此,才格外稀罕,也格外宝贵。难怪当年的武侠电影受此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带点三段式』的片名,因为这种名称确实有一种美雅动人的魅力。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古龙的特点。
古龙的特点,当然不只是书名而已,且看《天涯•明月•刀》的『楔子』的语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里。』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的!』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会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看起来,这样的『楔子』简直让人莫名其妙:这是什么人的对话?对话的主题和形式怎么会是这个样子?…………若按武侠小说,尤其是传统的武侠小说的老观念、老经验、老套子去看,它当然『不通』,而且非驴非马。这大约是这部书遭到一些读者冷遇,以及一些批评家的讥讽的主要原因吧。
然而,若按古龙的小说,按古龙的风格,按《天涯•明月•刀》的特殊情境与特殊形式去看,当有不同的观感、不同的结论。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傅红雪是一个真正的浪子。他的生活经历及其身世不堪回首,包含了无数的人生秘密和心理隐痛(是主人公的,也是作者本人的);他身有残疾,不仅腿有残疾,面色苍白,而且还会时常犯羊角疯病,真是身心俱残(这也是作者身心的一种变型的投射),因而不仅自己将自己放逐到『天涯』,而且也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他的『刀』,只有『明月』才知他的心事。可是在书中,不仅翠浓的回忆、卓玉贞的欺骗令他伤怀失望,而『明月心』及其『明月无心」的诱惑和打击,更使他沈入精神的深渊。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是作者的主观精神的释放与投射,当然要创造一种独特的、适合这种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于是就有了前面的『楔子』,亦有了下面的开篇:
夕阳西下。
傅红雪在夕阳下。夕阳下只有他一个人,天地间仿佛已只剩下他一个人。
万里荒寒,连夕阳都似因寂寞而变了颜色,变成了一种空虚而苍凉的灰白色。……
……他在往前走。他走得很慢,可是并没有停下来,纵然死亡就在他前面等待他,他也绝不会停下来。
这是一幅天涯浪子图。我们不难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古老苍凉的意境。而且,这里的天涯,连个『小桥流水人家』都没有,而且连『夕阳都似因寂寞而变了颜色』。
《天涯•明月•刀》不是一幅画,也不止是一个武侠故事,而是作者的一首真正的叙事诗和抒情诗。所以,它必须以独特的、诗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正是古龙小说文体的最突出的特征及其内在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12: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多,看起眼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6 22: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很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这本书,只可惜这本书最后的结局不是很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20 12:38 , Processed in 0.085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