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32|回复: 27

[转帖]指点江湖──我眼中的梁金古温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1 2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岚巽儿在别的论坛的转帖,转帖之后亦引起不少人的不同见解~!
今天再转帖到这个坛子,好文共赏~!(帖后随附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回复帖~!)


指点江湖──我眼中的梁金古温黄



    注:本文观点,都是一家之言,仅搏一笑。俺无意贬谁扬谁,只是说说心里话。若
是冒犯了你心中的偶像,还请稍安勿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名家功过,又岂是小子
能够随意抹杀的?欢迎探讨,谢绝挑衅。你爱吃满汉全席,也不妨碍我爱吃臭豆腐。:)
    先说梁羽生。
    梁的小说,我完整看过的不多,但都比较有代表性,象《云海玉弓缘》、《萍踪侠
影》、《侠骨丹心》、《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等等。可惜印象都不深刻,至今
还能清楚记得的更少。总体感觉,他才情不足。当然,他文字功底是不错的,下笔严谨
而流畅,古典诗词造诣更是颇见功力,小说中许多他自创的诗词都很具可读性。美中不
足的就是缺少激情。一本书看完,挑不出他遣文造句的毛病,可也谈不上有什么美的享
受。就好象是一篇八股文,四平八稳,方方正正,却不动人。而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上,梁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了。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平面人,正邪善恶,分得清
清楚楚。侠客们一路高唱正气歌,最后胜利属于他们;邪魔们穷凶极恶,最终恶贯满盈。
各个角色安守本份,井井有条,却有欠丰满,没什么立体感。小说的情节也略嫌平淡,
鲜少有什么奇峰突起,而且很多部小说的结局都差不多:最终时刻到来,正邪人物云集,
双方各派代表一名决斗,正方代表不负众望,取得胜利,于是皆大欢喜,天下太平。若
干年后,邪道又起,于是再来一场决斗……让我想起童话定律:王子与公主一见钟情,
不料魔鬼抢走了公主,王子排除万难打败它,最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虽然对梁羽生横挑鼻子竖挑眼,但他的历史功绩我还是不能抹杀的。毕竟他开一代
风气,是新派武侠的鼻祖。就是金庸,也是受他的影响才开始写武侠。再怎么说没有功
劳也有苦劳。所以,独孤先生曰:梁羽生是头老黄牛。:)

                  ※               ※                 ※

    至于金庸,那是俺的最爱。不但通读十五卷,爱屋及乌,他的《三十三剑客图》、
《袁宗焕评传》以及诸多杂感社论,都爱不释手。颜回(还是子路?)说孔子“仰之弥
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俺对金老也是如此。当
然,客观的说,金庸十五卷也不是部部经典。他前期的几本小说和几篇中短武侠并不足
以传世。可是到了中后期,乖乖不得了,那可真是一浪高于一浪,足可永垂不朽。评论
一个作家,应该着眼于他优秀的作品,因此,以下论点,都是就金庸中后期小说而言,
早期不谈也罢。
    金庸的文笔,受明清章回体白话小说的影响很深。这可以从文中大量诸如“恁地”、
“怎生”、“你须骗我不倒”之类的近古白话语言看出,带有很深的水浒三国痕迹。这
种语言风格再加上他寓故事于历史的做法,让小说有较高的真实感。小说常常以说书的
方式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而作者则隐于幕后,台上的一切悲欢离合,恩怨情仇,都任
由观众评判指点。作者不加评论,却自有能力让故事本身牵引读者的好恶。另外,小说
往往以主角的视角描述故事。自主角出场后,镜头就跟着他移动。主角之所见所闻,即
是读者之所见所闻。这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不知不觉中就与主角融为一体。为什么
大家看到萧峰打死阿朱的时候会难过?那是因为当时你就是萧峰,抱着情人的尸体欲哭
无泪,忽忽如狂。
    此外,金庸借鉴了许多西方小说的写法,将它融入武侠小说。这是武侠小说的一大
创新。他的文字是古代的,可内在精神却是现代的、西方的。自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也
的确越来越现代化。我看金庸小说的时候,常常联想到《悲惨世界》、《笑面人》、
《基度山伯爵》、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颇觉亲切。而《雪山飞狐》中由几个角色接
力将故事讲完的情景,又似乎有点《十日谈》的影子了。
    说到情节,金庸虽把它安排在第二位,可他小说的情节构造,又岂同凡响?在他的
大手笔下,舞台纵横天地南北,故事横贯古今千年。他好依托历史,能够将杜撰的故事
比较自然地融入历史事迹,做到自圆其说,令人信服。看金庸的小说,好比登山。他的
小说往往是开局平平,貌不惊人,让你很轻松平静的进入角色。随着故事的展开,主角
登场,一些配角悄悄上台,慢慢的故事开始有些曲折引人,就好象登山到了山腰,清风
徐来,视野渐渐开阔。再往下,越爬越高,越高越险,各色人物纷纷涌现,强中又有强
中手,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情节遥相呼应,环环相扣,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而又井
然有序,大场面、大动荡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一路上,奇伟壮观中,时有花树摇
曳,红袖添香;山穷水尽处,偏又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至此,读者已经无力自主,只
能被金庸牵着跑,越过一浪高于一浪的险峰,扶摇直上。最后,逼近结局,金庸一个飞
纵,将你带上绝顶,眼前的景色或让你大喜过望,或让你惊心动魄,含蓄震撼,不一而
足。故事就此嘎然而止,金庸将你留在山巅,再也下不来了。
    关于人物塑造,金庸善以白描手法刻画。他曾说过,他在长篇小说中,一向是人物
重于情节,一切故事情节都为人物性格发展服务。金庸解释说,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
他的长篇小说篇幅太长,读者看到最后,可能已经记不清前头的故事情节,但只要人物
塑造成功,为读者所接受,就可以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诚然,我到现在已经记
不清小说里的很多细节,但是萧峰的凛凛神威,杨过的孤傲不羁,却都如在眼前,栩栩
如生。金庸最大的高明之处,是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他笔下的人物,很难简
单地用“善恶好坏”来划分。在他笔下,英雄有致命的缺点,恶人有未泯的良知,君子
或有软弱乔情的时候,小人却可能智勇双全,风流雅致。往往是危立于道德的悬崖而不
坠。这一点,没有作者的大手笔大气概,是绝对做不到的。而人物的潜在性格,非但无
损于角色形象,更能使其血肉丰满,真实感人。所以,郭靖憨得实在,黄蓉邪得可爱,
谢逊凶得豪迈,无忌善得无奈;而冷酷的段延庆、毒辣的叶二娘、绝情的李莫愁,都能
让你一掬同情之泪,人人活灵活现,骨肉亭均。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金庸善于描写相似
类型人物之间的不同,其分寸进退,把握得恰到好处。例如:同样是搞笑角色,却又个
个不同,周伯通天真而无邪,赵钱孙李天真而无理;包不同执拗而倔强,桃谷六仙执拗
而滑稽;风波恶莽撞而硬气,南海鳄神莽撞而混沌。同样是傻子,郭靖的憨厚,段誉的
迂腐,虚竹的无知,各不相类;同样是潇洒,令狐冲的洒脱,杨过的傲骨,黄药师的特
立独行,又岂有雷同?真可谓千人千面,叹为观止。有了成功的人物形象为基础,写情
则刻骨铭心,缠绵低徊;写仇则惊心动魄,鬼神泣下;写侠则昂扬天地,重于泰山;写
义则肝胆相照,九死不悔。而这些,正是金庸的最伟大之处,是他能擎天傲立于武侠界
的根本。毫不夸张的说,在武侠小说里,能够把人物塑造得如此出色如此动人的,千载
而下,我只见金庸一人耳!
    金庸是武侠界迄今为止无人能够逾越的巅峰。而且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二十年内,
他的盟主地位无人能够替代。
    噫,微金庸,吾谁与从?

                  ※               ※                 ※

    对古龙,我一向不太敢说。不是我没看过他的书,他的书我几乎都看过。而是因为
他信徒众多,稍有冒犯,就要落得个过街老鼠的下场。还好这是在网络上,古龙迷们谅
也伤不到我,就大胆开罪一回吧。
    古龙是武侠界的一大奇景。他独特的“古龙体”小说,他的傳奇性格和傳奇人生,
都为他增添了独到的魅力。他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另一种风格,为武侠注入新的血液,委
实功不可没。于金庸相反,他喜欢在书中夹叙夹议,让读者很难有代入感,却另有一种
距离美。他成功借鉴西方侦探小说,让他的武侠有较强的悬念、推理和心理分析。在情
节上,他也有自己独具匠心的安排,部分精品构思颇为巧妙,也比较机智幽默。善于描
写趋于极端的,扭曲的性格,还能够创造出一些很有代表性、很有个性的人物。这些都
是让他有众多追随者的原因。
    但是,他太喜欢在书中填塞大量故作深沉的、似是而非的、无病呻吟的议论。象
“友情,正如黑暗中的火把,照亮了天地,温暖着人心”、“你如果象和一个女人讲道
理,还不如去买块豆腐一头撞死”、“比一个多嘴的女人更让人头痛的,是两个多嘴的
女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话乍看似乎很幽默机智,可真正有内涵经得起推
敲的又有几句?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偏偏许多人对他这些话崇拜无比,说是能从中看出
人生真谛。依我看,你要是真的想从这些“廉价格言”中领悟出人生真理,倒不如真的
去买块豆腐一头撞死。
    还有,古龙虽然能够塑造出一些有个性和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楚留香、傅红雪。但
是他笔下的人物明显烙上作者自身的影子,而且同类人物差不多都象一个娘生的。他的
书中,男主角大都可以归于“浪子型”、“杀手型”和“酷哥形”三种,而且几乎人人
善饮,个个好色;女的丰富一些,计有“妓女型”、“辣妹型”、“怨妇型”、“狐仙
型”。正面配角必讲义气,反面配角都象变态。傅红雪,其实就是跛脚的阿飞;陆小凤,
本质上也不过长胡子的楚留香;在古龙的书中,上致王公贵族,下致走卒贩夫,人人的
嘴里随时都可以吐出一些很深沉机智的话。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你家对面卖茶叶蛋的老
头一边抠着脚丫子,一边对着夕阳,幽幽叹道:“寂寞,就如我的茶叶蛋,在我空荡的
心里滚来滚去……”这时候,你千万别惊讶,回去看看古龙的书,就会觉得那老头实在
不算什么。
    这些缺点,还不算太离谱,毕竟这只是技巧和风格的问题,还容许见仁见智。可是
古龙有一个致命的短处,让我不能容忍──他太缺乏职业道德,对自己的作品极不负责。
在他情绪好的时候,他才华横溢,下笔如神,能够写出一流的作品;可是不高兴的时候,
就潦草敷衍,虎头蛇尾,甚至大量作品他写了一半,预支稿费后就溜了,出版商只好找
枪手代笔完成。典型的例子是《名剑风流》,前两集扣人心弦,精彩百出,是绝好的佳
作,可是最后一集明显换了一个作者,满篇狗屁,不知所云,让人大倒胃口!
    古龙玩世不恭的性格让他无法专心写作,也促成他的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他只能
是一个才子,一个浪子,无法成为一代宗师。

                  ※               ※                 ※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温瑞安的作品象古龙。我却不这么认为。与其说温瑞安
是古龙体的“武侠议论文”,倒不如说是温瑞安体的“武侠诗歌”或“武侠散文”。
    第一次看到温瑞安的武侠书,是在高中二年,那时候他还没多大名气。看的是他的
早期作品《大侠傳奇》之《剑气长江》,一见如故。从此一路追逐,直到大三那年,看
过他的新作《纵横》之后,就和他久违了。基本上,他的几大系列如《大侠傳奇》、
《四大名捕》、《说英雄,谁是英雄》、《七帮八会九联盟》、《七大寇》、《布衣神
相》、《白衣方振眉》等等,以及大量的武侠短篇、武侠诗歌甚至武侠小小说,俺一本
不落。俺看书的速度,可以说是一目十行,一日千页,而温瑞安写书的速度,也实在是
惊人的快,居然能让我在这几年里几乎天天都能看他的新书。四百多部作品,不能不让
人惊讶于他的多产。虽然多产的结果难免会流产。
    要真正欣赏温瑞安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他本来是写诗的,少年时期就组
织过诗社,曾因文字在台湾坐牢。为人豪侠四海,有许多意气相投的生死至交。他的性
格反映到作品上,就是让武侠小说有了一种全新的、唯美的诗的意境,和激昂的、躁动
不安的热情。这一点是其他武侠作家所没有的。
    说到他小说中的诗的意境,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能用诗化的语言,把平平常常的场
面写得美丽如画。他的作品就好象是香港徐克的电影,热闹而杂乱,看过以后可能会有
点稀里糊涂,可是纷乱中,必定有一两个很美丽很经典的镜头,让你感动,让你难以忘
怀。温瑞安的小说,就是能造成这种画面“定格”的效果。看过金庸的作品,别的可以
忘记,但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其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是绝对忘不了的;而看过温瑞
安的小说,别的都可以没印象,那一幕幕经典的“镜头”,却能让你或陶醉,或震栗,
多年以后想起,还能为之感动。
    喜欢诗歌吗?那短短的几行文字,为什么能让你如此沉醉?
    还记得,萧秋水和萧易人,在擂台上默默相对中无言的沉痛吗?
    还记得,磅礴大雨中,捕神终于被逼落地,背对群敌时无声的杀气吗?
    还记得,方谢谢负剑问天的落寞背影吗?
    还记得,刘独峰恶战九幽神君的刀光剑影吗?
    还记得王小石与温柔在漫天落花中含笑相对吗?
    还记得萧秋水慕然回首,重见唐方时,那一帮死党们躲得远远的,“小声说大声笑”
吗?
    还记得大梦方觉醒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吗?
    还记得铁手独立悬天索桥,抱拳施礼的潇洒吗?
    还记得“狂月满天,狂花满树,狂叶满地”吗?
    ……
    武侠风流,唯有瑞安。
    如果说,将武侠小说诗化,是温瑞安的一大贡献的话,那么他的另一项成就,就是
让武侠小说在文学形式上多样化。对比金庸,金庸是以小说家的眼光写历史,以历史学
家的眼光写小说,他的春秋笔法在长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篇幅越长,越能体现他的大
手笔大气魄,在短篇中,他的长处反而不能完全发挥,所以金庸的小说,越好看的越长,
越长的也越好看;而温瑞安的诗人本性,却能让他长短不拘,自由发挥。他的武侠短篇、
武侠诗歌、武侠小小说都极具可读性。在他的巅峰时期,创作了大量的短小精悍的武侠
作品,首次以诗歌、散文的形式写武侠,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虽然他的“另类武
侠”无法形成主流,其影响还不足以为武侠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但谁能保证这不是“武
侠”今后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呢?或许若干年后,武侠不能再笼统地称为“武侠小
说”,而应该叫“武侠文学”了呢!瑞安此举,对后人实在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启迪。
他的“另类武侠”形式多变,风格不一。做为一种尝试,难免莨莠不齐,但其中却时有
精品,让人惊喜不已。我还记得他有一个超短篇武侠《白晚亭》,通篇都是心理描写,
没有任何对话和动作,却能把一场腥风血雨,勾心斗角,描写得绘声绘色,实在是极有
创意的精品。还有一篇中短的《侠少》,写的是一个软弱好人的种种不幸和悲惨下场,
很有“善善而不能近之,恶恶而不能远之,祸莫大焉”的道理,似乎不能以普通的“武
侠小说”等闲视之。其他作品如武侠诗,更是他的拿手好戏,真正的武侠迷不可不读。
可以说在温瑞安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在求新求变,这与金庸不断突破自我一样,其精神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哦,当然,古龙也是这样的,:))
    但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温瑞安就在他求新求变的突破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走入死胡同里去了!
    在围棋界中,有一种现象。许多一流高手在达到一定境界后,很难再有提高。“百
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在高手们谋求突破的时期,他们的
水平往往有波动,有徘徊。这种过程对围棋高手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有趣的是,往往
就在某一场比赛中,一流高手们突然有了质的飞跃,到达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悟
道”,是厚积薄发,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王国维说的求学第三
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围棋界有一种说法,
一流和超一流之间,仅仅隔着一层纸,可是许多高手却终生无法捅破这层纸。而温瑞安,
就是四处徘徊游荡,至今还找不到这张纸在何处。他离超一流的境界却是越来越远了。
    早在他全盛时期,他的作品就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早年因文字坐牢,这始终让他耿
耿于怀。在作品中,一有机会,他就会通过书中人物的嘴巴大肆抨击统治阶层。每每此
时,他笔下的人物就会不顾场合不顾环境,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旁征博引,长篇累牍
地替作者发牢骚。这实在有点让人反感。他喜欢出人意料,热衷于让他书中的人物玩
“叛变”,做双面间谍。常常是在短短的几页中,书中的角色就能从正到反,从反到正,
反复叛变七八次之多。这种伎俩偶尔为之,的确能给人新鲜感;反复使用,就让读者无
所适从,莫名其妙了。更不可取的是,他对自己“新、怪”的风格颇为自负,对自己独
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字技巧盲目自信,喜欢玩文字游戏、标点符号游戏。在他中期的作品
中,就隐隐有这种不好的倾向。有时候某些词句一味求怪,颇让人费解。当时我还认为
这是他在寻求突破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一些出轨现象,对他的这些“变质”抱着容忍和宽
厚的态度来欣赏。没想到他却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到后来完全陷入文字游戏的怪圈中不
能自拔。从《少年四大名捕》,即《四大名捕斗将军》系列开始,这种趋势就越来越严
重。一本比一本怪异,一本比一本荒唐,简直是每况愈下,一蟹不如一蟹。请看这么一
段话:
    “他要出剑!
    他,要,出,剑!
    他──要──出──剑。
    他……要……出……剑……”
    这是《少年冷血》中,冷血中毒之后想要拔剑杀敌的一段描写。小说的后记中,还
有评论家就这段文字大发感慨,说从中可以领略到温瑞安运用文字之妙,描写心理的细
腻,云云。可是,这些符号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恕我愚昧,我实在没办法从中看出什么
特别的趣味来。只能理解为,这是温瑞安在骗稿费。
    到了他的《纵横》出版,我当时从学校的书店租来看了看,刚翻了几页就大皱眉头
──满纸胡言乱语,让人找不着北。看完后的第一印象是:“这绝对不是温瑞安写的,
一定是冒名顶替的仿造品。”可惜求证的结果让我大失所望。记得当时我曾对一个同样
喜欢温瑞安的朋友感叹:“温瑞安死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温瑞安的小说,对他的新作品也不太在意了。印象中,似乎
他从此也没有再出新的武侠书。不知道各位武侠迷朋友能不能给我推荐几本他比较好的
新书,给我一个惊喜?
    温瑞安以他自己赖以成名的独特文笔为丝,做了一个茧,把自己封在里头了。不知
道他能不能破茧而出,脱胎换骨?若能如此,则是我辈幸事。只是许久不见他出来,不
知会不会闷死在里头?我很为他担心。
    温瑞安是一个游吟诗人,曾经唱着优美的歌谣从我面前走过。可惜我现在已经看不
到他的背影,听说是迷路了。王安石曾为一个少年天才的陨落而感慨,写下流传至今的
《伤仲永》。希望温瑞安不要给我这个机会。

                  ※               ※                 ※

    前面已说过梁、金、古、温四大家,不谈谈眼下正走红的黄易,未免不够公道。就
以此篇作为《指点江湖》的终结,落个有始有终。
    照我的习惯,是先捧后摔──且先说黄易的长处。
    据说,黄易和香港科幻(或者应该说是“神幻”)作者倪匡、卫斯理是同一个人。
不知这一说法是否属实?不过就风格而言,黄易和倪、卫倒是颇为相似。其突出的共同
点,在于大胆玄幻的想象。
    纵观黄易的武侠小说,浪漫迥异的想象力洋溢其中。从《寻秦记》到《大唐双龙
传》,莫不如是,甚至部分作品还带有明显的科幻玄学色彩。如《寻秦记》中的穿越时
空、《大剑师》中的离奇武器和巫术、《破碎虚空》和《翻云覆雨》中的轮回和得道升
天。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神秘色彩,让读者很有新鲜感。本来,武侠小说虽然写的都是
子虚乌有之事,却总还力求在某种程度上写得真实可信,还不敢太离谱,闹“关公战秦
琼”的笑话。黄易却反其道而行,将自己大胆的想象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有能耐让你
兴致勃勃地看他如何“关公战秦琼”。
    梁羽生以现代风格写武侠,使武侠脱离了飞剑仙的俗套;金庸融“情”于武侠,使
武侠多了人情味;古龙吸收了侦探小说的技巧,武侠从此多了悬念与心理;温瑞安又以
诗和浪漫赋予武侠新的意义;而黄易,他的离奇想象和荒诞写法,又似乎为武侠注入一
些新的活力。
    黄易的想象虽然离奇,却能自圆其说,不流于荒唐。我在看《寻秦记》的时候,一
开始,看到项少龙被时光机送回古代,立志寻找秦始皇。我一面惊讶于黄易的大胆,一
面也有点幸灾乐祸──“你敢这样开头,我且看你如何收场!可不要让项少龙杀了赢政,
叫我笑掉大牙!”。再看下去,越写越奇,史上著名人物纷纷出场。吕不韦、田单、龙
阳君、李牧、王翦,虽然和正史中的形象相差甚远,却也煞有介事。待看到赢政身亡,
小盘掉包,已经颇有些趣味了──“这黄易瞎蒙的功夫还不赖!”。到后头,项少龙文
幍武略,将先秦名将的功劳几乎集于一身。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少龙是现代人,
黄易把他写得这么出风头,莫非要篡改历史吗?”没想到最后图穷匕现,黄易抛出了
“焚书坑儒”这一招,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难题,实在让我又惊又喜,为之击节叫好!这
个包袱抖得利索!
    (或曰:黄易的小说不忠于历史,有误导读者之嫌。我对这种挑剔嗤之以鼻──要
忠于历史,你何必来看武侠小说!如果有哪个读者在武侠小说中看历史,那他本身已经
无可救药,正导误导也没多大分别了。)
    除了大胆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本领,黄易在武打的描写上也很有新意。武侠武侠,
不外乎写“武”写“侠”。在写“侠”,亦即刻画人物方面,黄易并不突出──这点稍
后再谈。至于写“武”,黄易的风格近似金梁的写实派,却又另有其神秘色彩。比如
《破碎虚空》里面的武道合一,《大唐双龙传》中的“井中月”、“井中八法”、“弈
剑术”、“不动明王咒”,都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有别于其他的武侠作者。(说到“武”
字,梁金古温黄各有各的写法,单是这一个“武”,就足以写一整篇评论,限于篇幅,
在此不谈其他)
    好了,该捧的都捧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得摔他几下。
    首先,黄易继承他在科幻小说中一贯的风格,只写欲,不写情。某些场面的描写近
于色情,甚至在无关紧要处加杂大量“激情”镜头。当然,武侠小说不是道德经,并未
严禁出现“儿童不宜”的镜头。但若是有意为之,甚至在细枝末节处大肆渲染,企图以
此取悦读者,就未免流于末技了。在黄易的书中,几乎没有什么一见钟情,有的只是
“见色起淫”。小说中稍微重要一点的角色,男性必高大英俊,女性必性感迷人。男主
角更是周旋于数位美女之间,左拥右抱,百般挑逗,既风流又下流。男主人公对意中人
爱的表示,也都是“上了再说”。这种现象,在最新的《大唐双龙传》中似乎稍有改善,
但也并不彻底。就拿《大唐》中最纯洁的徐子凌和师暄妃之间的“精神恋爱”来说,看
上去似乎很浪漫很高尚,一个仿佛柳下惠,一个宛如圣处女。其实,他们二人不过是在
互相挑逗引诱,欲拒还迎,半推半就,玩弄一种别开生面的性游戏罢了。一言以蔽之,
两人在玩“意淫”而已!岂有少女似爱非爱,而以自身贞操为诱饵,诱惑情郎陪他修炼?
又岂有男子若醉若醒,一面为一个近似尼姑的师暄妃神魂颠倒,一面又无时无刻不在想
念另一个大美女石青璇?如果说这就是情爱的话,倒不如说是情欲更为恰当。
    其次,黄易刻画人物的功夫只能算中等,力度尚嫌不够。书中人物性格略嫌单调,
雷同现象不少。如前所述,男性高手不分好坏,必定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伶牙俐齿;
女性角色无论正邪,都是美貌尤物,大胆主动,善于调情。角色的重要程度和美貌成正
比。这让我在看他的小说时形成一种惯例:一个新人物出场,只要看他(她)的外表,
就大至可以知道这个人武功高低,正邪善恶,以及在书中角色的份量。这样简单明了,
倒也替读者省事。再如,就主角而言,寇仲几乎就是项少龙的翻版,徐子陵又颇有浪翻
云的影子。其他人物雷同现象,近似于此。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也都有走样。
    另外,在情节安排上,黄易虽然想象大胆,编造故事也称得上巧妙,但在一些地方,
难免现出他捉襟见肘的窘态,显得有点才情不足。就拿最负盛名的《寻秦记》来说,每
当黄易无以为继,情节发展不下去时,他就祭出最后的法宝──让项少龙飞檐走壁,偷
听敌人的计谋。好笑的是,每次项少龙一趴到敌人的屋顶上,对方就召集首脑,准时开
会,高谈阔论,将全部阴谋和盘托出,送给暗处的项少龙听,还惟恐他听不明白,将己
方计划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关键处全说得明明白白。好象项少龙是他们的幕后老板,
一定要等到项少龙到场,他们才敢开重要会议!于是乎,项先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路福星高照。朋友们若不相信,可以把《寻秦记》翻出来数一数,项少龙有多少次躲
在屋顶上,床底下,窗台外,衣柜中,马车顶,偷听到多少对他不利的秘密──也真难
为他近两米的大个子,居然玩藏猫猫玩得如此出色!最好笑的一次是,项少龙某天晚上
闲来无事,就想练练轻功,练得起劲,不知不觉就到了他对头的老巢,于是趴下偷听,
于是就听到惊人的秘密,于是项少龙就赶紧回家部署,于是第二天就打了个大胜仗。我
看这段的时候,边看边笑──若有如此好运气,倒不如叫项少龙一出门就撞上那个对头
喝醉酒,躺在地上说梦话,也省了项兄一番奔波之苦。这种又多又滥的“luckyball",
只能说明作者的黔驴技穷。除此之外,黄易在情节构思上还有不少牵强的地方。就是
“焚书坑儒”,也有人说他写得勉强,不合人物性格和环境。
    值得庆幸的是,黄易目前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作品。他的小说也正日见成熟,就算还
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尽可以期待日后改进。不然,除了黄易,你还能看些什么新武侠
呢?他能在武侠这条路上走多远,谁能预料呢?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也只好慢慢去喜欢黄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故事的人回复~!)
<P>精彩,精彩!</P><P>温瑞安作为武侠小说家实在没有什么贡献,情节无趣,阅读上很累,尤其是后期作品,简直真的就像是骗稿费了。不过如果看过温瑞安的杂文或者随笔之类的话,那绝对是另外一种的温瑞安,那才是忧伤抚剑,寂寞写诗,才情横溢,桀骜不驯的温瑞安。妙语连珠,辛辣幽默,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岚巽儿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看看。</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狼回复~!)
只看金、梁、黄的书。其他的都不看。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实在是不敢恭维古与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看金古梁温
以下是引用<I>中原狼</I>在2004-7-1 15:27:00的发言:
只看金、梁、黄的书。其他的都不看。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实在是不敢恭维古与温…………





<P>对 中原狼 君此观点不以为然。得知君只看金梁黄,未免有失偏颇。诚然对于看武侠小说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由于楼主对于五位的评价全面而中肯,所以我也不敢多次一举,但是闻君此言,倒有一些想法愿意与君探讨一二。</P><P>金庸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余的三位(对不起,我一直不认为黄易是一位成功的武侠小说大家,类似于我不认为陈青云,柳残阳等等为武侠小说大家一样),其之大成,在我看来主要有这样的特色:</P><P>1、小说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纳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思想与流派;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功招数,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称单调而重复,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却一改旧风,将琴(笑傲江湖),棋(天龙八部的逍遥子)、书(神雕侠侣的朱子柳)、画(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创造了例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对于过招的描述更是让我等看的如痴如醉。</P><P>2、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金庸的小说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情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看得不忍释卷。代表作木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龙八部。</P><P>3、对于情感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登峰造极,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古文诗词,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个人自己填词之类的,这些辅助的运用对于情感的描写与烘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雕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句词也恰恰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而广为流传。如果留心的话,应该读读天龙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写情之老到与毒辣,无人能比。</P><P>4、不断的求新求变,许多人对古龙,温瑞安的求新求变颇为肯定与赞赏并视为对武侠的最大贡献,而实际上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真正对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功劳最大者乃金庸,须知道,古龙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只是流于文字的写法上,而对武侠这个主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贡献,这点从两位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确实从武侠这个词语本身来入手并经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的正邪对立并以汉族的代表人物陈家洛作为主线的情节,到中期的《天龙八部》的契丹族的萧峰作为歌颂并赞扬的对象,到后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杂种韦小宝这个绝世大英雄作为主角,金庸不断的在摒弃狭隘的民族观,从《飞狐外传》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雕》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断的诠释与修正“何为武侠”这个词语的概念与范围,而这两点正是金庸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定义就是江湖恩仇与厮杀,而金庸向我们展示了武侠世界不仅仅是血腥的厮杀,更多的是一些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的元素。</P><P>5、对于武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侠小说对于主人公的武功总是这么几个套路,要么误服千年灵芝,要么被退隐江湖的武林怪杰输入一身内力而猛然傲视武林,更有多个美女投怀送抱,最终大仇得报,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类小说看得最多的是“几甲子功力”“俊朗”这类的单词,而在金庸梁羽生时代对这个情况一扫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对于爱情坚贞的这个定义最为催人泪下,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这个家伙,得到了七个美女老婆。</P><P>





<P>讲了这么多的金庸,只是因为对于金庸作品的喜爱,下面我想说说的是与 中原狼 君探讨的下面三个人物,以我个人喜爱的程度有深到浅的发表一下我的看法。</P><P>1、古龙:</P><P>对于古龙的喜爱虽然远远比不上对金庸的喜爱,但是按照武侠四大家来说,古龙还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龙作品对于武侠的贡献应该莫过于他出色的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理念以及日本一些武侠小说的意识流(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看日本有一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可以发现与古龙好多的写法类似的地方),对于武功的描写独辟蹊径,古龙对于过招过程的描写并不擅长,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古龙式的过招场面来获得新的高峰,古龙笔下的武侠场面几乎没有多少过招的写法,而是把过招前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双方心理的描写,双方外部的描写,风雨欲来,乌云压城一样的紧张,而真正过招的时候,古龙创造了武侠的一个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够了,任何一点点地错误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手法把武侠推向了另外一座巅峰,其中代表的莫过于小李的飞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指,楚留香的轻功.....</P><P>古龙对于武侠的另一个贡献是古龙体,这种题材被后来大量的仿制抄袭以至于泛滥成灾,但是古龙创造了这个,并在他的手中将这个手法发挥的极致,古龙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无奇,唯有《护花铃》初显风范,可惜被代笔者把结局写的一塌糊涂(所以现在的护花铃甚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无结局的,一个是有结局的),到了《铁血大旗》《綩花洗剑录》《情人箭〉开始为一个代表期,这段时期的主角大多丰满,故事情节复杂,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龙体开始显露出王者风范并在楚留香这部作品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后期的陆小凤与楚留香比起来,似乎抄袭了不少),这个古龙体正是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古龙真正成为武侠大家的一个标志。</P><P>不过古龙与金庸比起来差距是:古龙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机智与运气是几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备的两个元素,而且古龙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古龙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女性,正是这些的大量被运用复制,使得古龙的小说影响力的长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古龙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金庸的后面而俯视群雄。</P><P>不过古龙却有一点是金庸所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提到古龙,不能忘记《枪手·手枪》这部现代感的小说,也许有人说这部小说更像一部侦探现代小说,而实际上古龙是运用武侠的元素将现代故事采用武侠的手法来写,这部小说如果是古龙的爱好者的话一定都会看过。</P><P>许多人说古龙的小说千篇一律,到了后期越看越没劲,确实古龙的作品从楚留香开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种模式,这是古龙的悲哀,也是读者的悲哀,对于市场的妥协以及古龙的性格所致,后来的武侠小说雷同的很多,但是这点并不是说明古龙就放弃了蜕变,又必须提到古龙的最后一部小说《猎鹰赌局》,这部小说在古龙的小说中是为数极少的短篇武侠,而两个短篇所组成的小说开始采用的大量的新鲜的语言,古龙开始在修改自己的风格,并努力创造新的一种武侠小说的写法,实际上这部小说也确实慢慢的显露出了一种新的写法。这部小说中古龙很少采用了以前那种叙述的风格,而变得冲淡平实了(可能与古龙那个时期刚刚出院有关),可惜就在这个转折点上,古龙死了.........</P><P>也许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种对武侠的新的贡献。</P><P>2、梁羽生</P><P>梁羽生可以用一个“四平八稳”来形容他在武侠中的地位,不可否认,梁羽生对于新派武侠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龙虎斗京华的问世开始改写了武侠小说从环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时代所缔造的武侠神化,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华,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这点上梁羽生功劳是很大的。</P><P>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读来却不是很吸引,我认为的主要缺陷有:</P><P>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不管是名字,擅长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正邪。</P><P>2、故事情节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续并展开,从爷爷写到父亲写到儿子写道孙子写到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到儿子辈的时候就有点忍不住了,看到重孙子都出来的话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辈或者师傅大多在上一个故事都是作为主角来写的,这点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说的永远无法大气的一个缺陷。</P><P>3、叙述的历史化,同样的借鉴历史作为武侠的辅助,金庸对于历史的借鉴总是采用一分实,九分虚,却让人读来颇为相信,但是梁羽生对于历史的借鉴却采用的是五分实五分虚甚至更多的实更少的虚,让人读得时间长了觉得像在看历史小说一样,这点正是梁羽生小说致命的缺陷。</P><P>4、写外过多,写内过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内心描写,而对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语言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要知道,缺乏内心描写的文字远远没有内心丰富的来得更能感染读者,这点上与金庸对比起来,差距十分的远。这也是梁羽生虽然成名早于金庸但是盛名远远不及金庸的原因。</P><P>梁羽生像一个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两者区别可见一斑。</P><P>3、温瑞安</P><P>对于温瑞安的小说,却是我也不是很喜欢,尤其是对于那种仿造古龙的写法更是让我觉得不屑,记得当年温瑞安凭借四大名捕系列与神州奇侠系列成名时,被评论界赞赏了古龙后期的一个大家,而实际上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微乎其微,其写法仿造古龙而画虎类犬,其情节继承类似于梁羽生的爷孙辈辈,其人物描写缺乏个性,楼主的文章中似乎有一句话:“温瑞安的小说中人物态善变了,双面间谍太多了”这点上我甚有体会,看到他的小说我总是不能确定谁是谁一伙的,即使是在决斗之后我仍然模糊。这点上造成了我阅读上的恐惧与厌烦。</P><P>不过有幸当年看过一本温瑞安的杂文集(名字不大记得了),而且是那种繁体版本的,那里面的温瑞安给我的印象与武侠里面的完全不同,才情横溢,桀骜不驯,锋芒毕露。当然这个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贡献无关,题外话已。</P><P>至于黄易,他的作品我一本都没有看过,许多人说他的作品是一种灵幻的武侠,也有的说他的小说开辟了武侠的另一个局面,虽然他的寻秦记也曾热播,不过我始终不喜欢看,肯能是我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的片面性所致,我更容易接受武侠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在宋朝到清朝这个时代之间,我身边就有许多朋友推荐我看大唐双龙传与寻秦记,但是我始终没有兴趣接受,不过与那些书是盗版的无关。</P><P><P><P>以上是我对于金,梁,古,黄的个人看法,由于时间匆忙,写得有些紧张,也无暇仔细推敲,还有一些感受稍纵即逝,没有及时的抓住写出来,可能与楼主的文章观点不一致,也许借用了楼主的一些结论,再次表示对楼主原文作者的感谢。文章中所有的观点为个人观点,只是与 中原狼 君以及所有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人交流而已,不苛求赞同,也不躲避反对的意见。</P><P>希望有更多的人探讨这个话题。</P>




<P></P><P></P><P></P><P>------有故事的人</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狼回复~!)
<P>
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I 服了 U  !”;我短短一句话,让你老人家这么大感慨,本来在网络上没有看这么大篇幅评论的习惯,对于您的意见今天只得把他复制到阅读器看了一篇。</P><P>嘿!!事先说明我不是一个武侠迷,就算是最喜欢的金,也只能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性的看了六部;至于其他是偶然看了几部,就从这一点来说,我不是一个武侠迷,只能算是一个局外人吧!呵……对于各大武侠爱好评价,我是不敢乱说话的,因为我没有评价的资格,我只是说了我自己的意见;事实上听过古与温的名气,拿来看了一下,这种风格实在不适合于我,不过还是佩服古,但自己是坚决不看的,这点可以说我是很固执的。</P><P>个人喜欢金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历史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中国的国粹文化也是非常感兴趣,因此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中华武术也是国粹一部分,一直想中国国粹发扬光大,但本人实在是渺小的可怜!只好做罢!金能很好把历史与武侠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会让武侠过于空洞,至于梁与黄也正是这一点的原因,能与历史事件很好的结合,刚好符合我的胃口,当然就能接受他们。而古与温就是写的一种纯江湖,这是让我无法去接收一点(不好意思,我恰好看到的他们武侠书仅仅纯江湖的事,会有偏颇的想法,对不住了)。但我想江湖是由人构成的,有人就有江湖,因此他们不能在完全虚构的纯武林。抱歉我的想象力实在不够丰富不能理解纯武林中的是怎样的一个江湖。</P><P>像古的小李飞刀,楚留香都对我的印象不深,甚至他们的名字都不及杨康的父亲杨铁心。这是我个人的想法……</P><P>我不让人接受我的观点,正是因为是出自我个人的想法。不过对于 有故事的人 我还是蛮佩服你的,是真心的,在这里实在是不敢跟你大谈什么的……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arvoidcatboy 的回复~!)
<P>我只读过古龙和金庸的作品,因而就此谈一点看法。</P><P>日览金庸,夜读古龙。其实古龙的小说只适合在晚上读,因为它太像西方的侦探小说了,在压抑和沉闷中向你展开一个真实的人性,你最好的朋友也许就是你最大的敌人,万人景仰的大侠也许其实是大奸大恶之人,而金庸的小说太单纯太天真了,也许这就是武侠被称为成人的童话的缘由吧~有人说过:“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人性本来就是丑恶的,所以古龙的小说更具有启发性,而也只有在夜阑人静的时候,读着那些简约、干净、极端甚至不知所云的话语,才能体会到古龙的凄苦,领悟人生的无奈。相对于衣食无忧的金庸,古龙的小说更像一种发泄,一种控诉。古龙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看成其人生的一个侧面,代其言,代其行,代其喜,代其怒,但你把所有的人物集于一体时,就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古龙,而古龙凄苦的人生,乖僻的性格也注定这些侠客难有善终,注定要一生漂泊。而金庸的小说能探讨到人性的也只有《鹿鼎记》一部,可惜终不能脱离传统的“情义”二字,结局也是传统的大团员,未免令其批判的力度大减。古龙没有金庸那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武功,跌宕的情节和忠贞的爱情,有的只是解不开的悬念,血淋淋的人性,和看透世事的悲凉。</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Grantking 的回复~!)
<P>虽喜金庸,更爱古龙。楼主说古龙常在书中填塞大量故作深沉的、似是而非的、无病呻吟的议论,我不敢苟同。你不能从中得到启发,不代表其他人也不能,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得出万有引力,我想就是这个道理。</P><P>我同意楼主所说的“他笔下的人物明显烙上作者自身的影子,而且同类人物差不多都象一个娘生的"。但是不应该是“男主角大都可以归于“浪子型”、“杀手型”和“酷哥形”三种,而且几乎人人善饮,个个好色”,我想用八个字就足以概括:胸襟坦荡,重情重义。而这也正是我欣赏的类型</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不是岚巽儿的长项~!
但今天转过来的这些帖子,都是蛮不错的,推荐给侠友们~!
其中尤以我转的这篇中肯的主题帖(万分抱歉,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哪里转的谁的帖子了~! )和有故事的人的精彩见解,令岚巽儿万分佩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1 20:47: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1 2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那个“有故事的人”,故事还挺长……人家中原狼才一句话就引出一篇几乎跟主体贴一样长的文章,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13: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才气广博,古龙更偏向于人性的极端描写!至于梁温黄大家说的不错我不再多言!只是对于黄我觉得楼主的评价比较中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代大师们都没有作品出现的时候(当然温有时还出,如&lt;少年无情&gt;),黄也算大家了!!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4-30 20:09 , Processed in 0.1155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