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42|回复: 44

[原创] 大古龍時代(1.29修訂,參考資料待補上,開放轉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15: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編纂:冰之火
  ========================================================================
  一、本文包括背景簡介、編年和參考資料。可與拙作〈古龍地圖指南〉參照。
  二、編年資料除生平和創作,另加上時代和知識背景。直接者在前,間接者在後。
  三、1949年後以台灣本位書寫,外地之人、事、物原則上冠以地區名。
  四、部分文章篇名較長,引用時省略字數,全名請見參考資料。
  五、世界由謊言和錯誤構成,物證和記憶也不例外,一切有待商榷。
  六、資料修訂增補中,歡迎以回覆方式指教。影視、漫畫、電玩部分亟須補強。
  七、歡迎古龍著作管理發展委員會作為編寫傳記之依據。
  八、轉貼時請標明作者及出處。勿自行改動文字或截頭去尾,造成版本歧異。
  九、由於字數較多,唯恐電腦轉換造成錯漏,僅以繁體字呈現。
  ========================================================================
  壹、背景簡介
  古龍(1938-1985),本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生於香港,卒於臺灣。
  學歷:德聲教會小學(香港)、台北縣文山中學(?)、台灣師院附中、成功高中、淡江英專。
  經歷:職業作家。出道前為四海幫小弟,在出版社打雜,又替武俠名家代筆。
     淡江肄業後曾在美軍顧問團工作。成名後跨界編劇及導演,創辦電影公司。
  一、家庭
  由於父親拋棄妻兒,古龍與其斷絕關係,自稱上將熊式輝之子。
  父熊飛(熊鵬聲),北平中國大學土木系畢業,曾以筆名「東方客」寫武俠小說。
  拋棄家庭後與張秀碧同居。隨高玉樹跨入政壇。晚年自東吳大學退休。
  母早逝,姓名待考。妹熊小雲、熊小燕、熊小毛。弟熊國華(熊小華)。
  古龍的兒女數目待考,已知者有三男:
  長子鄭小龍(1967?-),鄭月霞所生。警官,數度獲得世界警消柔道大賽冠軍。
  葉怡寬(張怡寬,1973?-),葉雪所生,曾過繼給張不池。資訊專家。
  熊正達(王仁達,1977-),梅寶珠所生,曾改為繼父之姓。職業軍人。
  五位女主人:鄭月霞(同居)、葉雪(結婚、離婚)、千代子(日本籍,同居)、
        梅寶珠(結婚、離婚)、于秀玲(同居,或稱結婚而未登記)。
  二、朋友(列舉部分)
  自幼「落拓江湖載酒行」,曾在刀光血影中討生活。
  義氣為先,上結文人雅士,下交販夫走卒,兼及黑白兩道。
  有李費蒙、馮娜妮、諸葛青雲、臥龍生、鄒郎、司馬翎、胡正群、楊子葳、喬奇、
  倪匡、王羽、徐增宏、高庸、于志宏、薛興國、丁情、三毛、高陽、林清玄、
  王冠雄、柯俊雄、徐少強、蔡瀾、陳曉林、陳定山、高逸鴻、卜少夫、金庸等。
  倪匡交情最好,馮娜妮是「古龍的媽」,諸葛青雲是入門師父,薛興國、丁情是弟子。
  三、影響古龍的創作者及電影(列舉部分)
  (一)西方作家
  海明威、傑克倫敦、約翰史坦貝克、馬利奧普佐、露易莎梅奧爾柯特、
  毛姆、大仲馬、柯南道爾、莫里斯勒布朗、伊恩弗萊明、尼采、沙特等。
  (二)日本作家
  吉川英治、松本清張、柴田鍊三郎、小山勝清等。
  (三)武俠作家
  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白羽、還珠樓主、金庸、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等。
  (四)詩人
  可能包括紀弦、覃子豪、鄭愁予等。
  (五)導演
  可能包括希區考克、張徹、胡金詮等。
  (六)電影
  《飄》、《宮本武藏》、《第七號情報員》、”The Exorcist”等。
  四、成就
  臺灣首席武俠小說家,武俠電影史上最耀眼的原著作者。
  曾與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並列臺灣四大天王,後與金庸並稱。
  香港之梁羽生、金庸,臺灣之臥龍生、古龍,馬來西亞之溫瑞安堪稱戰後五大家。
  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金庸、古龍是民國以來的四代盟主。
  評論家胡正群提出「古龍之前無新派」,葉洪生稱古龍「新派掌門人」。
  引出溫瑞安、黃鷹、龍乘風、于東樓等武俠名家。
  五、原著及影視改編
  (一)原著作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最神秘的武俠小說:《神君別傳》(1963),目前僅少數人持有。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1966-1969.2)和《武林外史》(1966-1967)。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1968-1969)。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1969.12-1970.6)。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1971)。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1972.9-1975)。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1973)。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4-1985)。
  殘篇:可能有「菊花的刺」、楚留香新傳之「死狐」等。
  四大系列:「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
  三小系列:「蕭十一郎」、「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完成半部《血鸚鵡》(1974),其餘由黃鷹接手。
  最喜歡的主角:《大旗英雄傳》鐵中棠、《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歡樂英雄》郭大路。
  第一部被拍攝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不是集》(香港:玉郎),《誰來與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臺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重要的出版者: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
  目前重要的出版者:風雲時代(臺灣)、珠海(中國大陸)。

  (二)影視改編
  作品改編為八十部(或稱兩百五十部)以上的電影。擔任過二十五部以上的編劇。
  作品改編為七十部以上的電視劇。擔任過華視的編劇。
  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1960年代末張宗榮主演,閩南語發音。
  最早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絕代雙驕》,1971年4月《玉面俠》,香港邵氏出品。
  揚名立萬的改編電影: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和《天涯·明月·刀》。
  拍過最多電影的導演:楚原,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開始。
  演過最多主角的影星:狄龍,1976年邵氏《天涯·明月·刀》開始。
  最轟動的電視劇:1977年香港無線電視《楚留香》,鄭少秋主演。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5: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貳、編年(1937-2007)


□1937年

或稱於本年出生。古龍治喪委員會訃告:「我們的好朋友古龍……在人間逗留了四十八年。」馮娜妮〈浪子大俠〉:「在他進入病危之際的六月,他48歲生日那天……」

同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美國作家史坦貝克(1902-1968)發表《人鼠之間》並改編為劇曲。古龍〈談「新」與「變」〉:「寫的是人性的驕傲和卑賤」。信任與友情也是重點。

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汀(1890-1976)發表《尼羅河慘案》,與《東方快車謀殺案》(1934)多次改編為電影,人稱「偵探小說之后」。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提到她的「包洛特」。

□1938年

墓碑刻本年6月7日出生。張文中〈薛興國訪談錄〉:「古龍去世時只有四十七歲」。徐少強接受《重慶晚報》訪談:「他年紀比我大一輪,他屬老虎,我也屬老虎。」本文採信此一說法。參見1941年、1954-1957年相關解讀。

薛興國〈握緊刀鋒的古龍〉說童年在香港度過,粵語流利,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甚至稱為「廣東人」。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則轉述當事人說法:生在香港,長在漢口,不曾去過家鄉江西。

同年,白羽(宮竹心,1899-1966)開始連載《十二金錢鏢》。古龍〈關於武俠〉:「白羽的《十二金錢鏢》、《毒砂掌》、《獅林三鳥》……都曾經令我廢寢忘食,一看就是一個通宵。」與于芳合著的《神彈乾坤手》、《四劍震江湖》為古龍的偏愛。

王度廬(王葆翔,1909-1977)開始連載《寶劍金釵(記)》。〈關於武俠〉稱「不但風格清新,自成一派,而且寫情細膩,結構嚴密,每一部書都非常完整。他的名著《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雖然是同一系統的故事,但每一個故事都是獨立的,都結束得非常巧妙。」「寫李慕白和俞秀蓮之間的感情固然寫得好,寫李慕白與德嘯峰之間的義氣寫得更好。」「李慕白是個非常固執的人,無論別人怎麼勸他,無論俞秀蓮怎麼樣對他表示愛慕之意,到了最後關頭,他還是用慧劍斬斷了情絲。……簡直可以說是個有心理變態的人。」「若是我寫這故事,結局也許就完全不同了。我一定會寫她跟定了李慕白,李慕白走到哪裏,她就跟到哪裏,因為她愛他,愛得很深。」古龍筆下的李尋歡也有點變態,林詩音沒有跟定李尋歡。「因為他的家庭不幸,從小父母雙亡,他的叔父對他也不好,他從小就沒有得到過愛,所以他畏懼愛,畏懼負起家庭的責任。……我總認為人世間悲慘不幸的事已夠多,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讀者多笑一笑?」用自身經歷映照了王度廬故事。

姚民哀(1894-1938)過世。他創立武俠「連環格」寫法。

高小峰(戴昭宇)繼承鄧羽公,將粵語融入《黃飛鴻》,開創「廣派」武俠。

沈從文(沈岳煥,1902-1988)繼《邊城》(1934)後發表《長河》。是較早將散文、小說、詩意融合為一的中國作家。

英國作家德芬杜莫里哀(1907-1989)發表《蝴蝶夢》(Rebecca)。古龍〈關於武俠〉:「《米蘭夫人》雖然是在德芬‧杜‧莫里哀的陰影下寫成的,但誰也不能否認它還是一部偉大的傑作。在某一個時期的瓊瑤作品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蝴蝶夢》和《呼哮山莊》。」

□1939年


白羽發表《偷拳》。

王度廬《寶劍金釵(記)》完,續以《劍氣珠光(錄)》。

吉川英治(1892-1962)《宮本武藏》在日本《朝日新聞》連載完畢(1935-1939)。

史坦貝克推出《憤怒的葡萄》,刻畫資本社會(加州)的貧富、城鄉差距。

電影《亂世佳人》在美國問世,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主演。古龍〈寫在《蕭十一郎》之前〉:「由小說而改編成的電影很多,由《飄》而有《亂世佳人》,是個最成功的例子」。〈風雲第一刀後記〉:「『戰爭與和平』、『亂世佳人』,寫的是時代的變動,戰爭的殘酷,和人類在戰爭動亂中,所表現出的博愛和信心。」《飄》(1936)係瑪格麗特米契爾(1900-1949)的暢銷小說。

法國作家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發表最後的俠盜亞森羅蘋故事。該系列和英國作家柯南道爾(1859-1930)的《福爾摩斯》並列兩大偵探小說,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提起後者。

□1940年

白羽發表《武林爭雄記》。

王度廬《劍氣珠光(錄)》完,續以《舞鶴鳴鸞記》,即《鶴驚崑崙》。

「新感覺派聖手」穆時英(1912-1940)從事情報工作,為自家人誤殺。他以電影蒙太奇等手法,將都市當作審美對象並進行文化思索。

史坦貝克《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改編為電影。

英國導演希區考克(1899-1980)改編莫里哀《蝴蝶夢》,在美國一炮而紅。

□1941年

據戶籍資料,本年6月7日出生,疑登記不實。1978年〈不唱悲歌〉:「那時我才十八、九歲,寫的第一本小說叫『蒼穹神劍』」,可推得本年出生,與1979年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說法一致。然1985年林清玄〈敬酒罰酒都不吃〉轉述:「我十七歲開始做職業作家,到現在卅年了」。合計四十七年,指向1937或1938年出生,並以高二《從北國到南國》拿稿費為『職業作家』的開始。於時病後,人生已近黃昏,可信度較高。後來龔鵬程的〈武俠小說的現代化轉型〉亦採用1938年。

同年,鄭證因(鄭汝霈,1900-1960)連載《鷹爪王》。他是古龍最早崇拜的名家。古龍〈關於武俠〉:「文字簡潔,寫俠林中事令人如身歷其境,寫技擊更是專家……他是位多產作家,寫的書通常都很短,所以顯得很乾淨俐落,其中最長的一部是《鷹爪王》,最有名的一部也是《鷹爪王》。他的寫作路線,仿效的人雖不多,但是他書中的技擊招式和幫會規模,卻至今還被人在採用」。

王度廬《舞鶴鳴鸞記》完,續以《臥虎藏龍(傳)》。〈關於武俠〉:「玉嬌龍的小弩箭,也跟她的人一樣,驕縱、潑辣,絕不給人留餘地。他已將玉嬌龍的性格和她的暗器溶為一體,這種描寫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在古龍筆下,武器常做為人性象徵。「俞秀蓮不能嫁李慕白,是被動的,玉嬌龍不能嫁羅小虎,卻是她自己主動的。所以我不喜歡玉嬌龍。所以我寫沈璧君,她雖然溫柔、順從,但到了最後關頭,她還是寧願犧牲一切,去跟著蕭十一郎。我總認為女人也有爭取自己幸福的權利。……《鐵膽大俠魂》中的孫小紅,《絕代雙驕》中的蘇櫻,《大人物》中的田思思……就都是在這種觀念下寫成的。」

秦瘦甌(秦浩,1908-1993)發表《秋海棠》,與張恨水(1895-1967)《啼笑姻緣》(1932)並列為兩大悲劇,雙雙引發戲劇熱潮。他的名字被借為《情人箭》的秦瘦翁。

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香港。

□1942年

王度廬《臥虎藏龍(傳)》完,續以《鐵騎銀瓶(傳)》。

毛澤東在延安提出無產階級文藝路線,成為整肅「舊派」的理論基礎。

□1943年


法國「存在主義」大師尚保羅沙特(1905-1980)發表名著《存在與虛無》。

早慧作家張愛玲(張瑛,1920-1995)發表〈傾城之戀〉,開始一連串的言情經典。

□1944年

據1979年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從六七歲時在漢口看『娃娃書』起,就與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該文稱古龍三十八歲,故以1941年為出生年,看娃娃書在1947年前後。但不排除受訪時與實際出生年(1938)相混,看娃娃書的時間亦可能在本年前後。

王度廬《鐵騎銀瓶(傳)》完,構成「鶴-鐵五部曲」。

顧明道(顧景程,1897-1944)過世。《荒江女俠》(1930)曾引發電影熱潮。

□1945年

郁達夫(1896-1945)在新加坡被日軍殺害。他長於書寫病態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派遣軍隊和文官接收臺灣。

國共內戰一觸即發。

□1947年

錢鍾書(1910-2001)發表《圍城》。古龍〈不是圍城〉:「有位聰明人曾經說:結婚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拚命想攻進去,城裏的人拚命想衝出來……我曾經在城裏住過,現在又到了城外。」
2月,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軍隊清鄉。

10月,臺灣《自立晚報》和《公論報》創刊。

□1948年

朱貞木發表《邊塞風雲》,後改名《蠻窟風雲》,續集《羅剎夫人》。古龍〈關於武俠〉:「我不喜歡《羅刹夫人》,就因為朱貞木將羅刹夫人寫得太厲害了,沐天瀾在她面前,簡直就像是個只會吮手指的孩子……女人可以令男人降服的,應該是她的智慧、體貼和溫柔,絕不該是她的刀劍。」

張徹(張易揚,1923-2002)跨海拍攝《阿里山風雲》,為臺灣戰後第一部電影。

□1949年

朱貞木推出《七殺碑》,以明末流寇為背景,和時局有關。古龍〈說說武俠小說〉:「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至王度廬的《鐵騎銀瓶》和朱貞木的《七殺碑》為一變」。〈關於武俠〉:「《七殺碑》、《羅刹夫人》、《豔魔島》、《龍岡恩仇記》……都曾經令我廢寢忘食,一看就是一個通宵。」

4月,南京易幟。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數百萬軍民流亡臺灣。

還珠樓主(李壽民,1902-1961)蔓衍二十年之《蜀山劍俠傳》未完成。〈關於武俠〉:「因為他寫的局面實在太大,所以很難收拾殘局……」「結構雖然也很散漫,趣味卻是一致的,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絕對能前後呼應,每一個人的來歷和武功,都交待得非常清楚,而且層次分明……書中寫景,也是一絕,寫古代的居室之美,服用器皿之精,飲食之講究,更沒有任何一本武俠小說能比得上。我一向認為武俠小說的趣味,本該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趣味,只有在武俠小說中,才能同時並存。」非僅與王度盧、鄭證因、朱貞木、白羽並列五大門派的掌門人,更讚為「承先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平江不肖生和還珠樓主都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們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之,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寫在《天涯‧明月‧刀》之前〉:「寫《蜀山劍俠傳》的還珠樓主,是第一個時代的領袖。寫《七殺碑》的朱貞木,寫《鐵騎銀瓶》的王度廬可以算是第二個時代的代表。」

□1950年


據覃賢茂《古龍傳》、袁泉〈古龍的最後歲月〉和蘇姿妃〈仗劍江湖載酒行〉,本年由香港到臺灣。羅立群以為1936年出生,十四歲到臺灣,也指向1950年。


〈古龍的最後歲月〉:「先落腳高雄,後到臺南,住在成功新村。」待考。又說:「離開父母,被送到臺北上學,由一位遠房親戚照顧」,應非實情。又說:「在建國中學讀完初中,並在臺灣師範大學附中上高中。」與事實不符。學者金聖華〈熊家的兒子〉說,小時候住在北師附小(今臺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附近,「側院搬來新鄰居,姓熊。……熊爸爸與熊媽媽時常吵嘴,有時候還拿兒子出氣。院子裏的鄰居心目中認為功課差的就是壞孩子。沒有誰喜歡跟熊家的兒子玩。」又說那一年沒考上中學而讀夜校。對照《翡翠周刊》116期〈古龍檔案〉,可能先讀文山中學(夜校?),後來轉入或考上師院附中。然該週刊指文山「畢業」後考上附中再轉成功高中,似不符實情,蓋古龍〈不唱悲歌〉自言就讀附中初中部三十六班,並提出李行擔任訓育組長為證。


同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援助臺灣。

6月,在蘇聯支持下,韓戰(朝鮮戰爭)爆發。

余紀忠創辦《徵信新聞》,即後來的《中國時報》。《大華晚報》亦於本年創辦。

武俠出版界的領袖「真善美」成立。

與平江不肖生合稱「南向北趙」的趙煥亭(趙紱章,1978-1950)在中國大陸過世。

被稱為「小張恨水」的劉雲若(劉兆熊,1903-1950)在中國大陸過世。

□1951年

秋,就讀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今師大附中)初中部三十六班。由於水災後學籍檔案受損,查證困難,不排除1952甚至1953年從文山轉入。當時附中收容許多大陸來臺子弟。友人馮娜妮(牛嫂)為高中部二十五班學姊,1953年畢業。

同年,三軍球場成立(1951-1960),大致與古龍的學生時代相終始。

牛哥(李費蒙,1925-1997)以漫畫〈牛伯伯打游擊〉一炮而紅。

郎紅浣(郎鐵青,1897-?)在《大華晚報》發表《古瑟哀弦》。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近三百萬軍民湧入臺灣,數十萬人湧進彈丸小島的香港。這批萬里投荒的遊子,在客鄉草建家園,生活雖日趨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極貧乏,於是,一些藏在箱底、渡海而來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等,就被人當做奇貨般的搜求出來,加以翻印出售。一時臺、港兩地的書攤以及剛興起的小說出租店都擺滿這些翻印版本的武俠小說。這批寄旅天涯的遊子,就全靠這些俠義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來排遣那滿懷鄉思、無盡離愁。」當時尚無電視,「民營報紙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首須充實內容,而競爭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9月,《民族報》王惕吾主導成立三報聯合版,即後來的《聯合報》。

柴田鍊三郎(1917-1978)得到日本「直木賞」。

□1952年

據《民生報》報導,初中二年級向《自由青年》投稿一篇翻譯文章。

據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民國四十一年,我看到他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一首十四行新詩就覺得此人有非常敏銳的文字細胞」。筆名待考。

同年,名將白崇禧之子白先勇(1937-)投稿《野風雜誌》,時為建國中學學生。年紀與古龍相近,同樣在中學開始投稿,同樣受西方文學影響,同樣成為小說大師,一雅一俗,出身一尊一卑。古龍屢次在小說中轉化其名,如《獵鷹》白先貴。

美國作家海明威(1899-1961)發表《老人與海》。古龍〈談「新」與「變」〉:「寫的是勇氣和價值,以及生命的可貴。」〈風雲第一刀後記〉:「『海狼』、『白鯨』、『老人與海』,寫的是人類不可克服的恐懼,和他們在恐懼中所表現的偉大勇氣。」這些作品都和海洋或邊荒有關。薛興國〈古龍心事誰能知〉:「古龍最喜歡的西方作家,是美國的海明威。他認爲海明威的文字簡短有力,直指表達的核心。」即冰山一角的「電報體」。男子漢氣慨亦影響古龍。《海狼》(1904)作者傑克倫敦(1876-1916)也是影響較大的作家,代表作《野性的呼喚》(1903)。其人生和作品渾然一體,古龍年少經歷與之相似。《白鯨記》(1851)作者是赫曼梅爾維爾(1819-1891)。

史坦貝克在美國發表《伊甸園東》,注重節奏,將寓言和詩意融入故事。

松本清張(1909─1992)得到芥川獎,成為日本文壇新星。張文中〈薛興國訪談錄〉:「古龍很喜歡日本的推理小說,一個是那種懸疑的技術,另一個是人性的描繪。他說過他很喜歡松本清張,你看松本清張把一個社會融入一個推理故事裏,一件謀殺案帶出來的是一個社會的種種問題,古龍就很想走這條路。」

□1953年

〈不唱悲歌〉自稱第一次演話劇,由訓育組長李行(李子達,1930-)指導。李行8月進入附中,隔年轉任記者,後來成為知名導演。故本次演出在8月至隔年6月間。

同年,前英國首相邱吉爾(1874-1965)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古龍〈關於武俠〉:「邱吉爾是個偉人,也是個很樂觀的人,他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不幸的遭遇,常能使人逃避更大的不幸。』」

英國作家伊恩弗萊明(1908-1964)發表” Casino Royale”,為詹姆斯龐德故事之濫觴。

紀弦(1913-)《現代詩》創刊。

鄭愁予(鄭文韜,1933-)開始發表詩歌。古龍〈風鈴、馬蹄、刀〉曾引用〈錯誤〉。

說書人孫玉鑫(孫樹榕,1918-1988)嘗試性出道,1960年始再提筆。

7月,韓戰(朝鮮戰爭)結束。日本為美軍後勤基地,經濟復甦。

□1954年秋-1957年夏

就讀臺灣省立成功高中高中部(後改市立)。根據校方的學籍資料,登記1941年出生。然按學制並向教育部求證結果,十三歲初中畢業不合常理,疑戶口申報不實。林保淳〈文建會臺灣大百科古龍條目〉(2006年7月):「古龍(1941~1985)……13歲時隨父母移居臺灣。」按此推算則1954年才到臺灣,與事實不符。若十三歲來臺為事實,以1950年逆推,出生於1937或1938年。

詩人紀弦在本校任教,可能接觸過。古龍〈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還有勇氣寫一點新詩散文短篇」。又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以寫詩起家,在校期間「辦刊物」,如《中學生文藝》、《青年雜誌》、《成功青年》,且在覃子豪《藍星詩刊》上發表新詩。

〈不唱悲歌〉自言到北投復興崗受暑期文化戰鬥訓練,由丁衣指導話劇,並對異性產生好感:「我陪她走上復興崗的小路上,我聽她唱,輕輕地唱。她唱的不是一支歌,她唱的是一個使人永遠也忘不了的夢。」「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方,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個星期,現在戲已散了,我們一排躺在舞臺上,面對著臺下一排排空座位。」

另一次演出在校內,由白景瑞(1931-1997)指導。白景瑞與李行是臺灣師大話劇社的同學,1969年合組電影公司。

□1954年

溫瑞安在馬來西亞霹靂州出生。

香港《大公報》編輯陳文統(1924-)以《龍虎鬥京華》出道,重振武俠聲威,一洗廣派老調。媒體封為「新派之祖」,即梁羽生。

真善美開始出版武俠小說。

美國作家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三船敏郎(1920-1997)主演的電影《宮本武藏》問世。

覃子豪(1912-1963)、周夢蝶(1921-)、余光中(1928-)等人成立藍星詩社。

洛夫(莫洛夫,1928-)、張默(張德中,1931-)、瘂弦(王慶麟,1932-)等人成立創世紀詩社。

□1955年

本年下旬,父母婚姻破裂。《聯合報》1985年4月10日報導:「古龍說,三十多年前,他父親拋棄了他的母親,以及他和三個妹妹,全家陷於困窘。母親含莘茹苦,撫養他們兄妹。他上高中時,為了幫助家計,賺取學費,開始投稿,沒想到從此走上武俠小說創作之路。」又引熊飛同居人張秀碧說法:「廿多年前,剛認識他的時候,正好他作生意失敗,那時,他很沮喪、潦倒,又碰到家庭發生不愉快,所以很快地他們就在一起,到現在沒有夫妻名分。」偏向初中時父親即已離家,後來才認識張秀碧。但同年《翡翠周刊》116期〈古龍檔案〉說,熊飛愛上有夫之婦張秀碧,為此離家,當時古龍「正在唸高中二年級。」9月22日《聯合報》也報導:「十八歲開始援助中斷。入冬夜行街頭,無家可歸,幸好有一位朋友相助,在浦城街找到小小的避風遮雨的住處」。偏向高中時父母才離異。對照鄒郎、薛興國等友人文章,採信後者。〈古龍檔案〉又說:「當父母仳離時,古龍和三個妹妹,是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但困窘的家境,以及缺乏溫暖的家況,讓古龍心中充滿了自卑與憤恨。因此母親帶著他們自立門戶沒多久,古龍便逃離了他破碎的家。」不排除與母親或妹妹的職業有關。後經友人介紹,到出版社擔任抄寫工作。「任何時間,從父親的家門口經過;任何場合,與父親不期而遇,他都是昂首闊步而過,絕不上前入內寒喧,甚至連招呼都不會打一個。」

上述資料間接證明出生於1938年,本年6月年滿十七歲,虛歲十八。

古龍〈另一個世界〉:「我敢寫友情,因為少小離家,無親無故,已經能多少瞭解到一點友情的可貴。我敢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為我已深深瞭解到一個江湖人的辛酸和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推測此時托庇於幫派。〈不是音樂〉:「我身上的刀傷無數,刀刀都砍在不同的地方」。林清玄〈與古龍縱酒狂歌〉:「古龍年輕時在黑社會混過,身上有大大小小很多刀疤,因而他非常重義氣。」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說得更明確:「離家出走後,曾為老『四海』小兄弟」。馮湘湘〈古龍與柴田鍊三郎〉:「和臺北市大龍峒、西門町一帶童黨及橫行大臺北的五路把兄弟,在路攤邊喝老酒,邊談刀經,引來四海幫陳幫主不以為然,要找他晦氣,派出兩個媚態撩人的小妞色誘古龍。古龍果然上當,被四海幫牛頭馬面左右護法押送幫主發放。幸好古龍嘴頭了得,二人一見如故,陳幫主非但放人,且和氣收場,數十幫眾浩浩蕩蕩奔赴龍山寺夜攤喝老酒慶祝一番。」

〈薛興國訪談錄〉:「他妺妹做什麽我不太清楚,可能做過舞女等等,母親的事他從來不對我們說,總之在喝酒時他從來不提自己悲傷的事,只談他如何豪放如何開心。古龍就是這樣的人,他總是把歡樂帶給別人,把悲傷埋在心底。……在他的武俠小說裏,其實投射了他許多個人的經驗。」

11月,在《晨光雜誌》第三卷第九期發表短篇文藝小說〈從北國到南國〉,筆名古龍。後人以為此一筆名始於1960年《蒼穹神劍》,誤。〈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我第一次『正式』拿稿費的小說是一篇『文藝中篇』,名字叫做『從北國到南國』,是在吳愷玄先生主編的『晨光』上分兩期刊載的,那時候大概是民國四十五年左右,」中篇、1956年、分兩次刊載,皆誤。小說隱約透露家庭離異:「告訴我告訴我呀,到哪裡才能找到我的父母,難道我是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嗎?!」「為什麼人家所有的,所能享受的我都不能得到,上天生下了我為什麼又要把我遺棄呢,我也是有求知,求學的慾望的呀?」使用「梅瑟」一詞,顯然接觸過天主教,蓋新教另譯為「摩西」。其接觸點可能有二:一,據〈古龍檔案〉,在香港就讀德聲教會小學。二,成功高中附近有華山天主堂,歷史悠久。

筆名「古龍」之緣由,據《古龍之謎》,與一個女孩子有關。〈古龍檔案〉也說:「他曾經認識過一個叫做『古亞鳳』的女孩子」。

據林清玄〈敬酒罰酒都不吃〉,古龍以本年為「職業作家」的開始。

同年,香港《新晚報》編輯查良鏞(1924-)以《書劍恩仇錄》出道,即金庸。古龍〈轉變與成型〉:「金庸小說的結構精密,文字簡練,從《紅樓夢》的文字和西洋文學中溶化脫變成另一種的形式,新的風格。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是絕對睡不著覺的。」〈關於武俠〉:「有個人出來復興了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他對這一代武俠小說的影響力,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他的小說結構嚴密,局面雖大,但卻能首尾呼應,其中的人物更躍躍如生,呼之欲出。……最重要的是他創造了這一代武俠小說的風格,幾乎很少有人能突破。」「金庸先生所創造的武俠小說風格雖然至今還是足以吸引千千萬萬的讀者,但武俠小說還是已到了要求新、求變的時候。」又評該書:「在他初期作品中,還是有別人的影子。描寫『奔雷手』文泰來逃到大俠周仲英的家……幾乎就是法國文豪梅里美最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說的化身,只不過將金錶改成了望遠鏡而已。但這絕不影響金庸先生的創造力……」該短篇指梅里美(1803-1870)的〈瑪特渥法爾奇勒〉,收於《尼爾的美神》。

梁羽生在香港推出《七劍下天山》,奠定基本路線和風格。

柴田鍊三郎《眠狂四郎》在日本開始十餘年的連載,影響古龍的浪子路線。

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續宮本武藏──乘寺的決鬥》問世。

美國史坦貝克《伊甸園東》改編成電影。

何基明拍攝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戰後第一部閩南語電影,引發熱潮。

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臺灣發展勞力密集產業。

□1956年

詩人紀弦成立現代派/現代詩社,提出「橫的移植,縱的繼承」,向西方靠攏。

黃春明(1935-)發表處女作〈清道伕的孩子〉,後來為鄉土文學代表作家。

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宮本武藏完結編──決鬥巖流島》問世。

□1957年

秋,就讀淡江英語專科學校(今淡江大學)英語科。大量接觸西方文學。

據吳佳真〈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同學稱其為「大頭」,並且「由於大一同學們感情很好,使得古龍將許多大學同學的名字放進小說,並且會依他們的形貌、性格來塑造書中人物」。作家陳映真(陳永善,1937-)、學者王小虹等人均為同窗。馮娜妮也是校友。關於王小虹,其名與偵探小說家孫了紅結合,轉化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孫小紅,古龍還特意讓孫小紅聲明「不是上官金虹的虹」。關於大頭,另見燕青〈初見古龍〉:「他長得五短身材,卻是頭大如斗。」丁情〈古龍開山收徒〉:「那人頭極大,五短身材」。

曹正文〈在古龍讀書的地方〉:「古龍只讀了一年,那一年也不是好學生,常曠課,上課則讀閒書,理由是老師教的他全懂。」

古龍〈不唱悲歌〉:「找來了七、八瓶酒,中國酒、外國酒、紅露酒、烏梅酒、老米酒,雜七雜八的一大堆酒,買了一點鴨頭、雞腳、花生米、豆腐乾,先在一個住在淡水的同學用一百二十塊錢一個月租來的一間小破屋子裏喝,喝到差不多了,陣地就轉移到淡水海邊的防波堤上去。……大家提著酒瓶,躺在涼冰冰的水泥堤上,躺在亮晶晶的星光下,聽海風吹動波浪,聽海濤輕拍堤岸,你把酒瓶傳給他,他喝一口,他把酒瓶遞給我,我喝一口,又喝了一輪之後,大家就開始比賽放屁,誰放不出就要罰一大口。」淡水鎮在河海交界,離台北車站約十五公里,當時有鐵道。

同年,姜貴(1908-1980)發表《旋風》,為戰鬥文學之典範。

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辦《文學雜誌》,引薦現代主義。

伴霞樓主(童昌哲,1927-?)、臥龍生(牛鶴亭,1930-1997)先後出道。

梁羽生在香港推出《白髮魔女傳》。

《射鵰英雄傳》開始在香港連載。古龍〈談「新」與「變」〉稱武俠「至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又一變」。臺灣開始查禁金庸小說,據聞由「射鵰」聯想到毛澤東「彎弓射大鵰」。

據葉洪生〈中國武俠小說史論〉,香港《武俠小說周報》本年已存在:「一九五七年張氏在《武俠小說周報》發表《沉劍飛龍記》」,張氏指張夢還。

日本作家小山勝清(1896-1965)《是後的宮本武藏》連載完畢(1952-1957)。

平江不肖生(向愷然,1890-1957)在中國大陸過世。〈說說武俠小說〉:「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約莫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開始」,〈關於武俠〉:「平江不肖生和還珠樓主都是才氣縱橫、博聞強記的天才作家,他們的作品都是海闊天空,任意所之,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所有的武俠小說,幾乎全都犯了這種通病,人物和故事的發展,常常都會脫離主線很遠,最顯著的兩個例子,就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和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後面的一段,看了實在有點叫人洩氣,但前面的一段,卻是非常精彩的,甚至可以說百看不厭,所以《江湖奇俠傳》不但在當時可以轟動,而且在武俠小說中,也可算是本不朽的名著。」其中,「紅燒紅蓮寺」故事帶動了電影熱潮。

□1958年

覃賢茂《古龍傳》稱淡江時期認識舞女莉莉,但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馮娜妮〈浪子大俠〉說法偏向1960年。

6月,淡江改制為文理學院。因經濟等因素中斷學業。《聯合報》:「在臺北美軍顧問團任職,仍不能過較寬裕的生活。」可能擔任翻譯。傳聞為軍官,誤。其後逃避兵役,證明未入伍。

李費蒙、馮娜妮結婚。〈浪子大俠〉:「我們認識了當時還一文不名的古龍,古龍是我中學的校友,他尊稱我為學姐,也叫我『古龍的媽』。他生性聰明、樂觀,說話幽默風趣,並且他有較強的求知欲,不斷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看的書範圍之廣,使人驚訝。尤其是他爽朗的性格及好酒量,與我們夫婦特別投緣,與他聊天不會感到無趣。因而他來我們家的次數也最勤,漸漸地我們夫婦把他列為共飲時的第一人選,以後我對他也有了一分特別的關照。」古龍〈牛哥的三奇〉:「公不離婆,秤不離砣……鄭證因的《邊城俠侶》、金庸的《神雕俠侶》,都是我看過很多遍的武俠小說,我佩服這兩位作家,更羡慕這兩對俠侶。牛哥牛嫂這一對無疑也是一對俠侶」。在《孤星傳》、《借屍還魂》、《桃花傳奇》等作品中可見「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的夫婦。

同年,臺海戰役(八二三炮戰)爆發。

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中改為國中(國民中學)。

臥龍生推出成名作《飛燕驚龍》,港版名《仙鶴神針》,引發武俠熱潮。

司馬翎(吳思明,1933-1989)出道,時為政治大學政治系學生。

諸葛青雲(張建新,1929-1996)出道。於古龍有提攜之情。

陳海虹(陳建珍,1917-1994)首部連環漫畫《小俠龍捲風》在《模範少年》發表,臺、港、東南亞為之轟動。取材墨餘生(吳鐘綺)之《瓊海騰蛟》,質感遠勝原著。

葉宏甲(1923-1990)在《漫畫大王》上連載《諸葛四郎》,為另一膾炙人口的武俠漫畫。

李行的導演處女作《王哥柳哥遊臺灣》模仿「勞萊與哈台」,膾炙人口,為閩南語片之經典。

王藍(1922-2003)發表《藍與黑》,為四大抗戰小說之首。古龍〈關於武俠〉:「《藍與黑》這名字,也絕不是抄襲《紅與黑》的,因為它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念。」《紅與黑》(1830)為法國作家斯湯達爾(1783-1842)大時代的愛情故事,〈談「新」與「變」〉:「寫的是一個少年如何引誘別人妻子的心理過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

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武俠處女作《蒼穹神劍》於本年動工。證以1978年古龍〈不唱悲歌〉:「他在《自立晚報》做記者,住在李敬洪先生家裏,時常因為遲歸而歸不得,那時我住在他後面一棟危樓的一間斗室裏,我第一本武俠小說剛寫了兩三萬字時,他忽然深夜來訪,於是就順理成章地做了我第一位讀者。前兩年他忽然又看起我的書來,前後距離達十八年之久」。「他」指白景瑞,1959-1964年赴歐學習電影,故《蒼穹神劍》至遲必於1959年動工。本資料亦證明尚未搬到瑞芳,應在浦城街。

據《翡翠周刊》116期〈古龍檔案〉,在《蒼穹神劍》之前已替武俠名家代筆。也許就是臥龍生、諸葛青雲等人。

同年,梁羽生在香港推出代表作之一《萍踪俠影錄》。

金庸在香港創辦《明報》,創刊號首發《神鵰俠侶》。古龍〈關於武俠〉:「楊過無疑是所有武俠小說中,最可愛的幾個人之一。楊過、小龍女、郭襄間的感情,也無疑可以算是武俠小說中最動人的愛情故事之一。」「楊過愛小龍女是不顧一切、沒有條件的,既不管小龍女的出身和年紀,也不管她是否被人玷污,他愛她,就是愛她,從不退縮,從不逃避。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同年發表《雪山飛狐》,結尾開放,饒富想像空間。

香港第二份武俠期刊《武俠世界》登場。

王澤遠(1959-2002)以「令狐玄」之筆名出道,即高庸。《獵鷹》的令狐遠(令狐不行)即借自其本名和筆名。
12月,臺灣展開「暴雨專案」,查禁舊派及香港武俠小說。

□1960年

戶籍登記1941年出生,隔年即將「年滿二十」、徵召入伍。據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本年與鄭月霞(莉莉)隱居於臺北縣瑞芳鎮,「我也曾到過他瑞芳的小樓」。長子鄭小龍向《聯合晚報》表示,父親住在母親家。馮娜妮〈浪子大俠〉說,為逃避兵役。曹正文〈在古龍讀書的地方〉引陳曉林說法:「因年輕時逃避服兵役,他一直沒有身份證。」

據鄒郎1985年〈來似清風去似煙〉,經他和牛哥夫婦等友人決議,送莉莉動手術解決性功能障礙,順利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初胎長子,算來如今已是二十好幾的小伙子了」,此說與〈浪子大俠〉相符,故鄭小龍生於1965年以前。當事人卻說是1967年,詳見本文1967年、1973年資料。

瑞芳在臺北車站東方二十五公里,瀕山臨海,因煤、金衰竭而沒落。邊城意象化用於各作品中,《歡樂英雄》的場景可能脫胎於九份、金瓜石等聚落。

〈七嘴八舌話古龍〉:「從臺北回去總是帶了一大包書,像《拾穗》、《自由談》這類文學雜誌,學習、吸收了相當豐富的西洋文學創作技法」。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他小樓裡,堆了很多像『拾穗』、『今日世界』、『自由談』之類的書刊,還有他奉為經典的『宮本武藏』。」林保淳、詹巧燕〈于東樓的武俠之路〉:「創作前期,多閱讀國外的翻譯小說與偵探小說」。

據〈《名劍風流》創作前後〉,常到公園路臥龍生住處,並與三劍客打牌。〈神州劍氣生海上〉:「一九六○年前後,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劍客』訂交,過從甚密。」並且替他們代筆。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他經常居無定址,幾乎常以諸葛青雲、臥龍生、費蒙、我的家為家。」把哥哥們的洋酒當開水喝,自己也有樂同享、有色同嚐。「只是大家心裡有數,古龍簽帳最好不能替他背書……富豪諸葛青雲和名氣最大的牛哥『費蒙』為他賠帳的事兒做得最多。」


一年內發表九部作品,多為復仇故事,套用「羅密歐與茱麗葉」模式。古龍〈不唱悲歌〉:「引起我寫武俠小說最原始的動機並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為了賺錢吃飯。」張文中〈薛興國訪談〉:「在開始時他是跟著諸葛青雲、臥龍生那麽寫」。〈神州劍氣生海上〉:「臥龍的梟雄、諸葛的霸氣、司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壓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並駕齊驅、一較身手,就必須求變、求新的道理。」「出版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卻先後成立了幾十家,而小說出租店更蓬勃發展到三千餘家。……臺灣的報紙,家家競載武俠小說。……這不僅是武林的戰國時代,也正是武俠小說所僅見的一段黃金歲月。」


處女作《蒼穹神劍》,〈浪子大俠〉說向春秋出版社投稿,遭拒,修改後由第一出版。


《劍毒梅香》,據《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只寫4集就溜之大吉(宋德令折算為十八章)。〈來似清風去似煙〉:「拆爛物不交稿被報社腰斬,預支出版社稿費不續書,在他看來,只是換了一個來頭女一樣,毫無反顧」。清華出版社被迫徵求代筆,「上官鼎」三兄弟因而崛起,主筆劉兆玄(1943-)年方十六歲。〈七嘴八舌話古龍〉:「寫得愈來愈差,受到讀者嚴重的關切,古龍本人看不下去,主動將餘書接寫完畢」,此說待考,然視為後來而非早期作品,誤。其後上官鼎又作續集《長干行》,高庸宣稱第三集後由其代筆。


《殘金缺玉》在香港《南洋日報》連載,為首部刊載於報紙的作品,也是第一個「大官之子」和「正邪難分」的故事。

《劍氣書香》,據《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只寫3集,真善美出版社請墨餘生續4-8集。

《月異星邪》模仿還珠樓主、朱貞木等人,第一出版。

《遊俠錄》由海光出版,結尾受金庸《雪山飛狐》影響。後記:「裏面有些情節承合的地方,是仿效電影『蒙太奇』的運用,但是這嘗試成功嗎?『遊俠錄』結束了,真的結束了嗎?」

10-12月,《失魂引》由明祥分集出版,為其第一部「案件推理」作品。

10月,《湘妃劍》和《孤星傳》由真善美分集出版,篇幅較大,1963年始殺青。二書強調寬恕與報應。前者同時在香港《上海日報》連載,開場與《劍毒梅香》相近,且受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基督山恩仇記》(1844)影響。後者西方文藝色彩更重,反映自身的年少不幸和奮發求學,可對照〈從北國到南國〉。古龍〈關於武俠〉:「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在他們去捉蝴蝶的時候,他們的家忽然被毀滅,等他們帶著美麗的蝴蝶回去時,他們的父母親人都已慘死,他們的家已變成一片廢墟。他們的年紀還小,但世界上卻已沒有他們可以依靠的人。他們只有靠自己。從此那男孩子就用盡一切力量,來照顧那女孩子,他吃盡了各種苦,受盡了饑寒的折磨,有了吃的和穿的,他總是先讓給他的小情人。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發育當然不能健全。」

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買了一輛車,開著去撞個稀巴爛,臉摔壞了,書也不寫了,等錢用完了再寫。」

同年,越戰(越南戰爭)爆發,臺灣成為美軍後勤基地,經濟成長。

三軍球場拆除,1963年改建為介壽公園。古龍學生時代常來看球。〈臺北的小吃〉:「那時候我們有幾個朋友,每當三軍球場有好戲登場時,就拉著當時的籃球王子陳祖烈帶我們去看『贈球』,看完球就去吃唐矮子。」唐矮子是古龍早年最愛吃的牛肉麵,《絕不低頭》借用其名,徒弟王胖子也出沒在《陸小鳳》和《白玉老虎》。

白先勇(1937-)、陳若曦(陳秀美,1938-)、王文興(1939-)、歐陽子(洪智慧,1939-)等臺大外文系學生創辦《現代文學》,向西方的現代主義靠攏。白先勇發表〈玉卿嫂〉。

陸魚(黃哲彥,1939-)發表《少年行》,時為臺大物理系學生。《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認為新派自陸魚和古龍開始。
武陵樵子(熊仁杞,1910-?)、東方玉(陳瑜,1923-?)、曹若冰(曹力群,1926-?)、獨抱樓主(楊昌年,1930-)、慕容美(王復古,1932-1992)、蕭逸(蕭敬人,1936-)等人出道。

臥龍生發表悲劇《玉釵盟》,確立臺灣武壇泰斗之地位。

松本清張發表《砂之器》,為推理小說之經典。

英國作家維多利亞荷特(1906-1993)發表《米蘭夫人》。古龍〈關於武俠〉:「雖然是在德芬‧杜‧莫里哀的陰影下寫成的,但誰也不能否認它還是一部偉大的傑作。」

鄭證因(1900-1960)在中國大陸過世。

□1961年

《孤星傳》和《湘妃劍》持續由真善美出版。

《殘金缺玉》在香港《南洋日報》連載完畢,交由第一出版。

2月,《湘妃劍》停止在香港《上海日報》連載。

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這時,他的作品雖未見於國內報刊,但香港『新報系』的報紙和『武俠世界』期刊,已刊出了他的小說。」又說夏秋之交開始寫《名劍風流》,未發表,而《劍毒梅香》與臥龍生《絳雪玄霜》在新加坡《星洲日報》同時連載。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那時候,我們都經常有幾個長篇小說在報連載,海外那些中文僑報的老輩報老板們還有交情,一稿在台灣連載,至少可以獲得香港、新加坡、馬來亞或菲律賓四地之中的二地中文僑報轉載,單行本可在台灣、香港兩址分別出版……古龍人緣最差,幾幾乎沒有一篇連載不被報社腰斬」。

10月,《彩環曲》開始在《自立晚報》上連載,「白衣人」形象萌芽。

〈七嘴八舌話古龍〉說本年前後出入聲色場所,〈紅燈綠酒〉也自承將稿費浪擲在酒、色上:「那時候武俠小說還是薄薄的一本。筆快的人,三四天就可以寫一本,每本的稿費從五百元到三千元不等,我爬到三千元的時候,還是一九六O年的夏天」,「一九六一年左右,……臺北的舞廳還只有一家『華僑俱樂部』……每天晚上『華僑』門口的私家三輪車都排成長龍,等著恩客帶小姐出來兜風之後再去吃宵夜。」華僑在成功高中附近,據《翡翠周刊》116期〈古龍檔案〉,莉莉即出身此間。

同年,「中華商場」成立,由忠孝西路綿延至愛國西路,為當時臺北最大的商場。

美國作家海明威自殺(1899-1961)。薛興國〈古龍心事誰能知〉:「海明威舉槍自盡,古龍飲酒斷腸。」古龍〈風鈴、馬蹄、刀〉:「作為一個作家,總是會覺得自己像一條繭中的蛹,總是想要求一種突破,可是這種突破是需要煎熬的,有時候經過了很長久很長久的煎熬之後,還是不能化為蝴蝶,化作繭,更不要希望能練成絲了。所以有很多作家困死在繭中,所以他們常常酗酒、吸毒、逃避、自暴自棄,甚至會把一根『雷明頓』的散彈獵槍含在喉嚨裏,用一根本來握筆的手指扳開槍擎扣下扳機,把他自己和他的絕望同時毀滅。」

諸葛青雲發表《奪魂旗》,此後一再重複套路。

上官鼎(劉兆玄三兄弟)推出成名作《沉沙谷》,少年悲壯。

柳殘陽(高見幾,1941-)、司馬紫煙(張祖傳,1941-1991)、古如風(蕭安人)出道。

金庸在香港開始連載《倚天屠龍記》。古龍〈關於武俠〉:「看到《倚天屠龍記》中,寫張無忌的父母和金毛獅王在極邊冰島上的故事,我也看到了另一位偉大作家傑克‧倫敦的影子。」

《明報》創辦《武俠與歷史》雜誌,為香港第三份武俠專業期刊。

梁羽生在香港開始連載《女帝奇英傳》和顛峰之作《雲海玉弓緣》。

還珠樓主(1902-1961)在中國大陸過世。

□1962年

《孤星傳》和《湘妃劍》持續由真善美出版。

9月,《彩環曲》在《自立晚報》連載完畢,交由明祥出版。

10月,《護花鈴》由春秋出版,表現不佳,為「搖錢樹」心態下的產物。

《劍客行》由明祥出版。唯一「一夫五妻」的作品,俗不可耐。

以上早期創作,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轉述,「故事散漫,結構冗雜,且多未寫完,惹得讀者火起,拒看之後,古龍只得擱筆。」

同年,英國演員史恩康納萊的電影《第七號情報員》問世。林無愁〈訪古龍談他的《楚留香新傳》〉:「那時00七的史恩康那來,正像一陣狂風吹擊臺灣,而受影響最大的是古龍。00七殘酷但幽雅的行為。冷靜,但瞬息的爆發力。神經,但時時自嘲的幽默。微笑,但能面對最大的挫折。這幾種品質,使古龍創造了楚留香。」

司馬翎發表《聖劍飛霜》,比古龍更早模仿《第七號情報員》。

美國作家史坦貝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稱「平民世紀的亮光」。

日本大眾文學泰斗吉川英治(1892-1962)過世。

慕容美推出代表作《風雲榜》。

鬼派大當家陳青雲、二當家田歌(陳中)出道。

高陽(許晏駢,1926-1992)發表《李娃傳》。此後撰寫六十部以上的歷史小說。

學者胡適(1891-1962)過世。他對武俠持負面觀感。

4月,省政府持股之臺灣電視公司(臺視)開播。

□1963年

1月,《孤星傳》殺青。

本年華源出版兩部作品:《飄香劍雨》和《神君別傳》。前者至1965年殺青。後者為《劍毒梅香》之重新佈局,原書已由上官鼎代筆。

4月,《情人箭》開始由真善美分集出版,模式接近《名劍風流》。

5月,《大旗英雄傳》開始在《公論報》連載,9月起由真善美分集出版。結構和人物受《射鵰英雄傳》影響,夜帝似化自《劍毒梅香》七妙神君,又似詹姆斯龐德。

《情人箭》和《大旗英雄傳》分析如下:

一、為大部頭創作的開始,分別以「女性復仇」和「夫婦之爭」為特徵,突顯兩性問題,反映古龍的家庭背景。《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以為此時與「三劍客」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並列臺灣四大。

二、據1979年龔鵬程〈人在江湖──談訪古龍的世界〉,古龍列為創作第二時期的開始,對照〈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那段時候確實是我創作力最旺盛、想像力最豐富、膽子也最大的時候。那時候我什麼都能寫,也什麼都敢寫。尤其是在寫『大旗』、『情人』、『浣花』、『絕代』的時候。那些小說雖然沒有十分完整的故事,也缺乏縝密的邏輯與思想,雖然荒誕,卻多少有一點味。」「寫到哪裏算哪裏,為了故作驚人之筆,為了造成一種自己以為別人想不到的懸疑,往往會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脫離了它的範圍。在那時候的寫作環境中,也根本沒有可以讓我潤飾修改、刪減枝蕪的機會。……為了要吃飯、喝酒、坐車、交女友、看電影、住房子,只要能寫出一點東西來,就要馬不停蹄地拿去換錢……」對照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稿不到,不去找他,窮了自然會來……古龍有時出門沒有車費,一頁兩頁稿紙交稿取費是經常之事」。

三、《大旗英雄傳》雖然猶有缺欠,鐵中棠卻是古龍喜愛的角色。〈關於武俠〉:「鐵中棠沉默寡言,忍辱負重,就算受了別人的冤屈和委曲,也從無怨言,他為別人所做的犧牲,那個人從來不會知道。」「一個人被侮辱,被冤枉時,還能夠咬緊牙關,繼續去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勇氣。所以楊過是個有勇氣的人,鐵中棠也是,他們絕不會因為任何外來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志。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是種了不起的勇氣。」

7月,《湘妃劍》殺青。

據胡正群說法,本年離棄鄭月霞。〈神州劍氣生海上〉:「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離開了小鎮,也揮別了那位相伴三年的『她』」。覃賢茂《古龍傳》說改和舞女葉雪在一起。《翡翠周刊》116期〈古龍檔案〉稱葉雪為「皇后酒家的小葉」。馮娜妮〈浪子大俠〉說與舞女安娜(即葉雪)在基隆同居一年,先有後婚,然時間點自相矛盾:「這時的古龍已與邵氏簽了約,影片尚在籌備中」,這是1970年代的事,又說:「自此後十幾年,我們都沒有聽到她任何消息,這時古龍的名氣已與臥龍生和諸葛青雲不相上下,成了大紅大紫的人物。這時棘手的安娜又突然冒了出來」,如此,1980年代安娜才出場,與1977年離婚之事實不符,何況當時不只「與臥龍生和諸葛青雲不相上下」。疑紀錄者編排錯亂。鄭小龍、葉怡寬另有說法,詳見本文1967年、1973年資料。

基隆為天然良港,周圍多山而促狹,在臺北車站東北二十公里處。北海岸、東北角六七鄉鎮皆屬基隆生活圈,瑞芳為其中之一。

據燕青〈臥龍生亂點鴛鴦譜〉,臥龍生約古龍、鄒郎去宜蘭打水鳥,在宜蘭中學認識了後來的臥龍生夫人。宜蘭盆地在臺北盆地東南,雪山山脈橫亙,昔時交通不便。

據葉洪生《臺灣武俠小說家瑣記》,替諸葛青雲代筆《江湖夜雨十年燈》第二集。

據《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溫玉《劍玄錄》出版,被張冠李戴為古龍作品。

同年,臺灣之工業淨值超過農業,經濟一片榮景。

雲中岳(蔣林,1930-)、獨孤紅(李炳坤,1939-)、秦紅(黃振芳)出道。

瓊瑤(陳喆,1938-)發表自傳性的《窗外》,此後撰寫四十部以上的愛情小說。古龍〈關於武俠〉:「在某一個時期的瓊瑤作品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蝴蝶夢》和《呼哮山莊》。」

金庸在香港推出《天龍八部》,影響古龍的《絕代雙驕》。

梁羽生《雲海玉弓緣》殺青,此後陷入瓶頸。

在香港發表第一部衛斯理小說《鑽石花》,邁向科幻之王。

李行、李嘉合導《蚵女》,為臺灣第一部自力拍攝的彩色劇情長片。

香港邵氏出品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凌波、樂蒂主演,李翰祥導演。

□1964年

《浣花洗劍錄》開始由真善美分集出版。試分析如下:

一、向日本時代小說學習,化繁為簡,由「俠義」、「武打」向「武道」邁進,開華語武俠新風。《臺灣武俠小說史》說,受吉川英治《宮本武藏》和小山勝清《是後的宮本武藏》影響,推測先由《宮本武藏》電影入手。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說,早在瑞芳時代,古龍就有《宮本武藏》一書,且奉為經典。對照古龍1969年〈談「新」與「變」〉:「有很多人都認為當今小說最蓬勃興旺的地方,不在歐美,而在日本。因為日本的小說不但能保持它自己的悠久傳統,還能吸收。它吸收了中國的古典文學,也吸收了很多種西方思想。日本作者先能將外來文學作品的精華融會貫通,創造出一種新的民族風格的文學,武俠小說的作者為什麼不能」。

二、在風格、取材、國族意識上仍處於新舊交替階段,部份設定借用《蜀山劍俠傳》。

三、人物方面,白衣人形象在後來作品中持續發展,為殺手或為求道者。聰明的胡不群有古龍身影,為《大人物》楊凡之先聲。

6月,《浣花洗劍錄》在《民族晚報》連載。

8月,《情人箭》殺青。《大旗英雄傳》單行本持續發行。

與蕭逸合著《龍吟曲》,並為真善美之新星。

同年6月,本省籍、黨外之高玉樹當選臺北市長。《高玉樹回憶錄》說,古龍之父為重要助選員:「我起用三個外省籍能說善道的助選員周啟承、俞作人、熊鵬聲和本省籍黨外健將楊玉城、林水泉、宋霖康、李賜卿、謝世輝等人助講,吸取大量的選票。」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也說,熊鵬聲協助高玉樹當選市長而進入政界。某些論文語焉不詳,誤導為1950年代即從政。

臥龍生的王牌槍手易容(盧作霖,1932-)發表《王者之劍》。

東方玉推出代表作《北山驚龍》。

武壇先行者郎紅浣退隱。

武俠廣播劇由盛轉衰。

吳濁流(1900-1976)創辦《臺灣文藝》,與同年豋場之《笠》詩刊為本省作家的發表園地。

沙特拒領諾貝爾文學獎,引發爭論。

□1965年

1月,《飄香劍雨》殺青。結尾嘎然中止,其後有冒名或代筆之續集。古龍〈轉變與成型〉將之與《神君別傳》列入創作第二時期,1979年〈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改列第一時期(早期),因此《飄》、《神》可視為過渡性作品。

10月,《大旗英雄傳》由真善美出版完畢。《浣花洗劍錄》單行本持續發行。

12月,《大旗英雄傳》在《公論報》連載終止。

據《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名劍風流》於本年出版,自此與春秋長期合作。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稱出版後聲譽鵲起,與「武壇三劍客」並列。試分析如下:

一、自1961年即動筆,屢經修改而從未發表,可作為風格變化之觀察點。《情人箭》晚兩年動筆,與其模式接近,均對唐門有所著墨,但《名劍風流》更出色。

二、受推理小說影響,樹立奇詭和逆反風格。著力書寫生活細節,且有現代感。

三、著重「假」、「罪」與「瘋狂」之聯繫,普遍應用象徵手法。

四、人物和物件在後來作品中一再轉化,特別女性,如「小魔女」朱淚兒。

五、〈關於武俠〉:「但在武俠小說中被寫得最多的,還是四川『唐門』的毒藥暗器。……在《名劍風流》中,我曾將這一家人製造暗器的方法加以現代化,就好像現在的間諜小說中,製造秘密武器一樣。」唐門的書寫有了初步成就。
同年,臺灣經濟已有一定規模,美國停止援助。

司馬翎顛峰之作《劍海鷹揚》問世,此後走下坡,與古龍此消彼長。

蕭逸爆發緋聞事件,轉而從事編劇。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赴美之白先勇發表〈永遠的尹雪艷〉,為《臺北人》首篇。古龍長居臺灣,以現代意識寫古代江湖;白先勇長居美國,以西方筆法寫中國記憶。

楊麗花(1944-)在臺視演出,開始三十年的電視歌仔戲,後來被稱為「歌仔戲皇帝」。古龍〈酒界轉生〉:「在女孩中,楊麗花素有酒名,大家都知道她能喝」。楊麗花歌仔戲、黃俊雄布袋戲和古龍武俠劇為臺灣電視史上的奇葩。

瓊瑤《六個夢》之〈追尋〉改編為電影《婉君表妹》,由李行導演。

英國作家毛姆(1874-1965)過世,代表作為《人性的枷鎖》(1915)。古龍〈風雲第一刀後記〉:「寫人性的欲望,克服這種欲望的痛苦和矛盾。」毛姆的孤苦經歷和戀母、自卑情結,引起古龍深刻共鳴,《多情劍客無情劍》可為代表。
費雯麗最後一部電影《愚人船》上演。〈寫在《蕭十一郎》之前〉提過這部作品。

□1966年

春,《武俠外史》開始在香港《華僑日報》上連載。古龍〈轉變與成型〉:「一直到《武林外史》,我的寫作方式才漸漸有了些轉變,漸漸脫離了別人的,然後就開始寫自己的小說了。」葉洪生、陳墨以此為創作第二時期的開始。試分析如下:

一、為篇幅次大的小說,且在報刊上連載,故不免於鬆散。

二、刻意以「外史」甩落武俠傳統,走上柴田鍊三郎的浪子探案之路,又有強烈的浪漫色彩,詭譎、逆反、現代意識均比《名劍風流》明確。

三、男主角沈浪和後來的李尋歡、葉開構成「三個時代」,確立「浪子」在作品中的骨幹地位。熊貓兒、王憐花為「友情搭檔」的雛型,有借鏡大仲馬《三劍客》之處。沈浪、王憐花化為《絕代雙驕》之小魚兒、江玉郎。

四、為首部言情典範。朱七七和白飛飛的相對形象,是多年觀察女性的心得,將「女之惡」寫得絲絲入扣。

五、白飛飛投射了古龍的孤兒怨懟,至《多情劍客無情劍》逐步化解。

5月,《浣花洗劍錄》出版完畢。

5月,篇幅最大的《絕代雙驕》問世,有凌駕臥龍生的架勢。試分析如下:

一、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說,這是和徐增宏聊出來的故事。然其刊載說法不一。

(一)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稱寫了四年六個月。
(二)據郭璉謙〈古龍武俠小說目錄及創作年代商榷〉,5月起在《公論報》連載,9月至1969年2月陸續由春秋分集出版,不到三年。
(三)據倪匡說法,係為《武俠與歷史》向古龍約稿,小部分由其代筆。

二、古龍〈轉變與成型〉說是第一個「自己的故事」,〈關於武俠〉卻說:「寫《名劍風流》、《絕代雙驕》時,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對照〈寫在《蕭十一郎》之前〉:「寫武俠小說最大的痛病就是:廢話太多,枝節太多,人物太多,情節也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將武俠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就變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誰都無法將《絕代雙驕》改編成『一部』電影」,因此《武林》和《絕代》有過渡性,尚未精練但已具新意,金庸《鹿鼎記》的韋小寶即脫胎自小魚兒。

三、放棄報復,昇華孤兒情結,將故事轉化為家庭和生命繁衍的象徵,為史上第一部享譽不衰的長篇喜劇。小魚兒、花無缺、江玉郎的互補寫法也比《武俠外史》出色。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引于志宏說法,本年或1965年與日本留學生開始交往,即荻宜〈浪子‧書生‧古龍〉所稱之千代子。千代子為武俠愛好者。

同年,臺灣之出口貿易結構質變,工業產品擠下農產品。

胡金詮(1931-)以《大醉俠》(邵氏出品)奠定風格,對日後武俠電影影響頗大,和張徹長達十餘年的電影時代開始。
柳殘陽推出《梟霸》,次年有姐妹作《梟中雄》。

高庸在新加坡《南洋商報》推出代表作《天龍卷》,筆名林非。

政府以出版審查制度扼殺漫畫。陳海虹1963年以前的作品被沒收、銷毀。

《文學季刊》創刊,成員有尉天聰(1935-)、黃春明、陳映真、王禎和(1940-1990)、施叔青(1945-)、七等生(劉武雄,1939-)等,批判60年代的現代主義和脫離現實。

白先勇發表意識流名篇〈遊園驚夢〉。

文化大革命開始,白羽過世(1899-1966),作家老舍自殺(1989-196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6:29: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5: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

1月,《鐵血傳奇》由真善美出版,係雙方最後一次合作。本書為楚留香故事的開始,楚留香、胡鐵花被暗示為夜帝、鐵血大旗門之後,但故事自成一格。1982年〈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更說:「楚留香根本就沒有過去,只有現在和將來。」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在原刊本首集扉頁書名旁,添加了一行副題:『血海飄香』,意為首部曲。古龍本人更破例寫了一篇前言」。前言(3.29):「自古以來,每一代都有他們的傳奇英雄、傳奇故事。這些英雄的聲名與精神永遠不死,這些故事的刺激與趣味也永遠存在。蝙蝠公子、畫眉鳥、血衣人、石觀音……以及『盜帥』楚留香,這些人正都是亂世武林中的傳奇人物,每個人正都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這些人不但在他們自己的時代裏創造了歷史,而且也為後世武林開拓了新局面……每一故事,乍看雖有它們的獨立性,但有了這些相同的人物貫穿其間,每一故事便都微妙地連繫起來;正如一根長線,貫穿起許多粒多彩的珍珠一般。如今,為了紀念那些精神永遠不死的人物,我便要寫下他們那些趣味永遠存在的故事,並且盡力將這些故事連綴成一部瑰麗而奇詭的傳奇史篇。」

此一前言的意義:

一、公開提出「傳奇史篇」,比武林「外史」有更明確的企圖和信心。

二、血衣人、蝙蝠公子出現在後來的《蝙蝠傳奇》而非《鐵血傳奇》,可見《蝙蝠傳奇》為一貫構想,並非隨性所至的續集。儘管實際書寫時,未必與原先設定相同。

三、遏阻《情人箭》至《絕代雙驕》篇幅巨大化的趨勢,轉而效法推理系列,為創作歷程一大轉折。1982年林無愁〈訪古龍談他的《楚留香》新傳〉:「『如果說我的思想是一個雞蛋殼,楚留香就是一把錘子。』古龍又說。」似推翻〈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列入創作第二時期的意見,故本書可視為第二時期結束、第三時期開始。

試分析《鐵血傳奇》如下:

一、雖然可拆為《血海飄香》、《大沙漠》和《畫眉鳥》三部曲,實際上只是一部。一而三,三而一,環環相扣。無花之母為石觀音,畫眉鳥為石觀音叛徒,水母陰姬在《血海飄香》開場就埋下伏線。

二、故事高度寓意化,大量運用象徵和對比,歌頌某種人生價值。首部曲有船、有酒、有美人為友,總和為異國情調、邊陲享樂,其偷盜目的卻是劫富濟貧。楚留香慈憐、真誠、樂觀、自由而尊重人我,無花以高雅、潔淨、六根清淨遮掩內心意圖,與楚留香似是而異。二部曲由男子漢的友情、鐵三角搭檔對比石觀音的女性自戀,沙漠和白骨作為意象,指向試煉與虛幻情境。三部曲由開放、友情、純潔的愛對比神水宮的力量、封閉和畸戀,結尾「中計驚走」和「毒發身亡」揭示人的脆弱性,即使強者也不免為虛構的危機震攝。親子、夫婦關係在三部曲中頗堪玩味。

三、公認和怪盜亞森羅蘋、情報員詹姆斯龐德有關,前者如盜寶留箋、不殺人主義,後者如周旋於美女之間,共點是優雅的暴力。馮湘湘〈古龍與柴田鍊三郎〉認為模仿柴田筆下的眠狂四郎、源氏九郎。〈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因為他有『盜帥』之名,所以有人說他只不過是個比較有本事的大盜而已,可是也有人說他的『盜』只不過是一個手段而已,一種為了使人間更公平合理的手段。」〈訪古龍談他的《楚留香》新傳〉:「他從來不殺人,他免不了暴力,但古龍說他是『優雅的暴力』。什麼是『優雅的暴力』呢?……『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四、古龍以為楚留香是兩大典型之一,與李尋歡相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這條路不通他就換一條路走,鼻子不通,他就訓練自己用另一種方法呼吸。」「在他心裏,這個世界是根本就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事,所以也沒有什麼真正能令他苦惱的問題。」「他總認為,不管在多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能夠笑一笑總是好事。」「楚留香是個遊俠。遊俠沒有浪子的寂寞,沒有浪子的頹喪,沒有浪子那種『沒有根』的失落感,沒有浪子那份莫名其妙無可奈何的愁懷。遊俠是高高在上的,是受人讚揚和羡慕的。」但他也承認矛盾性:「在我看來他這個人自己是非常不快樂的。」因此,完美形象建立於看不見的痛苦上,遊俠其實就是浪子。

五、〈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胡鐵花不是遊俠,是浪子。他看起來雖然嘻嘻哈哈,希哩嘩啦,天掉下來也不在乎,腦袋掉下來也只不過是個碗大的窟窿,可是他的內心裏卻是沉痛的。一種悲天憫人卻也無可奈何的沉痛,一種『看不慣』的沉痛。他只有坐下來喝酒。……只有楚留香知道胡鐵花絕不是個瘋子,所以胡鐵花為了楚留香也可以做出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甚至可以把自己像火把一樣燃燒,來照亮楚留香的路途。」楚留香與胡鐵花互寫,正如李尋歡和阿飛均為古龍人格的展示,又是友人交錯投射的結果。林清玄〈與古龍縱酒狂歌〉:「楚留香與胡鐵花的友誼甚至要勝過夫妻,這也是他生活中的真實寫照。」老臭蟲(楚留香)、小胡(胡鐵花)和死公雞(姬冰雁)的鐵三角,除進一步發展《武林外史》,疑大仲馬《三劍客》(1844)亦有所啟發。鐵三角僅出現在第二部《大沙漠》,正好蘇蓉蓉、李紅袖、宋甜兒不在,自有一言難盡之樂。

4月,《武俠外史》由春秋出版。《絕代雙驕》持續創作中。

喬奇(熊堃)為《名劍風流》補上結局。張文中〈薛興國訪談錄〉:「早期給古龍代寫的,有很多人。他有什麽事來不及寫,常常找人幫忙,給他收一收呀。」代筆字數,《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說一萬多字。

《聯合晚報》2003年5月29日報導,鄭小龍宣稱於本年出生。對照薛興國〈古龍十章〉,過世當年鄭小龍二十歲、就讀臺北體專,說法相近。推測古龍狡兔三窟,往來老情人鄭月霞和新情人千代子之間,此外可能還有葉雪。

據《聯合報》1985年4月10日轉述古龍說法,本年母親過世。1968-1969年《多情劍客無情劍》對阿飛之母的書寫,應反映古龍的感觸和懷念。

倪匡到臺灣,後為莫逆之交。據李懷宇〈訪問歷史〉,倪匡說:「古龍當然是最好的朋友。」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的朋友當中,最知心的是在香港的作家倪匡。他們常常在夜裏,有七八分酒意的時候,互打長途電話,互訴心中抑鬱。」

同年,香港邵氏開拍《獨臂刀》,張徹導演,倪匡編劇,王羽、潘迎紫演出。維基百科(2007.12):「不僅為邵氏公司在武俠電影打下江山,更使得張徹成為熱門的『百萬導演』,與《大醉俠》共同樹立了『新派武俠電影』之典範。」王羽大紅大紫。導演吳宇森和演員狄龍、姜大衛均由張徹提拔。古龍〈寫在《蕭十一郎》之前〉提起《獨臂刀》。〈關於武俠〉:「女人就應該是個女人。這一點看法我和張徹先生完全相同,我的小說中是完全以男人為中心的。」

胡金詮導演《龍門客棧》,為影史上偉大的武俠片之一。維基百科(2007.12):「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白景瑞改編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1961),奠定影壇地位。

上官鼎出國留學。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林海音《純文學》創刊。

七等生發表存在主義、城市的、超現實的〈我愛黑眼珠〉。

黃春明發表鄉土的〈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隻老貓〉和〈看海的日子〉等。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下,金庸開始在香港連載《笑傲江湖》。

通俗小說巨擘張恨水(1895-1967)在中國大陸過世,他是民國時代最受讀者歡迎的小說家。

7月,臺北市由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

□1968年

《多情劍客無情劍》開始在《武俠世界》連載,並交由春秋出版。

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說,1968-1972年與日本女子同居於牯嶺街三福公寓,分手後古龍仍住在牯嶺街,直到1975年《三少爺的劍》:「這段日子,是古龍一生最快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為了靜靜品嘗、享受美好的生活,古龍屏絕了那些交遊,但有三個人是僅有的例外:一個是『新派』武俠名家高庸,一個是曾多次為各武俠名家捉刀、號稱『天下第一槍手』的于東樓,還有一個便是正以科幻小說享譽香港的倪匡。在『三福』這段幸福的日子裏,他每天都和高庸、于東樓同進同出,一起談故事、寫稿,夜晚則一起去喝酒。」但鄭小龍表示小一時(1973年)才被父親遺棄,葉怡寬亦稱該年出生,疑古龍狡兔三窟,持續與鄭月霞、葉雪往來。據荻宜〈浪子‧書生‧古龍〉,女子名為千代子。張文中〈薛興國訪談錄〉:「比如他寫李尋歡,……這樣一個人物是在他新婚燕爾時寫出來的。」所謂「新婚燕爾」,或指與千代子同居。

關於「天下第一槍手」,薛興國〈古龍十章〉:「曾經有一位主編,在約古龍寫連載的同時,先徵得他的同意,在他『失蹤』的時候,找指定的人來捉刀。……捉刀人跟他默契很夠,二、三天的稿,絕不會影響故事的發展。」疑即于志宏(于東樓)。

《絕代雙驕》持續創作。發表《蝙蝠傳奇》、《桃花傳奇》等楚留香故事。萬盛版古龍前言〈楚留香這個人〉,證實《鬼戀俠情》(即《借屍還魂》)當時尚未自《蝙蝠傳奇》獨立。

《桃花傳奇》為楚留香故事的高峰,浪子不只面對強者,更面對整個人類制度(以婚姻和宗教為代表)。融入大量象徵,整個故事就是張潔潔的「招婿」過程,一切危險與美好皆是婚姻預演,金家小姐暗示張潔潔的處境,宗教暗示人類社會對浪子(人類自身)的束縛。故事收在楚留香突破婚姻而去,留下懸疑未決的尾聲,有強烈的自況和預言。唯一的瑕疵是《蝙蝠傳奇》金靈芝已死,但《桃花傳奇》中又活了。〈楚留香這個人〉解釋:「每篇都是完全獨立的。」

同年,史坦貝克(1902-1968)過世。

孫玉鑫、雲中岳分別推出代表作《威震江湖第一花》、《八荒龍蛇》。

白先勇、黃春明分別發表〈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兒子的大玩偶〉,關懷社會底層。

張系國開始寫科幻小說。

7月,北投、士林等六個鄉鎮併入臺北市。

9月,《徵信新聞報》改名《中國時報》。國民黨持股之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開播。

□1969年

2月,《絕代雙驕》殺青。

5月,春秋合併《多情劍客無情劍》及其續集《鐵膽大俠魂》出版,仍名《多情劍客無情劍》,俗稱「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另在《武俠春秋》連載,古龍特別說明動筆之原因:「多情劍客無情劍雖已結束了,但李尋歡、阿飛、林詩音、林仙兒,他們之間卻仍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尤其是李尋歡,他的命運更令人關心。因為他那種偉大的人格,已永遠活在人心裏,所以我現在再寫『鐵膽大俠魂』,讓關心他們的讀者能完整地看到他們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一生。」

張宗榮於本年或前一年改編為閩南語電視劇,古龍作品首次登上小螢幕。

《多情劍客無情劍》為普遍認可的「古龍第一書」。試分析如下:

一、時代小說、柴田鍊三郎、王度廬、司馬翎、毛姆、傑克倫敦、海明威等影響在此融會為新典型,前後作品皆可從中尋得線索。

二、主角李尋歡取樣李費蒙(牛哥)和古龍自身。阿飛為年少的古龍,與熊飛、白飛飛同名。龍小雲為殘廢、病態意識的表顯,與熊小雲同名。林仙兒直如古龍日後寫照,只能傷害愛自己的人。李尋以酒折磨自己,也是如此。因此,古龍的過去和未來交會於此。

三、書名「多情劍客」和「無情劍」相對,結構上由兩部合成,彼此也有相對、相似性。林詩音、林仙兒、孫小紅互寫,李尋歡、阿飛互寫,李尋歡、上官金虹互寫,阿飛和上官飛、荊無命又互寫,甚至上官金虹和黃衣部隊也互寫。處處互寫,對稱而相比,此處伏筆、預演而彼處應驗、呼應,彷彿《舊約》和《新約》。依此互寫之事實,刀、劍一體,「多情劍客」非僅阿飛一人。

四、情節奇正相間,暗潮洶湧,寓正氣於詭譎之中。頻繁運用虛寫和回憶,點到為止而不妨主線,營造極大的想像空間。同時代之武俠作家無一達到此一化境。

五、全書高度寓意化,名稱、場景、物件處處明喻、隱徵,趨近詩境。開頭的雪景揭示全書要旨:造物以天地為鎔爐,以雪為火,熬煉一切生命,至終人性勝利、愛與正義勝利,暗合「天意」。飛刀奪命,飛刀也賜雕像以生命,賜抽象「正義」以形象,李尋歡的精神無所不在。

六、「武道論」達到第一個高峰。快和穩是勝利之道,其根基為意志與人性。江湖變動莫測,名門大派無一入列頂級高手,「亢龍有悔」意識反覆出現在後來作品。

對以上六點的忽視,是某些評論和影視改編所以可笑的緣由。

古龍多次提起本書,相關文字列舉如下:

一、〈不唱悲歌〉:「寫了十年之後,我才漸漸開始對武俠小說有了一些新的觀念,新的認識,因為直到那時候,我才接觸到它內涵的精神。一種『有所必為』的男子漢精神,一種永不屈服的意志和鬥志,一種百折不回的決心。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戰鬥精神。這些精神只有讓人振作向上,讓人發奮圖強,絕不會讓人頹廢消沉,讓人看了之後想去自殺。」

二、〈關於武俠〉:「德嘯峰對李慕白的友情,是完全沒有條件的……李尋歡對阿飛也是一樣的,他對阿飛只有付出,從不想收回什麼。……『世上唯一無刺的玫瑰就是友情!』愛情雖然比友情強烈,但友情卻更持久,更不計條件,不問代價。」「他愛上了一個最不值得他愛的女人,而她根本不愛他。在這種情況下,悲劇的結局是無法避免的。但阿飛卻並沒有因此而倒下去,他反而因此而領悟了真正的人生和愛情。他並沒有被悲哀擊倒,反而從悲哀中得到了力量。這就是《多情劍客無情劍》和《鐵膽大俠魂》的真正主題。但是這概念並不是我創造的,我是從毛姆的《人性枷鎖》中偷來的。」

李尋歡的性格比較接近鐵中棠,卻比鐵中棠更成熟,更能瞭解人生。因為他經歷的苦難太多,心裏的痛苦也隱藏得太久。他看來仿佛很消極,很厭倦,其實他對人類還是充滿了熱愛……所以他才能活下去。他平生惟一折磨過的人,就是他自己。」「在所有的武俠小說主角中,他也許是身體最不健康的人。但他的心理卻是絕對健康的,他的意志堅強如鋼鐵,控制力也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的刀從不隨便出手,但只要一出手,就絕不會落空。我一向很少寫太神奇的武功,小李飛刀卻是絕對神奇的。……因為他的刀本來就是個象徵,象徵著光明和正義的力量。……人們只要看到小李飛刀的出現,就知道強權必將被消滅,正義必將伸張。這就是我寫『小李飛刀』的真正用意。」「苦練暗器的人,不但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還要有一雙穩定的手。如果你不在背後用暗器傷人,暗器就是完全不可非議的。」「就因為我自已從小就不喜歡結局悲慘的故事,所以我寫的故事,大多數都有很圓滿的結局。……假如每個人都能對生命充滿了熱愛,這世界豈非會變得更美麗得多?」

三、〈看《小李飛刀》第一集〉:「小李人人都可以演,人人都可以把一柄刀擲出去傷人。可是這個『小李飛刀』卻是不一樣的,尤其對我來說,更不一樣。所以我總難免對這個『小李飛刀』有一點感想,甚至還有一點偏愛。」

溫瑞安〈頓失所倚〉:「我在念初中二的時候,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小山城:美羅阜,有幸且偶然在那小阜裏唯一一家『半正規』的『聯友』書局裏,買到一冊一個騎著白馬走過一片綠柳紅袍俠客為封面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下半冊。從此,我就迷上了古龍。不錯,當時現代文學予我極大的吸引力,但不似古龍作品來得更致命。現代文學那種自憐、自負、自卑、自大而有自命不凡、自掘瘡疤、自以為是、自尋煩惱的特色。但,古龍作品裏都有,但卻寫得平易近人,深入人心,而且更沒有故弄玄虛、固步自封。」

張文中〈薛興國訪談錄〉:「小李飛刀從頭到尾全部是他自己寫的,沒有任何人代他寫。」事實上也沒有人能代寫。
撰寫第一部電影劇本《蕭十一郎》,交由友人徐增宏拍攝。古龍〈寫在《蕭十一郎》之前〉:「小說可以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劇本的表達卻只能限於言語、動作和畫面,一定會受到很多限制。一個具有相當水準的劇本,也應具有相當的『可讀性』,所以蕭伯納、易卜生、莎士比亞等,這些名家的劇本,不但是『名劇』,也是『名著』。」

11月,《俠名留香》由春秋出版,合《蝙蝠傳奇》和《桃花傳奇》。林保淳說《桃花傳奇》1972年始發表,然證諸《桃花傳奇》結尾,符合「俠去留名」之用意。若止於《蝙蝠傳奇》之反派原隨雲墜海,何來「俠名留香」可言?

12月,《蕭十一郎》改寫為小說,首載於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

〈寫在《蕭十一郎》之前〉:「《蕭十一郎》是先有劇本,在電影開拍之後,才有小說的,但《蕭十一郎》卻又明明是由『小說』而改編成的劇本,因為這故事在我心裏已醞釀了很久,我要寫的本來是『小說』,不是『劇本』。……就因為先有了劇本,所以在寫《蕭十一郎》這部小說的時候,多多少少總難免要受些影響,所以這本小說我相信不會有太多的枝節,太多的廢話,但因此是否會減少了『武俠小說』的趣味呢?我不敢否定,也不敢預測。我只願作一個嘗試。」

12月,寫〈談「新」與「變」〉,後收為《大人物》之序,陸續衍生類似文章。「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要怎麼樣寫,才能算正宗的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也和別的小說一樣,只要你能吸引讀者,使讀者被你的人物故事所感動,你就算成功。」「武俠小說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傳統,若能再吸收其他文學作品的精華,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將武俠小說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獨立的風格!讓武俠小說也能在文學的領域中占一席地,讓別人不能否認它的價值。讓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同年,香港之金庸開始連載《鹿鼎記》,韋小寶脫胎自《絕代雙驕》小魚兒。

邵氏繼《獨臂刀》再拍《獨臂刀王》。後來又有《新獨臂刀》。又請張徹拍《鐵手無情》,楚原拍《雲泥》,古龍〈寫在《蕭十一郎》之前〉提過這兩部。

義裔美國作家馬利奧普佐(1920-1999)發表《教父》,以紐約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為書寫對象。兩年後古龍寫《流星‧蝴蝶‧劍》。

7月,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臺灣家家戶戶守著電視機。

□1970年

6月,《蕭十一郎》在《武俠春秋》連載完畢,7月春秋出版。

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轉述,古龍將本書與《多情劍客無情劍》、《歡樂英雄》並列創作第三時期的代表作。試分析如下:

一、說書感和章回體兩大「舊派」特徵全被打破。

(一)語言精簡有力,善於營造氛圍,讓故事自己說話,與梁、金之嘮叨不同。林清玄〈左手葫蘆右手劍〉:「酒後有真言,古龍醉酒的時候告訴我,他的生命、他的為人和他的武俠所追求的就是『乾淨俐落』四字。」
(二)《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春秋版原刊本並無章回,僅有插題……此為古龍新派武俠小說脫離章回體之始,象徵著又一個『新武俠』階段的來臨。」數年後于志宏「為順應讀者閱讀習慣,乃徵求古龍同意,將《蕭十一郎》分為25章重新排版。」

二、主題方面,古龍自引為悲劇代表。設定上與《多情劍客無情劍》相對。

(一)〈關於武俠〉:「人生中的確有很多悲劇存在,所以任何作者都不能避免要寫悲劇。……一對武林中最受人尊敬的夫妻,妻子竟然愛上了個聲名狼藉的大盜。」除情感與道德的衝突,「玩偶山莊」揭示絕對的宰制和自我的墮落,出了山莊還有更大的江湖,為人類真正悲哀之所在。
(二)〈關於武俠〉:「有很多寫作的朋友在談論這故事時,都說蕭十一郎最後應該為沈璧君而死的,這樣才能讓讀者留下一個雖辛酸,卻美麗的回憶,這樣的格調才高。我還是不願意。在最後,我還是為這對戀人留下了一條路,還是為他們留下了希望。」此一開放性結尾反襯其悲劇性,正如加鹽的湯突出糖味,超越《雪山飛狐》而與《桃花傳奇》並美。
三、人物方面,沈璧君轉化自《多情劍客無情劍》林詩音,勇敢面對真愛。風四娘比蕭十一郎年長,疑借鏡牛嫂。〈牛哥的三奇〉:「她心直口快,只要看見一個人有一點不順眼的事,她就會指著那個人的鼻子,罵得『那小子』抬不起頭來。她常常喜歡自稱『老娘』,喝起酒來也不饒人,據說有很多『知名之士』都被她灌得跪地求饒」。或稱轉化自鄭證因之「女屠戶」。古龍自身投射為正、邪兩大人物,「狼」與「侏儒」意象貫穿多部作品。蕭十一郎無出身背景,打破鐵中棠、沈浪、楚留香、李尋歡、阿飛等人框架。連城璧、逍遙侯出場一鱗半爪,為半虛寫之經典。小公子為逍遙侯分身,又是風四娘偏激版。老實的楊開泰對照蕭十一郎、風四娘。

同年,真善美暫停出版新書,為武俠小說沒落之警訊。

3月,布袋戲首度搬上電視。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在臺視播出,連續演出五百八十三集,最高收視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為臺灣電視史上難以超越之紀錄。於時農夫不下田,醫生不看病。政府為恢復「秩序」,一度勒令停播。

白景瑞將陳映真〈將軍族〉改編為《再見阿郎》,為其代表作之一。

金庸開始對作品展開十年修訂工作,此時手邊尚有《鹿鼎記》。

溫瑞安以〈追殺〉出道。〈頓失所倚〉:「我十六歲時在香港發表第一篇武俠小說:『追殺』,筆意格局,完全是因襲古龍的。我可以說自己十分鍾情於金庸的小說,但古龍絕對才是我武俠小說創作的『啟蒙老師』──當然他從來沒在實際上傳授我什麼,但在他的小說裏,有的是發掘不完的寶藏。」

保釣運動(保衛釣魚臺)開始,全球華人大串連,後演變為左、右派之爭。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1925-1970)自殺。

小池一夫(1936-)、小島剛夕合作的日本漫畫經典《帶子狼》問世。《流星‧蝴蝶‧劍》部份設定取材於此。

美國作家埃里奇席格爾(1937-)發表《愛情故事》。古龍〈關於武俠〉:「席格爾《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他們的愛情幾乎可以說是完全順利的,任何困難都沒有能阻擾他們的愛情。最後的結局卻還是悲劇。」

□1971年

2月,《歡樂英雄》開始在《武俠春秋》連載。許多中國大陸讀者推為古龍第一書。

古龍的相關意見:

一、〈說說武俠小說〉代序:「又是個新的嘗試,因為武俠小說實在已經到了應該變的時候。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俠小說非但不是文學,不是文藝,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說。正如蚯蚓,雖然也會動,卻很少人將它當做動物。造成這種看法的固然是因為某些人的偏見,但我們自己也不能完全推卸責任。武俠小說有時的確寫得太荒唐太無稽,太鮮血淋漓,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說中都不能缺少的。人性並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也包括了愛與友情、慷慨與俠義、幽默與同情的,我們為什麼特別強調其中醜惡的一面呢?」「每一小節幾乎都是個獨立的故事,即使分開來看,也不會減少它的趣味--如果它還有一點趣味,這嘗試就不能算失敗了。」

二、1977年〈關於武俠〉:「我總希望能為別人製造些快樂,總希望能提高別人對生命的信心和愛心。」「鐵中棠、李尋歡、郭大路……都不是喜歡流血的人。但是他們寧可自己流血,也不願別人為他們流淚。他們的滿腔熱血,隨時都可以為別人流出來,只要他們認為他們做的事有價值。他們隨時可以為了他們真心所愛的人而犧牲自己。他們的心裏只有愛,沒有仇恨。這是我寫過的人物中,我自己最喜歡的三個人。但他們是人,不是神。因為他們也有人的缺點,有時也受不了打擊,他們也會痛苦、悲哀、恐懼。」「郭大路是個大叫大跳、大哭大笑的人……朋友對不起他時,他會指著這個人的鼻子大罵,但一分鐘之後,他又會當掉褲子請這個人喝酒。他喜歡誇張,喜歡享受,喜歡花錢,他從不想死,但若要他出賣朋友,他寧可割下自己的腦袋來也絕不答應。他有點輕佻,有點好色,但若真正愛上一個女人時,無論什麼事都不能令他改變。」

三、1979年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歡樂英雄》以事件的起迄做敘述單位,而不以時間順序,是他最得意的一種突創」,與《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並列創作第三時期的代表作。此等「事件排列法」接近《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分別按事件之「道理」和「道德」排列,不嚴格依照時序。

要義歸納如下:

一、在《多情劍客無情劍》兩段式的基礎上變化出「多段式」,有如中篇集錦,適合入口。

二、非但形式小,場景也小。以山城為活動基地,龍蛇混雜,深化故事空間。

三、由武俠轉而關注生活,突顯朋友之義和當下歡樂,比同時期的《鹿鼎記》突破更多。

四、融合早年艱苦而溫馨的瑞芳生活,西門町「稱兄道弟」的經驗。

五、空間上是「單身宿舍」、是家,時間上是解開心結的過程、結縭或復合的過程,進一步發展了《絕代雙驕》的家庭主題。各種親子關係是作者經驗和期待的投射。

六、古龍〈談「新」與「變」〉:「《小婦人》寫的是青春與歡樂。」〈風雲第一刀後記〉:「『小婦人』中,寫的是家庭的溫暖,親情的甜蜜」。據此,可能受到露易莎梅奧爾柯特(1832-1888)《小婦人》的啟發。

相關資料列舉兩點:

一、林保淳、詹巧燕〈于東樓的武俠之路〉:「于先生曾經創造了這樣一個角色,此人為一暗器高手,外號『非金不打』,出手便是黃澄澄的金子……這個人物角色,讓人聯想到古龍的作品《歡樂英雄》,古龍在創作這部作品的當時,兩人正交往密切」。

二、張文中〈薛興國訪談〉:「在他失戀時,窮愁潦倒,卻寫了一本小說,叫《歡樂英雄》。」〈握緊刀鋒的古龍〉明說與鄭莉莉分手。和胡正群、鄭小龍說法皆不同。

3月,《大人物》開始在《武俠春秋》連載。

以〈談「新」與「變」〉(1969)代序,提到一個女孩:「她看不懂的是武俠小說中那種『自成一格』的對話,那種繁複艱澀的招式名稱,也看不懂那種四個字一句,很有『古風』的描寫字句。她奇怪,武俠小說為什麼不能將文字寫得簡單明瞭些?為什麼不將對話寫得比較生活化些,比較有人情味。」「讓不看武俠小說的人也來看武俠小說!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本書可循以下思路進入:

一、首次以女性為主角。年輕女孩喜歡言情、八卦,古龍順勢切入,由「自己挑丈夫」發展出大小姐冒險記,巧妙融入祝英台概念。端莊、得體的田思思,逃家後露出了本相。

二、世界也對「甜絲絲」露出本相。她發現世界是酸的、苦的、臭的,不如想像的美好,媒妁之言的楊「凡」不但看似平凡,還是個大頭鬼,知名的「英雄」一個膚淺,一個大野狼。

三、價值觀的重組之路。田思思驚覺楊凡是貨真價實的大人物。她選擇他不再因為媒妁之言,而是看見一個為「大我」奮鬥的男子漢。價值重組不限於男女之事,可推展至各面。

四、也可領會為:大男人主義者教導如何挑丈夫。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是個大男人主義者。不管是太太或者女友,當他和朋友舉杯笑談時,女性通常都被冷落在一旁。直至飲宴曲終人散,他的人和心,才屬於女性。」楊凡就是聰明、大頭的古龍,不動聲色地施行調教。丈夫就是老師,丈夫就是老大。父親死了,惡徒環伺,田思思也只能托身於楊凡了。

五、本書中的仗義結盟似影響溫瑞安作品。

4月,香港邵氏出品電影《玉面狐》,潘迎紫、高遠、何莉莉、張佩山、林嘉演出。本片改編自《絕代雙驕》,因此《絕代雙驕》是第一部躍登大螢幕的古龍作品,比《蕭十一郎》稍早。

8月,《流星‧蝴蝶‧劍》由春秋出版。相關資料列舉三條:

一、據荻宜〈浪子‧書生‧古龍〉,曾和女友千代子赴花蓮一遊,宿於亞士都飯店,寫下《流星‧蝴蝶‧劍》兩萬多字。

二、古龍〈關於武俠〉:「一個作家的創造力固然可貴,但聯想力、模仿力,也同樣重要。」「你若被一個人的作品所吸引所感動,在你寫作時往往就會不由自主地模仿他。」「老伯,就是『教父』這個人的影子。他是『黑手黨』的首領,頑強得像是塊石頭,卻又狡猾如狐狸。他雖然作惡,卻又慷慨好義,正直無私。他從不怨天尤人,因為他熱愛生命,對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充滿愛心。……我看到這麼一個人物時,寫作時就無論如何也丟不開他的影子。但我卻不承認這是抄襲。假如我能將在別人傑作中看到的那些偉大人物全都介紹到武俠小說中來,就算被人侮罵譏笑,我也是心甘情願的。武俠小說中,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些偉大的人,可愛的人,絕不是那些不近人情的神。」當時《教父》尚無中譯本和電影。

三、《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指《蕭十一郎》「以插題代替章回的嘗試,僅至1971年所開《流星•蝴蝶•劍》與《歡樂英雄》兩部長篇,以及《大人物》等中、短篇作品為止;其後則因讀者反應不佳,只好走回分章老路。」

試分析如下:

一、仿梁羽生《狂俠‧天驕‧魔女》,書名由獨立名詞構成,與故事的節奏、劇情合拍。「流星」和「蝴蝶」射主角名字,是短暫的事物,「劍」則是短暫與否的關鍵。

二、和《多情劍客無情劍》有關。〈關於武俠〉:「受到《教父》的影響最大。」影響最大,表示還有別的影響。高老大為林仙兒的變形,「看流星」從阿飛、林仙兒的情節化出。阿飛的戀母情結轉為高老大的收養。孟星魂和阿飛都有狼的本能。死之殘酷承襲自阿飛之劍。決戰都在封閉空間,一個在屋子,一個在井底。「永恆的女性,引導人類向上」也一脈相承。

三、受《教父》影響,反映男人蹂躪女人、男人踐踏男人的狂暴世界。國家機器隱形,秩序由黑道維持,殺手隨時奏起輓歌。其慘烈乃在「真實人性」,非僅一般武俠的「場面」。對底層社會的認識與刻畫,是文化人梁、金難以比擬的。是非、道德的界線銷抹,一切恩義都可背叛,但絕不動搖的大有其人。正因為還有這一點希望,所以「每況愈下」逆轉為血泊中的新生。從《武林外史》到《流星‧蝴蝶‧劍》,堪稱古龍精神昂揚的一段歲月,不住歌頌年輕生命。

四、和日本漫畫有關。林保淳〈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古龍條目〉:「明顯套用了日本著名漫畫《帶子狼》(小島剛夕繪、小池一夫作)的橋段。」

五、對老伯的孺慕,可能融入理想父親的心理投射。星、蝶二人有主角之名,面目糢糊不清;老伯有主角之實,精神籠罩一世。

10月,徐增宏導演之《蕭十一郎》由邵氏出品。

11月,《大人物》由春秋出版。

12月,《歡樂英雄》由春秋出版。

同年,白先勇短篇小說集《臺北人》出版。

伴霞樓主封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後赴港不知所終。

司馬翎因不名譽之事由出走,外界稱其赴港經商。由於無法返臺,開始被大量盜版、盜名。

本土電影在法令和審查制度下嚴重衰退。

李小龍主演的香港功夫片《唐山大兄》在臺灣上映。功夫片可算為武俠片分支。

10月,軍方持股之中華電視公司(華視)開播。臺視、中視、華視均由黨、政控制。在很長一段時間,三台以外稱為「第四台」,有「偷偷摸摸」、「體制外」之意味。

聯合國席位之爭底定,民心受到重大衝擊,為日後蔣經國十大建設、下鄉親民的起因之一。

□1972年

本年,武俠廣播劇後繼無人。臥龍生轉任電視製作人,諸葛青雲暫別武壇,柳殘陽、慕容美、孫玉鑫創作開始銳減。影像比文字吸引受眾,武俠的本質又是「動作」,必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由紙本轉到影劇,蓋影劇取代閱讀,成為日常生活之一部。

2月,《邊城浪子》開始在香港《武俠春秋》連載,原名《風雲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後傳。胡正群以「風雲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誤。於時阿飛已步入中年,飛刀傳人葉開和傅紅雪豋場。其後又有二部曲《九月鷹飛》和三部曲《天涯‧明月‧刀》。某些「評論家」以本書為《天涯‧明月‧刀》後傳,直如兒戲,根本沒讀通文本。

9月,〈風雲第一刀後記〉:「近年來,我已很少寫這麼長的故事,太長的故事總難免蕪雜沉悶。」「仇恨和報復,雖然並不可恥,但也絕不值得尊敬。仇恨雖然是種原始而古老的情感,但卻絕不是與生俱來的,愛和寬恕,才是人類的本性。這就是我這故事的主題。」「人性的衝突,才真正是任何小說中都不能缺少的動人因素。」「我總希望寫武俠小說的人,將來也能被人稱為『作家』,和別的作家一樣受到重視。我總希望武俠小說將來也能被人稱為『小說』,和別的小說一樣,可以讓人堂堂皇皇的擺在客廳裏。」由後記可知:本書在9月以前完成。

要點歸納如下:

一、本書為《絕代雙驕》以降唯一的復仇故事。採雙線交錯進行,藉葉開、傅紅雪的不同教育展示「寬恕」與「仇恨」的能量,終結於「搞錯父親」的荒謬感,顛覆「復仇之必須」。可注意的是,白天羽和女人們的故事,反映古龍情感上對父親的正反交鋒,並對自己的省思。

二、某方面來說,阿飛成了李尋歡,但身心相對健康。葉開受到李尋歡感召,不自覺地模仿,惟因缺乏深沉悲哀的基礎,其憐憫和寬恕看似虛假。但由於葉開樂觀,讀者很少為他嘆息。傅紅雪的可悲是看得見的,又病又殘、又拘謹、身分又尷尬,繼李尋歡再創病態典型。

三、邊緣人意識得到進一步發展,蓋場景、意象化入邊城矣。

9月,金庸封筆,以香港《明報》老闆之身分邀稿,有盟主接班之意味。古龍投以陸小鳳故事前五部,繼楚留香之後狂飆「偵探武俠」。然是否本月即開始刊登,或五部皆在《明報》連載?1974年4月〈寫在《天涯‧明月‧刀》之前〉說:「除了維持《七種武器》和《陸小鳳》兩個連續性的故事外,已很久沒有開新稿。」推測1974年尚未連載完畢。據郭璉謙〈古龍武俠小說目錄及創作年代商榷〉,本書寫至1975年。《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在《大遊俠》第117章末,曾預告續集是寫『隱形的人』」。

本年與千代子分手。

同年,馬龍白蘭度和艾爾帕西諾主演的《教父》問世,為影史上最偉大作品之一。

李小龍主演的香港電影《精武門》在臺灣上映,為功夫片之經典。

楚原(張寶堅,1934-)為邵氏拍攝奇情武俠片《愛奴》,為其代表作之一。

于志宏創辦漢麟出版社,據〈神州劍氣生海上〉,社址在三福公寓樓下。

黃春明發表〈蘋果的滋味〉,諷刺臺灣如美國的救濟對象。

9月,日本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6:30: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5: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

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三千多家武俠小說出租店,剩下的不到一半……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撐殘局。」「香港的《武俠小說週報》、《武俠與歷史》早已停刊,《武俠世界》和《武俠春秋》也全賴臺灣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撐。」「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臺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金庸寫完《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香江的武林天下,靠梁羽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龍,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新派』統一了武林,古龍當然成了實至名歸的『武林至尊』。」

本年三件要事:

一、漢麟、南琪取代春秋,成為主要的合作對象。

二、漢麟將傳統36開本改為32開本、25開本,堪稱「版面革命」;又將不分章的《蕭十一郎》分為廿五章重新出版,順應讀者對章回體的倚賴感。

三、品質趨向不穩定。

5月,《大遊俠》(即陸小鳳故事)開始由南琪分集出版。試分析如下:

一、脈絡有三:一是友情的背叛和堅持。幕後黑手全是陸小鳳的朋友,但也有可靠的花滿樓、老闆、西門吹雪、司空摘星等人。二是敵對組織一部比一部強大,甚至構成上、下級關係,真相層層剝開如洋蔥。三是西門吹雪的劍神之路。他的冷漠與楚留香、李尋歡的人情相對,並與葉孤城延續《浣花洗劍錄》的兩虎相爭,繼《多情劍客無情劍》再現武俠史上的經典對決。葉孤城不是敗在對手的劍,而是自己的心不正。西門吹雪登峰造極後,最後一個敵人也是自己。事實上,古龍就是葉孤城,古龍也是西門吹雪。

二、語言趨向爐火純青,劇情暗潮洶湧。五部故事可分為二:前三部環環相扣,後兩部斷裂。劍神之路在第三部《決戰前後》達到高潮,其後轉趨平靜,另啟第四部「西方玉羅剎」。第五部女角有重複第一部的傾向。


三、陸小鳳的震天笑聲,投射了古龍的身影。古龍晚年的兩撇鬍子,投射了陸小鳳的身影。
發表《九月鷹飛》,為《多情劍客無情劍》的變造加工,以葉開和上官小仙的鬥爭為核心。小仙為上官金虹和林仙兒之女,復興金錢幫又吞併魔教,然敗於飛刀之「愛」與「正義」。在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中古龍坦承:「《九月鷹飛》並不是一部成功的小說……有時寫得太多了,自然免不了會重複」。

發表《九月鷹飛》,為《多情劍客無情劍》的變造加工,以葉開和上官小仙的鬥爭為核心。小仙為上官金虹和林仙兒之女,復興金錢幫又吞併魔教,然敗於飛刀之「愛」與「正義」。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轉述古龍意見:「《九月鷹飛》並不是一部成功的小說……有時寫得太多了,自然免不了會重複」。

發表《蕭十一郎》續集《火拚蕭十一郎》,雖自有價值,仍屬狗尾續貂。首載香港《武俠春秋》,10月由南琪出版,名為《火拚》。連城璧繼承逍遙侯之組織和無敵力量,然敗於「正義」。

《七殺手》首載於《武俠春秋》,第一部以捕快為主角的作品,繼《繡花大盜》探究六扇門黑幕,揭示「無名勝有名」的哲理,與《大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是東西〉:「我寫過一個人,叫柳長街,是個名捕,人家問他為什麼要叫『長街』,他說,能做一條長街多好玩。長街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柳長街是一個世俗的人,《七殺手》是一部世俗的偵探武俠。

《絕不低頭》由漢麟出版,以近代城市為背景,應受于志宏影響,見〈于東樓的武俠之路〉。繼《大人物》再度操作女性視角,由柔軟的眼睛看硬漢火拚、幫派械鬥。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曾經寫過一本時裝的現代社會小說,書名叫『絕不低頭』。這個書名,絕對可以拿來形容古龍個性中剛猛的一面。」

處女作《孤星傳》以《歷劫江湖》之名在《武俠春秋》連載。

鄭小龍稱古龍扮演父親角色直到六歲、小一,即本年;又稱當時邵氏洽談《天涯‧明月‧刀》,然該片1976年始開拍,疑記憶有誤。二子與古龍「兄姊輩」友人的說法皆不合。惟據1985年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有三個兒子,老二在美國,老大二十歲,老三九歲」,尚稱吻合。

葉雪之子葉怡寬自稱生於本年,與馮娜妮〈浪子大俠〉、覃賢茂《古龍傳》等說法不合。但1985年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有三個兒子,老二在美國,老大二十歲,老三九歲」。尚稱吻合。

薛興國〈古龍十章〉:「楚留香傳奇的『幽靈山莊』裡,嫁給了幽靈山莊主人的女子,就是她的第一任妻子的化身。」指葉雪。古龍〈卻讓幽蘭枯萎〉:「風塵中的女孩心裏往往會有一種不可對人訴說的悲愴,行動間也往往會流露出一種對生命的的輕蔑,變得對什麼事都不太在乎,做事的時候,往往就會帶著種浪子般的俠氣!對於一個本身血液中就流著浪子血液的男孩來說,這種情懷,正是他們所追尋的」。

同年春天,金庸首度訪問臺灣,和蔣經國見面,顯示政府解禁之風向,盜版書開始大量印行,對其他武俠作家構成嚴峻考驗。雲中岳改以中、短篇為主,是適者生存的表現之一。

影史上最恐怖的電影之一”The Exorcist”問世。古龍〈《血鸚鵡》代序〉:「它的畫面,形象,動作,聲響,都能令人從心底生出恐懼,一種幾乎已接近噁心的恐怖。」隔年寫「驚魂六記」之《血鸚鵡》。

蕭逸復出。

8月,葉洪生發表〈冷眼看現代武壇──對二十年來臺灣武俠作家作品的總批判〉於《文藝月刊》。

黃春明發表〈莎喲娜啦‧再見〉,諷刺國人媚日。

11月,漫畫大師手塚治虫(1928-1989)發表《怪醫黑傑克》於《週刊少年Champion》。黑傑克和女孩皮諾可與《名劍風流》俞佩玉、朱淚兒有神似之處。但古龍小說並未登陸日本。

□1974

2月-10月,南琪推出《武林七靈》,聲明「七個不平凡的人。七種不可思議的武器。七段完全獨立的故事。」和後來的《七種武器》說詞完全相同,故兩者可能同書異名。《武林七靈》至少包含《七殺手》和「七種武器」前兩部:《長生劍》、《孔雀翎》,可能還有《碧玉刀》和《多情環》。古龍〈關於武俠〉:「這些武器的種類已夠多,但作者們有時還是喜歡為他書中的主角創造出一種獨門的奇特武器,有的甚至可以作七八種不同的武器使用,甚至還可以在危急時射出暗器和迷藥來。但武器是死的,人卻是活的。一件武器是否能令讀者覺得神奇刺激,主要還是得看使用它的是什麼人。」

《吸血蛾》和「驚魂六記」第一記《血鸚鵡》後半部由黃鷹(王明,?-2000)代筆。前者,南琪出版時版附於《多情環》。後者報紙連載後由漢麟出版,報紙之名待考。又,「驚魂六記」二至六記皆由黃鷹完成。〈《血鸚鵡》代序〉:「『意境』這兩個字,現在已經不是個時髦的名詞了。現在大家講究的是趣味,是刺激,是一些能令人肉體官能興奮的事。意境卻是屬於心靈的。所以恐怖的故事才必須有意境。因為只有從心靈深處發出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

《劍‧花‧煙雨江南》可能在本年由南琪出版,1973年5月有預告。結尾草草。

《歷劫江湖》(原名《孤星傳》)在《武俠春秋》連載完畢,南琪出版時又改名《風雲男兒》。

舊作《湘妃劍》由南琪出版,名為《金劍殘骨令》。

4月,發表《天涯‧明月‧刀》。相關分析如下:

一、古龍〈寫在《天涯‧明月‧刀》之前〉:「我總認為『動作』並不一定就是『打』!小說中的動作和電影畫面的動作,可以給人一種生猛的刺激,但小說中描寫的動作就是沒有電影畫面中這種鮮明的刺激力量了。小說中動作的描寫,應該是簡單,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氣的,不落俗套的。小說中動作的描寫,應該先製造衝突,情感的衝突,事件的衝突,盡力將各種衝突堆構成一個高潮。然後你再製造氣氛,緊張的氣氛,肅殺的氣氛。用氣氛來烘托動作的刺激。」

二、古龍〈轉變與成型〉:然後就開始寫自己的小說了。《絕代雙驕》、小李飛刀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的《鐵血傳奇》和《俠名留香》、《陸小鳳傳奇》、《七種武器》、《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然後在別人口中總是帶著三分諧笑味道的所謂『古龍式小說』、古龍式文、『古龍式對白』,才漸漸成型。」此即注重氛圍,形成詩意或散體的語言。

三、由《邊城浪子》到本書,傅紅雪經歷了艱苦的成長,並且克服心魔。

四、據薛興國〈古龍十章〉,古龍小時候沒鞋子穿,發誓有朝一日要買好鞋子;等到自己買得起了,忽然看見斷腿的孤兒。本書中的杜雷依此創造,符合古龍自卑而自大的人生。日後他默默支持孤兒院,與其奢華、放浪呈現複雜的人性。

本書在《中國時報》連載45天而腰斬,而後在《武俠春秋》連載完畢,由南琪出版。此後作品多交給另一大報《聯合報》。葉洪生、薛興國在《聯合》任職,陳曉林、林清玄在《中時》。

曹正文〈在古龍讀書的地方〉:「因文風跳躍,讀者大惑,東方玉等人趁機向老闆施加壓力,報社被迫腰斬古龍,請東方玉另撰連載,此事對古龍刺激頗大。」古龍〈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在我這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因為那時候我一直想『求新』、『求變』、『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別人還是想突破自己,可是我知道我的確突破了一樣東西--我的口袋。」

馮娜妮〈浪子大俠〉稱「當初呂氏春秋出版社是以頁數計算稿費,古龍為了多騙取稿費竟想出了『天涯』兩個字算一行;第二行則是『明月』兩個字;第三行更只有一個『刀』字。他這種寫法把『呂氏春秋』的老闆娘氣壞了,臭罵了去交稿取錢的力力」。如此古龍與鄭莉莉本年仍同居,與「同居近十年」(至60年代後期)的說法自相矛盾,亦晚於鄭小龍所言分手時間一年。又據《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和郭璉謙考證,均言《天涯‧明月‧刀》由南琪出版。

10月,南琪出版「七種武器」第五部《霸王槍》。

同年,武俠出版界龍頭「真善美」宋今人發表〈告別武俠〉,收於司馬翎《獨行劍》。

張徹成立長弓公司,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的主流。

黃春明發表〈小琪的那頂帽子〉,抨擊日本企業的剝削,關懷城鄉差距。

張系國(1944-)發表《棋王》。

□1975年

1月,《天涯‧明月‧刀》在《武俠春秋》連載完畢,3月由南琪出版。葉洪生在《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指今日所見「實為1978年萬盛出版社重排的刪節本」,「傅紅雪在全書(共105章)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37章),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武俠春秋》連載之結局有〈水調歌頭〉,但無37章以後情節,與萬盛版相似,疑當年即已刪改。因此「這部武俠實驗作品結構性的失敗」經大幅刪削已不存在。又經比對,南琪版第一章「武俠溯源」可能由〈寫在《天涯‧明月‧刀》之前〉改寫,故105章究竟是南琪對《武俠春秋》版擅自增筆,或《武俠春秋》大幅刪削而南琪刊出完整版,待考。

1-6月,《霸王槍》衍生作品《拳頭》在《武俠春秋》連載,又名《狼山》。交由南琪出版。本書質樸情切,狼山象徵人吃人的世界,《霸王槍》中的配角小馬躍登主角,以憤怒之拳痛擊吃人老頭。書中青少年的嗑藥應和工業化的虛無有關。惜結尾草率。《拳頭》曾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後來又被剔除,《七殺手》是否列入亦反反覆覆。後來確定1978年《離別鉤》為第六部。古龍過世後,陳曉林修改《七殺手》結尾並列為第七部:「是我作主將之列為『七種武器』之末,我並略為改寫了《七殺手》的結尾,將青龍會帶入。」因此,《七殺手》原本和青龍會無關。

6月,《三少爺的劍》開始在《武俠春秋》連載。

前言:「夜深人靜,從大醉中醒來,忽然發現躺在自己旁邊的是個自己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這種滋味你有沒有嘗受過?在歡呼和喝彩聲中,一個人回到家裏,面對著漆黑的窗戶,只希望快點天亮。這種心情你有沒有想到過?今宵花天酒地,狂歡極樂,卻連自己明日會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甚至連今宵酒醉在何地方都不知道。楊柳飛舞,曉風殘月,這種意境雖然美,卻又美得多麼淒涼,多麼讓人心碎?這種歡樂,你不願意享受嗎?假如你要什麼就有什麼,這人生中還有什麼是值得你去追求的?這種空虛有誰知道?我知道。因為我是也是個江湖人,也是個沒有根的浪子。」「我想寫一系列的故事,每篇故事都以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為中心。我想寫他們的歡樂,也要寫他們的痛苦。我想讓他們來做一面鏡子,讓大家可以從這面鏡子中看出自己應該怎麼做。無論任何,他們總是可愛的人。因為他們敢愛敢恨,敢哭敢笑,因為他們講義氣有原則。人生畢竟也是可愛的。人活著,就應該懂得怎麼去享受生命,怎麼樣去追尋快樂。」

分析如下:

一、古龍〈楔子──從『絕代雙驕』到『江湖人』的一點感想〉提到「剛寫的江湖人」,因此《三少爺的劍》本名是《江湖人》。或稱本書為《江湖人》系列第一部。

二、有晚唐衰頹和精緻之美。究極武道,循《浣花洗劍錄》、《多情劍客無情劍》和《陸小鳳傳奇》而下,謝曉峰之父「大道自然」、謝曉峰、燕十三「亢龍有悔」皆值得省思。古龍在武壇地位上登峰造極卻又面臨創作瓶頸,生活也到了極空虛的時候。

6月,香港武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據郭璉謙〈古龍武俠小說目錄及創作年代商榷〉,本年完成《陸小鳳傳奇》前五部。

10月,撰寫〈楔子──從『絕代雙驕』到『江湖人』的一點感想〉。

10月,向華鴻公司蔡陽明提起「大地飛鷹」的電影故事,書面承諾賣出版權。

同年4月,蔣介石過世,副手嚴家淦繼任。

4月,十餘年的越戰結束,南越覆亡,大批難民出奔。1960年古龍開始發表武俠小說,正逢越戰開打。本年戰爭結束,次年古龍成為武俠電影史上最耀眼的光芒。

國立編譯館開放日本漫畫送審。武俠市場嚴重萎縮,出租店紛紛改置漫畫。

□1976年

據《壹週刊》訪倪匡:「推薦張徹將其小說拍成電影,不果又向楚原說情……」

3月,《流星‧蝴蝶‧劍》由邵氏公司出品,宗華、岳華、谷峰、井莉、陳萍、凌雲、羅烈、井淼演出;7月又有《天涯‧明月‧刀》,倪匡編劇,狄龍、羅烈、井莉、恬妮、井淼、徐少強、谷峰演出,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狄龍擔綱的輝煌時代。據蘇姿妃引《中華民國上映電影總目》,1976年至1982年擔任25部武俠電影的編劇,武俠電影為其原著有60部。

薛興國〈古龍十章〉:「他之所以能有積蓄,買下天母的房子和富貴豪華轎車,完全是拜《流星‧蝴蝶‧劍》帶來的電影票房數字。」

馮娜妮〈浪子大俠〉:「古龍大部分作品都被邵氏簽死了,片商們只求古龍給個故事大綱,或者只給一個片名,就奉上幾十萬臺幣或上百萬的報酬。」

詹宏志〈第一件差事〉:「連不愛看國片的大學生都染上瘋狂,說話也模仿起電影的對白。不用說,本來已經有點落寞的武俠小說原著作者古龍,一夜之間鹹魚翻身,重新成為最熱門的作家。」

胡正群〈神州劍氣生海上〉:「漢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乘機把古龍的小說改變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歡迎,為市場掀起再一次高潮。」「過去不屑銷售武俠小說的各大書局,甚至連鐵路、公路車站的小賣部和機場的書廊都爭相銷售。」

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他直截坦率地認為拍電影只是為了賺錢;別人拍成他的電影他也不看,對楚原的改編尤多不以為然。」

《白玉老虎》由南琪出版。多數評論者以本書為鼎盛和衰微的分野,似嫌過早。

分析如下:

一、復仇:繼《邊城浪子》再次顛覆「復仇」題材。趙無忌犧牲一切而得到機會,卻發現仇恨並不存在。

二、爭霸:明的一面,繼《流星‧蝴蝶‧劍》再度演出幫派、商場競爭,大風堡和唐門之間詭譎多變。暗的一面,從武道爭勝變化出蕭東樓、九幽侯「兩強牽制」、「至強至弱」的詭譎關係。

三、唐門:繼《名劍風流》亟力書寫,堪稱「唐門傳奇的完成」,影響溫瑞安甚鉅。古龍〈關於武俠〉:「唐家暗器的可怕,也許並不在於暗器的本身,而在於他們使用暗器的手法。暗器也是死的,人才是活的。一張平凡的弓,一支平凡的箭,到了養由基手裏,就變成神奇了。所以現在我已將寫作的重點,完全放在『人』的身上。」
(一)聽聞其名、接觸其人、登堂入室。本書因唐門而分為三個階段,層層推進,後勁十足。
(二)毒、制度、人才。唐門的可怕無與倫比,趙無忌的機會僅有內部的些許矛盾。
1. 毒:本身即著重研發和保密,又透過聯婚,加上江南霹靂堂的火藥。
2. 制度:結合軍事碉堡和家族事業,構成自給自足、永續經營的單位,血親制度下直如銅牆鐵壁。堪稱對中國社會的精闢詮釋。
3. 人才:唐玉、唐缺、唐傲代表三種菁英,層層而上,虛寫的唐傲壓迫力最強,其上還有老祖宗。然而人必有人性,人性必有破口,等待趙無忌攻破。前提是趙無忌必須守住自己的堤防。

四、形式:「日記體」在武俠小說中首開風氣。結尾嘎然中止,仿王度廬《風雨雙龍劍》。此一安排頗受非議,實則結構本身表達了效果和人性思維。日後申碎梅代續《白玉雕龍》。

6月,《刀神》開始在《武俠春秋》連載,11-22集改由司馬紫煙代筆。本書為《三少爺的劍》後傳,浪子謝曉峰成為肅穆老人,女兒為邪,武當名俠為邪,魔教亦正亦邪。

9月,《碧血洗銀槍》開始在《中國時報》連載,一洗《天涯‧明月‧刀》腰斬的恥辱。邀稿成功的關鍵,陳曉林說,以去留向老闆擔保,並與古龍成為好友;詹宏志回憶,以菜鳥之姿豪飲而贏得賞識。二說似有矛盾。

分析如下:

一、劇本化、詩化,言短意長,在語言面達到空靈和極簡的地步。

二、逆反俊男美女世界,並將「女性宰制」和「大男人主義」融合為一。

三、透過沈紅葉與「小李飛刀」聯繫,對阿飛身世做了有力的確認。

10月,《大地飛鷹》開始在《聯合報》連載。有《名劍風流》和《陸小鳳傳奇》的奇詭身影。西藏成為重要舞臺,梁羽生常寫青藏,在古龍則為罕見。

11月,王羽與古龍應邵峰之邀,分任七海影業公司之正、副總經理。

11月,《大旗英雄傳》修訂本改名《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古龍〈一個作家的轉變與成長──我為何改寫《鐵血大旗》〉:「我寫的大多數小說,都已由只能在租書店流傳的小薄本改為勉強可以登堂的大厚本了;其中只有極少數例外,因為我知道小薄本的讀者總是比較少一點,能看到的人也不會太多。所以我一直想把這幾部書保留下來,作為我改寫的嘗試。」然《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指更動不多。另《情人箭》、《浣花洗劍錄》修訂本分別改名《怒箭》和《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

12月,香港無線電視《陸小鳳之金鵬之謎》由劉松仁、黃杏秀、鄭少秋、黃元申、黃允材演出。

可能於本年搬離永和,買下天母的豪宅。

據劉亞倫〈身世迷離,玩世不恭──熊大頭古龍這個人〉,本年與梅寶珠結婚,諸葛青雲主婚。當時與葉雪尚未離婚,故觸犯重婚罪。

馮娜妮〈浪子大俠〉:「他給我們介紹是未婚妻,我起碼已見過他四五十個未婚妻了,所以也沒有特別注意,只覺得這位小姐不像風月場中混的女子。後來才知道是一位閩南語影星的妹妹,剛從鄉下到姐姐家做客,古龍到這女星家去玩,見到這位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寶珠,古龍耳目一新,這是他多年來從未見過的清純與新鮮,使他一下子感受到了他初戀時的影子。」

同年1月,周恩來過世。

黃春明發表〈我愛瑪莉〉,諷刺臺灣對美國的搖尾乞憐。

就讀臺大中文系的溫瑞安發表奠基之作《四大名捕會京師》,有濃重的古龍味。

「偵探小說之后」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汀(1890-1976)過世。

程小青(程青心,1893-1976)過世。他是早年中國偵探小說的首席作家,曾參與翻譯英國福爾福斯小說。1914年起仿作《霍桑探案》七十餘部。其名在古龍《賭局》、《獵鷹》中被借用。

9月,毛澤東過世。文化大革命未幾結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6:36:5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23: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很强大

我转到清风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嘩,邊兄把整個重新排版了,辛苦辛苦

我的缺點就是不夠專注,手邊同時掛了幾篇文章

先交出這東西來,多少可以抵多情劍客無情劍到現在還在"拖"的虧欠了

部分文字和觀點我自己也還不滿意,有些是前一段時間的想法,現在也變了

邊兄不妨提出來討論討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6: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正体字很好。

今天看到冰火兄的几篇文章,心情大好,颇多收获。

见到此文更高兴,虽然一些描述观点与我存在分歧,但很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3: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风凉子在2008-1-18 16:41:30的发言:

用正体字很好。

今天看到冰火兄的几篇文章,心情大好,颇多收获。

见到此文更高兴,虽然一些描述观点与我存在分歧,但很值得借鉴。

目的就是讓有心寫傳記的朋友, 獲得相對可靠的資料

一來做了點考證工夫, 二來週邊資料較少人蒐集

至於分歧, 很正常, 我自己和自己也有些分歧的

儘快在幾天之內把1977-1978年補齊, 也把參考資料整理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5: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7年


多數評論者以為本年進入創作衰微期。但在電影方面,薛興國〈問「劍」於古龍〉說,當年臺灣、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的十大賣座電影中,古龍原著就占了四部之多。


生活方面,染上肝病,梅寶珠之子出生。林清玄〈左手葫蘆右手劍〉:「俠客有了賢慧的妻子,有了可愛的下一代,他比較少在酒坊出入,家中有了酒臺,好酒盈目,隨手可以取來痛飲」。


3月,電影《楚留香》由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狄龍主演。狄龍扮相為電影版「楚留香」之最。另有貝蒂、苗可秀、岳華等人演出。


5月,電影《白玉老虎》由邵氏出品,楚原和古龍編劇,楚原導演,狄龍。羅烈、岳華、爾冬升、施思、蕭瑤、李麗麗、谷峰、井淼、徐少強、顧冠忠、樊梅生、艾飛、楊志卿等人主演。


6月,發表〈關於武俠〉於《大成》。


7月,電影《三少爺的劍》由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爾冬陞、淩雲、余安安、陳萍、谷峰、樊梅生、岳華、艾飛、顧冠忠、楊志卿、井淼等人演出。


7月,電影《絕不低頭》由邵氏出品,蔡瀾製片,宗華、劉永、苗可秀演出。


8月,桂冠本《三少爺的劍》等作品出版。通序〈另一個世界──還是有關武俠〉抄襲〈談「新」與「變」〉、〈寫在《蕭十一郎》之前〉等舊文。〈關於武俠〉和〈另一個世界──還是有關武俠〉顯示對武俠史和創作觀的沉澱、整理。


8月,歐陽瑩之〈泛論古龍的武俠小說〉發表於香港《南北極月刊》,指出和尼采的女性觀相似,並且「在古龍的世界裏,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女人就是女人,不可以與男人相提並論。女人當然都極美麗,也可能武功很高,但他們終究像物多於像人,所以李尋歡才可以因把未婚妻子讓給朋友而被稱為偉大。」


8月19-22日,與十九歲女星趙姿菁(趙倍毓)到北投、石門水庫、台中等地遊玩,投宿新秀閣、芝麻、鴻賓等飯店,被家長在臺北世紀大飯店查獲,控以誘拐罪。趙於臺視《絕代雙驕》飾演鐵萍姑。


8月26日,演藝人員評議委員會通過制裁案。新聞局決定收到正式公函之日起,一年內對古龍的劇本不予受理。


9月7日,「妨礙家庭」案開庭審理。曹正文〈在古龍讀書的地方〉引陳曉林說法:「有一個趙姓女孩與古龍同居過,古龍後與她分手,趙與其母都是厲害的女人,大肆撒潑,把古龍告上法庭……古龍因年輕時逃避服兵役,他一直沒有身份證。他作品紅遍東南亞時,不少人邀請他出國,古龍拒絕,其實是出不去。因此他也無法請律師出庭,只能讓趙敲了一大筆錢」。〈浪子大俠〉稱牛嫂居間協調未果。


9月15日,檢察官因罪證不足不予起訴,僅在道德上稱為「可鄙」。


9月,據葉怡寬說法,母親葉雪協議離婚。〈浪子大俠〉稱安娜十餘年後出現。《民生報》報導以四十萬元「快刀斬斷情緣」。薛興國〈古龍十章〉:「他正式的婚姻,有兩次,兩個妻子都為他生下一個兒子。」


9月,邵氏與華鴻爭拍《大地飛鷹》。疑一版雙賣。


10月,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由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狄龍飾李尋歡,爾冬升飾阿飛,余安安飾林詩音,井莉飾林仙兒,其他演員有岳華、樊梅生、谷峰、艾飛、徐少強、元華、楊志卿、姜南等人。本片獲得第十五屆金馬獎攝製技術優良特別獎。


10月,無線電視播出《陸小鳳之決戰前後》,劉松仁、黃允財、鄭少秋、韓馬利、黃杏秀演出。


11月,《大地飛鷹》在《聯合報》連載完畢,虎頭蛇尾。後由南琪出版。


12月,電影《明月刀雪夜殲仇》改編自《邊城浪子》,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狄龍、劉永、羅烈、陳萍、施思、爾冬升、詹森演出。


12月,影星田鵬拜文壇名流陳定山為義父,古龍為見證人。


月份待考之影視作品列舉數部如下:


電影《劍‧花‧煙雨江南》,古龍編劇,成龍和徐楓演出。
電影《刀魂》,古龍編劇,張鵬翼導演,王冠雄、陳星、龍君兒演出。
電影《白玉京》,改編自《長生劍》,李嘉導演。

香港佳視播出《武林外史》,衛子雲、米雪、文雪兒、劉江演出。
香港麗的電視播出《三少爺的劍》,萬梓良主演。


本年,舊作出現重大變化:


一,真善美將《鐵血傳奇》改名為《楚留香傳奇》。
二,南琪出齊《大遊俠》(117集)。春秋出版時拆成《陸小鳳傳奇》、《繡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同年4月,臺灣發生鄉土文學論戰。


王度廬(1909-1977)在中國大陸過世。古龍深受其文藝筆法和悲劇色彩影響。


在古龍最風光的這一年,真善美出版社停業。


友人高庸退出武壇,擔任電視臺編劇。


溫瑞安陸續推出《神州奇俠》和《今之俠者》。龍乘風(陳劍光,1925-1997)開始發表《浪子快刀》。在風格上均被歸為「古龍派」。


透過《聯合報》副刊主編瘂弦安排,溫瑞安和古龍在武俠小說座談會上初次會面。


白先勇開始連載同志小說《孽子》。

□1978年

2月,《陸小鳳之繡花大盜》由邵氏出品,楚原導演,劉永、凌雲、徐少強、井莉、施思、狄波拉演出。


3月,《七星龍王》首發於《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5-9月在《民生報》連載,後交由春秋出版。晚期少見的推理喜劇,惟情節牽強,薛興國代筆使全書水平不一。男孩狐假虎威和老少配似受《鹿鼎記》韋小寶影響。另化用沈尹默(1883-1971)的詩歌〈三弦〉(1918)。本書特點及新意:七星龍王聲威顯赫而始終未露面,與金庸「作古」之獨孤求敗、王重陽不同。後來的皇鼎、皇佳版擅自添加前後情節,讓七星龍王出場,後者標明「古龍原著,李涼續貂」。皇鼎、皇佳負責人即後來版權爭議的主角之一趙震中。


4月,《鐵血大旗》連載於《中華日報》至隔年10月。


5月,司馬紫煙代筆之《圓月彎刀》在《武俠春秋》連載完畢,後交由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公認為代筆諸作中最佳者。然又抬出「小李飛刀」,與古龍「主要的是要看用兵器的是什麼人」出現矛盾。


6-9月,《離別鉤》在《聯合報》連載,10月春秋出版,後來列入《七種武器》之六。本書和《英雄無淚》堪稱古龍最後的神品、絕調。古龍〈不唱悲歌〉(6.21):「從『蒼穹神劍』到『離別鉤』,已經經過了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已經從多次痛苦的經驗中得到寶貴的教訓。可是現在想起來這些都是值得的,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已經在苦難中成長。」隱然有總回顧的意味。


薛興國〈握緊刀鋒的古龍〉:「太多錢了,太多女人了,太多酒與朋友了,古龍本來想開拓武俠到更新的境界的構想,比如他想了很多年的驚魂系列,比如他構想的七種不同武器,都在飲宴的虛耗中把創意磨掉了。」


楚留香故事第七部《新月傳奇》由漢麟出版。本書與第六部《桃花傳奇》相隔十年。楚留香心態中年化,面臨失敗的事實。證諸1982年《聯合報》,引古龍為華視《新月傳奇》編劇之意見:「楚留香的造型並不是像狄龍、鄭少秋這種風流倜儻的年輕人,而是成熟、且飽經歷練的中年人。張沖才是飾演楚留香的理想人選。」


7月,《楚留香之蝙蝠傳奇》由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狄龍、凌雲、井莉、劉永、余安安、爾冬升演出。


8-9月,漢麟版《七種武器》前五部出爐。


9月,陸小鳳故事第六部開始在《民生報》連載,後由春秋出版。目前有香港武功版《隱形的人》和臺灣《鳳舞九天》兩個版本系統,前者未完,後者則由薛興國完成。《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在《大遊俠》第117章末,曾預告續集是寫『隱形的人』」。武功版應接近古龍原意。至於《鳳舞九天》,張文中〈薛興國訪談〉:「到後期……報紙約他寫連載時,先要來問我,萬一古龍喝醉了,找不到他了,你願不願意幫他寫?」「他寫了開頭八千字,說我不寫了,興國你幫我寫下去!」


10月,《離別鉤》衍生之《英雄無淚》開始在《聯合報》連載,其後《武俠春秋》又連載。


11月,《蕭十一郎》由邵氏重拍並出品,楚原導演,狄龍、井莉、李麗麗、劉永演出。


本年為若干部電影編劇:


《五花箭神》,《大地飛鷹》外傳,王冠雄、夏玲玲、石峰、張翼、楊惠珊、黃香蓮、張翔演出。

港片《飛渡捲雲山》改編自《拳頭》,成龍主演。

港片《浪子一招》,黃楓、朱江、陳星、黃家達、茅瑛演出。


其他相關影劇如下:


倪匡為電影《大地飛鷹》和《飄香劍雨》編劇。前者由華鵬出品,淩雲、張沖、王冠雄、夏玲玲演出。後者由田鵬、田鶴、白鷹、唐寶雲、胡錦等人演出。
《鸚鵡傳奇》,由《血鸚鵡》改編,劉德凱、胡茵夢、張盈真、李道洪演出。
徐克為香港佳視拍攝處女作《金刀情俠》,改編自《九月鷹飛》。將劇集電影化,為香港電視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香港無線電視播出四部作品:
《小李飛刀》,朱江、李琳琳主演。
《小李飛刀之魔劍俠情》,朱江、溫柳媚、黃元申、黃杏秀、羅國雄、歐陽佩珊演出。
《蕭十一郎》,謝賢主演,係其電視處女作。
《陸小鳳之武當之戰》,劉松仁、黃杏秀、關海山、黃元申、陳復生演出。


同年2月,聯合報系之《民生報》創刊。
5月,日本小說名家柴田鍊三郎(1917-1978)過世。
嚴家淦任期屆滿,蔣經國繼任。年底,美國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6:40: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3 13:58 , Processed in 0.1474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