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以下是引用古龙的发言: 写武侠小说写了二十三四五六七年,从没有写过“注”。 可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看“注”,因为它常常是很妙的,而且很绝,常常可以让人看了哈哈大笑。 譬如说,有人写“××拔剑”之后,也有注,“此人本来已经把剑放在桌上了,等他吃过饭之后,又带在身边,所以立刻可以拔出。” 看了此等注后,如不大笑,还能怎样?哭? “注”有时也可以把一个作者的心声和学识写出来,注出一些别人所不知而愿闻的事,有时甚至就像是画龙点睛,无此一点,就不活了。 才子的眉批,也常类此,金圣之批四才子,更为此中一绝。 我写此注,与陆小凤无关,与西门吹雪更无关,甚至跟我写的这个故事都没有一点关系,可是我若不写,我心不快,人心恐怕也不会高兴。 因为在我这个鸟不生蛋的“注”中出现的两个人,在现代爱看小说的人们心目中,大概比陆小凤和西门吹雪的知名度还要高得多。 这两个人当然都是我的朋友,这两个人当然就是金庸和倪匡。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几千几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鸟不生蛋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还是提出了一个连母鸡都不生蛋的上联要倪匡对下联。 这个上联是:“冰比冰水冰。” 冰一定比冰水冰的,冰溶为水之后,温度已经升高了。 水一走要在达到冰点之后,才会结为冰,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水,都不会比“冰”更冰。 这个上联是非常有学问的,六个字里居然有三个冰字,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个冰字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 我和很多位有学问的朋友研究,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文字能用这么少的字写出类似的词句来。 对联本来就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态,并不十分困难,却十分有趣。 无趣的是,上联虽然有了,下联却不知在何处。 我想不出,倪匡也想不出。 倪匡虽然比我聪明得多,也比我好玩得多,甚至连最挑剔的女人看到他,对他的批语也都是: “这个人真好玩极了。”可是—个这么好玩的人也有不好玩的时候,这么好玩的一个上联,他就对不出。 这一点一点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金庸听到这个上联之后,也像他平常思考很多别的问题一样,思考了很久,然后只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 听到这四个字,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知道“此联不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也对不出。” 金庸先生深思睿智,倪匡先生敏锐捷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一个人对得出“冰比冰水冰”这个下联来,而且对得妥切,金庸、倪匡和我都愿意致赠我们的亲笔著作一部。作为我们对此君的敬意。这个“注”,恐怕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长的一个了。
老熊呀,你英年早逝叫谁来履行承诺代替你赠送我亲笔著作一部?(别告诉偶你请来玉皇大帝降临人间为你代劳发书)。你的“绝对”已被偶破解,可惜物是人非你已无法兑现诺言。悲哀呀,你要是长命百岁就好了……
偶向全宇宙庄严宣布针对你“冰比冰水冰”上联的下联:
火比火气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火,气为之而炙于气。
你的上联“冰比冰水冰”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个冰字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
偶的下联“火比火气火”第一个“火”字,是名词,第二个火字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
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下是引用丁琴在2008-1-25 19:00:00的发言:完全不通,水是冰的一个部分,而且冰水实质是同一类物质。而你的气和火呢?
一看你就是个文盲,对古汉语一窍不通。
理学始祖朱熹曰:鸿蒙既判,太极一气尽化为火为阳气之极,由此观之火气本一宗也,火生则气起,气消则火灭,盖火气大同之理。
按盛气皆缘火旺(火即气),火盛则气炙,此千古不易之理。后贤专以火立论,而气之真面目尽掩矣。存气、化气、育火、救火之法俱废,无人识矣,今特证之。
下图为说文解字援引秦小篆(火气为同一字)
上图从既从火,即氣字,郭店簡多有,《说文》未收。既亦省作旡(读ji,“欠”之反),案古语火即为氣,长春真人邱处机曰:“氣火一家根同形异也”,从火成“炁”,通行於后世。
看来你这丁琴不识大体暗于大道不学无术,为逞一时之口快而妄诬前贤,丁琴真愚妄小人也,真桀纣之徒,世人可不鉴乎!
呵呵,就凭我的一个回复就说我是小人,是不是有些武断呀?
你说火气是同一字,那对联更不通了,冰与水虽然本质上是同一物质,但一为固态一为固态,形态上并不相同。哪种科学理论告诉你,火加热后就变为气,而气遇冷后变成火?
另外,水为冰的一个偏旁,而火与气并没有这种关系。
以下是引用虎皇天尊在2008-1-25 20:39:31的发言:一看你就是个文盲,对古汉语一窍不通。看来你这丁琴不识大体暗于大道不学无术,为逞一时之口快而妄诬前贤,丁琴真愚妄小人也,真桀纣之徒,世人可不鉴乎!
請避免用這麼強烈的語詞反擊,看了很反感。
意見不同在所難免,但無須「文盲」甚至「桀紂之徒」出場,否則正如樓主自己說的:逞一時口快。
我大學讀的是台灣師大國文系,拿文字學嚇唬人沒有用的,我也說你的對不夠妥貼,所以我也不識大體。
除了丁琴說的偏旁問題(以現在的漢字而論),樓主沒有考慮到,第三個火字做為形容詞是非常勉強的。
目前實用的用法,是形容「流行」,就算是以前,也很少拿來單獨形容「熱」或什麼的。
以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5-7-6 23:13 , Processed in 0.0350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