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0|回复: 0

[转帖] 20世纪文学发展史:武侠小说(9):金庸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 12: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文学发展史:武侠小说(9):金庸四
韩云波


文学是写人的,而人最核心的本质就是人性,金庸一直把写人性当作小说的核心。在50年代,金庸试图以人的阶级属性来解析人性。《书剑恩仇录》里的乾隆皇帝,他的人性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在最后关头表现了他的背信弃义、阴险狡诈;而出生于大贵族家庭的陈家洛,虽然背叛了他自己所属的阶级,但其人性中的软弱最终表现为对乾隆皇帝的一念之差,从而断送了红花会的事业,也断送了他的爱情,只落得香香公主的一缕香魂化作碧血。在“射雕”三部曲中,金庸继续探讨了人性的坚定性问题。郭靖出身下层,面对各种诱惑,表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坚定性;杨过虽然是国贼之子,但他在下层社会中的经历,同样锻造了他行侠的坚定性;张无忌备受呵护,同时又迭遭惨变,在命运的不确定性中,形成了他的软弱性,明教反元的成果,最终被朱元璋这样一位野心家窃取。

到60年代,金庸试图从人性弱点的角度去结构作品。《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结拜兄弟,就分别代表了人性三个方面的弱点。金庸在书前特别写了《释名》,一开头就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最后又说:“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1]天龙八部听闻佛法而洗汰冤孽,终成正果;《天龙八部》也就是讲战胜人性弱点、寻找人性真谛的艰难历程。佛教把贪、瞋、痴称为“三毒”,贪就是贪欲、贪恋,瞋是怨怒忿恨,痴是愚昧迷狂。段誉贪恋爱情,所以金庸给他安排了很多误会,凡是他爱上的,都成了他的亲妹妹,直到有一天他不再贪多务得,而是一门心思地爱上王语嫣,经历了许多人所不能的折辱,才最终在枯井底下找到“一滩烂泥里的光彩”,可是,金庸在第三版里又让王语嫣暴露出她的世俗一面,她为了青春长驻,学了外公丁春秋的邪功而性情大变,段、王之间神仙般的爱情,最终仍然是为贪欲所毁。乔峰本是风光无限的丐帮帮主,然而有一天他的迷离身世揭开,他从汉人乔峰变成了契丹人萧峰,“非我族类”的困惑,造成了他性情的戾变,执着于一己私仇,于是有了聚贤庄大战的滥杀无辜,有了青石桥头失手打死他唯一的爱侣阿朱,而这两个错误,直接后果是带出来了两个变态人物游坦之和阿紫,他们成了萧峰瞋恨之心的极端延伸而最后走向自我毁灭。萧峰虽然在北国的冰雪里忏悔,最终却仍不能摆脱瞋恨怨怒的人性弱点,只好在雁门关前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段时间的宋辽和平,也算是最后的赎罪行为。虚竹从小失去父母,生活在少林寺,对外面的世界俨然不知,却因一派愚痴天真,巧得逍遥派武功传授,误入其派内争端,却又巧得西夏公主姻缘,然而,当他终于找到父母之时,父母却因赎罪而双双身死。虚竹不仅是文学母题中愚人得福的重写,更重要的是,金庸通过这个人物表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虚竹因为痴而得到许多常人所不能得之福,然而却是以永恒的孤独感为代价,如果说王度庐小说写的是心灵的内在孤独,虚竹这里却是内在外在都孤独,他身边亲近的人,师父师叔、传功恩人、结义兄弟、亲生父母,都以牺牲生命作为他成长经历的奇巧环节。虚竹因其愚痴,才没有常人那样的大悲愤、大悲恸,然而,这样的人生却也够凄惨了。从《天龙八部》三位男性主人公那里,金庸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就是人性的磨炼过程,就是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甚至牺牲生命。

如果说《天龙八部》是展现人性的现实弱点进行批判,那么《笑傲江湖》则是追寻人性的理想光辉进行咏叹。相比金庸其他作品常常留下无可奈何的惆怅作为结局,《笑傲江湖》的结局较为圆满,任盈盈可以和令狐冲放放心心地退隐江湖,再也不分开,“嫣然一笑,娇柔无限”。金庸明确指出:“‘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书中用了两条线索来表述人性深处对自由的追求。一条线索是反,正派的岳不群、左冷禅、林平之,追求个人的自由而践踏他人的自由,最终走火入魔;他们的命运,其本质是与魔教的东方不败、任我行之类殊途同归;而在这个过程中,软弱的岳灵珊,退让的宁夫人,归隐的刘正风,都做了他们的牺牲品。一条线索是正,正派出身的令狐冲、魔教圣姑任盈盈,追求个人的自由而“对权力没有兴趣”,最终在收获自由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因此,金庸在该书“后记”中得出结论说:“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那些热衷于权力的人,受到心中权力欲的驱策,身不由己,去做许许多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实都是很可怜的。”[2]关于自由的话题,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个性解放,这几乎是历代以来文学的永恒主题。《笑傲江湖》也探讨了个性解放的可能途径,比如艺术、友谊、归隐,但梅庄四友、刘正风和曲洋等人以生命证实了这些途径的局限,因为权力斗争不容许,他们最终卒以身殉。小说由此揭示,个性解放并不简单地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更需要《论语》中所说的“直道”,金庸解释为“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不以功名富贵为念”[3],这在伦理学上是“君子”,在武侠小说中是“大侠”。令狐冲最终之所以成为自由追求的胜利者,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直道”,坦然面对毁誉逆顺,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人,组成了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另一种力量,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理想光芒,也是人性至善至真的辉煌。


--------------------------------------------------------------------------------

[1] 金庸:《天龙八部·释名》,三联书店1994年,1-3页。

[2] 金庸:《笑傲江湖·后记》,三联书店1994年,1592页。

[3] 金庸:《笑傲江湖·后记》,三联书店1994年,1591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1 04:33 , Processed in 0.0632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