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论坛

 找回密码
 点我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0|回复: 12

[转帖] 《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中的古龙部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14: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 陆卓宁 苗军

第五章 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的台湾文学

第六节 不敌主流却独有市场的通俗文学(石丽芳执笔)

60年代活跃于台湾文坛的除了阳春白雪的诗歌、小说及散文外,通俗文学这位"下里巴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以其不可小觑的销售量、庞大的读者群和惊人的传播速度以及影响力而傲视群雄,俨然文坛的又一巨头。

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双峰并峙,挑起了台湾通俗文学的大梁。武侠小说的领军人物为古龙;言情小说的代表人物为琼瑶。这些作家虽然写的是快意恩仇、儿女情长的旧话题,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新鲜的创作手法,已经走出了20年代的旧式武侠小说、公案小说和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俗套,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自己的读者群,把人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延伸为死本能,即仇杀)和"性本能"(即情爱、求偶)挥洒得淋漓尽致。由于这些作品符合当时广大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和生活节奏,情节复杂曲折,感情强烈美好,能够给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人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所以一产生便受到广泛的好评,成为那个年代台湾最畅销的读物。

古龙,1938年生于香港,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受到吉川英治、大仲马、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萨特等作家、哲学家的影响颇深。作品中常见到这些作家塑造的形象的影子,如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尼采式的狂人,甚至有些人物形象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够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道家"虚静无为"、"逍遥"、"遁世"的意象,佛家的慈悲、大智慧以及儒家"平天下"的豪情。

古龙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是《苍穹神剑》。然而并不出色,技巧低劣,叙述平淡,但已经可以从中看出古龙式的语言风格,即简洁短小、充满睿智的哲理和幽默感。真正体现古龙的武侠小说天才,把他从传统的窠臼区分开来的,是完成于1964的作品《浣花洗剑录》。这部小说文情跌宕,情节引人人胜,语言富有诗一般的气韵,令人直觉到:古龙已经不耐烦在半新不旧的武侠传统里兜圈子,他要开创自己的武侠时代了。通过这部作品,古龙成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他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的观念,把剑理融人人生、命运、道德尺度当中,不再是为写功夫、仇杀、争胜、英雄主义甚至正义而写武侠小说,而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探讨人生的意义,寄寓自己的人格和人性理想。

从此,古龙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作道路,写出了《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名剑风流》、《边城浪子》、《护花铃》、《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武林外史》等67部作品,塑造了"陆小凤"、"楚留香"、"小鱼儿"、"李寻欢"、"叶开"等一大批性格特异、生动感人的武侠人物新形象。这些人离传统的"英雄"很远,不具备那些正面的光辉品质,但却更吸引人。比起传统的英雄,他们缺少了道德伦理的束缚,更像一群放任自流、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的真小人。如风流倜傥的陆小凤到处留情;与他同一类型的楚留香是个神偷,强盗头子,并且还有歌诀纪实--"盗帅楚留香,销魂不知在何方";小鱼儿酷爱恶作剧;李寻欢面对感情懦弱无力,等等。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依旧能够获得大量读者的喜爱。因为他们并不完美,或者说他们虽然从不打着"正义"的幌子行事,也不见得都光明正大,但却都有一颗善良、保护弱小的心和追求自由、平等以及和平的愿望。他们为了这些愿望而不畏艰难地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首又一首感人的歌。古龙为他的主人翁们铺设了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通过这条艰难的道路,让主人翁们一路磨砺意志,最终体悟人生的至美境界,抛弃狭小的恩仇、名利、得失,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除了为武侠小说注入新的写作意义和写作状态以外,在写作手法上,古龙对传统的武侠小说也有很大突破。首先是语言的突破。他抛弃了传统武侠小说的长句传述,采用简洁有力的短句,叙述中带有明显的个人思考痕迹,既不乏幽默也不失机智,处处闪耀着生活哲理的光辉。如《边城浪子》写道:

一朵残菊在风沙中打着滚,既不知是从哪里吹来的,也不知要被吹到哪里去。

世人岂非也都正如这瓣残菊一样,又有谁能预知自己的命运。

所以人们又何必为它的命运伤感叹息?菊花若有知。也不会埋怨的,因为它有过它自己的辉煌岁月,已受过人们的赞美和珍惜。这就已足够。

另外,他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武功技艺的理解都与以往武侠小说不同。

在人物描写方面,古龙善于采用反衬手法,避实而就虚,虽不直接描写,但却更能够说服读者,更有影响力。例如他在《绝代双骄》描写江枫的英俊潇洒,他不直接写江枫的相貌衣着,而是写世人对江枫的印象。

世上绝没有一个少女能抵挡江枫的微微一笑......任何人都相信......而江枫的笑,却可令少女的心碎。这种描写比起传统的"剑眉星目、玉树临风"虚无得多,但

却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因为真正的美是任何笔墨都描绘不出的。这种写法深得《诗经》中描写美人的诗句"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真谛。在对人物相貌的描写上,在武侠小说创作当中古龙算是第一人。即使在整个台湾文学当中,能够成功地运用这种反衬、烘托手法的人也不多。

在对"武功"和兵器这两个武侠小说的核心的理解上,古龙已经超越了杀人技术、强身健体之手段的境界,而把它与人生、命运联系起来,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如《那一剑的风流》中对温柔这把刀的描写:

那么狄青鳞的那柄其薄如纸的刀,又叫什么?""有影无踪、有形无质、其快如电、柔如发丝,那柄其薄如纸的刀,就叫温柔。""温柔?那柄杀人的刀居然叫温柔?""是的,固为那柄刀在杀人时,就像情人的拥抱。而对于武功,作者更是注入其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思想,如《浣花洗剑录》中对方宝玉出神入化的武功的描绘:

武功百诀,以意为先,那才是武功的精骨神髓,招式身法,都不过是皮毛而已,著无精骨,皮毛何在,但若先得了武道神髓,再学皮毛便是易如反掌了......先已渗透了万物自然变化之理,得通武道精髓之意,那招式身法,便不学也会了,这道理正如画画一样,若是不解画意,画的纵是逼真,但不能传神,最多也不过是个画匠而已,若是妙参画意,信笔挥来,都便是绝妙丹青了。

这一段虽然写的是方宝玉的武功,但也可以说是对古龙整个武侠观的概括,即顺其自然、效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和对话。

在作品的结构上,古龙也出人意料地简洁,压缩了许多不必要的场景,省略了许多累赘的叙述和交待,常常把镜头直接对准矛盾最突出、剧情最紧张的地方。就像一部剪裁得当的电影,蒙太奇手法的灵活运用和环境氛围的成功营造和烘托使作品具有难性的态度上:把女性当做男性的附属品,爱情往往被放在最末一位,男人之间的友情甚至敌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豪放的举动、洒脱的行为才是最值得赞美的。在他前期的作品当中,还会让故事中的男主角爱上一位女性。到了后期作品,女性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基本上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蛇蝎美人型",代表人物有石观音和邀月宫主。此类人物美则美矣,然而也是世上最心狠手辣的人物,所有痛苦、毁灭和罪恶的肇始者。另一类是"贤妻良母型"。此类代表为苏蓉蓉、李细袖、宋甜儿三位清纯可爱的姑娘,永远乖乖地在家等待在外浪荡的爱人,管理田产,治理内务,既能够温柔地排解纠纷,也能够问一答十如武林大百科全书,更有一手好的烹饪和裁缝手段,实在是男人心目中理想的贤内助。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就像一些散落天际的星子,把男主角衬托得委实光亮,但是一旦类型化,她们就很难有性格发展完善的机会,成为点缀品,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更有甚者,一些女性除了"修长的大腿"、"结实浑圆的屁股"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表现自己的性格,只是男性役使、利用的工具。

另一个局限性是作品伏笔太多,网撒得过大以至于头绪繁杂,到头来不能自圆其说,留下漏洞。如《楚留香之桃花傳奇》中楚留香的生死去留、《游侠录》中白非与石慧的无望爱情。如果这些还可以勉强接受为结局的话,那么《护花铃》中帅思凡的诡计图谋、《浣花洗剑录》中石不为的身世来历、《白玉老虎》及《白玉飞龙》中残酷的权力争夺换来的却是近乎儿戏的闹剧收场等,就可以理解为作者不负责任的敷衍了。许多资料表明,古龙对自己的作品并不像传统作家那样负责和热情,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换酒资的商品。这固然是这个"浪子"不修边幅的名士派作风,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通俗小说作为一种商品文化,其局限性 与古龙几乎同时驰骋于台湾通俗文坛上的言情小说家琼瑶,以曲折复杂的情节、娟秀雅致的语言、优美绚丽的意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虚构了一个又一个神奇迷离的爱情傳奇。因此一下子就攫取了少男少女的心。甚至一些成年人也被她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成为忠实的"琼瑶迷"。影视和因特网等媒体的发达更加速了琼瑶小说的传播速度和幅度。可以说,从1963年琼瑶创作第一部言情小说《窗外》至今,她的爱情故事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从来没有消失过。琼瑶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特别是80年代台湾通俗小说刚刚传人祖国大陆的时候,她对祖国大陆年轻人的爱情观、生活观甚至知识结构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发表于 2008-8-21 16: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哪里出的书?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够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道家"虚静无为"、"逍遥"、"遁世"的意象,佛家的慈悲、大智慧以及儒家"平天下"的豪情。
>>>
那不是把主要思想一网打尽了吗? 平天下?


他的第一部小说是《苍穹神剑》。然而并不出色,技巧低劣,叙述平淡,但已经可以从中看出古龙式的语言风格,即简洁短小、充满睿智的哲理和幽默感。
>>
我却看不出苍穹有什么古龙式的语言风格, 也看不出睿智何在


把他从传统的窠臼区分开来的,是完成于1964的作品《浣花洗剑录》。这部小说文情跌宕,情节引人人胜,语言富有诗一般的气韵,
>>>
诗的气韵? 浣花的语言竟然可以用诗来比拟


如《那一剑的风流》中对温柔这把刀的描写:
>>>
且不说这本书根本不是亲笔, 连书名都记错, 有点混吧


例如他在《绝代双骄》描写江枫的英俊潇洒,他不直接写江枫的相貌衣着,而是写世人对江枫的印象,
世上绝没有一个少女能抵挡江枫的微微一笑......任何人都相信......而江枫的笑,却可令少女的心碎。这种描写比起传统的"剑眉星目、玉树临风"虚无得多,但却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因为真正的美是任何笔墨都描绘不出的。这种写法深得《诗经》中描写美人的诗句"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真谛。在对人物相貌的描写上,在武侠小说创作当中古龙算是第一人。即使在整个台湾文学当中,能够成功地运用这种反衬、烘托手法的人也不多。
>>>
捧得太过了, 这只是很普通的手法
整个台湾文学当中? 不知道这位作者读过多少台湾文学?


到了后期作品,女性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基本上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蛇蝎美人型",代表人物有石观音和邀月宫主。此类人物美则美矣,然而也是世上最心狠手辣的人物,所有痛苦、毁灭和罪恶的肇始者。另一类是"贤妻良母型"。此类代表为苏蓉蓉、李细袖、宋甜儿三位清纯可爱的姑娘,
>>>
后期? 举的都是中期的人物


另一个局限性是作品伏笔太多,网撒得过大以至于头绪繁杂,到头来不能自圆其说,留下漏洞。如《楚留香之桃花傳奇》中楚留香的生死去留、《游侠录》中白非与石慧的无望爱情。如果这些还可以勉强接受为结局的话,那么《护花铃》中帅思凡的诡计图谋、《浣花洗剑录》中石不为的身世来历、《白玉老虎》及《白玉飞龙》中残酷的权力争夺换来的却是近乎儿戏的闹剧收场等,就可以理解为作者不负责任的敷衍了。
>>>
游侠录和护花铃的确不行
但桃花傳奇本来就是开放性的结局, 这个作者到底识不识货? 懂不懂文学?
伏笔太多网撒得太大不能自圆其说, 这是武侠小说的通病, 不是古龙的, 金庸何尝不是漏洞一堆?
白玉老虎的结尾是严肃而悲哀的, 怎么会是儿戏和闹剧?
白玉雕龙就根本不是真品, 写成白玉飞龙也太混了

结论
我想, 这些一定是东抄西抄得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
2、对古龙小说的引用作者给了链接“爱书网www.ai-shu.net/wx/gulong/jdsj/001.htm”,就是说她看的并非实体书,但这个链接已经失效。
3、说《白玉老虎》“残酷的权力争夺换来的却是近乎儿戏的闹剧收场”可能指的是故事谜底,即上官刃杀掉赵简投奔唐门,这一计谋让人感觉很可笑。
4、有读者评价:“此书总的来说比较好,资料不是很充分,新意较少。”
5、同意你的意见,这些论述都不是建立在认真阅读原著基础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古龙的过程的确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17: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个写“史略”的作者,自己都读一遍还真是不容易,认真读恐怕他没有那个时间了吧?但是,写这样的书,还是需要相当的资料和学识的,贸然动笔,难免搞不定。
把武侠小说排除在小说之外,从而导致的不严谨,恐怕也是必然的了。
本文可算是较差之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1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笔人除了写武侠小说部分外,还有言情等其他通俗小说部分,也算勉为其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 18: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是正确与否
第二是重心有没有立稳

写书的人自己该衡量有没有本事吃下
像我就有自知之明,不会去写大陆的当代文学史
因为我根本不懂,只是透过书本了解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书主编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1、陆卓宁,女,现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台湾文学等;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史、当代文学思潮、当代小说流派研究、海峡两岸文学比较研究、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等。

    任中国海外华文文学学会女性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广西高校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学校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等学术职务。

    近年来独立出版著作两部、主编一部、合著多部,策划图书多种,发表论文数十篇;独立承担省部级课题、学校重点课题多项;曾获2000年度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一项、2001年度中国文联 “文艺评论奖”三等奖一项、2003年第五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一项、2004年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著作二等奖一项、2007年度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一项,并多次获广西民族大学人文社科成果奖。
一、主要著作:

《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
民族出版社(2006/3)
主编。  台湾《文讯》、《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均作评介

《海峡两岸文学──同构的视域》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7)
独著。《文艺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等报刊均作评介。

2、苗军(196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副教授。

3、石丽芳,女,瑶族,广西平乐人,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尧吉说:学者这两个字在大陆已经颇有点声名狼藉了。

这是事实。有人这样说:职称、级别、收益等要比真实学术水平重要的多。“官本位”体制与文人世俗需要相互支撑,严重扭曲了中国文人的人格独立性,亵渎了学问的本来价值。

因为他们是学院派的,是精英,所以他们垄断了大部分的话语权,并且能控制着主导方向。他们写作文章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评职称所需,至于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很少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其实他们的见解与水平,远远比不上默默无名的“草根”。比如,周清霖专家,就抄袭了楚同尘同学的文章,并且公然收入其“著作”中出版。当然那不一定是周老师的本意,也许周老师对此一无所知──恐怕就是他的学生(例如石丽芳同学之类)代为“执笔”的罢。在大陆学术界,老师吃学生,原本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打开大陆各个大学的网站,看一看那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有几个是有真正价值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3: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行天下 于 2008-9-14 13:32 发表
比如,周清霖专家,就抄袭了楚同尘同学的文章,并且公然收入其“著作”中出版。...

这该给他曝光一下,知识产权这种东西不能只靠政府,民间应该学会自己维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龙武侠网 ( 鲁ICP备06032231号 )

GMT+8, 2024-5-9 08:59 , Processed in 0.0716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